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二郎神的来历是什么,答案和你想得,可能并不一样

二郎神的来历是什么,答案和你想得,可能并不一样

01“二郎神”的出现的缘由一说起关于二郎神的神话传说,总被提起的就有“劈山救母”“灌江口治水”等传说。众多传说中的二郎神法力高强,对于天庭都是“听诏不听宣”的存在。与孙悟空一样都会72变、拥有金刚之躯。

那么法力如此高强的二郎神是从哪里来的呢?是西游神话体系中玉帝之妹“瑶姬”所生?是封神体系中那位二郎神?还是民间将人奉为神明的演变呢?在现存的文献中记载,“二郎神”一词出现于唐曲,则最迟至唐一代,民间已有“二郎神”,二郎神的形象虽然众多,但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李冰次子、赵昱、杨戟。

此外还有邓退和许逊等。

自唐曲“二郎神”出现后,出现较早且影响较大的就是赵昱和李冰次子两尊了。

赵煜的出现是道教扩张所致。

李冰次子的说法显得更加真实且地方化。

《宋会要》中提及此神时给出的解释就是李冰次子,还称川人原本拥其为护国灵应王,被去了王号后,军民献言说此神是帮助其父亲李冰除了水患,有此功业所以才被称王的。

后世人大多数认为这里的情境值得推敲。

宋廷废了“二郎神”的王号是对其封“王”有所顾忌,而且宋初时赛祭中发生的叛乱也一直使朝廷对二郎神崇拜有着阴影。

不断加封道教的赵煜就可以看出,朝廷并不希望原本的二郎神崇拜还保留在四川。

这是从朝廷方面来说对“二郎神”进行的正名,希望能从改变其教派和名字入手使二郎神崇拜变得更符合宋廷治国的需要。

那么军民献言,则是为了使得二郎神能够重新恢复其称号。

如果这个“二郎神”的身份还是触及到宋廷的敏感处,那么王号的恢复就可能遥遥无期了,而且赛祭也可能被禁止。

而把二郎神说成是历代典籍中都出现过的,著名的治水功臣李冰的次子似乎对哪一方来说都可以接受。

故此,后世认为这里所谓“李冰次子”只是当时情况下,地方军民为了恢复地方崇拜的一种权宜之计。

毕竟,这种说法的由来并不久远,在宋以前,历代至多对李冰治水大加颂扬,没有“次子”的踪影。

而且,单说“次子”一词,也有明显地迎合“二郎”的嫌疑。

这种说法的出现确实使得地方民众和朝廷各自妥协一步,达成了一致。

那么最关键的就是为什么李冰次子的说法能让双方都接受。

后世认为这和历史上对李冰的评价有关系。

02李冰治水与“二郎神”的关系汉代典籍中,如《史记》、《汉书》等就记载了李冰治水的事迹,但较为简略。

而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却详细地记载了李冰治水,并神化李冰的形象,使其化为牛与江神相斗。

这说明起码在汉代,李冰已经有开始被神化的迹象。

后世人们认为,这时期也是后世李冰一人独占治水功业的肇端。

李冰此人为秦吏,有史可查,名正言顺。

更重要的一点是,李冰乃中央派驻过去,并非当地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推崇李冰为治水功臣,肯定比推崇某个当地的人或神更加有利于大一统的国家现状,也减少了如果地方的崇拜被无限加强而遭到利用,造成叛乱或独立的风险。

历史也正是如此,1974年发现的东汉李冰圆雕就是一证。

该圆雕中间有文:“故蜀郡李府君讳冰”,两袖有文:“建宁元年(公元168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镇水万世焉”。

这说明东汉时期,对李冰是持相当推崇的态度。

因此,真正的二郎神从汉代开始就已经被蒙上了一层面纱,此时期,是李冰被抬到了前面。

但二郎神崇拜并没有质的变化,到唐时期最终出现了“二郎神”一说,总结了这一崇拜的实质,或者说突出了其特质为“二”郎。

这一总结,二郎神崇拜就显得更加的鲜明,与李冰崇拜的区别也就很明显了。

五代十国时期,地方政权分封割据,在这种地方化的政治背景下,二郎神崇拜又获得复兴。

但随后的宋代,它又被迫转入历史的帷幕中。

但那时,“二郎神”一词已经确立,要再把李冰和二郎神混为一谈几乎不可能了,所以干脆又杜撰了二郎神与李冰的关系,以延续其香火。

所以,李冰次子之说只是一种在特定背景下,为了延续其香火所进行的托词。

真正二郎神的源头必不是这样。

何况,后世对李冰次子的崇拜不断加高,而李冰的神性地位却不断下降。

到今天,李冰只是作为陪祀,安于二王庙的后殿中,这种“子掩其父”的现象也正说明了其本源与李冰的距离。

另一方面,李冰从汉代开始享受香火,虽然后世地位愈发下降,处于陪祀的地位,但其香火却一直未曾断绝,也没有哪个时代或哪位学者认为其完全不配受此香火,这也说明李冰与二郎神之间有着某种共有的特质。

从原型分析来说,无惧自然的威胁进行斗争和在斗争中运用智慧是其根本特性。

李冰能够千百年持续享受香火,其原因也在于他在四川治水历史中作出了一定贡献,这一点是不能被抹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