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蓬莱神仙故事

走近道教:东岳庙门前的一副楹联,读懂了它,便读懂了人生

道教的宫观是供奉神明和修行者的活动场所,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各地的道教宫观就变得香火鼎盛了起来。人们点燃清香诚心祈愿,将内心的愿望向神仙诉说,或是希望自己学业进步,或是希望身体健康,祈求神明保佑自己诸事顺利。上香祈愿归根到底也是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参观道教的宫观时,会发现宫观的许多柱子上都刻有不同的楹联,这些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于道家思想的追求和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同时道教还通过楹联来警示劝化世人,道尽了人生的真谛。东岳庙的正门就有这么一副楹联,白底黑字,赫然醒目,上联为: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己;下联为: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

东岳庙是以东岳大帝而命名的宫庙,东岳大帝又称“泰山府君”,是由泰山神格化而来的一位自然神祇。古代人们对山川加以崇拜,高峻雄伟、神秘莫测的山川对于古人来说是既敬畏又崇拜,人们建立庙宇来祭祀神灵。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泰山神东岳大帝具有执掌世间万物生死的重要职能。因此,在这副楹联里的“阳世”和“阴司”都是归东岳大帝管辖,而楹联要表达的便是道教的善恶报应思想。

道教的善恶报应源于我国传统文化里的“天人感应”思想。典籍有云“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宇宙最初为混沌状态,进而清阳之气上升为天,浊阴之气下降为地,便产生了天地,而人则是由天地之气而生。天有四时以制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节;天有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十节。所以说,天道与人道之间是有关联和感应的,上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

《周易》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德行善就能让家庭获得更多的吉庆,而作恶多端就会给家庭带来无尽的灾祸。“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这副楹联就很好地阐述了人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之后会受到上天的责罚。道教文化里更是体现了善恶报应的思想。《太上感应篇》的开篇就写道:“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道祖太上老君告诉我们,所有的祸福都是自己造成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你。

道教的善恶报应其实就是“天道承负”思想,《太平经》有云:“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故前为承,后为负也。”通俗理解,就是前辈行善,今人得福;今人行恶,后辈受祸,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积德行善就如同“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就像“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北魏时期有位叫李士谦的人,自幼家境贫寒,靠着母亲将他拉扯长大。好在李士谦比较争气,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再加上聪慧过人,广平王元赞征召为开府参军的职位,这让李士谦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位居高位,但是李士谦谨记儿时母亲的教诲,依然有一颗慈爱之心。李士谦将家里的几千石的粟米拿出来,借给当地的贫穷百姓,如果碰到灾荒之年,他便将借据都烧掉,就当是救济他们了。

老百姓无不赞颂李士谦的善行,都说他在广积阴德,而李士谦却十分谦虚地说道,阴德就像是耳鸣一样,自己知道就行了,如果别人都知道了,那还叫阴德吗。李士谦的善行也感动了上天,某天晚上,他睡梦中看到一位穿著紫色华服的神仙从天而降,神仙告诉李士谦,由于你广积阴德,你的后代将会受到庇荫。后来果然像梦里的神仙所说,李士谦的后世子孙都非常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