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人生的三个阶段: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文章目录:

A、真正的修行者,必然会经历的三大关口!

↑↑

一、退病长功关

修真了道过程,是一个身心不断地净化和升华的过程。心理的净化与生理的退病长功、脱胎换骨几乎同步进行。此时生理与心理的反应十分剧烈:“冷来时冷得象冰凌上卧,热来时热得似蒸笼里坐”;轻灵时似可以随风飘荡,重浊进如焊结在大地上动弹不得。

一旦三昧真火烧起,犹如火蛇乱窜,骨头亦烧得似要脱节,体内针扎奇庠却又搔而不得,“十分好汉到此亦无一分奈何”。过此一关,雾散天清,即使有朝一日如寿星吊颈,活得不耐烦了,法身挥手而去, 肉体亦不会腐朽!

二、幻觉与疯关

“不疯不癫,不成神仙。”“魔来考验你,怕你没定力,现出众幻象,帮你度过难关。”修持者在其历劫(及本期)生命过程中,其心田藏识的档案袋里积累和装满了各色善恶种子,在高功、静定状态中借内炁而纷纷发芽开花,良莠齐放,真真假假,“群魔乱舞”,你方唱罢我登场。此时尤宜“无人无我观 自在”,“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才能“非空非色见如来”。

如果此时把握不住,自我对号入座,信以为真,自我忘情,乃至参与助兴,“走火入魔”都有可能,“未成神仙,先成神精!”不可不慎!修真界与气功界不乏其例。故而古德曰,出现幻景,无论好坏,一概否定…“佛来也杀,魔来也杀”,“呸!”地一声扫地出门,一直至尘飞幻灭,心空意宁,以了了心,获上上智――以上上智,了了了心,“才有可望大成。

三、息停脉住关

“了了之心明,深深之息成,息停脉住关,欢迎成道人。”“成道胎时,手无六脉;齿落重生,发白再黑;出定之时,身外有身。”“意凝心凝神凝,炉中炼就长生药;念住息住脉住,鼎内修成不坏身。”金丹大药产出之后的产珠丹前后,多会出现息停脉住的“假死”现象。好在时间不会很长,短到一两 天,长到三五天,都会自然过关。

但要防止家人误以为“真死”,以致酿成悲剧!在此紧要关头,须有道侣护持。“未死之前先像死,生机还向死中探。”“大道得 从心死后,醒来天地仍依旧。”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不异旧时人,已是过来人。

B、人生的三个阶段: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

人活一世,不过百年。

短短的一生中,难免遭遇风风雨雨,起起伏伏。

有的人历经沧桑,依然初心不改;有的人一蹶不振,过后追悔莫及。

于种种经历之中,先贤孔子认为有三道“关”最为难过: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万事万物的诱惑;等到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人生的三个阶段,有人冲冠一怒为红颜,有人名利双收心未休,守得住寂寞,耐得住繁华,方显沧海本色。

少年关

[ 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

莫负少年头,莫负好时光

青少年时期,由于身体刚从懵懂状态中长成,未免容易受外界的各种诱惑干扰,由此分散了学习知识的精力,从而错过大好的进步时光。

却不知,容颜易老,风骨长存,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少年,是积累的最关键时期。

勇往直前的拼劲儿,用之不竭的精力,如果能用在学习积累上,用在选择自己一生指向的事情上,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荀子在《劝学》中说: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行程千里,都是从一步一步开始;无边江河,都是一个个小溪小河汇聚而成,想要成功,就要付出足够的努力。

正所谓“厚积薄发”:克服诱惑,找寻自我,并为之无限奋斗,才能获得成功,和人生的升华。

唐代诗人杜荀鹤曾在《题弟侄书堂》一诗中写道: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身处晚唐乱世,虽时局动荡,仍以此诗告诫家中子弟要潜心读书,勤修礼乐,不要因外界的风风雨雨而挥霍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读书以明志,习礼以修身,年少时的辛苦是终身大事,不负光阴方能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

壮年关

[ 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斗则易生乱,争则起祸端

人到壮年,有了前期的积累,生活已经逐步走向正规。

打拼的事业、幸福的家庭,没有年少的轻狂迷茫,思想变得成熟,财力变得殷实,生活也变得稳定。

这个时期,最易范的是争强好胜之心,争胜心起则祸乱易生。

在《庄子·山木》篇中曾讲到一则故事:

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

有一人乘船渡河,如果一只空船撞过来,即使那人是个不好惹的急性子,也不会生气;但如果船上有人,被撞的人就会大声喊叫着:“撑开你的船,给我退后!”

喊了一声听不到回应,便再喊一声,若仍无回应的话,第三声就一定是恶语相加地谩骂起来。

壮年之人年富力强,无论在家庭还是事业上大多都已有所成就,正因此,往往将自己看得比谁都来的重要,而缺少了谦虚诚正之心。

一语不快,就可以掀起一场江湖风浪。

人到壮年,要学会“定”住自己,不要被轻易激怒,更理智,更温和地处理问题。

庄子在故事的结尾特地给了忠告:

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起先不生气而现在生气,是因为一开始空船没有人而现在有了人。人如果能以“虚己”的态度与世界相处,谁还能够伤到他呢!

所谓“虚己”,便是虚心,放空自己,脱除尊荣,保持低调和谦虚。

老年关

[ 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到了晚年,经历了人世沧桑,看尽了世事繁华,前尘往事犹如过眼烟云,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都敌不过时光易逝催人老。

打拼了一辈子、前进了一辈子,人活了一大把岁数,该有所放下,以平常心淡然处世。

然而芸芸众生,晚景时最放不下的却是一颗患得患失之心。

中国有个成语叫“晚节不保”,纵观历史上的帝王,不少“明君”到了晚年就成了“昏君”。

汉武帝一世枭雄,晚年的巫蛊之祸,数万人因此惨死;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也一手酿下了“安史之乱”;乾隆继承发展了“康乾盛世”,却在晚年靡费生活中止步不前,错失良机,由盛转衰……

仔细想来,人到暮年,思虑倍增,计较和在意的东西太多,却像抓一把沙,握得越紧,流逝得越快。

诸葛亮看得通透,晚年的《诫子书》中言: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如放下执念,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平安,健康,从容,知足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垂暮之年,更应懂得世间万物皆是幻想,皆是虚妄,看开一些,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孔夫子言中的三道关口是他人生经历的总结,唯有把守得牢、守得住,人生才不至于沦为一种暧昧甚至堕落的媚俗。

聪明的人,懂得什么年龄该放下什么,该坚持什么,有取有舍,收放自如。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只有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披荆斩棘、过关斩将的过程。

有的难关看上去无法接受、难以跨越,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再难过的,也都过去了。

人生就像闯关,关关过,关关过。

愿我们每个人,怀着一颗平常心,以最好的姿态,过好这一生。

老子说,大道至简。

一个人的层次越高,越简单。

修行的过程,就是不断舍掉一些东西,卸掉心上的负累。

让生命保持一份简单,轻装上阵,才能不负当下,拥抱未来。

  • 无能为力的事,当断。

古人说:知己不怨人,知命不怨天。

人力有限,不是所有事情都能人定胜天。

很多时候,你只能眼睁睁得看着事情发生,而你无能为力。

与其继续纠结,不如轻装前行。

汉代有个人叫孟敏。

有一天他背着瓦罐去街上卖,结果一不小心把瓦罐给摔了。

但是他倒好,头也不回得往前走。

旁边有人看到了,问他:“为什么不回头看一眼呢?”

他说:“看有什么用,反正已经碎了。”

人生总有这样的时刻,事情已经发生,再多的悔恨都已失去意义。

人生有失必有得。

上帝关上一扇门,定然会关上一扇窗。

与其沉浸在后悔中,不如果断放弃,抬头向前。

  • 生命中无缘的人,当舍弃。

一花一世界,一世一尘缘。

人和人的关系很奇妙,有缘的总会相聚,无缘的强求不来。

缘深缘浅,谁也说不准。

所以,一个人年纪越大,越懂得顺应自然,凡事懂得随缘。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家面馆歇业三天,门口贴一张纸条,写着:前女友结婚,回家砸场子。

三天之后,面馆开门。

有好事的人就去问老板,婚礼搅黄了吗。

老板说没有,他交了份子钱就出来了。

曾经以为那个人一定会和自己白头偕老,可是当亲眼见到她为别人穿上婚纱,戴上婚戒的时候才明白。

再多的执念也已经无法挽回,除了祝愿,没有别的选择。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缘来就留,缘去便舍。

那些遇到的人,有缘分自然会一直陪你走下去,没有缘分的强求也没有意义。

生命中与你无缘的人,当舍。

此处若无缘,他处或有良缘。

人生路上,缘深缘浅,一切随缘。

  • 心中烦欲与执念,当离。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心中的有烦恼、有不甘,有贪欲,有执念。

不能放下,也就不得解脱。

年轻人去拜访一位禅师。

路上看到一头牛被拴在树上,牛想去旁边吃草,但是转过来转过去,都无法脱身。

年轻人若有所思,一见禅师,脱口就问:为何团团转?

禅师说:“皆因绳未断!”

年轻人十分惊讶,以为禅师见过那头牛。

禅师却说:牛被绳子束缚不能脱身,人心被欲望名利所扰无法解脱。

你说的是牛,我说的是人,事情虽然不同,但道理却是相通的。

人生大部分的焦躁和烦恼都来源于绳子没有断掉,这根绳子,有的是名利,有的是情缘,有的是执着。

只有丢掉这根绳子,人生才能重获自由。

苏轼被贬黄州,心灰意冷。

半夜醉酒归家,他在江边说: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什么时候才能忘掉这些功名利禄,个人抱负,不再悔恨,不再懊恼,让身心重回安宁呢?

过去不恋,未来不迎。人生要学着活在当下。

忘掉昔日的荣耀,忘掉眼前的困苦,苏轼安安心心做一个老农,春种秋收,收拾自己的“东坡”,营造自己的“雪堂”。

闲来无事,去江边饮酒,享受自然的明月清风。

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忘记过去的纷扰,珍惜当下,活在当下,一个人才能从容豁达,自在洒脱。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

“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

若着了一分意思,即心体便有贻累,便有许多动气处。”

人生的烦恼、悔恨,就像是杂草一样,一定要尽快拔除,学会断舍离。

心里时刻想着,只能让人越来越乱,被糟糕的情绪控制。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不要沉浸在懊悔遗憾之中,放下过去,才能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