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道德经》教你为人处事的智慧

文章目录:

A、道德经》中隐藏着的为人处世智慧分析

↑↑

从《道德经》中看为人处世的七个原则:

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言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善地:指选择恰当的地方,即应处的地方位;仁:友善的意思,孔子的“仁”是“爱人”,但爱憎分明。

老子的“仁”是亲而不爱,远而不恨。两者是有区别的。

整段话用现今的话来说是“安心处于应处于的地位,心象深渊一样平静与清静,以友善之心与人交往,说话要言而有信,按自然法则处理政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善于把握行动的时机。正因为不强求结果,才没有真正的忧虑”。

一、什么是“居善地”?

说白一点,就是呆在自己该呆的地方。

那哪里是自己应该呆的地方呢?这很难一概而论的,关键是要看自己的才能,个性等等,才决定你合适不合适你在某个地方的,如果你没清醒认识到自我,站错了地方,说不准地位不保,而且还有危险。

比如唐朝张易之与张昌宗两兄弟,因为长得帅,备受武则天的宠爱,旬日之间,名震天下。这两人一开始倒有自知之明,曾向狄仁杰请教“自安之术”。

后来他们名气越来越大,巴结他们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就忘掉自己是谁了,最终双双被杀。这两人其实也有些才能的,如果出任州县一级的官员,位置就站对了,就不至于招杀身之祸。

站位是否恰当的问题,不完全取决于才能。姜子牙的才能足以胜任宰相,在商纣王手下却连一个小官也当不好,只好溜之大吉也。

而有些人才能平平,贪赃枉法,却能在很高的位置上如鱼得水,这是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是否相容的问题,是我们在选择人生站位时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当然,如果一个才能平平的贪官如能如鱼得水般占据高位的话,这个政府离倒台大概已经不远了。

二、什么是“心善渊”?

也就是心要深潭一样清澈平静,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与影响。

在物质社会的今天,要如何避免受到不良习气的污染,受到社会的惊扰呢?这就需要你通过学习,或感悟,或自我修炼,要把自己的心像磐石一样稳固,不易受外界情况所影响。

三、什么是“与善仁”?

也就是说,与人交往,要心存友善。对强者要尊重,对弱者要理解与嘉许。

许多人对强者能保持足够尊敬,对弱者却心有轻视;或者对弱者表示亲近,对强者却心存排斥。

这不是真正的“仁”。有一句话说得好,“你以怎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怎么样的态度对待你”。

如果你对强者,对弱者都能待之以仁,就可得众之力,无所不成。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是比比皆是的。

四、什么是“言善信”?

就是说话要讲信用。这个道理很简单的,大家都了解,说得也比较多,我想不必要多的解释了。

五、什么是“正善治”?

就是忠于职守,用业绩说话。古今中外,无论什么事物都有可能过时,无论什么理念都有可能被更新,就是用业绩说话这一条永远不会过时。

如果用业绩说话都不灵了,不按自然法则去处理事务,不要说这家公司或这个团体该倒闭了,就是政府而言,也该到了垂危的地步的。所以这一点上,我们不必存任何侥幸心理的。

六、什么是“事善能”?

也就是说做力所能及的事。将它理解为有办事才能也未尝不可。但才能有大小,是相对事情难易程度而言的。

苏东坡曾说:“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有些事情不是我们想不想做的问题,确实力有不逮,也没办法。但有些事情我们能做,而且做了有益,也可能不去做。

勉强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或者放弃做力所能及的事,都不符合“事善能”的自然法则。

七、什么是“动善时”?

也就是合理把握时机。这是一个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

什么时机做起来才合适?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眼光和阅历。有的人能在适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情,有的人却让事情发生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如果我们的眼光与阅历不够,如何做到“动善时”呢?可以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是一个好的方法。

除此之外,抱着与人为善的想法去做,一般错不了。如果你做的事情对他人有利的,总是合宜的。

B、《道德经》教你为人处事的智慧

↑↑

《道德经》说: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处于上吉的位置,就要像水一样,懂得容纳和包容,水善于去做那些有利于万物的事,而不是与对方争抢利益,他会把自己放在低位或后位,这样反而更近接近于他所处的位置和阶段。

如果你问别人:什么样的人会为人处事?

情商高的人。

怎么样才算情商高?

会说话,会办事。

如何才算会说话、会办事?

有的人认为说话有艺术,有的人认为做事考虑周全,有的人认为会溜须拍马。

其实,这都没有讲到实质。

会说话、会办事的实质在于让对方心理舒服。

无论是说话有艺术、做事考虑周全,还是会溜须拍马,这些其实都是方法,也就是“术”的范畴。而说话、办事让别人心里舒服,是直击本质的“道”。

古人云: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意思是:知道事物的本质原理,是可以探索出解决方法的,知道解决方法却不知道本质原理,也就止于这个方了。

你懂得了,说话、办事只要能让对方心里舒服,你会想到很多方法。

比如,懂得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甚至是拍马屁。

有人会说,这些我都不会,我嘴笨,不会说吉祥话,怎么办?

嘴笨没关系,只要有智慧就行。

《道德经》告诉人们,为人处事要像水一样,这才是智慧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具体怎么做?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居善地:居住要选择好的地方,可止则止。

不要处在一个“利害”的位置,有“利害”关系就会有争夺,有争夺就会引出太多事端,人要明白自己的位置,看懂趋势,知势而退,以留其位,以离其害,顺德而为,以泽它物。
  
心善渊:心态深沉大度,中常湛静。

心胸要像水一样宽广。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有多大肚量,你就有多大的成就。
  
与善仁:与人交往仁慈爱护,称物平施。

跟人打交道,要与人为善,和善是一个人的气量。
  
言善信:言语平实又有信用,声不妄发。

遵守承诺,言行如一,体现出的是一个人的“诚信”,这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政善治:从政管理柔和有序,德惟无私。

处理政事要公正廉明,不能任人唯亲,不能自私自利,要以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
  
事善能:行事根据能力而为,贵其能力。

对自己有着清晰的定位,知道自己的能力范畴,做事要匹配自己的能力。安排别人做事也是如此,要清楚知道对方的能力与所做事情所需能量的匹配程度。
  
动善时:择机而行不妄动,可行则行。

能够分辨时机,懂得掌握时机,并能依照时机去做事。

太多的人做事的标准就是一个“争”字,好的都想要,而且认为大家都争的都是好东西,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反而会被“名利”蒙蔽了心性,哪怕是虚名、虚利。

像水一样就是要内心保持清静,懂得“处下”,处下并不是说什么都不要,什么都给别人。

处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不然,你总是去争,就会内心浮躁,也就无法看透问题的本质,甚至你争来争去都不知道为了什么,只是为了争而争。像水一样内心清静才能有智慧地“实心做事”,才会有好的结果,这是为人处事的大智慧。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道德经》教你为人处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