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道德经》中的管理智慧

文章目录:

A、道德经:一位企业家从《道德经》中悟出的管理智

↑↑

近些年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研究《道德经》的热潮,充分显示出老子学说的意境高深,内涵深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是寻找解决天地万物问题和难题的宝库。

让我们走进众妙之门,从《道德经》的智慧海洋中寻找有助于企业家提升决策维度,提升竞争力,提高领导力,提高执行力的智慧,师古用今,以供企业家慧鉴。本文以“上善若水”为例,探讨《道德经》对企业家的有益启示。

上善若水语出《道德经》第八章,原文是这样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是《道德经》中流传最广的名句,但同时流行的还有对其的片面解读。片面的解读基本是这样的:水是善良的,纯粹利他的,不和万物争高低,不和人争名争利,退守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处,高高兴兴,自觉自愿地只为别人,不为自己。


我认为这种理解是可以商榷的。理由有三:

第一,不符合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水可以生木,亦可以克火,克就是竞争、斗争、摧毁,所以,水并不总是顺从的。

第二,在自然界中,水可利益万物,亦可摧毁万物,在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提高的今天,洪水、海啸仍是全人类的噩梦。

第三,老子首次提出了“上善若水”的主张,以水语道,通过对水的诠释,让我们感知到无形、无味、无相并且不易察觉的大道本性,如果把“上善若水”仅仅解读为退让利他,显然不能彰显大道的本意。

我理解的“上善若水”是这样的:最高明的做事方法象水一样,擅长通利万物而不与万物碰撞式的竞争,居处于众人看不到好处的地方,故接近于道。

“上善若水”给企业家们指出了提升自己思考维度的三重境界,即善利、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提升自己领导力需要七项内容的修炼,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水擅长于通利天下万物,与天下万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水不但存身于江河湖海,亦存身于金木火土四行之中,存身于万物的孔隙之中,水可以影响万物,调动万物,是因为水与万物是一体的,这是水可以通利万物的根本原因。水与万物同生同灭,共存共荣,与天下万物的利益是一致的,没有私利。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说到“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地所以能如此长久,是因为它并不是自己让自己生存的长久,而是生生不息的万物才构成了它的长久。天地之所以为天地,是因为万物构成了它。因此,天地就是供万物生灭的空间和平台。天地没有私心,不会关注万物中那一个的生死,也不会关注自己的生死。天地没有私利。

人类所有的组织都是一个平台,包括政府、公司、机构。各种资源呈现于平台之上,任由天下人去组合利用,企业家通利万物的能力大小,决定企业配置和调动社会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企业的规模大小和平台的高低。


企业家从《道德经》悟出的管理智慧:

1、企业家在外要善利各方,在内要善利员工,要认识到企业的基本构成是员工,企业所有人和员工是共利的,除了企业的利益以外,在企业中企业家没有私利。这就是善利对企业家和员工利益关系的解读,是“上善若水”对企业家和员工关系的诠释。

2、任何人要做大事情,成就辉煌人生,必须认识到天地无私,自己也必须无私。要做到无私,企业家就要开阔心胸,变大格局,具有社会良知,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发愿与员工共生共荣,共同发展,把企业经营目标和员工的利益融合在一起,把自己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融合在一起。

3、有了天下无私的认知,企业家就会正确处理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合理分割经济利益,得体的处理员工的权利,义务和人格尊严,这样员工就会和企业家团结一心,以群体的力量,去通利更大、 更深、更广阔的社会资源,为企业所用,使企业蓬勃发展,做强做大。

B、《道德经》中的管理智慧

↑↑

早在1300多年前,老子的《道德经》就被高僧玄奘与道士成玄英翻译成梵文。近代以来,被世界人民翻译最多的经典是《圣经》,排在第二名就是《道德经》。八十一章五千言到底揭示了什么规律、什么智慧,让全世界人民趋之若鹜呢?

《道德经》中的管理智慧

“道”是什么呢?

在整部经典中共有73处讲到“道”,它们所表述的含义各不相同,有关于道体的描述的“道”:十四章“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二十五章“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关于宇宙生成的”道“: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还有关于揭示事物发展规律性的“道”: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还有一部分来自生活准则的“道”就是“德”,老子认为“自然无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柔弱、不争、居下、慈、俭,朴”等观念都是”道“表现的基本特性与精神。

学习《道德经》对我们企业家群体,对经营企业又有什么帮助呢?

记得前几年,我们在深圳参访世界500强正威集团时,董事长王文银先生就是用《道德经》中的智慧管理企业,王先生可以把《道德经》从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到八十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背诵下来,从那时起一直在思索《道德经》中的管理智慧有哪些?经过近十年的研读,再加上与教授、老师、校友的交流,发现《道德经》就是企业经营的指导书

《道德经》中的管理智慧

战略思维

在《道德经》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做事时,需要更多反(逆)向思维,当正面不能突破时,可以从相反的方向入手,也可能找到解决之道。

华为刚开始创业时,产品没有国外产品质量好,华为选择不是攻破大城市,而是选择较为偏僻的市场去突破,随着公司的不断成长,加大技术研发创新的投入,改善产品质量与服务,再去突破大的市场。到目前为止,华为公司最能挣钱的地方不是欧洲而是在非洲市场。

在《道德经》八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从七个方面描写”道“,作为企业家如果保持这七种能力,何尝不会把企业做强做大呢?特别是”动善时“,现在我们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想创业成功,是资金、人脉、产品吗?希伯来大学做了200家创业公司的调查,影响创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选择创业的时机”动善时“,我们经常讲:天时、地理、人和,还是有逻辑顺序的,我们做很多事情能否成功关键在“动善时”,选择做的时机。

在《道德经》二十二章“少则得,多则惑”可以运用在公司发展战略上一定要专注,不能主业太多,要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做精做透,做成全国第一,争取全球第一,您的企业还会没有机会吗?中国企业家应该多向德国企业家学习专注,我们当时去德国游学参访一家1926年成立一家电动锯STIHL,已经到第三代掌管企业,还是再做电动锯,但是电动锯技术迭代很多次,前两年收购一家割草的公司,目前公司年收入37亿欧元,成为全球电动锯行业的老大、冠军。

在《道德经》十五章“夫唯不盈,故而蔽而新成”,做企业一定要不断推陈出新,去故更新,创新始终是企业发展中一个重要战略方向。没有创新,就没有核心的技术,没有核心产品,没有核心竞争力,企业会有未来吗?

我们交大高级经理班51期陆海明校友是浙江东一线业的董事长,企业主要生产线的,以前公司主要为五芳斋粽子做线,在五年前陆校友感觉企业不能在低水平去与同行业竞争,从瑞士花2000多万购买机械设备,同时又从外资企业高薪招聘研发、生产、市场人员,让东一线业摆脱价格竞争迈向高端市场。现在海澜之家、阳光集团都是东一的客户,并且也在稳定发展一些行业的大客户,去年公司实现了30%的增长,今年还能实现20%的增长。现在陆总非常有信心地说:如果去科创板上市也不是很难的事。

《道德经》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做企业战略时,一定要使自己静下来,多了解客户与市场,不要以为自己战略上懒惰,掩盖自己战术上的忙碌,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想明白了,清楚做事的方向与逻辑。现在部分企业家通过打坐,禅修使自己静下来,理清企业发展方向,做好企业战略规划,增强企业预见性,而不是盲目地到处去救火。

《道德经》中的管理智慧

领导与用人智慧

《道德经》十七章把领导分了四个层次“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层次的领导,下面的人知道有领导(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第二层次领导,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下面的人得不到锻炼,把自己常常累死,公司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第三层次的领导,下面的员工都害怕他,当下面的同事都害怕你的时候,你认为公司会怎么样?还是和谐社会吗?员工会有幸福感吗?第四层级的领导,下面的员工都厌恶他、憎恨他,这样的企业会有更大的风险,有能力的员工可能早都到别的地方高就了,剩下的员工只是在这里混口饭吃,这样领导的公司会有竞争力吗?

在《道德经》六十八章“善用人者为之下”善于用人的领导都特别谦虚,秋天低垂的谷穗启发我们,应该学会谦虚。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三十九章也谈到“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善于用人的领导姿态很重要,一定要谦下。大家在工作中,都能接触到不同的领导,越是大的领导,越是谦下,越是受人尊重,而趾高气扬的人不太可能做大领导。

在二十七章“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在人力资源有一句话:没有没用的人,只有把人放错位置的领导,这个世界上没有没用的东西,只有放错位置的东西。我记得自己刚开始做公司经理时特别自傲,员工一点意见或者负面情绪,就非常生气,经常会说:不想干,就赶紧滚掉。而现在更多是换位思考,他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说,先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只有对症才能药到病除。现在也慢慢体会到“上善若水”的智慧,水遇冷空气可以结成锋利的冰块而百折不挠;也能遇到高温变成水蒸汽而聚气生财;水又可包容多么肮脏的东西而自洁;水往下流而以柔克刚,能屈能伸,周济天下而自在逍遥……

《道德经》中的管理智慧

财富管理智慧

在《道德经》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节俭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钱要用在刀刃上,你企业生意再好,如果家里有个败家子,所有的财富能留下来吗?勤俭持家,才能基业长青。

在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老子告诉我们:治理国家、做事情,一定要懂得简约。做企业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再看看《道德经》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老子告诫我们:家财万贯,能守得住吗?拥有财富而骄傲自满,一定会招惹灾祸。功成身退,是自然之道,不要去违背自然大道。

在《道德经》四十四章“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告诉大家:过分贪爱必定带来巨大的耗费,过多的收藏必定造成惨重的损失。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带来危害,这样才可以保持平安长久。很多企业的衰败,在于企业主不能“止”太过于贪心、贪念,“止”可是一个大智慧。

最后八十一章“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尽力帮助别人的人反而富有,尽力给予别人的人反而富足,这也符合中国传统道德“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现在接触一些企业家也越来越希望做慈善,通过慈善改善企业的形象,从而让企业品牌更有美誉度,这样又会反哺到企业,形成良性循环。例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设立慈善基金会;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把自己大部分财富都捐了出去;中国企业家也在慈善捐赠道路上也越做越好。

《道德经》中的管理智慧

《道德经》中的管理智慧需要我们慢慢去体会,去感悟。常读《道德经》可以改善我们做事的心态、状态,做到无为而无不为。领悟“不争”智慧,拥有利他的思想;修养“玄德”,从而达到厚德载物,把企业精神、文化、故事传承下去,实现企业基业长青,永续经营。

本文作者:交大海外项目中心 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