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修行要义:知本心方能开悟

修道,人们总会想到无忧无虑、自然、无为等词。

在大众的印象中,僧人应该是拥有仙骨的世间隐士。

诚然,这些标签是道人应有的特征,但如果仅以此为标准来定义道人的修为,难免会出现主观错误。

每个人都被赋予了不同的先天道德,任何强行统一甚至自以为是的标准,其实都是违背道性原则的。

真正的修行,是让每个人都能发现内心的自我,乐于完善自己性情和行为上的不足,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实现自给自足。 修行的本质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在修行者自己身上,与他人的意见和判断没有直接关系。 换句话说,修行的第一步是找到自己的心。

这颗心在哪里?

修道主义.jpg

毫无疑问,答案是由外而内的追求。观察一个人的修为,不要只看他的外表,而要了解他的本意。

我们之所以有多种多样的生命活动,不仅能见闻言行,还能分辨善恶,感知异物,判断事物之间的关系,推理推理,这是根本原因。原来我们有这样一颗“初心”。

如果没有这种“本能”,那么我们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不可能的。

对于从业者来说,“心”这个字远比最终的结果重要。

《玄门早晚课》中有一句话叫“爱的江河万丈波涛,苦海深。” 所谓的“爱河”、“苦海”,并不是指我们生活的广阔天地,而是指人们抓不住自己的心。 天地间的安定,却是一味的追求和索取。

爱河苦海,分明是我为自己造的业力。 当你无法了解自己的生活状况时,你就无法了解你天然的内心是什么。

所以,与其评判别人的对与错,不如多想想自己的得失。

实践中的第一件事是内省。 这是自我提升的关键。 只有当你正直的时候,你才能成为一棵大树,许多人都可以遮荫。

只有自救的人才能救别人

栽培.jpg

道教人们常说,“自救他人”存在于此。 有一个基本的递进关系:能救自己的人,才有救人的能力。 也就是说,修行首先要自救,救人只是自救的外延。

道教中,有身、心、意三业,意为人的思想、言语、行为如果不当,就会给他人造成损失,同时也为自己埋下未来的业力。

道教作为一种具有社会组织意义的宗教,必须肩负起对大众的启蒙意义,因此会涉及到科学、教育、魔法、理论等方面的展示。 但这些只是一门教法门的表象和表象,真正的实质还是人,每一个实际修炼的道士。

道家救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道家在救人。 如果苦行者还在爱欲中,他还是一个普通人,还没有活到理解和领悟奥秘,也就是没有实现自己的自给自足,他怎么能引导前来的信徒呢?解决问题? 强调自我牺牲,这不仅是每一位道人修行的力量,也是修行的最终目的。

自由的果实不是空谈伟大的理想。 需要每一位修炼者用毕生的时间反复验证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 这就是为什么永远不可能用某个固定的标签来判断别人的做法。

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生经历,对修道的认知一定是不同的。 既然我们在谈论自然和自然,就需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差异。 他或出世入世,或修持戒律,懂得修行,或严于律己,勤于救人,这一切无非是道法各异,而本源苦行者的心理应该是一样的。

一时天地间,唯有大道不变。 修炼,就是在千变万化中找到一个恒常的气息。 这一定在我的内心深处。 心若静止,世间变迁,只是世间阴阳轮回,无法停留,亦无法相爱,若用心,结果只能一无是处。

其实,所有的潮起潮落都是自然的魔力,你我在自然中,所有的异同,都只是想见对方的欲望所产生的对与错。 如果你不能超越这个生命层次,再用多么美妙的词汇来修行,恐怕你就无法从中体会到自给自足和圆满的美。 只有看清自己,才能看清世界。

只有静下心来,在身体内反省自己,与内心深处的灵魂对话,才能明白这个修行过程的结果。

道家的自由态度是以自然和虚无为前提的。 看不见的大道不是遥远的地平线,也不是人生追求的对象。 只有放下一切外在的欲望,回归内心的单纯与真实,感知内心深处最简单的幸福与满足,才能明白“少私欲”是通往真理的捷径!

人之所以要修炼,是因为忘记了真相。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本心”,它实际上是我们生命的起源或本质。

唯有知心,方能成道!

和尚.jpg

王阳明在家人的来信中说:“想坏的人有习惯;想好的人自然。” 人的恶念是后天养成的习惯。 换句话说,邪恶总是在人类成长过程中被培养和污染。 善良的思想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它们就是本性。

人之所以作恶,不是因为他们抹杀了良心,也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善根,而是因为后天养成的坏习惯掩盖了人性。

按照王阳明的哲学,世上没有不可饶恕的人。 只要审视自己的内心,好念头难免会赶走坏习惯,就像太阳赶走迷雾一样。

一个人修行的过程,就是不断达到良心的过程,也就是发明本心的过程。

所以,修行不是外求,获得财富、地位,甚至知识,而是不断去除遮蔽自己的良知和自己的心灵的恶习和障碍,彻底发现自己的心灵。

但请记住一点,不要把道教的意义仅仅放在“修炼”上。 “修”为外功,中心仍为“道”。 空有万千戒律,却很容易迷失自我放纵之道。 如果找不到自己,你的初生修为只能沦为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