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升阳举陷、醒神开窍—百会穴

文章目录:

A、打通眉心印堂穴,有效防御百病!

↑↑

通常我们头晕、疲惫、头痛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按揉前额,或者用拳头轻轻敲打,这样会感觉舒服很多。

您可别小看这个动作,这无意间的一敲一打,正好刺激了我们身上心脑问题的核心:眉心。

眉心:人体血压血脂控制点。

眉心就是道医经络穴位印堂穴的驻地,养生者将印堂穴称为“上丹田”,道医认为,刺激这个部位,勤加耕耘,就能够获取长生延年的“内丹”。传统医学认为,通过印堂看健康确实有一定道理。

《黄帝内经·灵枢·五色篇》所述

一、印堂发黑,说明人体心脏功能不佳、脑部供血不足、心脑缺血缺氧,甚至有心肌坏死的情况;

二、印堂过红,代表血脂异常、血压高、脾气大、易中风;

三、印堂发黄,说明人体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等。

您看,这血脂、血压、脑供血等问题都被这印堂穴所控制,只要把这里打通了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在道医看来,印堂出现问题属于虚弱的病症。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时,只要按摩一下眉心,疲劳症状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

印堂穴很好找,位于脸部正面,左右眉间正中央就是印堂穴。

● 刺激印堂还有醒脑通窍明目的功效。每天用拇指和食指捏起两眉间的皮肤稍向上拉100次,就能感觉到一种胀胀的感觉向两侧发散,那是阳气在冲击,之后您就能感觉到脑子特别清醒,眼睛也特别明亮。

● 经常按摩这个印堂穴位,还可以使头脑反应敏锐,增强记忆力、改善视力减退。

● 此穴对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和与伴随而来的头昏、头痛、嗅觉功能减退等,也具有明显的调理和改善作用。

自我取穴按摩法

一、右手的中指伸直,其他手指弯曲;

二、将中指的指腹放眉中心处,用指腹揉按穴位,用力适度;

三、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大约2至3分钟;

四、也可采用右手拇指、食指捏起两眉间的皮肤稍向上拉的方法,每日早晚各提拉50至100次。(也可直接用拇指按摩)

打通了这个控制点,脑供血问题就会有改善,对头痛、头晕等高血压引起的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B、升阳举陷、醒神开窍—百会穴

↑↑

升阳举陷、醒神开窍—百会穴

经穴含义

百会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属督脉上的穴位,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 又名三阳五会穴、天满穴、泥丸宫、巅上穴、顶中央穴、天蒲穴、三阳穴、五会穴等。三阳指手足三阳经,五会指五脏六腑的气血皆会于此。

百会穴,百,数量词,多之意。会,交会也。百会,意指 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本穴位于人之头顶最高处,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手足三阳、足厥阴和督脉等众多经脉交会之处,故名百会。

《采艾编》云:“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为临床常用穴之一。

升阳举陷、醒神开窍—百会穴

经穴定位

《针灸甲乙经》: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

百会穴是督脉的穴位,位于头顶部,后发际线中点上7寸。

升阳举陷、醒神开窍—百会穴

精准取穴

取正坐,在后发际中点上7寸处,即百会穴。

升阳举陷、醒神开窍—百会穴

简便取穴

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即此穴。

1、在自己头顶的正中线上可以摸到一个小的凹陷,百会穴就在凹陷当中。

2、取正坐位,用两手食指或中指沿着两个耳尖直上做一连线,与正中线的交点就是百会穴。

升阳举陷、醒神开窍—百会穴

局部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经分支和额神经分支。

升阳举陷、醒神开窍—百会穴

功效作用

百会穴位于巅顶,头为诸阳之会,百会为诸阳之所。百会穴以升提阳气为主,有醒神开窍、健脑宁神、熄风醒脑、平肝熄风、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升阳举陷、醒神志、苏厥逆等作用。

现常用于治疗头痛、头晕、眩晕、中风、心烦、失眠、惊悸、健忘、癫狂、脏躁、破伤风、急惊风、脱肛、阴挺、崩漏等症。

1、升阳举陷、益气固脱:百会位于人体最高处,人体阳气汇聚之所,属督脉。灸百会穴可提升阳气,治胃下垂、脱肛、阴挺等气失固摄导致的下陷病证。

2、平肝熄风、安神定志:对高血压患者气血上涌,失眠、头痛、头风、眩晕、耳鸣、癫狂症、精神分裂症等患者可以达到镇静安神作用。

3、醒脑开窍:常用百会穴来治疗晕厥、休克、昏迷、痴呆、中风、失语、瘛疭、癫狂痫症、癔症等神经性疾病。

4、健脑宁神,安神定志:脑为元神之腑,刺激百会穴可失眠、健忘等疾病。

升阳举陷、醒神开窍—百会穴

主治病症

主治:头痛、宿醉、眩晕、高血压、低血压、头重脚轻、惊悸、健忘、癫狂、痫证、癔病、 尸厥、中风不语、瘛疭(chì zòng)、耳鸣、鼻寒、脱肛、痔疾、阴挺、泄泻等。

1、治疗头痛:百会穴治疗各种头痛有较好作用,不管是前额头痛、巅顶痛,还是两侧偏头痛或者后头痛。

2、醒神开窍:如失眠、睡觉不好、头昏、头懵、记忆力减退等可以选择百会穴。

3、升阳举陷:艾灸百会可用于中气下陷的疾病,如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痔疮等。

4、缓解腰背疼痛:作为督脉上的穴位,无论是腰痛、腰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腰扭伤等,都可以选择百会穴来进行治疗;

5、治疗眼疾:作为督脉穴,对于目赤肿痛、近视、眼花,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升阳举陷、醒神开窍—百会穴

穴位配伍

1、百会配神道、天井、液门,治惊悸。《资生》

2、百会配强间、承光,治烦心。《资生》

3、百会配脑空、天柱,治头风。《资生》

4、百会配环跳,治痛风。《聚英》

5、百会配长强、大肠俞,治小儿脱肛。《大成》

6、百会配长强、关元、足三里、承山穴,益气固脱,治气虚脱肛。(补法灸关元

7、百会配水沟,治喜笑不休。《大成》

8、百会配后顶、合谷,治头风顶痛。《大成》

9、百会配人中、合谷、间使、气海、关元,治尸厥卒倒气脱。《图翼》

10、百会配间使、复溜、阴谷、足三里,治发狂。《图翼》

11、百会配鸠尾,治痢疾。《灵光赋》

12、百会配隐白,治尸厥。《杂病穴法歌》

13、百会配人中、丰隆、涌泉、太冲、劳宫穴,治肝阳暴亢中风昏迷。

14、百会配神庭、涌泉、中冲穴,治癫痫。

15、百会配神庭、四神聪、太阳穴、风池、内关穴,治失眠。

16、向前平刺百会穴,经前顶透上星,行强捻转手法,治眩晕。

17、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天柱穴,治脑血管痉挛、偏头痛。

18、百会+耳尖放血,治高血压病。

百会配足三里穴温和灸,治低血压。

19、百会配天窗穴,治中风失音。

20、百会配人中、合谷、间使、气海、关元穴,治尸厥、卒中、气脱。

升阳举陷、醒神开窍—百会穴

21、百会配耳穴神门揿针埋针,戒烟

22、百会配养老、风池、足临泣穴,治美尼尔氏综合症。

23、百会配阴陵泉、足三里、丰隆穴,可祛风散邪、和中化湿,治风湿或痰浊头痛、眩晕等。

24、百会配风池、复溜、行间穴,平肝潜阳、息风清脑,治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

25、百会配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穴,治气血亏虚之头痛,眩晕等。

26、百会配肾俞、复溜、太溪穴,治肾精亏虚之头痛,眩晕,耳鸣等。

27、百会配风池、劳宫、丰隆、涌泉穴,可熄风豁痰、开窍醒神,治风痰闭阻之中风闭证。(泻法)

28、百会配风池、水沟、鸠尾、丰隆、太冲穴,可熄风化痰,治疗风痰阻络之癫痫。(泻法)

29、百会配气海、维道、归来、足三里穴,可补益脾气、益气升阳,治脾虚阴挺。(补法,灸气海

30、百会配命门、关元、天枢、足三里穴 ,可温中补虚,升阳举陷,治脾肾阳虚之久泻久痢。(补法,灸命门、关元

31、百会配关元、气海穴,治元气暴脱之中风脱症,中气下陷之气厥。(重灸,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32、百会配风池、印堂、曲池、合谷穴,治风热头痛,鼻塞,目赤肿痛等。(疏风散热)

33、配风府,天柱,上星,列缺穴,治外感风寒之头痛,项强,鼻塞,鼻鼽等。(疏风散寒,通窍止痛

升阳举陷、醒神开窍—百会穴

操作方法

1、针刺法:直刺0.5-0.8寸,或沿皮下向后斜刺,与头皮成45°进针0.1-0.3寸,留针20分钟。

2、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距离皮肤2~3cm,灸5-15分钟,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或用艾炷灸3-7壮,每日1次。

3、按摩法:用掌跟或手指指腹点按或顺时针按揉百会穴,有胀、重、痛等得气感为度。频率30~40次/分钟,每次按揉5~10分钟,每天1~2次。

4、轻拍法:用手掌面轻轻拍打百会穴,频率30次/分钟,每次5~10分钟,每天1~2次。

5、刮痧法:根据病症选用合适的刮痧板,采用角刮法刮拭该穴,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次5~10分钟,每天1~2次。

升阳举陷、醒神开窍—百会穴

注意事项

1、施针者进针时手法要轻重适度,针尖可向前,后,左,右平刺。得气后不宜用力提插和捻转。

2、百会穴皮下组织中有丰富的纤维束和血管,针尖进入此层时有一定的助力,易伤及血管而致出血,拔针后用干棉球按压片刻,以防出血。

3、对高血压危象者或且血压不稳定并伴有动脉硬化者,应待血压平稳后,再施针,以免发生严重的意外事故。

4、按摩或拍打力度不宜过大,防止引起患者不适感或损伤头皮下血管、神经。

5、艾灸时间不宜过长,灸量不宜过大。《圣济》:凡灸头顶,不过七七壮。缘头顶皮肤浅薄,灸不宜多。

《圣惠》:若频灸,恐拔气上,令人眼暗。

6、刮痧板宜选用玉质或牛角类更舒适,百会穴局部可用角刮,向四周扩散时可用面刮,力度适宜,不可过重。治疗后协助患者饮适量温开水。

升阳举陷、醒神开窍—百会穴

保健养生

百会穴是一个很重要的养生保健穴。

百会穴为各经脉气会集之所,能通达阴阳脉络,连续周身经穴,可调理气机,升、降、静、动平稳,促使人体气血阴阳总体趋于平衡,达到人体养生的最高境界。

1.经常拍打百会穴,有助于控制高血压,通常适用于收缩压180mmHg以下的患者,有着良好的保健作用。

2.百会穴又称百岁穴,五脏六腑百脉所会之处,可调动全身气血,体虚者可补阳填阴。

升阳举陷、醒神开窍—百会穴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