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蓬莱神仙故事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神话故事之三圣之老子收徒弟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神话故事之老子收徒:话说老子升入仙界后,积极的想为仙界做些事情,于是他发现天庭虽然看起来很强大,但是却缺乏两样很关键的东西,仙丹与法宝。应该有可以迅速恢复元气、增进修为的灵丹来帮助那些过于疲劳或诛妖时受伤的神仙们,天庭应该拥有更多厉害的法宝来应付不时之需,通过法宝还可以降低每次天兵天将出动后的危险,加快除妖灭魔的迅速;于是太上老君以自己的精元,炼化出一件法宝八卦炉,通过芭蕉扇煽出的三昧真火,再加上自己的法力,任何兵器法宝放入其中后都会产生脱胎换骨的变化,比如猪八戒的九齿钉钯,比如沙僧的降妖宝仗都是他的杰作。八卦炉中炼出的仙丹,更是效果神奇,孙悟空吃了一整葫芦九转金丹后,全身变得刀枪不入,水火难侵就是一个明证,其它功效诸如可令凡人立地成仙、尽消疑难怪病等等不一而足。

太上老君炼出仙丹后,便开始为天庭培育新的有生力量,他度人之多,自然无法统计,但其中有八个特别有名的人物,因为法力高强,行侠仁义,而且脾气性格也各有特色,被后世一直传颂至今,他们就是八仙

早在炎黄的时代,有有两个名不经传的神人,一个叫做黄神氏,一个叫做(彳巨)神氏,都是一心的修道隐士。黄神氏在东汉的时候,托生在大将钟离章的家中,由于他一生下来就有3岁小儿般大,而且顶圆额广、唇脸如丹、乳比臂长,一连七日昼夜不啼,至第七日突然口吐人言,他父亲认为此子自幼知轻视重,长大必有一般大作为,便给他起了个名子叫做钟离权。可惜钟离权虽然天生异象,长大后都长的越来越靓仔,虽然文幍武略,无一不精,可是打起仗来,却有几仗输几仗,运气特别的不好。在又一次的大败之后,钟离权遇到一位太乙真仙王玄甫,获赠太阿神光剑,并学会青龙剑法与长生真诀,再遇华阳真人,终于脱开尘世,得道成仙,后来拜在了太上老君的门下,成为他的关门弟子。他曾写过三首绝句留传于世,其中“坐臣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等句写的仙味十足。

另一位彳巨神氏曾是赤松子的朋友,不过赤松子名扬四海的时候,他的本领只相当于地仙。不久之后,黄帝便统一了中土,为了更好的管理神洲大地,广招贤士曾找到过他;他为了不招惹麻烦,竟改名李凝阳来专心避世修行。据说这个李凝阳长的魁梧而潇洒,因为长期修道,看起来仙风道骨,是八仙中第一个正式投入太上老君门下的弟子。但他后来怎么变的又瘸又丑了呢?原来有一次太上老君带他游华山,他以元神出窍的方式,随师前往,临行时叮嘱弟子说自己七日即回,可是那个弟子却因为家中突然发生了要紧的急事,而在第七天早上把他的肉身给烧了,七日归位是他元神出窍的极限时间,可是当他在第七日晚上返回时,身体竟然没有了,因为害怕元神受损,一时情急,看到不远处有个乞丐因冻饿而死,就往里一跳,天哪,这个乞丐居然是个瘸子…。这时太上老君现身劝他说:“道行高低是不在于凡夫俗相的。”他顿时大悟,从此背上个大葫芦,悬葫济世,游戏人间。

八仙中看起来最老的一位,世人称他张果老。与其它八仙一样,他也有一个很特色的地方,喜欢倒骑驴。他的白驴据说可以日行几万里,(在唐朝的时候竟然就享受到了悬磁地铁的速度)当他停下来的时候,竟然还可以把驴象纸一样的折起来放在随身的箱子里。张果老的传说非常多,但比起八仙中法力最高、经历最奇、影响最大的吕洞宾,他的那点事儿,就没什么好说了。(推荐阅读《东游记》,或者新加坡电视剧《东游记》。)倒是后来有人专门给他题了首诗,颇有意趣:“举世多少人,无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

吕洞宾原名吕岩,他的籍贯与出生,民间流转的版本很多,简单概括的来说,就是跟平常人没什么不同。他弱冠之时即通晓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文集,被称为神童,但他考了20多年,三举进士而不第。估计“仙文不入俗人眼”吧。不过他很有恒心,一直考到46岁,还不放弃,但就在这一年,他遇到了汉钟离。

吕钟宾与汉钟离相见投缘,就邀请他一起到落脚的客栈,跟他秉烛夜谈,聊到半夜,钟离权说肚子饿了,亲自下厨煮起了黄梁(小米),而吕洞宾则趴在桌上睡着了。梦中他状元及第,然后平步青云,官位一路攀升,这时他又娶了两个达官贵人家的女儿,生儿育女,过起了大富大贵的生活。后来他官至一品,成为当朝宰相,权势显赫无比,荣耀一时!然而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忽然间祸从天降,被重罪抄家,妻儿也被流放到边强,自己孑然一身,贮立于风雪之中,无限孤凄,唯能黯然长叹…。突然间,他从梦中醒转,看见汉钟离正从门外走进来,笑笑的对他说道:“黄梁犹未熟,一梦到华胥。”(华胥是伏羲的故乡,梦华胥的典故缘自黄帝。话说有一天,大白天的黄帝竟睡着了,还做起梦来,在这个梦里,他游览了华胥国。此后世人多用梦华胥来比喻某人做了美梦。)吕洞宾黄梁梦醒,知道眼前站着的一定是位仙人,于是想拜汉钟离为师学道。

汉钟离此来就是想度吕洞宾成仙的,但他有心要考考吕洞宾,于是出了十个题目来试他修道的诚心。吕洞宾经过黄梁一梦中的大喜大悲,其思想境界已经超凡脱俗,汉钟离这点障眼法哪里瞒的过他,比如其中第五试时,汉钟离找来了一个漂亮的姑娘,试吕洞宾修道是否心无杂念,这吕洞宾得道后自称为纯阳祖师,于阴阳之道有着自己的见解,可是那个时候为了求学,竟然硬生生的忍了三天三夜。

吕洞宾修成正果后遇火龙真人,得到雌雄双剑,并学会“天遁剑法”,从此诛妖无数,着实为老百姓做了很多件好事。但这位被称为北五祖之一的吕祖因为风流多情,也吃过一次大亏,那就是着名的“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白牡丹本是花妖,化身为洛阳城中的名妓参选花魁,吕洞宾对她一见钟情,于是化身为一风流秀才登门造访,白牡丹身价高贵怎么会看上一个平凡秀才,于是吕洞宾施展神通,一连戏弄了她三次,这之后白牡丹也对他动了感情,与他合欢交好。吕洞宾爱上白牡丹后,才发现白牡丹竟是花妖,本来除妖灭魔是他的天职,但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吕洞宾竟开始对妖精全部都该杀的教义产生了怀疑。吕洞宾施展开御女八法,竟是可以连战数场而一发不泄,使得白牡丹大为惊奇,于是就去向铁拐李与何仙姑请教,当晚吕纯阳便丢了元阳至宝,这时他的对头黄龙禅师突然出现,不但打败了他,还把吕洞宾的雌剑给收了去,从此吕洞宾就只剩下一柄雄剑护身了(这段经历又被称为“飞剑斩黄龙”)。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浮邱山,一座朝圣的名山,传说南北朝时期的道士潘子良,自号浮邱子,在此得道成仙而得名。仙人已飞升,空留浮邱山。走进山头,两旁古树众多,一棵棵挂满金色的古银杏瞭入眼前,枝繁叶茂,透过叶缝泛着金光,脚下的石阶沿向前方,阶梯铺上了一层金黄的地毯,古银杏树龄已有千年,是仙人所种植,仙人已去,留下银杏为证,灵气焕然。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落叶铺满石阶,仿佛一层金黄地毯

林间深处一座古刹---浮邱寺,千百年来静听古风吹拂,金色地毯铺了多少层,那黄昏里扫着落叶的背影,都已化作尘埃!门外的古银杏,你那面孔,充满了神奇,沉默是金,是多少沧桑?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古树嫩绿古墙

历史总会有缝隙,等人来窥探,就像你,这么久一直静候在此,遮掩不住。走进浮邱寺,寺内有几个和尚,会关注你的言行举止。但要是问点别的,欲拨开那一层缝隙,或许这座古建筑比他们会更真实。

此刻,思考这古刹,思考浮邱山!

浮邱山自古是道教名山,湖南道教的发源地。据史料记载,东晋时期道教祖师葛洪曾在浮邱山传经布道。明《一统志》、《湖南通志》和《益阳县志》、《桃江县志》记载,明清两代朝廷在浮邱山设立“道纪司”,专门管理湖南道教,为省级宗教事务行政机构。中央设立道录司,然后就是省级设道纪司,往下还有州府、县级的道教机构。明清两代朝廷将省级宗教行政机构“道纪司”设在浮邱山,可见浮邱山道教在历史上地位之高。

浮邱山曾被誉为“楚南名胜”和“湘中第一道场”。如今道文化出现衰弱,佛教盛行虽然也是文化的融合,但自古以来,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历史更悠久,对五千年文化影响更大,是中华文明的根,如今日渐式微,实为可惜。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祖师殿供奉的道教北方真武祖师像

寺内香火已经燃起,虔诚礼拜,祖师殿内端坐中央的真武大帝,已经静候多时。寺庙共有四殿,祖师殿在第三殿,供奉道教北方神像真武大帝。一殿为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二殿为福寿殿,供奉无量天尊和南岳圣帝;祖师殿进去是第四殿为大雄宝殿,供奉佛教西方三圣。

看到如此布局的佛寺,不免好奇,趋于一贯对佛道的兴趣,便想寻个答案!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佛寺前三宫殿供奉的全是道教神仙,最后一殿才是佛教三圣,堂前芸芸众生,堂上佛道共参,甚是奇怪!

很少有寺庙即佛是道,即道是佛,只有即道是道,即佛是佛!难道这里原本是道观或者佛寺?或者曾经发生过佛道相争?现实这里是佛寺,那很可能以前是道观!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二龙戏珠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蝙蝠图腾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太极图

不难看出可疑之处,大雄宝殿内横梁等各处雕刻着“太极图”、“麒麟”、“蝙蝠”、“二龙戏珠”、“日月星辰”等图腾,很明显这些是道教图腾,如此说大雄宝殿前身也是道教宫殿。

参阅历史资料,浮邱寺是一座千年古道观,原名是浮邱观,又名凌霄宫,始建于南北朝刘宋时期(公元420年),由道士浮邱子创建,距今已有近1600年历史,其中宋代《太平御览》记载:“浮邱山古老相传,谓浮邱公上升之所,兼有道观存焉。”清同治《益阳县志》(原本)也明确记载:“浮邱观在九里浮邱山巅”。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浮邱观在九里浮邱山巅

新中国成立以后,因为“破四旧”,所有的道士僧侣全部还俗,浮邱观先后被改为学校、剧团和林场场部。据当地几位老人介绍,浮邱观至90年代初改名浮邱寺,被佛教僧人侵占。

据1994年《益阳县志》记载:“由于“百神杂祀”,无分释道,佛教势大,“僧占道观”,道教日渐衰落”。《县志》明确说明了浮邱观是被佛教侵占,改名为浮邱寺。

由此可见,90年代之前仍然是道观,之后才有了浮邱寺。有考证,大雄宝殿前身是三清殿,供奉道教三清祖师,90年代被捣毁,改西方三圣。

果然如此,但也有另外一种声音,也是如今普遍的声音:浮邱寺道佛融合了几百年!更有所谓唐朝尉迟恭监修浮邱寺,唐代云道、安乐二禅师购买浮邱观并改名浮邱寺等说法!这似乎有篡改历史洗白之嫌!

仔细想想,如果唐朝就是佛寺,为何宋朝文献记载却是道观?实际情况也是道观建筑风格,供奉道教神仙!反而这些没有文献记载的故事是可以随意编撰。大环境来讲,古往今来,佛道融合是也是文化的兴盛。但小到一个寺庙,用佛道融合来掩盖历史,软化人心,未免有点迷惑众生,荒唐而不严谨。

虽然这些宗教之争无关乎平民百姓多少事,不管是菩萨还是神仙,老百姓照样烧香祈福。但上升到历史真相,就不能欺瞒,即使不关心,也不应该让后世子孙蒙在鼓里,或许后人也想知道实情呢!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顺便引用360百科词条关于浮邱寺的介绍:“浮邱寺位于湖南名山浮邱山山顶,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2400多年,多处佛教文化古迹,传承千年深厚的佛法经典,二十多座浮邱寺历代主持墓葬彰显古刹悠久的历史。”

唐太宗登基是公元627年,距今也就1392年。这里始建于唐代,距今2400多?这1000多年哪里去了?......太不严谨了!至于传承千年佛法经典,也不真实!希望提供词条的人看到,还是要进行更改,以免笑话。

此处说的多处佛教文化古迹,寻遍浮邱山,也难寻到,不妨寻找这里的道教文化古迹,伴随着道教神话故事,淌过历史长河,如今只显几番辛酸。

浮邱观后面山顶有一“飞来石屋”,高2.33米,石屋整体呈方形,两侧雕有“八仙过海”图,基座刻有“丹凤朝阳”。飞来石屋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所建,相传道教真武祖师受玉皇大帝之命,驾此石屋自北方而来,收缚了洞庭湖兴风作浪的孽龙。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清同治年间的《益阳县志》有对此石屋的记载,证明此古迹的真实:“浮邱石屋在九里浮邱山巅,传为浮邱子炼丹之处,有丹灶齿石诸迹”。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传说道教真武祖师将洞庭湖兴风作浪的孽龙锁在此洞之中。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风洞古石碑

传说是仙人潘子良道长炼丹的地方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丹台古石碑

传说浮邱山仙人居住的地方。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浮邱仙翁洞门

隐匿在密林深处的火云洞洞口遗址,传说是当年哪吒协助真武祖师捉拿洞庭孽龙时居住过的地方,此洞据说共有九层,可直通洞庭湖。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火云洞洞口遗址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残存的“火云洞”古石碑

浮邱山的道教神话传说,也说明此地曾道教文化的浓厚!而这浓厚的气息还远不止这些。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曾在北京白云观专门为浮邱山题字:“中国道教名山浮邱山”和“楚南名胜”;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这里有世界第一大“道”字,浮邱山石仑关摩崖石刻风景,由湖南省道教协会会长黄至安所题,值得一览!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道化天下,德在人间。

中国道教历史上唯一的女方丈吴诚真(道教领袖)为浮邱山题字:“洞天福地”。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洞天福地,清溪龙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用来形容浮邱山是恰到好处。随着世事变迁,浮邱山的道教光彩已经渐渐褪去,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嚣中。但历史的光芒还在,总有一天会刺破乌云,洒出万丈金光。

最后引用一首洞庭居士的《浮邱山记》:

山路通达九重天,

飞来石屋隐名仙;

浮邱道士归何处,

南朝往事变桑田。

参考资料:《正本清源——浮邱山道教历史文化考辩》,益阳市政协委员、益阳市道教协会会长张明安

声明:上文存在即合理,前事不忘而已,本人只表达所了解的真实!文中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