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蓬莱神仙故事

典故说春秋22:“管鲍之交”,中国版伟大的友谊

东周列国故事之管鲍分金

导读:管至父的侄儿叫管仲,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人才。他有个好朋友叫鲍叔牙。他们两个人一块儿做过买卖,打过仗。买卖是合伙的,鲍叔牙的本钱多,管仲的本钱少。赚了钱呐,本钱少的倒多拿一份。鲍叔牙的手下人不服,都说管仲“揩油”。鲍叔牙偏护着他,说:“没有的话,他家里困难,比我缺钱,等着使,我乐意多分点给他。”朋友之间这么分配金钱,在我国有句成语叫“管鲍分金”就是这么来的。说起打仗更得把人笑坏了。一出兵,管仲老躲在后头,退兵呐,他就跑在前头。人家瞧见都笑,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又给他争理儿,说:“他能贪生怕死吗?照实说吧,像他那么有勇气的人天下都少有。为的是他母亲老了,又多病,他不能不留着自个儿去养活她。你们当他真不敢打仗吗?”管仲听见了这些话,就说:“唉!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呐,只有鲍叔牙!”

齐襄公正在荒淫暴虐的时候,他的两个兄弟怕遭祸害,都跑到姥姥家去了。一个叫公子纠,是鲁国的外甥;一个叫公子小白,是莒国的外甥。公子纠的师傅就是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就是鲍叔牙。这两个好朋友各帮一个公子,投奔了姥姥家。连称和管至父弄死齐襄公的时侯,公子小白和鲍叔牙正在莒国,管仲和公子纠正在鲁国。公孙无知派人上鲁国去召管仲,管仲一想:“他们连自己都保不住,还要连累别人吗?”干脆回绝了。不上一个月,他听说公孙无知、连称、管至父都给齐国的大臣们杀了。待了几天,齐国的使臣也来了,说是大臣们派他来接公子纠去即位的。鲁庄公亲自出兵,叫曹沫当大将,护送公子纠和管仲回齐国去。管仲禀告鲁庄公,说:“公子小白在莒国,离齐国不远。万一他先进去就麻烦了。请让我先带领一队人马去截住他吧。”鲁庄公依了他。

管仲带着几十辆兵车赶紧往前走。到了即墨,听说莒国的兵马在吃一顿饭的工夫之前就过去了。他就使劲地往前追。一气儿跑了三五十里,真追着了。两个师傅和两国的兵车碰上了。管仲瞧见公子小白坐在车里,就跑过去,说:“公子上哪儿去呀?”小白说:“回国办丧事去。”管仲说:“有您哥哥,您就别去了,省得叫人家说闲话。”鲍叔牙虽说是管仲的好朋友,可是他为了护着自己的主人,就睁大了眼睛,说:“管仲,各人有各人的事,你管得着吗?”旁边的士兵们挺横地吆喝着,好像就要动手似的。管仲不敢多说,跟斗败的公鸡似地退下来,心里直不舒坦,总得想个法子不叫小白进去才好哇。他就偷偷地拿起弓箭,对准公子小白,嗖地一箭射过去。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里,眼看活不成了。鲍叔牙赶紧去救,也来不及了。大伙儿一见公子给人害了,全哭了起来。管仲赶紧带着人马逃跑。跑了一阵,想着公子小白已经死了,公子纠的君位稳了,就不慌不忙地保护着公子纠回到齐国去。

谁知道管仲射中的是公子小白的带钩。公子小白吓了一大跳,又怕再来一箭,就故意大叫一声,咬破舌尖,摔在车里,连鼻子带门牙都摔出血来了。等大伙儿一哭,他才睁开眼睛,松了一口气。鲍叔牙叫人抄小道使劲地跑。管仲他们还在道上,他们早到了临淄了。鲍叔牙跟大臣们争论着要立公子小白。有的说:“已经派人上鲁国接公子纠去了,怎么可以立别人呐?”有的说:“公子纠大,照理应该立他。”鲍叔牙说:“齐国连着闹了两回内乱,这会儿非立一位有能耐的公子不可。再说,要是让鲁国立公子纠,他们准得要谢礼。从前郑国让宋国立了子突,把国库都闹空了。宋国年年向他们要谢礼,弄得老不太平。咱们还得学郑国的样儿吗?”他们听了这话,觉得也有道理,就立公子小白为国君,就是齐桓公。又打发人去对鲁国说,齐国已经有了国君,请他们别送公子纠来了。可是鲁国的兵马已经到了齐国地界。齐国就发兵去抵抗。鲁庄公就说是泥人儿,也有土性子,就跟齐国打起来了。没想到在乾时[齐地,在山东省临淄县西南]打了个败仗,大将曹沫差点丧了命。鲁国的兵马败退下来,连鲁国汶阳的土地也给齐国夺了去。

鲁庄公正在气头上,齐国又打上来了。要鲁国杀了公子纠,交出管仲。要不,就不退兵。齐国多强啊,鲁国没有法子,都依了,就逼死了公子纠,拿住了管仲。谋士施伯说:“管仲本事大,别放他回去。咱们留下他,自己用吧。要不,就杀了他。”齐国的使者央告说:“他射过国君,国君非得把他亲手杀了不能解恨。”鲁庄公就把公子纠的脑袋和活着的管仲交出去。管仲在囚市里想:“让我活着回去,准是鲍叔牙的主意。万一鲁侯后悔,叫人追上来怎么办?”他就在路上编了个歌,教随从的人唱。他们一边唱,一边赶路,越走越带劲,两天的道儿一天半就走了啦。赶到鲁庄公后悔了,再叫人追上去,他们早出了鲁国地界了。

管仲到了齐国,好朋友鲍叔牙先来接他,还把他介绍给齐桓公。齐桓公说:“他拿箭射过我,要我的命,你还叫我用他吗?”鲍叔牙说:“那会儿他帮着公子纠,是他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主公要是能够用他,他准能给您干出大事来。”齐桓公就依了他的话,拜管仲为相国。

典故说春秋22:“管鲍之交”,中国版伟大的友谊

“管鲍之交”的典故出自《史记》,描写了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二人的深厚友谊,后来人们常用“管鲍之交”来比喻朋友情谊。

上回说到,公孙无知成为齐国国君之后,很想干出一番事业,于是在国内招贤纳士,有人便向他推荐了一个名叫管仲的人,并且告诉他说如果能得到此人相助,必定能够成就一番霸业。那么管仲是个怎样的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管仲名夷吾字仲,姬姓,安徽省颍上县人,比起历史上那些从小就拥有很多传奇事迹的伟人来说,年轻时候的管仲则显得异常平庸。

从管仲的姓就可以看出,他和周王室同属一脉,他的父亲早年曾在齐国做过大夫,不过后来家道中落,在管仲出生后不久,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而家里的经济条件也随之每况愈下。

为了维持生计,管仲在很小的时候就不得不去给人家放马,靠着微薄的收入勉强生活,其中的艰辛自然可想而知,不过好在管仲身边有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时常会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他帮助。

典故说春秋22:“管鲍之交”,中国版伟大的友谊
这个朋友名叫鲍叔牙,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鲍敬叔是齐国的大夫,因此鲍叔牙的家境相对殷实一些。

鲍叔牙和管仲同为颍上县人,从小一起长大,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每当管仲遇到苦难时鲍叔牙都会出手相助,而管仲似乎也少了些所谓文人气节,对于鲍叔牙的馈赠向来都是来者不拒。

后来鲍叔牙看管仲放马实在辛苦,就邀请他一起做生意,然而做生意是要有前期投入的,但管仲家里过于贫困,实在拿不出钱,鲍叔牙就干脆替他出了那一份。

后来生意做成,两人挣了不少钱,可是在分钱的时候,管仲却每次都给自己分得多,而给鲍叔牙分的少,他的这一做法连外人都看不下去,不少人都来到鲍叔牙面前诋毁管仲,说他见利忘义,不顾廉耻。

而鲍叔牙却向那些人解释说:“管仲并非爱财,只因为他家中有老母要赡养,所以才拿得多。”这就是历史上的“管鲍分金”典故。

不过好景不长,管鲍二人的生意并没有红红火火的持续下去,而是仅仅坚持了几个月,就以失败告终,管仲不得不再另谋出路。

典故说春秋22:“管鲍之交”,中国版伟大的友谊
后来管仲想到,既然生意做不成,倒不如去参军,既没有太多事情,还有固定的俸禄可拿,岂不是一举两得。

主意拿定之后,管仲便立即报了名,他也因此成为了齐国众多戍边将士中的一员。

管仲参军并不是因为他有一颗报国热心,仅仅就是想混口饭吃,可是他的运气实在不好,他参军之时,正好赶上了北戎大举进攻齐国,边境战事频繁的阶段。

上了战场的管仲丝毫没有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当时齐军为了抵挡北戎的猛烈攻击,曾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反击,但都以失败告终。

在交战的过程中,每当军队发起冲锋时,管仲都是跑的最慢的一个,但当撤军的号令响起之后,他又必然是第一个向后退的人。

后来管仲实在是经受不住战火的考验,就索性偷偷溜回家里当起了逃兵,而他屡次临阵脱逃的行为也在他的家乡传开,在那个把忠义看得比生命重要的时代,管仲的这种做法必然是遭到不少人的唾骂,很多人再次跑到鲍叔牙面前说他的坏话。

但鲍叔牙却依旧支持管仲,他对众人说:“管仲之所以临阵脱逃,并不是因为他贪生怕死,他只是担心自己死了家中老母无人赡养。”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管鲍之交”典故,他们二人所建立起的深厚情谊,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流传千古的佳话。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管仲这位名垂千古的宰相,年轻时迫于压力曾尝试过很多职业,但却始终一事无成,他本人也一度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然而鲍叔牙却鼓励他说:“你事情做不好不是因为你没有能力,而是时机未到,一旦赏识你的人出现,你定会前途无量。”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公元前698年,这一年齐僖公去世,留下了三个儿子,老大是之前讲到的世子诸儿,也就是即位的齐襄公,其余两个人,一个叫公子纠,另一个叫公子小白。

按理来说,齐襄公已经即位,作为弟弟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二人将来最多也只能成为上大夫,很难再有诸侯之命。

典故说春秋22:“管鲍之交”,中国版伟大的友谊
可管仲却不这么认为,他敏锐的意识到,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这两个人中,必定有一人蕴含着富贵之相,但具体是谁他又拿不定主意。

于是管仲便找到了好朋友鲍叔牙对他说:“如今新上任的这位主公,既淫且狠,不但与妹妹(文姜)私通,还恶意打压同族兄弟(公孙无知),所以我料定他将来不会长久,而他一旦去世,诸侯之位必定落在公子纠或公子小白二人身上。”

鲍叔牙不解的问:“你想说什么呢?”管仲回答说:“你我过去都曾是生意人,懂得投资之道,如果我们在他们二人身上进行投资,一旦成功,那可是一本万利。”

鲍叔牙接着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管仲说道:“先君僖公曾十分看重你的能力,一度想要任命你做公子小白的老师,可你当时认为小白难以成器,所以拒绝了,如今诸儿品行卑劣,正是你出仕的最佳时机,你成为小白的老师之后,再推荐我给公子纠当老师,你我二人分别投资一人,无论将来谁成功,都不要忘了对方。”

鲍叔牙听完觉得管仲的分析十分在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在这一年,鲍叔牙和管仲同时成为了齐国两位公子的老师。

到了公元前694年,齐襄公趁着鲁桓公出使齐国之时与文姜私通,后来事情败露,便派彭生杀了鲁桓公灭口,此事之前已经讲过,不再赘述。

单说鲍叔牙听说鲁桓公被杀之后,立刻找到管仲对他说:“你曾断言当今主公必生祸乱,如今果然应验,我看齐国不久将有大事发生,你我还是趁早外出避难,等将来有机会再回来图谋大事。”

管仲却反对说:“眼下主公虽然作出荒谬之事,但还没有到最危险的时刻,如果我们过早离开,只怕会错失良机,我认为应该再等些时候。”

鲍叔牙看管仲另有主意,也就不再强求,于是便独自带着公子小白去了莒国,因为在鲍叔牙看来,莒国国力弱小,又与齐国临近,比较便于行事。

等到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伙同连称、管至父二人趁齐襄公出猎之时将其杀死,然后自立为君,管仲终于意识到齐国难以再待下去,他考虑到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国君之女,于是就和公子纠的另一位老师召忽一起保护着公子纠逃亡到了鲁国。

典故说春秋22:“管鲍之交”,中国版伟大的友谊
等到公孙无知上任以后,听说管仲已经去了鲁国,因爱惜其才,本打算派人去鲁国将他请回来,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一想法还没来得及实施,他就被齐国的一个大臣给杀了。

那么杀死公孙无知的人是谁,他与公孙无知有何冤仇,鲍叔牙和管仲知道公孙无知死了之后,又会采取怎样的行动呢?

下一期的春秋典故:“一箭之仇”将会为您揭晓答案,敬请关注。

(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典故大杂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