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蓬莱神仙故事

只因迟到,大禹就要杀掉治水有功的防风氏?背后原因不简单

大禹治水防风氏前来帮忙,为什么最后却被大禹斩杀?

大禹治水防风氏前来帮忙,为什么最后却被大禹斩杀?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世界各地的上古神话中,都有一场关于大洪水的传说。在面对这场大洪水时,不同文明做出了不同反应。《圣经》中有“诺亚方舟”的神话传说,咱们的上古神话中则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创世纪》记载,在洪水到来之前,神指示诺亚建造一艘方舟,并带着他的妻子、儿子与儿媳妇上船,同时神也指示诺亚将各种动物带上方舟。

在咱们的上古神话中,没有人带着自己的直系亲属造船,也没有哪个神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是大禹挺身而出治理水患,三过门而不入。在大禹治理水患的过程中,很多神仙、部落都过来帮忙。今天咱们就用这篇文章来聊聊大禹治水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一个上古巨人跑来帮助大禹治水,却被大禹斩了,为何无人同情他?

大禹和鲧

在开始今天的故事之前,笔者觉得很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大禹以及他的父亲,鲧。上古神话中,在大禹出生之前大洪水就已经发生了。鲧是黄帝的六世孙,第三任天帝颛顼的玄孙。鲧觉得自己身为天帝后人,治理洪水责无旁贷,于是他就从当时的天帝身边把最宝贵的先天至宝息壤偷来,带到了凡间,治理洪水。古代神话典籍《山海经》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没有告知当时的天帝,就带着息壤私自下凡,但是鲧治理大水的思路不对,他总想着用息壤把洪水堵住。在鲧的努力下,洪水不仅没有褪去,反而在息壤的重重阻拦下把鴻水与汩水下游全部淹没,凡人死伤惨重,鲧也犯下了严重的罪行。鲧,可以说是好心办坏事的典范。天帝在震怒之余,命火神祝融下凡,让祝融从鲧手中夺回了息壤,还把鲧斩杀在了羽郊这个地方。

鲧虽然死了,但大水依然在泛滥,此时鲧的儿子挺身而出,继续跟大水作战,他就是禹。《山海经》中记载:“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这里面的“帝”指的是凡间君主帝尧还是三界之主天帝,很难考证。

大禹是鲧的儿子,他长得非常霸气,根据《山海经》记载,大禹长着“牛首,虎鼻,大口,双耳各有三个洞,头戴像钩铃一样的东西,长眉河目,牙齿间隔较远,长有鸟的长脖与鸟喙及蛇身,胸有纹玉斗。”大禹不仅模样长得霸气,做事也雷厉风行,果断狠辣。

大禹治水

上古神话中,大禹跟他的父亲鲧不同,他治水时吸取了鲧的教训,不再一味堵水,而是开凿水道,疏浚洪水。在开凿水道的过程中,需要遇山开山,遇石碎石,有时还会遇见无支祁这样的上古大妖出来捣乱。仅凭大禹自己和凡人的力量是完不成的,于是大禹请来了很多神仙和各大部落的首领,共同治水。

根据《山海经》记载,上古龙祖应龙带着自己的龙子龙孙过来帮助大禹开凿水道,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等各大部落首领也赶来帮忙。此时,巨人一族的防风氏也同意了大禹的邀请,过来帮忙治水。根据《山海经》记载,防风氏族人怀孕三十六年才能产子,他们的子孙个个是巨人,身材魁梧高大,“龙首牛耳,连一眉一目,足长三丈。”

为何无人同情?

当所有神仙、部落都到齐时,防风氏仍然不见踪影。也许是防风氏不服大禹号令群雄,也许是防风氏有心给大禹来个下马威,他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很久才赶到,而且对大禹的态度非常蛮横。俗话说“慈不掌兵”,如果大禹对防风氏听之任之,那他必将威严扫地,其他部落估计也会不服号令,治水的大事肯定会受到很大阻力。

于是大禹下令,斩了不服号令的巨人防风氏,《山海经》记载如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大禹斩了巨人防风氏后,各路神仙、部落都内心震撼不已,凡人更是佩服大禹的杀伐果断和治理洪水的决心。

防风氏值得同情吗?不值得,值得同情的应该是大禹的父亲鲧。鲧冒着那么的风险偷来息壤还不是为了治理大水?而巨人防风氏却没有把治理大水这件事放在心上,也正赶在大禹想立威的时间点,所以才落了个无人同情的凄凉下场。

只因迟到,大禹就要杀掉治水有功的防风氏?背后原因不简单

防风氏是古越先祖,夏禹时代杭嘉湖一带的一位部落首领,治水英雄。夏禹王治水成功后,召集天下各路诸侯,在绍兴茅山开庆功大会。 庆功大会开了三天,却还没见防风氏的影踪。

直到庆功会快结束时,防风氏才气喘吁吁地赶到!

禹王问防风氏为啥迟来晚到? 防风氏说,我接到通知后马上动身,不料路上碰到天目山\"出蛟\",苕溪河\"泛洪\",水急浪高,无法渡河,故此迟到。

禹王耳朵里,这几天塞满了颂扬声,对防风氏迟到格外恼火,一时怒气冲天地说:\"你防风氏离茅山最近,可是偏偏你迟到,你不是居功自傲、目无君王是什么?\"

盛怒之下,下令杀掉防风氏,杀一儆百,显显自己的威势。

这便是孔子所说的\"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

只因迟到,大禹就要杀掉治水有功的防风氏?背后原因不简单

防风氏

防风氏三丈三尺的高大身躯(据传是巨人),刀斧手无论如何也够不着去砍下防风氏的头颅来。禹命令手下的人动手伐木搭台,不到两小时,高高的木台搭起来了。刀斧手站在木台上,终于把这防风氏处决了。 后人就把这建筑高台处斩防风氏的地方,叫做\"刑塘村\"。防风氏伏法的故事一代一代传下来。现在人们把\"刑塘\"又叫成\"型塘\"了。

有一些历史资料里也有这样的记载:\"太湖渔民习俗,对禹敬而畏之,对防风敬而亲之。\"又有\"太湖发生过对夏禹统治的不满和反抗\"的信息。

所以有的人就认为,大禹杀防风的主要目的在于杀一儆百,借以削弱本地区部族势力,有利于夏王朝在太湖流域的统治地位。

而另外一种说法是,大禹原来打算将王位传给司法部长皋陶的,这位皋陶先生,原本资格很老。他本是舜帝的铁哥们,舜帝喊他\"阿陶\"。 但后来他却改变立场——原因不得而知——成为大禹的追随与鼓吹者,并运用司法手段捍卫着大禹的神圣地位,用再现大禹功绩的乐舞熏陶着人们的忠诚思想,表现得极其夸张肉麻。

只因迟到,大禹就要杀掉治水有功的防风氏?背后原因不简单

大禹治水

大禹作为回报,给了皋陶很高的优遇。 大禹在大会小会上都讲:\"有一天我作古了的话,继承我们夏朝事业的,除了皋陶还有谁呢?\" 满心喜悦的皋陶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不过死神却错敲了他的房门。在一个莫名其妙的场合,他很不情愿地撒手人寰了。

出于诚心诚意的补偿或者是掩人耳目的作秀,大禹把皋陶的后人封到英国(但不是大不列颠),还有六国(安徽六安),在那里当小诸侯。

皋陶之死却让大禹成了破坏禅让制的始作俑者,他打算将王位传给儿子夏启。

但由于有威望的防风氏反对夏启做继承人,这又成了禹杀防风氏的别注。

人们一直赞颂大禹,却避开了大禹\"开创世袭制\"先例的这一重要史实。

只因迟到,大禹就要杀掉治水有功的防风氏?背后原因不简单

那么,防风氏该不该被杀?大禹此事做得对不对?

据《吕氏春秋?当务篇》记载:\"禹有淫湎之意。\"

结合其它的史料,在我们看来《吕氏春秋》的话是可信的。

治水的成功,民众的崇拜,权力的集中,地位的上升,很容易使大禹飘飘然,忘乎所以,贪天之功,据为己有,最终导致与民众的彻底分离,成为居于民众之上的至高主宰。

只因迟到,大禹就要杀掉治水有功的防风氏?背后原因不简单

这点,首先表现在他对手中权力的运用上,治水成功后的大禹在处理事情上就不那么民主了,\"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 在当时,这实在是空前反常的惊人之举!

在会稽山开会,相对来自遥远地区的百官到了,防风氏离开会地点最近的反而迟到了。让百官们会怎么看呢?如果容忍了,大禹的威信还有吗?

显然,禹王和诸侯王在这一问题上是不可调和的,所以防风氏是必然要被杀。而大禹最后声称是错杀了,这只是一个事后安抚百官的现象,不然就不可能为他平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