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蓬莱神仙故事

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 没想到作者年轻时是有名的补锅匠

胡钉铰是谁?他是如何学会作诗的?-趣历史网

胡钉铰,本名胡令能,是与中唐时期的张打油齐名的民间诗人。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唐代范摅的《云溪友议》、宋代计有功的《唐诗纪事·胡令能》对此人都有记载,说他是唐朝贞元、元和年间人,以钉铰(古代以洗镜子、补锅、锔碗等为主的职业)为业,能写诗,但不废钉铰之业,远近人们都称他为“胡钉铰”。清朝赵翼的《赠说书黄周士》诗里写道:“张打油诗岂必工,胡钉铰句不嫌苟。”邓溥的《自题废雅》诗里也有“昔有胡钉铰,今无张打油”的句子。

由于缺乏历史资料,这位“钉铰”诗人的生平已不开考。现在也有人认为历史上并无此人,“胡钉铰”只是古代一些通俗诗歌作者的代名词。

关于这位胡钉铰是怎么学会作诗的,还有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

据传说,有一天,一个仙人来到胡钉铰家,脱光胡钉铰的所有衣服,先割开他的腹部,把一卷书放在血肉中,又割开胸部,又把一卷书放在心脏旁。缝上后,只见满地鲜血。仙人离开,胡钉铰从此便会写诗了。

一些佛经里面居然也记载了这个胡钉铰,说他不仅善咏诗,而且好参禅,有许多佛门公案,现举一例:

一日,胡钉铰往参镇州(今河北正定)宝寿沼禅师(宝寿一世)。宝寿禅师问:“汝莫是胡钉铰么?”胡钉铰道:“不敢。”宝寿禅师问:“还钉得虚空么!”胡钉铰道:“请和尚打破。”宝寿禅师一听,举起拄杖,劈面就打。胡钉铰大惑不解,说道:“和尚莫错打某甲。”宝寿禅师道:“向后有多口阿师与你道破在。”胡钉铰被打以后,便前往赵州,参礼赵州和尚。他跟赵州和尚谈起参宝寿之事。赵州和尚问:“汝因甚么被他打?”胡钉铰道:“不知过在甚么处?”赵州和尚道:“只这一缝(缝隙)尚不怎么办!”胡钉铰一听,言下有省,踊跃礼谢。赵州和尚道:“且钉这一缝。”

佛法深邃,俗子难明。也有人说这个参禅的胡钉铰不是那个写诗的胡钉铰。

这个亦真亦幻的“钉铰”诗人胡令能居然有一首诗选入了现代的小学课本,这也让笔者从小就记住了他的名字。这首诗就是《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是一首在唐诗中较为少见的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前两句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侧重神态。这首诗没有刻意的雕饰,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和无限的童趣,可以说是别有情味。

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 没想到作者年轻时是有名的补锅匠

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 没想到作者年轻时是有名的补锅匠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此这首诗的出现显得更加可贵。

它便是胡令能所作的《小儿垂钓》。

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也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 没想到作者年轻时是有名的补锅匠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诗人对这个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接写出了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的样子。

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一个颇为理想的钓鱼的好去处。

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吓到鱼,便老远就招手而不回答。这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了。

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 没想到作者年轻时是有名的补锅匠

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

读完此诗,瞬间回忆起童年时的种种趣事,想起春天去田野里挖野菜,想起夏天去河里摸鱼,想起秋天在果园里收获,想起冬天在雪地里撒欢……

写出这首能勾起一波儿时回忆杀的七绝,没想到它的作者胡令能年轻时是个补锅匠。他年少时因为家贫,不得不修以补锅碗盆缸为生,他手艺高超,人称“胡钉铰”。

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 没想到作者年轻时是有名的补锅匠

胡令能勤奋好学,读书不辍,修补之余经常作诗联句。传说胡令能曾经做过一个梦,梦中一位白发老者手持利刃,剖开其腹,将一卷书放在他腹中,梦醒之后,胡令能便能口吐珠玑,吟诗作对了。不论传说真假,单看胡令能仅存的四首诗,都写得生动传神,精妙超凡。

特别是这首《小儿垂钓》,它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