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有关汉朝的历史事件(鸿门宴刘邦)

有关汉朝的历史事件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汉朝的历史事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有关汉朝的历史事件篇一:爱看人洗澡的皇帝

  “瘦燕肥环”,瘦燕是指赵飞燕。赵飞燕和她的孪生妹妹赵合德生在江南水乡姑苏。赵飞燕窈窕秀美,凭栏临风,有翩然欲飞之态,邻里多以“飞燕”誉之。久而久之,人们渐渐忘记了她的本名,而把她叫做赵飞燕。她妹妹赵合德风姿迥异,生得体态丰腴,玉肌滑肤,美艳妩媚与赵飞燕不相上下。

刘邦在鸿门宴上逃过一劫,究竟是项羽有意,还是有其他原因

  她们都是汉成帝的宠妃。

  赵合德虽然比不上飞燕会来事儿,但是她丰满的身躯,状若含苞待放的蓓蕾,酷似粉装玉琢,着体便酥,恰好是对汉成帝的另外一种强烈的心理补偿。在与赵飞燕日日夜夜缠绵得昏天黑地时,情不自禁地就会想到赵合德,总觉他心中的遗憾只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得到充分的满足。还是在赵合德与汉成帝度过第一个不眠之夜后,汉成帝就在欢畅无比,欲仙欲死中,把赵合德叫做“温柔乡”。说,“我当终老是乡,不愿效武帝之求白云乡了。”这话有如谶语,后来果然应证。

  最令汉成帝入迷的是赵合德兰汤沐浴。自从汉成帝一次无意间从门窗隙缝中窥见了赵合德洗澡后,就成为他一种新鲜的刺激:从赵合德宽褪罗衣,玉骨冰肌,兰汤潋滟;到自我欣赏,顾影自怜,关窗锁户,轻蘸细拭。一幕幕活色生香的旖旎画面,有景像、有动作、有表情、更有声音,是汉成帝的经验里从来没有过的。他对身边的太监说:“自古以来皇帝没有两个皇后,如果有的话,我一定要把昭仪(此时赵合德已为昭仪)立做皇后。”后来为赵合德修宫殿,汉成帝特地关照用蓝田玉镶嵌了一个大浴缸,注入豆蔻之汤,更显水光潋滟。不消多说,自然是赵合德的浴缸了。

  赵合德知道了自己入浴的过程竟能如此使皇帝神魂颠倒,于是便将计就计不予揭穿。更运用欲擒故纵的手法,尽量铺排无限的媟艳风光,甚至连浴罢的情态也刻意加以美化,以挑逗汉成帝的注意力。

  赵合德入浴时的美态,紧紧地扣住了汉成帝的心弦。赵飞燕听到了风声,便有一种失落感,害怕失宠衾寒枕冷,于是,也如法炮制地想要吸引她的皇帝丈夫。汉成帝来了以后,赵飞燕才开始沐浴,她赤身裸体,千娇百媚地挑逗皇上,还不时地故意往皇上身上洒水,以为会给皇上带去新鲜的刺激,谁知这一招让成帝大倒胃口,没等她洗完就匆匆离去了。

  赵飞燕哪里知道这位爱看女人洗澡的皇帝的内心世界。汉成帝喜欢“从帷中窃望之”,而赵飞燕请他去观浴,哪还有什么新鲜刺激可言?赵飞燕聪明一世,却不晓得这点心理学知识,着实让人惋惜。

有关汉朝的历史事件篇二:刘邦封雍齿

  刘邦成功以后,先后封了大功臣20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都还没有封赏。刘邦在洛阳南宫,从阁道上望见将领们坐在沙滩上闲聊。

  刘邦问张良:“他们说些什么呀?”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想谋反。”刘邦说:“天下已趋于安定,他们为什么要反呢?”张良说:“陛下过去以老百姓的身份起义,以这帮人而得天下,现在陛下为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曹这些故人,你所除掉的都是平日仇恨的人。现在将士们计较起功劳来,认为人人都应受封,而天下又太小,不是人人都能受封,又害怕您,怕因以前有什么过失而被除掉,因此相聚谋反。”

  刘邦说:“那怎么办呢?”张良说:“陛下平日最憎恨的人,大家都知道的,是谁呀?”刘邦说:“雍齿和我有旧仇,曾数次侮辱我。我想杀他,因他立功多,因此不忍心。”张良说:“现在事情危急,先封雍齿让群臣看,群臣见雍齿受封,则人心就安定了。”于是刘邦摆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让丞相御史及时定功行封。群臣见雍齿受封,都高兴地说:“雍齿都封了侯,我们还怕什么呢?”

  张良不愧是足智多谋的智慧之士,他一生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帮刘邦解除危机。

  封雍齿,是权谋中封仇人安人心的方法,这一方法后世也多次用到。唐代,李世民重用李建成的谋臣魏征,使大批降臣人心安定。

  这一原则是“杀一儆百”、“指桑骂槐”的反用,杀一儆百,是为了树“成”,封仇人则是为了树“望”。威望是统治者非常重要的东西,无威则众人不服,无望则众人离心。《易经》上“刚中而皿,行险而须”就是这个意思。

有关汉朝的历史事件篇三:汉文帝亲尝汤药

  公元前220xx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後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後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後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己亥日,刘恒病死于长安未央宫。死后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文帝。 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伟业和仁政以及他的孝道,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第二孝。

  阅读此文,再结合刘恒的特殊地位和时代,他亲尝汤药,是时时刻刻在预防母亲被谋害。宫廷内部的复杂性,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学习刘恒的孝道是要学习他“奉养母亲薄太后,从不怠慢。母亲有一次患病竟三年之久,文帝亲自殷勤看护,在侧伺候竟目不交睫,衣不解带。”的耐心。自古道:“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刘恒却能做到日复一日。

历史故事ppt素材

  故事是传承历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历史教学的重要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历史故事ppt素材。

历史故事ppt素材1:黄道婆的故事

  当时兵荒马乱,江南老百姓不仅受到地主的剥削,还时刻遭受蒙古军队的威胁,加上连年的天灾,从前富庶的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十室九空”的悲惨景象。

  黄道婆从小就失去了亲人,自己在乱世中找寻生路。

  黄道婆出生时,棉花种植技术已经从福建、广州地区传到了她的家乡。到了黄道婆记事时,棉花种植已经在江南地区普及了。黄道婆为了养活自己,也开始学习棉纺织技术。

  黄道婆刚开始做得不是很顺利,弹棉絮常常弹不好,卷棉条也卷不匀,纺线更是纺得粗细不一。善于动脑筋的她一边坚持练习,一边琢磨,这样她迅速入了门,没过多久就熟练地掌握了全部操作工序。

  虽然黄道婆学得了一门可以活命的手艺,但那时,成年劳动者都不能够吃得饱穿得暖,何况黄道婆这样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

  生活所逼,黄道婆不得不到有田的人家做童养媳。

  她当了童养媳后,比以前更加辛苦了。每天天还没亮就要起床,为全家人准备好一切。白天的时候,她要去放牛放马,干很多农活;到了晚上,她还得纺纱织布到深夜。

  尽管黄道婆勤快并且能吃苦,但她还经常遭受丈夫和公婆的非人虐待。她经常会挨打、挨骂,有时还不能吃饭,不能睡觉。

  黄道婆在这种非人的折磨下,萌生了出逃的念头。

  一次,黄道婆操劳了一天,在太阳落山后才回家。因为实在太辛苦了,回到家后,黄道婆躺在床上睡着了。

  黄道婆的公婆看见后,不问原因就骂个不停,于是黄道婆挣扎着爬起来,想为自己解释,可她刚一开口,公婆马上就冲过来,把她拖下床毒打了一顿。她的丈夫不但没有阻止,还对她拳脚相向。

  打完后,他们把黄道婆锁进了柴房,不让她吃饭睡觉。

  半夜里,无法再忍受下去的黄道婆在公婆、丈夫都睡着了之后,从房顶上掏了一个洞,逃了出去。

  离家后,她无处可去,只好在黄浦江边徘徊,一条停泊在江边的海船船主看见黄道婆很可怜,就让她上了船。当老船主听黄道婆哭诉了痛苦遭遇后,更加同情她,便让她随船南下。于是,黄道婆告别了出生的地方,来到了海南岛。

  谢过了船家后,黄道婆在海南岛安顿了下来。但她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年轻妇女,现在流落异乡,心里很焦急。

  好在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黄道婆。他们接受了她,让她有了安身之所。

  当时黎族的棉纺织技术比较先进,黎族同胞在劳动中,把他们的纺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黄道婆。黄道婆勤奋虚心,很快就学会了黎族的纺织技术,成了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并且她还融合黎族和汉族纺织技术的长处,织出了在当地大受欢迎的布匹。

  黄道婆在黎族地区生活了近三十年,但她始终怀念着自己的故乡,心中常常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

  那时候,南宋王朝已经灭亡,蒙古已建立了元朝。听说故乡安定下来,黄道婆决定告别海南岛回到故乡。

  那时,长江流域种植棉花的人很多,但棉纺织技术仍然很落后。于是黄道婆一回到家乡马上就投身到先进纺织技术推广中。她不辞辛劳,东奔西走,热心向乡亲们传授黎族的纺织技术。

  黄道婆不光把自己在海南岛学得的技术全部教给了大家,同时还改造了家乡落后的棉纺织机器。她根据自己几十年的纺织经验,把黎族的先进经验和家乡的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新式纺车,使纺纱效率一下子可以提高三倍,而且操作更加省力。

  虽然黄道婆在回乡后没几年就离开了人世,但她的辛勤劳动不仅推动了当地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更赢得了当地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永久纪念。

历史故事ppt素材2:霍去病抗击匈奴的故事

  霍去病是西汉时着名的将领,是名将卫青的外甥。他很小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耍刀弄枪,并且一直很羡慕率领大军多次打败匈奴、立下赫赫战功的舅舅卫青,总想像舅舅那样上阵杀敌,干出一番大事业。霍去病长大后,成了一个勇敢英俊、武艺超群的小伙子,汉武帝很喜欢他,让他做了自己的随身侍卫。

  有一次,汉武帝派卫青统领十万大军去征伐匈奴。刚满十八岁的霍去病听说这个消息后也跃跃欲试,想要随军队出征。汉武帝欣赏他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就让卫青挑了八百名精锐骑兵归霍去病指挥,并任命他为骠姚校尉。

  霍去病率领着八百骑兵向北方出发了。他一心想着早点遇上匈奴,这样才好快点杀敌立功,但他行军实在太快了,结果和大部队失去了联络。他的一位部下很担心地说:“我们这么一点人,要是碰上匈奴大军可不得了,还是等着后面的大部队赶上来后一起走稳当一些。”

  霍去病却不同意,他说:“我们人少,目标小。匈奴兵不容易发现我们,我们正好可以出其不意地攻打匈奴。”

  他们于是又向北走了几百里,到了傍晚的时候,他们模模糊糊看见前面好像有些帐篷,同时还传来了人马的声音,原来那是匈奴的军营。霍去病把将士们召集起来说:“匈奴就在眼前,大家可别错过立功的机会啊!”说完他跨上战马,带头向匈奴军营冲去。

  匈奴遭到突然袭击后,都以为是汉朝大军到了,立刻乱作一团。霍去病冲进一座大帐篷,瞧见里面有个人影,就一刀砍下了他的头。同时,八百骑兵也乘匈奴乱作一团的时候大砍大杀,还抓了好几个俘虏。

  在他们清查战果时,才知道他们一共杀了二千多个匈奴兵,而且霍去病杀的那个人正是匈奴单于的叔爷爷。

  这一次霍去病立了大功。汉武帝封他为冠军侯,更加器重他了。后来,汉武帝派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出兵河西走廊,打算切断匈奴和西域国家的联络。这一次出征霍去病他们虽杀了八千多个匈奴兵,但汉军也损失不小。霍去病暂时撤了兵。

  到了夏天,霍去病第二次攻打河西走廊,这一次他改变了进攻路线,绕到匈奴后面突袭,这次他们共消灭了三万多匈奴兵,占领了河西走廊。匈奴单于丢了河西走廊后大发雷霆,要杀原来驻守在河西走廊的两个王。这两人听到风声后派使者去见汉武帝,表示愿意投降,归顺汉朝。于是汉武帝就派霍去病率领一万名士兵去接收他们。

  霍去病到达受降地点时,其中一个王因为反悔而被另外一个王杀了,可还有些小王不愿意投降,并准备胁迫愿意投降的这个王回漠北去。霍去病知道后就率领一小队骑兵冲进匈奴军阵中,把那几个不愿投降的小王杀了。其他匈奴王看到这个情景后都乖乖投降了。

  汉军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就接收了四万匈奴军。汉武帝知道后非常高兴,派使者携带大批慰问品去赏给有功的将士。其中有一坛酒是专门赏给霍去病的,霍去病将这坛酒倒在一眼泉里,让全军将士都来喝,后来汉朝在那里设立了一个郡,就叫酒泉郡。

  有一年,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各自统率五万大军,同匈奴主力决战。霍去病深入漠北两千多里,遇见匈奴左贤王的军队。双方展开激战,这一仗几乎将左贤王的匈奴军全歼灭了。霍去病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了狼居胥山,那里是汉军到过最北的地方。

  汉武帝为了奖励霍去病多次立下大功,特意给他盖了一所很漂亮的房子。但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认为“匈奴未灭,无以家为”,意思是在匈奴还没被完全消灭前,决不能为自己的家庭作打算。

  但可惜的是,霍去病最后一次征伐匈奴回来后,不到两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才二十四岁。霍去病的一生都是同保卫国家边防、抗击外族侵略联系在一起的,他的事迹也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历史故事ppt素材3:遗世独立的嵇康

  嵇康生活在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的魏晋时期,那时,有学识的人经常遭到迫害,在面对一次又一次劫难后,他们反而更傲然于世,视继承正统儒学者为虚伪之人,并与之格格不入。

  嵇康就是那个时代名士代表之一。他为人直率真诚,极端厌恶所谓的“君子”,他认为诵读就是鬼话,经书就是垃圾,而仁义也散发着腐烂的臭气。

  嵇康不愿意做官,因为做官必须要学习那些被他视为垃圾的经书,他说自己看一眼经书眼睛就会坏,学一下礼仪背就会驼,穿上礼服筋骨就会扭转,谈起礼仪牙齿就会烂掉。

  但他不想像当时不满社会的隐士一样隐居在山林之中,也不想像好朋友阮籍一样靠着喝酒和写文章来排遣苦闷。他选择了一样别人想都想不到的事情来做,那就是在自己居住的村子外的大树下打铁,靠这个来自娱自乐。像嵇康这样的名士,干着打铁这样低贱的活,自然引起了大家的议论。有一个叫吕安的人很钦佩嵇康,吕安也是一个毫不虚伪,活得相当真诚的人,他和嵇康来往,不是为了名利,他可以在想念嵇康的时候,独自驾着马车,日夜不停歇地行走千里,只是为了和嵇康见上一面。

  但像吕安这样的人还是太少了,大多数人只是因为嵇康是相当有名的人,而特地去结交他,好以此而出名,其中就有一个叫钟会的人。钟会是一个年轻的贵族公子,他有一些才能,特别能说会道,因此得到当时掌握朝政大权的司马昭的宠爱。钟会想在嵇康这样的大名士前露露脸,于是有一天,他带着大批随从,坐着马车来拜访嵇康。

  当时嵇康正在树下专心地打铁,瞥见钟会带着一大批衣着华丽的人来到自己面前,什么也没说,连看也不看钟会一眼,只管低头干活。钟会等了很久,看见嵇康旁若无人的样子,觉得很没有面子,只得离开,但他心里面对嵇康充满了怨恨。

  后来司马昭杀了皇帝,他为了得到大家的支持,需要一些有名的人为他来说话。他想到了嵇康,于是派和嵇康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出面拉拢。山涛推荐嵇康去做官,嵇康得到消息后,十分生气,他拒绝司马昭给的官职,同时与山涛断绝了交往。

  嵇康的行为让司马昭很生气,特别是当他知道嵇康还说了一些指责他的话后,对嵇康更是恨之入骨。但他却不敢对嵇康做什么,直到吕安的一个案件将嵇康牵扯了进来。

  吕安有个兄长,垂涎吕安妻子的美貌,就生出了坏念头,用酒将她灌醉,然后奸污了她。吕安的妻子因羞愧而上吊自杀了。吕安知道后,虽痛恨自己的兄长,但因为手足之情而忍了下来,只悄悄对嵇康说了。谁知吕安的兄长恶人先告状,他向司马昭诬告吕安对母亲不孝。

  当时司马昭正推行“以孝治天下”,加上吕安的兄长正是他面前的红人。他马上下令将吕安抓起来。吕安不服,把兄长的丑事揭发出来,嵇康也为他作证,但司马昭不听吕安辩解,将他流放到了边远地区。吕安在流放途中,给嵇康写了信,但没想到这信被司马昭截获下来,他以信中有对裁决不满的词为借口,将嵇康逮捕了起来。

  钟会想要报复嵇康,就一直劝司马昭杀掉他。司马昭本来就讨厌嵇康,加上钟会不断地说嵇康坏话,于是判处嵇康死刑。

  虽然有三千名学生联名上书,请求司马昭饶了嵇康,并希望嵇康能当他们的老师,但是司马昭下定决心要杀掉嵇康,没有同意。

  嵇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善于演奏,曾经学得《广陵散》,全天下只有他会弹,他自己也非常喜爱这曲子。在临刑前他索要了一把琴,在刑台上神色自若地弹起了《广陵散》,曲子弹完后,嵇康说:“《广陵散》从今天起就再也没有了!”然后从容地死去。

鸿门宴刘邦

  导读: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20xx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鸿门宴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

  项羽接受了章邯投降之后,想趁着秦国混乱,赶快打到咸阳去。

  大军到了新安(今河南新安)投降的秦兵纷纷议论说:“咱们的家都在关中,现在打进关去,受灾难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是打不进去,楚军把我们带到东边去,我们的一家老小也会被秦朝杀光。怎么办?”

  部将听到这些议论,去报告项羽。项羽怕管不住秦国的降兵,就起了杀心,除了章邯和两个降将之外,一夜之间,竟把二十多万秦兵全部活活地埋在大坑里。打那以后,项羽的残暴可就出了名。

  项羽的大军到了函谷关,瞧见关上有兵守着,不让进去。守关的将士说:“我们是奉沛公的命令,不论哪一路军队,都不准进关。”

  项羽这一气非同小可,命令将士猛攻函谷关。刘邦兵力少,不消多大功夫,项羽就打进了关。大军接着往前走,一直到了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驻扎下来。

  刘邦手下有个将官曹无伤,想投靠项羽,偷偷地派人到项羽那儿去密告,说:“这次沛公进入咸阳,是想在关中做王。”

  项羽听了,气得瞪着眼直骂刘邦不讲理。

  项羽的谋士范增对项羽说:“刘邦这次进咸阳,不贪图财货和美女,他的野心可不小哩。现在不消灭他,将来后患无穷。”

  项羽下决心要把刘邦的兵力消灭。那时候,项羽的兵马四十万,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兵马只有十万,驻扎在灞上。双方相隔只有四十里地,兵力悬殊。刘邦的处境十分危险。

  项羽的叔父项伯是张良的老朋友,张良曾经救过他的命。项伯怕仗一打起来,张良会陪着刘邦遭难,就连夜骑着快马到灞上去找张良,劝张良逃走。

  张良不愿离开刘邦,却把项伯带来的消息告诉了刘邦。刘邦请张良陪同,会见项伯,再三辩白自己没有反对项羽的意思,请项伯帮忙在项羽面前说句好话。

  项伯答应了,并且叮嘱刘邦亲自到项羽那边去赔礼。

  第二天一清早,刘邦带着张良、樊哙和一百多个随从,到了鸿门拜见项羽。刘邦说:“我跟将军同心协力攻打秦国,将军在河北,我在河南。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先进了关。今天在这儿和将军相见,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哪儿知道有人在您面前挑拨,叫您生了气,这实在太不幸了。”

  项羽见刘邦低声下气向他说话,满肚子气都消了。他老老实实地说:“这都是你的部下曹无伤来说的。要不然,我也不会这样。”

  当天,项羽就留刘邦在军营喝酒,还请范增、项伯、张良作陪。

  酒席上,范增一再向项羽使眼色,并且举起他身上佩带的玉玦(音jué,古代一种佩带用的玉器),要项羽下决心,趁机把刘邦杀掉。可是项羽只当没看见。

  范增看项羽不忍心下手,就借个因由走出营门,找到项羽的堂兄弟项庄说:“咱们大王(指项羽)心肠太软,你进去给他们敬酒,瞧个方便,把刘邦杀了算了。”

  项庄进去敬了酒,说:“军营里没有什么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助兴吧。”说着,就拔出剑舞起来,舞着舞着,慢慢舞到刘邦面前来了。

  项伯看出项庄舞剑的用意是想杀刘邦,说:“咱们两人来对舞吧。”说着,也拔剑起舞。他一面舞剑,一面老把身子护住刘邦,使项庄刺不到刘邦。

  张良一看形势十分紧张,也向项羽告个便儿,离开酒席,走到营门外找樊哙。樊哙连忙上前问:“怎么样了?”

  张良说:“情况十分危急,现在项庄正在舞剑,看来他们要对沛公下手了。”

  樊哙跳了起来说:“要死死在一起。”他右手提着剑,左手抱着盾牌,直往军门冲去。卫士们想拦住他。樊哙拿盾牌一顶,就把卫士撞倒在地上。他拉开帐幕,闯了进去,气呼呼地望着项羽,头发像要往上直竖起来,眼睛瞪得大大的,连眼角都要裂开了。

  项羽十分吃惊,按着剑问:“这是什么人,到这儿干么?”

  张良已经跟了进来,替他回答说:“这是替沛公驾车的樊哙。”

  项羽说:“好一个壮士!”接着,就吩咐侍从的兵士赏他一杯酒,一只猪腿。

  樊哙一边喝酒,一边气愤地说:“当初,怀王跟将士们约定,谁先进关,谁就封王。现在沛公进了关,可并没有做王。他封了库房,关了宫室,把军队驻在灞上,天天等将军来。像这样劳苦功高,没受到什么赏赐,将军反倒想杀害他。这是在走秦王的老路呀,我倒替将军担心哩。”

  项羽听了,没话可以回答,只说:“坐吧。”樊哙就挨着张良身边坐下了。

  过了一会,刘邦起来上厕所,张良和樊哙也跟了出来。刘邦留下一些礼物,交给张良,要张良向项羽告别,自己带着樊哙从小道跑回灞上去了。

  刘邦走了好一会,张良才进去向项羽说:“沛公酒量小,刚才喝醉了酒先回去了。叫我奉上白璧一双,献给将军;玉斗一对,送给亚父(“亚父”原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

  项羽接过白璧,放在座席上。范增却非常生气,把玉斗摔在地上,拔出剑来,砸得粉碎,说:“唉!真是没用的小子,没法替他出主意。将来夺取天下的,一定是刘邦,我们等着做俘虏就是了。”

  一场剑拔弩张的宴会,终算暂时缓和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