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古代民间风水故事(文化历史故事)

古代民间风水故事

  风水故事大多和民间故事关系密切,地理位置可以影响一些人的命运。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古代民间风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古代民间风水故事一

真实民间风水故事

  据《太平广记》卷140记载,唐朝时,苏州吴县有一个叫汪凤的人,家住在离码头不远的地方。他家中经常发生怪异之事,十多年间,妻子、儿女、奴婢、仆人死亡殆尽。汪凤怀疑是他家宅地不吉利的缘故,就把宅子卖给了同乡盛忠。

  盛忠不信这个邪,安安心心地住了下来,谁知仅五六年的时间也家破人亡,亲戚凋零了。盛忠害怕了,折价欲卖其宅。四邻八舍都觉得这不是一处好宅地,没人敢买,结果很长时间也没有卖掉。

  县衙有个小吏张励,平日横行乡里,为所欲为,人们都以与他交往为耻。他每天去县衙公干都要路过盛忠宅前,有天看到有两道箭竿粗细的青气从盛忠内宅冒出,直冲云天,以为有珠宝藏于其内。

  得知盛忠要卖宅地后,他就买了下来,立即迁入,早晨再看,依然有两道青气上升。为得珠宝,他在发气之处拼命地挖,深达六七尺时见有一圆型石盘,下有一石柜,精雕细刻,工艺精美。柜缝用铁汁浇固,又加石灰密封,外用铁链加固。石柜四面都有七方朱印,印方似篆非篆,不知所云。张励以为找到了宝物,用重锤砸开石柜,柜里有一个铜釜,上覆铜盘,铅锡固缝,印有九方紫印,印文如古篆。张励揭去朱印,打开铜盘,忽有大猴跳出,倏忽间不知所向。再看釜中仅有一方石铭,上写“祯明元年七月十五日,茅山道士鲍知远囚猴神于此。其有发者,发后十二年,胡兵大扰,六合烟尘,而发者俄亦族灭。”祯明是南唐陈后主年号,祯明元年即公元587年。

  根据铭文推算,张励挖掘石柜时为唐天宝二年(743),距埋石柜时已有一百五十六年,过了十二年,即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叛唐,应所谓“胡兵大扰,六合烟尘”之语。第二年,张励家遭到了灭族之祸。

  有意思的是张励明知是凶宅,却不请术士修禳,而是心存侥幸,以为可以大发横财。俗话说“一福压百祸,无福忌讳多”。张励平日作威作福,是不是自以为有福之人呢?此事虽属荒诞,但对那些贪得不义之财的人却具有惩戒作用。

  古代民间风水故事二

  在宋末之时,庐陵有一个姓彭的男子,不幸父亲去世,他是一个忠厚之人,同乡为他介绍了一个在当地有名的地师,为他父亲勘测墓地,风水师来后,小伙双膝跪迎,礼术周到,风水师有些感动,然后就随小伙走山寻地认真勘测,并寻得一处,来龙高大起伏曲曲,老龙开阴窝之穴,有三分三合水,前面吐唇金星,踏脚近案微起,明堂紧敛,来水之玄曲曲,消于两山相交之间,左青龙、右白虎紧护穴场,案山起山台,朝山环抱,罗城一层高过一层。风水师站在穴场上说:“你将父亲葬在这里,彭家日后全出藩王、州牧、郡守之类的大官”。

  小伙听后十分高兴,就请人在那里挖井开穴,风水师告诉挖井的人说:“往下挖的深度不要超过九尺,不然就有异物出现,然后此穴就被破坏了”,风水师站在一旁看他们挖井,由于在高山上没有凳子坐,风水师年迈体虚,站久了就有点累了,于是就到旁边一个石头上坐下休息片刻。挖井的人只顾用力向下挖,就忘记了风水师的告诫,一下子挖了一丈多深,就在这时突然奇迹出现了:只见一只白鹤从地下一跃而起,直冲云宵,众人无不惊骇,风水师一看口中叹息,大家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他来到墓穴前一看,见已经挖下一丈多深,心中悲愤不矣,就不声不响地走了。墓穴已经挖好,彭姓小伙明知富贵已随白鹤而去,但无赖之际也只好将父亲安葬在那里,尽管福贵之气已随鹤而去,但仍然不失为一处佳穴,彭姓后人还出了两个县令。看来,这个穴位的吉气还没有散尽,这也说明彭姓小伙富气还不足以任藩王之类的官,也说明风水师的大意。凡事有一个主次,必须克服一切困难来做这些关键性的事,才能准确无误。

  古代民间风水故事三

  在王巢起义的高峰时期,朝廷久战不下,就请教国师,当时朝廷的钦天监有一位姓张的师傅,上知天文,下明地理,中算人事,无不精准,他说金州牛山上有“帝王之气”,如果要想打败黄巢,就必须排人去金牛山在来龙过峡处挖掘,斩断此山的地脉,让王气消散,俗话就叫“挖人家祖坟”,乾廷听信了张先生的话,派了一万多工人由张先生带队去金牛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黄巢谷过峡处挖出一个石桶,桶中有黄腰兽,桶上有一把三尺长的宝剑,而且上面还有少许象血一样的湿泥。在挖出石桶不久,黄巢起义就失败了。

  记得在《名人与风水》中,也有一个故事,记载的是蒋介石派白崇禧领队风水师去韶山挖毛泽东的祖坟,由于风水师水平欠高,对来龙过峡或毛泽东的祖坟位置也没有搞准,就胡乱挖掘,而且到处乱挖,搞得百姓不得安宁,挖得山恋七零八落,而没有掘到关键,使其地脉澎胀,气势强劲,在预言中毛要近三十年才能打败国民党,而提前在几年之内打跑了蒋介石,解放了全中国,连后来的国民党官员回大陆观光,白崇禧也不敢回来,当然这只是传说。

超经典历史故事《管牛不管人》

  汉宣帝时,丞相丙吉下乡考察民情,碰到一个群殴场面,伤者无数。丙吉视而不见,令车队继续前行。又见一头犍牛在前狂奔,气喘吁吁,一老农在后直追。丙吉马上对卫士说:“把那老者叫过来问话。”丙吉与老农嘀咕一阵后,又若有所思地起程了。

  他的手下迷惑不解:“丞相,打死人那么大的事情你都不管,反而去管人追牛这样的小事?”丙吉严肃地说:“百姓斗殴,那是地方官员的管辖范围。如果他们连这点儿事都管不好,还要他们干什么?我堂堂一国丞相,难道要给这些地方小吏当帮手吗?”“那你有什么必要去管那人追牛的小事呢?”“现在是早春时节,这个时候应该还不算热,可是,你看这牛被人一追,却气喘吁吁,这说明节气反常,直接影响到今年的收成和老百姓的温饱。作为丞相,总揽全局才是我的职责。”

  以上就是第一范文网网带给大家不一样的历史故事。想要获取更多历史故事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第一范文网网历史故事栏目,小编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内容哦! 第一范文网,没有你不行!

文化历史故事

  很长时间以来,历史教学都是围绕着历史背景、历史影响、重要事件、事件时间等来强行记忆,这很容易使历史课堂变得枯燥无趣,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文化历史故事。

文化历史故事1:疯子严少陵趣事

  清朝光绪年间,中山石岐有位文人,姓严名少陵,他饱读诗书,曾设馆授徒,人人称他为严老师。严少陵曾到广州考举人,落第后深受刺激,致使神经失常,终日痴痴迷迷。穿一件满布油渍的长衫,满脸胡须,披头散发,但仍旧穿鞋着袜,终日在石岐街市踱来踱去,靠乞食度日。

  每年春节,他一定在街上看各家门口贴出的对联,看到好的他就低头沉思,看到不好的他就哈哈大笑离去。

  有一次,严少陵在街上乞食,有间店铺的店主想考考他的文采,就在饭店买了一碗香喷喷的鸡肉饭,摆在桌子上,请严少陵入铺坐定。店主对严少陵说:"你作对工整,能否用铺名对铺名,作一对联,合平仄就将这碗饭给你吃。"严少陵要了一枝笔,一张纸,提笔慢慢地写了一副对联:

  六安茶,香过丁财贵。

  福寿药,吃了永平安。

  对联内的"六安"是茶叶铺,"丁财贵"是专售香烛的店铺,"福寿"原名"福寿堂"是药材店,"永平安"也是出售中成药的店铺。店主无话可说,只得让严老师吃那碗鸡肉饭。

  还有,一次,有人叫严少陵以庵寺名字作对头,以祠堂名字作对尾,作了一副对联;

  众母洗白衣,无量隐泉,只见宝莲浮水面。

  三公游苍圃,知非奇隐,重看青海过歧洋。

  对联内的"众母"、"白衣"、"无量"、"隐泉"、"宝莲"是当时的庵寺名。"三公"、"苍圃"、"知非"、"奇隐"、"青海"是当时的祠名。

  有农民对严少陵说:"你这么好的文采,能否把石岐的街巷从一到十按顺序说出来?"严少陵随口说出:

  一天门二门产(坎)三级石四方井五兜榕陆家巷七仙街八卦巷九(菲)菜园十王庵。还有一副对联,是他神经失常之前写的,以当时香山县的地名辑成:

  三灶无柴,葫尾大兜烧破镬。

  四门有炮,中心小引弹长江。

  三灶(现属珠海市)、朗尾、大兜、破镬、四门、中心、小引、长江,均为中山的村名。

  严少陵沿街乞食的时候,身边只带一对筷子,从不带碗。有人问他为何不带碗?他说我的碗是四季碗。原来他春季取椰菜叶,夏季取莲叶,秋季取蕉叶,冬季取生菜叶来包饭吃。

文化历史故事2:"诗门狗子"龚半伦

  写下"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龚自珍不仅才学出众,而且忧国忧民,非常爱国。他曾着文指出:"英夷最为狡猾奸诈,你拒绝他,他就要求开关通商,而你一接近他他就蚕食毁害你的家国。"应该说他对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于英国这个殖民主义大国的野心,看得最为清晰。当林则徐到广东禁烟,他不但赋诗壮行、鼓舞士气,还出谋划策,多所建言。他哪里想到,他的儿子龚半伦偏偏当了英国殖民主义者的谋主,做出出恶主意并引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无耻行径,被人视为汉奸。凡读近代史知道了这个诗坛翘楚的儿子的行径,无不切齿痛骂。可以这样说,中国有汉奸以来,这应该是最为十恶不赦的一个。

  龚半伦,名橙,字孝棋,又名孝拱,半伦是他晚年人们送他的号。所谓"半伦",是指其无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道,只守着一个小老婆,五伦去了四伦半,所以叫半伦。他生性冷僻少言寡语,好邪游狎妓。中年落魄卖书为生。龚自珍死后,龚半伦就拿出他的文稿,随意改动。每当改稿之时,都预先将其父的灵牌放在桌上,每改动一字,都用竹鞭敲击灵牌道:"某句不通,某字不通。因为你是我的父亲,我才为你改正,使你不致欺蒙后人。"他和妻子十多年同城而居,龚半伦却从不和她见面,也不闻不问。他的两个儿子,偶尔去看望他,他就大声斥骂孩子,把他们赶走。他和他的同母弟龚念瓠,也是多年不来往,形同路人。晚年的龚半伦穷困潦倒,却依然挥霍放诞,和往日没什么两样。当时李鸿章刚好也在上海,可怜他的境遇,便每月派人送去二百两银子。拿这二百两银子,龚半伦照样吃喝嫖赌。后来不知通过什么关系,结识了英国公使维特玛,被威氏招到幕府,周旋于旅居上海的外国人中,洋人皆称他龚先生。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龚半伦为了趁乱捞取好处,发国难之财,竟对英军汇报说:"大清国的精华,值钱的东西,都在圆明园。"自告奋勇,将联军引进圆明园,并且抢先一步单骑直入,取金宝重器而归。

  我们不妨看看这些史料记载:

  "所以焚掠圆明园者,因有龚半伦为引导。半伦名橙,字珍子,为人好大言,放荡不羁,窘于京师,辗转至上海,为英领事纪室。及英兵北犯,龚为响导曰:'清之精华在圆明园。'及京师陷,故英法兵直趋圆明园。"——章炳麟《检论》;

  "焚圆明园,半伦实与同往。橙单骑先入,取金玉重器而归。"——《清史大观》卷一;

  "该夷去国万里,原为流通货物而来,全由刁恶汉奸,百端唆使,以致如此决裂。"——咸丰十年八月癸亥谕

  后来,他将这些宝物的百分之一,运到上海变卖,用作嫖资,狂嫖滥嫖,结果梅毒侵入了大脑,发狂而死。

  冒鹤亭《孽海花闲话》中记载,英国公使威妥玛在礼部大堂议和时,龚半伦也赫然在座,席间对大清的谈判代表恭亲王奕欣百般刁难。恭王气愤不过,质问他道:"你世代受国家恩惠为什么今天却在这里为虎作伥?!"谁知龚半伦并不尴尬,反而厉声说:"我现在靠外国人糊口,朝廷于我有什么关系?!"

  不幸暴卒的龚自珍,更恨的未必是那鸩死他的情敌,而是他那无可救药的人渣儿子,借帝国主义之手,将圆明园夷为平地!可怜他九泉之下,仍热血沸腾的志士之心,却因这汉奸贼子而蒙羞。

文化历史故事3:屈原的故事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着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屈原的事迹,主要见载于司马迁的《史记》。根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屈原于是年正月十四诞生于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怀王十五年(前320xx年),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南、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然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异国。

  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爱恋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死日,可能是五月初五,或距这一天很近的一个日子。五月初五原来是楚地的传统节日,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论其本来意义,反而鲜为人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