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5300年前良渚文化时期的钱塘江,古名罗刹江#

#中国元明清三朝时期称谓俄罗斯帝国为:罗刹国#

支持原创,请按关注!

一:中国元明清时期的政府,在官方文件里称谓俄罗斯为“罗刹国”。在距今5300年前,浙江钱塘江的古水名,也叫“罗刹江”。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上图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图}

中国元明清时期,称俄罗斯帝国为“罗刹国”。当时,蒙古族人用蒙语拼读俄文“ROCIA”时,在“R”前面加一个元音。因此,“ROCIA”就成了“OROCCIA”。在清朝政府时期,蒙语的“OROCCIA”转译成汉语时,就成了“俄罗斯”。而英语中,俄罗斯(Russia)也与“罗刹”的发音相近。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上图为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图}

浙江省流经杭州市进入东海的钱塘江,古名“罗刹”江,恰巧与俄罗斯国家的古国名“罗刹”发音相同。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上图为浙江省出土的战国“戉”国青铜器“戈币”}

钱塘江的“钱”字,是指在距今2450年前后由“戉国”国王在浙江省境内发行的青铜器“戈形货币”,当时叫做“钱”。钱塘江,是诞生于战国时期的水名,时代较晚。我们要回到距今8000年-5300年前浙江杭州的跨湖桥文化和余杭的良渚文化时期,才能窥见“罗刹江”水名的历史文化源头。中国良渚文化和俄罗斯,存在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

跨越时空,走进良渚博物院,寻找5000年前浙江良渚人和俄罗斯人文化和经贸交流的踪迹!

一:5300年前浙江余杭良渚文化时期的钱塘江,为何称为“罗刹江”呢?识读良渚文字,解析何为“罗刹”!

浙江钱塘江,因江中有罗刹石,而得名。 唐朝诗人罗隐在《钱塘江潮》诗歌写道:“怒声汹汹势悠悠, 罗刹江边地欲浮。”

可见,在唐朝时期,中国人在称谓“罗刹”江的水名。

回到5300年前,我们来看一看良渚文物,研究一下杭州良渚人所讲的“罗,刹”,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

{1}:良渚人生产捕捉鸟兽和鲸鱼的工具名叫:罗。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上图为浙江余杭南湖遗址出土的陶器,距今5000年前后,良渚博物院藏)

【爾雅·釋器】罗:鳥罟,謂之罗。

在53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由苎麻绳子编织的网,叫做“罗”,现代汉语词汇叫做“罗网”。

良渚陶器上描绘的苎麻绳“网”,是当时良渚人生产的工具性商品,主要外销销往俄罗斯西伯利亚,阿拉斯加,格陵兰岛,澳大利亚,欧亚草原的乌克兰,俄罗斯等地。杭州良渚古城,是当时全球地区“罗,网”工具商品的产业交易中心。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上图1为网捕鸟。图2为良渚“罗”字}

《說文》罗:以絲罟鳥。古者芒氏,初作罗。

“罗{罗网}”,是人们专门用来捕捉活捉野生鸟类的丝网工具。人们用丝网捕捉野生的天鹅,野鸭子,野鸡,在家里逐渐驯化,下蛋,发展家禽养殖业。杭州良渚人全球罗网贸易的核心思想和哲学体系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罗{罗网}。

词义是指:得到鱼和鸟,是做事的目的,捕鱼是做事的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和蛋吃,那就要真正学会捕鱼和捕鸟的方法。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上图1为虎鲸}

【山海經】:北海有獸,狀如虎,名曰羅羅。

《山海经》记载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北冰洋地区,有虎鲸,良渚人称之为“罗罗”。良渚人将苎麻绳子编织的粗绳网{罗}商品卖给居住在北极圈北冰洋的因纽特人和楚克其人捕捉虎鲸,换回大量的玉石原料和鲸油。杭州不产玉石,良渚众多的玉石原材料,一大部分来自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西伯利亚的玉石产区集中分布在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山脉一带,有3个宝玉石成矿区,11个产区,其中著名的雅库特、西西伯利亚和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的钻石、东西伯利亚和帕米尔的青金岩、东西伯利亚软玉、哈萨克斯坦的翡翠、绿松石、乌拉尔的祖母绿、翠榴石、变石、查罗石等。}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上图为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岩画分布图}

在西伯利亚新石器时代的岩画系统中,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地区的岩画被划为一个大区。该地区的岩画被称为阿穆尔—乌苏里岩画区。大致包括萨卡齐—阿连、谢列梅杰沃、基亚、卡利诺夫卡、梅德韦日—谢基和马伊6个岩画点。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上图1为西伯利亚猴脸人的岩画,图2为猴脸的孙悟空}

寒凌的俄罗斯西伯利亚,不产猴子。

俄罗斯西伯利亚新石器时代岩画上描绘的“猴脸”人,是来自中国云南省和广西省南部的移民群体,他们{她们}在良渚古城生产罗网,利用东海的黑潮洋流,驾驶木排航行到勘察加半岛登陆,将罗网工具卖给北冰洋地区的本地居民。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上图为良渚玉雕}

良渚玉器上雕刻有2个猴子的头像,下面的一只圆眼睛猕猴,是原生于云南省和广西省南部的“懒猴”。

良渚人的族称是:猨{爰}戉族人。

{2}良渚人所生产的布匹,叫做“罗”。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上图为浙江湖州千山阳良渚文化4200-4400年前的布匹,是长江流域出土最早、最完整的丝织品。}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诗·王风·兔爰》

良渚人所生产的生产布匹,叫做“绫罗”,现代汉语叫做“绫罗绸缎”。

良渚人生产的绫罗布匹,面料的质地可比兔绒细腻,叫做“兔爰”。

{3}良渚陶文:“刹”字。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上图为良渚文字,距今5300年-4300年}

良渚博物院,是全球新石器时代的文字博物馆。良渚遗址出土的文字,可以编成一本字典。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良渚陶文“乄”字,是“刹,杀,乂,刈”等现代文字的字根,词义表达非常丰富,如果详实的解读,就无休无止了。今天,只讲“刹{乄}”字的一种含义。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舟」戩4.7合32555歷組

{上图1为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独木舟,距今8000年。图2为良渚陶文“舟”字。图3为甲骨文“舟”字}

良渚人当年将自己生产的各种网{罗}和布匹{绫罗},拉到俄罗斯去贩卖,是走水路利用舟船运输商品。良渚人出东海,商船航行至于北冰洋,再由北冰洋往北欧地区行驶登岸,进入俄罗斯莫斯科和欧亚草原腹地,向白种人贩卖罗网工具和绫罗布匹。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上图1为良渚人面貌复原图,基因检测显示,良渚人群体里有南岛人。}

【爾雅·释古】刹:克也。

罗刹江的“刹”字,属于良渚文化时期“南岛人的方言{南岛语系,英语:Austronesian languages。是主要由南岛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是世界现今唯一主要分布在岛屿上的一个语系,包括约1300种语言。 其分布主要位于南太平洋群岛,以及台湾、海南、越南南部、菲律宾、马来群岛,东达南太平洋东部的复活节岛,西到东非洲外海的马达加斯加岛,南抵纽西兰。}”。“刹{克}”字,也是良渚人的祖籍地,中国云南人的方言。云南人的方言讲“去”字,发音是指“克{刹}”字。

“罗刹”,词义为“罗克”,也是指“罗去”。良渚人生产的罗网和绫罗布匹商品上舟船,走水路出罗刹江,由东海往上航行,外销俄罗斯北冰洋周边地区,是指“罗去,罗克,罗刹”。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上图为大英博物馆珍藏的良渚“舟船”玉器}

《说文》八:别也。

大英博物馆珍藏的良渚玉器,分为上下2个部分。

上部中间雕刻有一个双臂展开的蝙蝠人形为单柱船帆,人的腋下左右镂空浮雕有2个“八”字,词义是指良渚人离别告别杭州湾,即将出海远航进行贸易。在尾部,雕刻有一条大海的鲸鱼,鲸鱼巨大的尾巴翘起。

下部,则雕刻的是一艘大船{舟},船头高在右,船尾低在左。

二:1万年前-5000年前中国人良渚人和乌克兰人,俄国人的陶器,罗网工具和布匹贸易。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上图1,2为距今1.8万年-1万年前中国制陶专利技术往欧亚草原的传播路线,截图于《中国考古网》

在距今1.8万年前,中国的制陶专利技术由湖南道县蛤蟆洞传播至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于距今1万年前后,中国制陶技术由西伯利亚的“流鬼和夜叉鬼”鬼方人族群往北部欧洲传播。考古学成果证实,中国人和乌克兰以及俄罗斯“罗刹鬼国”的陶器贸易,早在距今1万年前就存在了。

《隋唐嘉话》卷中记载:贞观初,林邑献火珠,状如水精。云得于罗刹国。其人朱发黑身,兽牙鹰爪也{罗刹,在梵语里是指鬼}。"

《俄国·蒙古·中国》一书的汉译本序言中指出:“罗刹,是当时清廷对侵扰我东北边疆的沙俄哥萨克{乌克兰}的通称。”

{1}5000年前居住在良渚古城内的西伯利亚“鬼方人”和乌克兰人的麻布“乌衣”商业贸易。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鬼」菁5.1合137賓組

{上图1为良渚的鬼方人玉雕人像。图2为甲骨文”鬼“字}

良渚古城是一座由全球移民营建的城市,祖籍西伯利亚的鬼方人族群是良渚古城罗网工具和绫罗布匹的销售员,负责在乌克兰和俄罗斯莫斯科等地铺货。良渚玉雕鬼方人像与”鬼“字的体态一样,是跪坐的姿势。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上图1为北京雨燕。图2为良渚玉雕}

图2良渚玉器雕刻的是一只北京雨燕,站立在一座高台上。全身黑色的雨燕,在中国俗称为“乌衣”,词义是指乌黑色的麻布衣裳。乌克兰的“乌”字,是指北京乌黑的雨燕迁徙路线会路过乌克兰。于5000年前后,由良渚古城生产的苎麻丝线在北京加工城乌黑色的布匹衣裳,经内蒙古往乌克兰销售。唐朝文献记载俄罗斯罗刹人“朱发黑身”,是指罗刹人的头发是红色的,身上穿着乌黑色的衣裳。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上图为乌克兰特里波耶文化(Cucuteni-Trypillian culture)出土的陶器,主要分布在乌克兰第聂伯河中游等地,因最初发掘于乌克兰首都基辅城附近的特里波耶村而得名,其存在年代为距今6000年初至5000年。}

《尔雅,释古》刹{杀}:克也。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乌克兰彩陶中央描绘的“乄{X}”字,读做罗刹的“刹{杀}”字,词义为乌克兰的“克”字,字形同样出自于中国杭州的良渚古城。彩陶的四周,还描绘有绳索和丝线。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乌克兰彩陶的底部,描绘有一只飞翔的蝙蝠图案,是鬼方人的文化标记,最早源自于中国浙江余姚7千年的河姆渡遗址,三星堆遗址也出土了这个蝙蝠标记。

乌克兰的“蓝{兰}”字,为蓝色,是指来自中国北京所生产的麻布乌衣黑衣商品。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上图1为乌克兰的地理位置。图2为青色黄色红色的混合体,中间为乌黑色}

距今6千-5千年前后,来自中国的布匹商人们在波兰以西的地区,销售青色的染色麻布,在罗马尼亚以南和古希腊,销售赤红色的染色麻布,在俄罗斯的东面,销售黄色的染色布匹,在黑土地的乌克兰和黑海沿岸,则销售产自北京染色麻布制作的“乌衣{北京雨燕},黑衣”。

二:良渚莫角山遗址与俄罗斯“莫斯科”河流域的文化关联性。

1,莫。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上图1为良渚莫角山遗址。图2为良渚癞蛤蟆玉器。图3为癞蛤蟆}

【韻會】蟆:末各切,音莫,音麻。蝦蟆也

良渚莫角山遗址和莫斯科的“莫”字,古代的词义皆是指癞蛤蟆。

俄罗斯的莫斯科,得名于如今穿越整个城市的莫斯科河,斯拉夫语是指“低湿地”。

良渚古城莫角山遗址,也是在低洼湿地里建立的3座高台。

3,斯。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上图为良渚石斧}

斯,析也。——《说文》

《说文》析:折也。【詩·齊風】析薪如之何,非斧不可。一曰折也。

莫斯科的“斯”字,词义是指良渚石斧,是用于砍树的工具。莫斯科的”斯“字,词义为石斧折断树木的“折”字。浙江钱塘江,古城“折江”。

莫斯科,在西北高加索的卡巴尔达语里,解释为“密林”,非常需要良渚石斧来砍伐森林。

3:科。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康熙字典》科:科斗{蝌蚪},癞蛤蟆子。一名活東,頭圓大而尾細。古文書形似之。

莫斯科的“科”字,是指良渚雌性癞蛤蟆所生产的幼子,科斗{蝌蚪}。

一只雌性的癞蛤蟆,可以一次性生产5000只科斗卵。

于距今5300年前,大批良渚人从中国移民来到乌克兰和俄罗斯的莫斯科河流域定居,在当地种植亚麻,织造麻布,编织罗网,供应给本地的高加索白种人。从良渚地区迁徙到乌克兰和俄罗斯定居,实现产业转移的良渚人后裔们,自称为“科斗”。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上图为乌克兰基辅出土的彩陶,距今6千-5千年}

这件乌克兰彩陶上描绘的不是太极图案,而是由癞蛤蟆所生的一群洄游“科斗{蝌蚪}”。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上图1为乌克兰特里波耶文化的蝌蚪图案。图2为蝌蚪}

乌克兰6000年前彩陶上的符号,是对蝌蚪{科斗}的写实,是来自浙江的移民,癞蛤蟆女性所的孩子。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上图为欧洲地区金器上浮雕的科斗,距今3000年前后}

英格兰岛以及北欧地区的金器上,也浮雕有无数蝌蚪。

“科斗文{蝌蚪文}”,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独有的文字字体。孔子家中墙壁里出土的《尚书》,《易经》,《诗经》等商周时期的文献,皆是用蝌蚪文写成。

5300年前的浙江钱塘江古名罗刹,是后期俄罗斯地名的历史文化源头

{上图为东欧布洛克尼克遗址中身着短裙、头戴饰物的少女塑像}

约公元前 5400—前 4700 年塞尔维亚南部的布洛克尼克遗址(Pločnik Tell)发现的鲁德纳格拉瓦(RudnaGlava)铜矿,是已知欧洲最早开发的铜矿。

塞尔维亚南部出土6700年前的青铜器少女人像,她的脸部,是对一只癞蛤蟆面部的写实。她,是来自中国的浙江移民,她在欧洲所生的孩子们,小名就是“科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