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解密民间神秘现象系列之一——湘西种蛊

写在前面的话:最近明月清风君有意想把民间各种神秘现象,一一给大家解密一下,免得总是以讹传讹,或者玄乎其玄。

其实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进行描绘和提炼总结的。比如像湘西种蛊、湘西赶尸、祝由科、营口落龙事件、走蛟、锁龙井、扶乩(笔神)等神秘现象,我准备将这7个现象凑一个系列,就叫“解密民间神秘现象系列”。

今天是讲第一个——湘西种蛊(中蛊)现象。

大家第一次接触蛊,想必都是在周星驰的电影《整蛊专家》上看到的,感到很神奇,竟然还有这种东西。长大了慢慢知道,湘西种蛊与湘西赶尸术、南洋降头术并称为东南亚三大巫术。

长大后去了一趟湘西,听当地百姓介绍,才知道蛊这种东西真的普遍存在过。加上一些朋友去云南、广西,切身感受了一下蛊的威力,这才对这个小东西重视了起来。翻看了很多资料,仔细研究了一下它的原理和来龙去脉。大家且听我一一道来。

解密民间神秘现象系列之一——湘西种蛊

首先,古代的典籍中,将蛊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如《隋书·地理志》中记载,“(种蛊)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余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虱则曰虱蛊,行以杀人,因食入人腹内,食其五脏,死则其产移入蛊主之家。”

而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虫四部\"集解中,引唐代的陈藏器原话说:\"……取百虫入瓮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即此名为蛊。\"

看,蛊的定义已经很明确了,就是找一个器皿,把很多毒虫,比如蝎子、蜈蚣、毒蛇、蛤蟆、蜥蜴、老鼠等放进去,让其自相残杀,最终还活着的那个,就是盅。

看下图,盅的文字演化,也和上面的说法吻合。很多小虫,放在器皿里,就是“蛊”字。

解密民间神秘现象系列之一——湘西种蛊

这样说来,蛊也不神秘啊,古书里到处都有它的记载,那为啥老百姓谈蛊色变呢?看下面的记载。

明代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赤雅》,是明代一个文人邝露所撰。此人遍走广西山山水水,记录了大量苗寨壮村瑶寨之秘闻殊俗。其中就详细记载了苗女如果给人种蛊。

文中写道,蛊女施蛊多是下在饭菜中,《赤雅》中有这样的文字:“蛊成先置食中,味增百倍”,而且多放在第一块食物上。下蛊有的是下虫本身,有的下虫粪便,也有的是下涎沫。有时不经食物也可施蛊。你看,有点意思吧!这还算容易理解的!

而刘南在《苗荒小记》中这样记载:“苗之蛊毒,至为可畏,其放蛊也,不必专用食物,凡嘘之以气,视之以目,皆能传其毒于人;用食物者,蛊之下乘者也。哇!这个就厉害了,有点不可思议。

再看更厉害的,金蚕蛊。

金蚕蛊术在宋代就已经很盛行了。宋代蔡绦说:\"金蚕毒始蜀中,近及湖广闽粤浸多。\"

清代张泓在《滇南新语》也说,\"蜀中多畜蛊毒,以金蚕为最,能戕人之生,摄其魂而役以盗财帛,富而遣之,谓之嫁金蚕。\"传说金蚕蛊形状像蚕,通体金色灿烂。唐代人认为金蚕蛊\"屈如指环,食故绯锦,如蚕之食叶\",故又称之为\"食锦虫\"。

金蚕蛊最早应该是在四川省偏僻山区养成的,后来方法渐渐流传到湖南、福建、广西等地,这种蛊的表皮是蚕金色,每天喂它锦锻四寸,把它解出的粪便放在食物里,吞服了的人就会生病死亡。传说这一种蛊会使养它的人暴富,也会使养它的人发生灾害,因而不能得罪它。如果无意继续供养它,要准备一只小箱子、准备金银锦绸,然后把这只小箱子放在路旁,听凭别人把箱子携走,叫做嫁金蚕蛊。

据传金蚕蛊对于人体的危害很大,它像人死后尸体上生的尸虫一样,侵入人的肚子后,会吃完人的肠胃。它的抵抗力很强,水淹不死,火烧不死,刀也砍不死(见本草纲目引用蔡攸丛话)。去湘西老百姓会告诉你,路边遇到小箱子,带有金银钱财的千万不要捡拾,就是这个道理。

其他地区记载的金蚕蛊比这个还可怕。

福建的龙溪县有这样的记载:金蚕蛊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它能替人做事,譬如你要插秧,你先插一根给它看,它便把整亩的秧插好。它勤于洒扫,养金蚕的人屋子是很干净的,你一进家门,用脚在门槛上一踢,回头看见门槛上的沙土忽然没有了,你便可知道这家养着金蚕蛊。据当地的传说,金蚕蛊喜吃人,若干年定要吃一个人。

年终岁暮时,主人须和它算账,若有盈余便须买人给它吃,因此算账时,主人打破一个碗要说打破20个,对它说无息亏本,明年再买人饲它。

而福建南靖人的说法,则与此大同小异,他们把养金蚕说成养挑生,金蚕蛊一般放在尿缸边或没人到的地方,不要让人知道,否则便要败露,招致杀身之祸。金蚕能变形,有时形如一条蛇,或是一只蛙,或是一个屋上地下到处跳走的穿红裤的一尺来高的小孩。

至于金蚕蛊的制作方法,则是用12种有毒动物如蛇、蜈蚣等埋在十字路口,经过49天以后取出来,贮在香炉内,这就是金蚕蛊。据说这种蛊养成之日,不畏火枪,最难除灭。

你看,这已经超出了人能理解的程度,算巫术了,而且很恐怖。。

在明朝有一起很有名的巫蛊案,因为此案,巫蛊在当时广泛为人所知。

明英宗正统(公元1436——1449)间,江苏省吴江县的商人周礼从小在外经商,有一年到广西省思恩府,无意中遇见了一位中年陈姓寡妇,经媒人说合后,周礼答应入赘陈家为赘夫,自此他就在当地落了籍,不久生下一个儿子,光阴荏苒,一晃就是二十多年,他的儿子也有十六岁了。

人到中年以后,想起年轻时候的事,难免会有落叶归根的念头,他的妻子劝止不住,只好由他去,并叫儿子跟他父亲一同回吴江老家瞧瞧,陈氏暗中放了一个蛊在周礼身上,并暗中告知儿子说:“你爸爸若肯回来,就为他解蛊。”

周礼父子回到吴江故乡,不到一年,周礼的蛊发作,每天要喝饮水一桶,肚子涨得像水桶大,他的儿子向老爸说:“爸!我们还是回广西吧!”

周礼说:“我也想念你的母亲,但是生了这个怪病,走不动啊!”

儿子说:“爸,你这个病我会治。”儿子照着他母亲教他的方法,将他老爸的蛊病治好,周礼的肚子里吐了一条活的鲫鱼,据说这条鲫鱼就是他妻子放给他

据书中记载,蛊的种类大致分为13种:螭蛊、蛇蛊、金蚕蛊、篾片蛊、石头蛊、泥鳅蛊、中害神、疳蛊、肿蛊、癫蛊、阴蛇蛊、生蛇蛊、三尸蛊。

我个人认为,这些蛊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普通的蛊,简单易行,道理容易理解。另一类是巫蛊,就是一种巫术,需要有法术,道理无法理解。

我下面主要讲普通的盅,巫盅太玄奥恐怖了,在这不探讨了。

我在湘西接触的也就是普通的盅。

当地的老百姓告诉我们,种蛊的蛊的获得,一般都是在深山老林,找一个大点的树洞穴,简单加工一下,让它形成一种小动物只能进去,却出不来的效果。然后在里面坑底放一只活鸡,就不管了。过一段时间,再到深山里这个树穴前看,一般洞穴底就会有一些毒虫,蛤蟆啊,蜒蚰啊,毒蛇啊,蝎子啊,蜈蚣啊等等在吃鸡肉。等鸡肉吃光后,毒物们就会互相攻击,剩下一部分或一两只。

种蛊人会控制这个时间间隔,这时再放进一只活鸡。继续计算好时间,下次再来,再放,以此类推。在这段时间内,大量毒物会继续进到这个树穴底,毒物互相攻击,一直到最后,一到两年时间过去了,感觉差不多了,才收网。将里面的动物饿到互相攻击到只剩下一只。

这只最后的毒物由于吃了太多的毒虫,也会中毒变异,自己的形态和颜色也改变了。把这只毒物捉出来,闷死,取其一部分或一个器官,晒干,外加一些药引子,研成粉末,制成的东西就叫蛊。

这里重申一下,我故意将制蛊的方法,写的比较含糊,就是怕大家去学。因为给人下蛊,是有很大的业报的,虽然杀人于无形,偶尔能逃过司法的惩罚,但是百年后很多下蛊人在阴间会受到百倍于阳间杀人犯所受到的惩罚,所以也是得不偿失。当然有的下蛊人有因果的理由,可能不至于此。但一般人还是别尝试,现在的科技,你的上网信息都能看到,顺着蛛丝马迹,官方还是能破案的。

在古代各个朝代,下蛊也都是重罪,被发现要严惩。历代官府对所谓施蛊者的处罚都极其残忍。《汉律》中就有“敢蛊人及教令者弃市”的条文,“弃市”有点类似现在的开公判大会,并当场执行死刑一样。唐宋以至明清的法律都把使用毒蛊列为十恶不赦的大罪之一,处以极刑。

明代邝露在《赤雅》中写到,壮族地区的“峒官”提陀潜抓到施蛊妇女后,将妇女身体埋在地下,只露出头部在外,再在蛊妇头上浇上蜡汁点火焚烧。看,很残忍的酷刑!

据我推测,普通的蛊就是一种小粉末。无色无味。但汇集了各种毒物的毒素,并且叠加后,产生了变异或进化,变得比平常更有毒性,效果更厉害,但用量很小,所以就能控制着不马上发病,而是慢性中毒,一般是在三月后开始毒发身亡。当然也可能是跟毒物带的剧毒细菌有关。所以在古代才看起来是杀人于无形。

我曾经问过当地的百姓,为啥苗寨的妇女要学这种诡异的东西呢?他们告诉我,在古代,湘西位于汉苗边境,战乱不断。当地的湘女本多情,外来的汉民多为流寇、士兵、难民,多渣男。湘女生于斯长于斯,本地的生活简单,湘女多单纯善良简单,容易相信人。而汉人流民多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多狡诈。经常发生汉人男子随口许诺,湘女相信被骗的事情。所以慢慢湘女们从苗寨,或从广西、云南学会了种蛊,来保护自己。

举例来说明湘女如何用种蛊保护自己的。我知道有一个男人,到当地做工程,碰到了美丽单纯的湘女,一来二去互有好感。这个男人谎称自己没结婚,和湘女谈恋爱。谈了一年多。后来工程干完了,这个人要回济南了。这时湘女的父母捎话给男人,想知道男人是如何打算二人的未来的。父母很开通,说如果男人无意迎娶湘女呢,就一拍两散,各走各的,湘女另找婆家。如果男人有意迎娶呢,就说定下来,一诺千金,湘女多久都等这个男人回来。

这本来挺好的事吧!结果这个男人一口咬定,会迎娶湘女,不会一走了之。湘女的父母很高兴,通知男人过来吃一顿饭。饭局规格很高,村里的尊贵的长者都被邀请到了,酒席上再次谈到这个婚姻问题,男人说一定回来迎娶。然后女孩父母就敬男人一杯酒,说,喝了这杯酒,婚事就永不更改,长者们都作证,女孩再也不会嫁给别人了,多长时间都会等着男人。当然男人也不能再找别的女人。

男人不知道,这酒里就已经加上了蛊,男人喝了后,说自己两月一定回来迎娶。女孩父母说,不用两月,给你三个月时间,三个月回来就迎娶,如果不回来,我们也就明白了,你也别怪我们心狠。

男人回到济南,很快就把这事给忘到脑后了,到三个月底,得了一种怪病,去大医院看不出究竟,病情发展很快,没等施治,就病发而亡。

其实女孩的父母给了男人三月时间,如果三月内男人回来迎娶,他们就会再悄悄把解毒的药,给男人偷偷下到酒里服下,如果服下就解毒了,就完事大吉,一切问题都没有了。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推测蛊之所以在古代在山高皇帝远的边远山区、穷乡僻壤有市场,也是因此原因。它是古代妇女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你想,在湘西大山,荒山野岭,妇女独行,遇到坏人,谎称自己有蛊,无论是真是假,总是对坏人的一种震慑。

如果有不开眼的匪人,将有蛊的妇女绑架到山上做压寨夫人,妇女悄悄将藏于指甲内的蛊毒倒入匪人的茶杯、酒杯或饭菜内、或水缸里,那结果可想而知。

种蛊的方法,一般都是妈妈教给女儿,传女不传男,只有放蛊的人才有独门解药,解自己种的蛊毒。

古代民间放蛊害人的事,也常在刑事案件中出现,传到朝廷,朝廷也是很重视。在古代刑法案例、条文中也都有体现。据《资治通鉴》记载,宋仁宗还曾命太医搜集治蛊秘方,汇为一编,印成专书,颁发各路,转发各地民间使用。

蛊在苗族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寄附于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有苗族学者调查后认为,苗族几乎全民族笃信蛊,只是各地轻重不同而已。他们认为除上述一些突发中毒外,一些较难治的长期咳嗽、咯血、面色青黑而形体消瘦等,以及内脏不适、肠鸣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的慢性疾病,也都是着了蛊。

属于突发性的,可用喊寨的方式让所谓放蛊的人自行将蛊收回就好了;属于慢性的,就要请巫师作法\"驱毒\"了。要知道这种令人生畏的蛊,并非苗人的专利。蛊术在中国古代江南地区早已广为流传。据学者考证,战国时代中原地区已有人使用和传授造蛊害人的方法。

那传说中蛊中毒后的辨认方法有哪些呢?

1.以生黄豆食之,入口不闻腥臭,是中毒。

2.以灸甘草一寸嚼之,咽汁随之吐出的,是中毒。

3.插银针于一已熟的鸭蛋内,含入口内,一小时后取出视之,如蛋白俱黑者,是中毒。

据说蛊毒的预防之法有下面几种:

1.凡房屋整洁,无灰尘蛛网的,是藏蛊之家,切勿与之往来。

2.凡食茶、水、菜、饭等物之时,用筷子向杯碗上敲动的,可能是在施毒,急须向主人问道:\"食内,莫非有毒吗?\"一经问破,可免受毒。

3.携带大蒜头出行,每次吃饭,先食大蒜头,有蛊必吐,不吐则死,主人怕受连累,当然不敢下蛊。

4.大荸荠,不拘多少,切片晒干为末,每早空心白滚汤送下(以二钱为度),纵入蛊家,也可免害。

5.蛊之由饭酒中毒的,特别难治,故出外宜以不饮酒为原则。

在清代王士禛写的《香祖笔记》卷三中也有记载:“两广、云、贵多有蛊毒,饮食后,咀嚼当归即解。”看来当归是个好东西,能解蛊毒。

总之,说到最后,明月清风君还是提醒大家:男人出外要洁身自好,不要招惹情感孽债,一般就不会被人下蛊。蛊这种厉害毒物,如果不是很严重的伤害到人家,人家一般也不至于给你下蛊。再就是出外不要贪财,他人的财物莫捡拾,贪财容易带蛊回家。

-----------完-----------

文章为我明月清风君原创,大家看后如果喜欢这一神秘系列的,请多转发,多点赞,多点击文中广告,我就会继续写,甚至再写个系列7,比如鲁班术等等。如果大家不感兴趣,对这种文章很厌恶,我也就打住不往下写了,换其他领域的文章去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