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透过姓氏看你的前世今生

挖掘我们的姓氏由来,寻找我们的先祖。发现我们的祖先非富即贵,身份都很显赫,原来我们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如果今天你混得不咋得,那只能问你自己啰。您别不信,为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让我们先了解下祖先的姓氏。

中国人的姓氏有很多,仅以著名的《百家姓》为例,这本记录中国姓氏的书籍,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而据目前统计,中国有单姓6931个,复姓即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常见的有200多个。今天我们说到姓和氏,大家都觉得是一回事。确实,很久以来,一个人的姓就是氏。所谓“王氏”、“赵氏”,换言之就是“姓王的”、“姓赵的”。但是,在中国上古时期-先秦时代,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氏则为由姓衍生的分支,相当于家或族。

姓的起源比较古老,形成以后非常稳定。中国最早出现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部首,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旁,如姬姓、姚姓等。当时的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据《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是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

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西周至春秋时代的姓,例如周王室和鲁、晋、郑、卫、燕、虞、虢、吴、随、巴等封国都是姬姓,齐、申、吕、许等国是姜姓,秦、徐等国是赢姓,楚国是羋姓,殷人后裔的宋国是子姓,夏人后裔的越国是姒姓,传说中虞舜后裔的陈国是妫姓。

透过姓氏看你的前世今生

姓起源于母系社会,当时的人只晓得是谁生的,搞不清父亲是谁,也可能当时还没有父亲这个概念,所以只表示是哪个女人生的。姓一旦继承,不会更改。姓的作用主要有别婚姻,也就是同姓不婚,因为同姓的往上数几代,最终都是一个妈生的。我们的祖先很聪明,很早就懂得近亲结婚会产生不良后代的道理。为了辨别男女姓的异同从而决定嫁娶与否,在女子称谓中标明姓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再说氏,相对姓来说,它是后起的,随着各种历史条件的影响出现不断的变更。氏是表明一个人身份贵贱的,贵族男子通常称氏。《左传隐公八年》里记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益,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意思是说:天子对建立功德的人为诸侯,根据他的出生赐姓,分封土地并以封地命名氏,诸侯对于卿大夫,以其字作为谥号,后人便当作族号;世代担任某一官职而有功者,就以官名为族号;也有以封邑作为族号的。

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如:陈氏、宋氏。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以其祖父的字为氏。卿大夫有的以职官为氏,如:师氏、史氏、卜氏、祝氏、巫氏、士氏、司马氏、司空氏、中行氏、陶氏、籍氏;有的以所受封邑名为氏,如晋国的韩氏、魏氏、赵氏、范氏、知氏。此外,还有以居处为氏的,如:东郭氏、南宫氏、百里氏;还有以父亲的字为氏的,等等。

女称姓,男称氏。周代是以男子为中心的,男子只称氏而不称姓,凡是有功绩的男人都有自己的氏,称氏是件光荣的事。至于女子则称姓。一个贵族男子一生中可以有几个氏,因而在称谓上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情形。春秋中期,晋国有位大夫仅见于《左传》的称谓就有九种之多。九种称谓分别是:会、季氏、武子、士会、士季、随会、随武子、范会、范武子。如果不明白这位大夫前后曾有过三个氏,便很不容易弄清这么多不同的称谓指的都是一个人。士、随、范是氏。士,出自其祖先曾担任过士的职务,是以官名为氏。随、范分别是这位大夫先后受封的两个采邑,是以封邑为氏。其余,会为名,季为排行,武为谥号。

明白了这些,就不难理解那九种称谓只不过是一个人的不同叫法而已。又如战国中期的著名法家商鞅,又叫做卫鞅、公孙鞅,那是由于商鞅原系卫国公室的子孙。而贵族女子在婚前婚后、生前死后,有种种不同称呼的方法,但无论怎么称呼,必须带上姓。举例来说,一个出生于齐国公族的女子,一般就叫做“齐姜”;若是嫁给鲁国国君,就可以叫做“鲁姜”;死后又可以用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谥号来称呼,鲁桓公的妻子死后叫“文善”,“文”是她本人的谥号。

比如孔子的祖上有个人,是宋国的贵族,官至大司马,叫孔父嘉(名嘉,字孔父,字在前,名在后,连着叫,先秦时的人就经常这么称呼,所以显得很奇怪),,后来他的子孙逃到鲁国,就以孔为氏。宋国的国姓是子,孔父嘉是公族,也姓子。所以孔子是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千万别以为孔子姓孔,或者是把姓氏倒过来念。所以孔子正确的叫法是孔丘,他可以自称为丘,他的师长或好友可以叫他仲尼,孔子是后世对他的尊称。

透过姓氏看你的前世今生

至于名和字,我们知道,字民国时还在用,现在我们就只有名,没有字了。古人一出生就有名有姓,成年后再由父母给起个字,表示你成年了,可以出嫁了。在过去,称字表示尊重、亲切,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诸葛亮下军令,从来都是“云长”从哪里突袭,“翼德”去哪里劫粮,“子龙”往哪里探路,等等。 绝不能说关羽你去冲个锋,张飞你去断个后,赵云你去打个埋伏,有些影视剧里就这么干,那是因为编剧不了解这些常识。至于名,因为是小时候父母给取的,用来自称,表示谦虚,比如刘备要发言,一定说备怎么怎么,绝不能说玄德怎么,否则就不礼貌了,除非是在敌人而前,比如张飞阵前叫嚣:“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与俺斗个三百回合”这个时候就不用谦虚了。

下面就拿大家熟悉的名人举两例子解释。先说电视连续剧《芈月传》,芈月,芈姓,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境内),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始皇是她的玄孙。芈月的父亲叫熊商,怎么父女俩还不是一个姓呢?因为楚国王室是芈姓熊氏,芈月的父亲是楚威王,芈姓,熊氏,名商,是楚宣王的儿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因为女人只能用姓,所以叫芈月,男人用氏,所以他父亲叫熊商。大诗人屈原也是贵族芈姓屈氏,所以也可以叫芈原,因为是男人就叫屈原。同样的情况还有赵姓赢氏,如秦始皇叫嬴政。

透过姓氏看你的前世今生

再以司马懿为例。司马氏是高阳之子重黎的后裔,即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到了周朝,夏官改称司马。周宣王时,司马懿的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恩赐司马为族姓,这就是以官职称谓为氏,也是司马姓氏的最早来源。在程伯休父的后裔子孙中,一部分“以官为氏”而称司马氏,一部分“以国为氏”。程伯休父娶安定胡开国之女,生二子:长子仲庚、次子仲辛。仲庚后来继任其父大司马之职,其后裔子孙以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司马氏,为司马氏始祖;仲辛则承袭安定侯,其族人移居太原,仍称程氏。 两支是同宗同源,皆尊奉程伯休父(风休父、程休父)为得姓始祖,延至今日。司马懿,姓氏司马,名懿,字仲达,排行老二。古人兄弟排名用伯(孟)、仲、季、叔,伯表示嫡出,孟表示庶出。曹操曹孟德就是庶出,小妾所生。

透过姓氏看你的前世今生

现代人追溯祖先姓氏,如果查《百家姓》,那大家可能都是名门望族之后,在古代没有姓氏宗族无法传承下去。比如北宋名相司马光,查到他的祖先司马防,就是司马懿的亲弟弟,那他的先祖不就是名门吗?不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因各种原因有的人也会中途改姓。比如三国西凉大将马超的先人是东汉开国元勋伏波将军马援,而马援的祖先不姓马姓赵,是战国名将赵奢,因为他的儿子赵括“纸上谈兵”断送了赵国,赵奢的后人因羞于此事而改姓。

您如果有兴趣不妨也查查,兴许您是某王、某帝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