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从《父后七日》来看台湾丧礼习俗

从《父后七日》来看台湾丧礼习俗

三金影帝吴朋奉的骤逝让许多人惊讶不已,社群平台上也出现了许多粉丝用吴朋奉在《父后七日》内自创的台语诗「干天干地干命运干社会」来缅怀这位「诗人道士」。 《父后七日》利用诙谐、夸张的黑色幽默来表现道教与台湾的丧礼习俗。现在就跟着 95154一起回顾剧中出现了哪些台湾丧礼习俗吧!

台湾道教丧礼习俗流程

在解析《父后七日》内有哪些道教的丧礼习俗前,V 编先简单带各位看一下一般道教的丧礼习俗流程,方便大家更加了解以下的说明。不过依派系与地方区域不同,在部分仪式和细节上会有所差异,因此95154只会介绍大略的流程,细节还是得依各家信仰为准。

  1. 安置遗体:以往会安置在家中神明厅,但随着社会形态改变,现在大多会直接移置殡仪馆,请医院配合的礼仪公司或认识的道长协助处理。假设死者在家中过世,就必须先用米筛或红纸遮住神明和祖先牌位,避免不敬,等大殓入棺后再除去。
  2. 立「招魂幡」与灵位:为了避免死者的魂魄消散,道士会立一支招魂幡与临时的牌位,让魂魄暂时有所依归。
  3. 发丧:俗称的报白,告知亲友与左右邻居死者逝世的消息。
  4. 诵经与拔度科仪:这部分依派系与区域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大方向都是为了让死者听经文,参拜众神以求诸神让死者早入天界。
  5. 告别式、火化/安葬:安葬时会有「祀后土」、「点主」、「祭墓」等科仪,安葬后,还要由长子或长孙换上干净衣服将神主牌迎回家中供奉,待逝世周年后,还有对年、合炉等仪式。

父后七日内的丧礼习俗

在传统的习俗中,必须在自己家中过世才是「寿终正寝」,才算得上是「善终」。而正寝指的是家中的正厅、神明厅,在家里最神圣重要的地方,被亲人子孙们围绕着,咽下最后一口气,代表圆满走完人生的路。

从《父后七日》来看台湾丧礼习俗

《父后七日》内,剧中为了留一口气回家,女主角阿梅接到医院通知后,匆匆忙忙赶到医院,却被医护人员催促着赶紧办手续带父亲回家。

更衣与烧脚尾钱

将病危家人或遗体放置在神明厅后就要准备铺放水铺,俗称「并厅」,并厅后就要铺水铺,并且死者过世前或后,在专业人士的协助下,替死者沐浴更衣,换上寿衣。

之后在死者脚边摆上插有筷子、鸭蛋的脚尾饭,并且用桶子不断地烧纸钱,也就是俗称的烧脚尾钱,目的是给死者作为往阴间路上的盘缠与沿路照明。所以焚烧脚尾钱时也不可一大叠直接烧,必须一张一张烧,代表死者一步一步前进时的引领与陪伴。

从《父后七日》来看台湾丧礼习俗

服丧戴孝

主要是利用丧服来区分戴孝者与死者的身份,倘若死者是男性,那么亲族一律戴左边,通常丧服以白布为主,依据与死者关系亲疏,丧服的布料也有所区别。大家最常看到的「披麻戴孝」中的麻布,就是死者的子女、儿媳、长孙穿的,以示哀悼。

从《父后七日》来看台湾丧礼习俗

发丧

发丧又称为「报白」,主要是让家族内的亲戚与死者的亲友们知道死者已经过世,同时也让左邻右舍有一个心理准备。以往必须由亲属亲自登门报丧,但现在大多是以电话报丧,接着再寄送讣闻给家族亲友。

迎棺与乞水

迎棺又称为「接棺」,就字面上来看就是由至少两个人吹唢呐护送棺材回到丧家,途中若遇到十字路口或桥头,就得放银纸或红布。等棺材到达丧家门口时,所有的亲人都要穿着孝服啼哭,迎接棺材进门。

从《父后七日》来看台湾丧礼习俗

从《父后七日》来看台湾丧礼习俗

而乞水又称为「请水」,主要由孝子孝孙穿着孝服排队到溪畔取活水回来帮死者沐浴。后来为了方便就改成在户外放桶水,由孝男烧银纸、以铜板掷筊祈求水公、水婆答应供水,把铜板丢入水中后才能把水舀回家使用。

入殓直到出殡

入殓就是将遗体放入棺木内,在棺木内放满库钱、银纸与生前用品,而道士会在旁边念吉祥话,子孙要在旁边大声回应。而后就是按表操课地诵经、折纸莲花、烧库银、烧纸厝直到出殡。

从《父后七日》来看台湾丧礼习俗

好啦,今天的台湾道教丧礼习俗就介绍到这边!有兴趣的朋友们欢迎直接线上看《父后七日》,看剧中如何以黑色幽默的方式来讽刺台湾丧礼的滥情,带大家省思丧礼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