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天道,丁元英五台山求因果,智玄大师人狠话不多,出口直指关键(天道丁元英五台山论道)

五台山之行,在丁元英一首词下展开探讨,在入座前,智玄大师问了一个问题,

敢问施主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什么呢?”
丁元英词上有一句话,修行勿取真经,,,勿,我们一般理解为不,什么意思呢?修行就不要取真经,对于这个说法我很纳闷,为什么丁元英会有这么一说?

天道,丁元英五台山求因果,智玄大师人狠话不多,出口直指关键

十分不合逻辑,他哪来的自信让佛教中人不取真经,于是我专门查了一下勿字的解析,这个字一般表示否定,就是不要,不可以的意思,要是用这个意思说就是修行不可以取真经,然而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没有,非,不是,与有相对,也就是无,

所以,这句话应该是说,修行取不到真经,所以,智玄大师的问题,修行不取真经,应该是理解错误了丁元英的意思,当然,这是个人以为,但不影响整体剧情,

智玄大师一个问题,就点出了丁元英这首词的核心,

真经是什么,不取真经又修个什么

不可为道行不深,再看看丁元英的回答。。

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碦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天道,丁元英五台山求因果,智玄大师人狠话不多,出口直指关键

整体大意应该是,佛门说的真经,并不是一本经书,而是能够达到涅槃的方法,我猜是不是有人以为涅槃就是电视上佛教表现出的高僧坐化什么的?其实不是,那只是佛门的一种表现方式,如果得道就是坐化,那还修个什么道?真正的涅槃是重生,就是一个人受到打击,然后从死路找到生路,这种境界一般是失去了生活的所有念想,然后从死路求生路,对一切事物淡然看待,内心空明,无所谓喜欢,不分别厌烦,遇事不悲不喜,做事只凭本心,就是涅槃重生,又称顿悟,比如王阳明,是被陷害之后,在龙场顿悟,成就一世英名,这种情况就不是刻意为之,

所以丁元英说,觉者由心生律,,也就是后面他说的,,,,

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这种境界,不贪图因果,不在乎,不注重,正确地认识到了因果规律,会变通,知道自己的付出,知道自己需要承受什么,知道应该怎么追,心中有佛又没有佛,尊佛又不尊佛,喜欢有不喜欢,厌恶有不厌恶,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知道因果讲究的是由缘而起,由缘而灭,看到了因果的本质,随性洒脱,才是真的得道涅槃。

从佛门角度理解,需要得道,就不能有贪嗔痴,这些因素都会成为得道的障碍,

内心想要成佛,想要得道,这就犯了佛门的贪戒,有贪就会刻意压制,又和佛门讲究的随缘不符,所以丁元英说

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

用佛门戒律压制自己内心的欲望,不能做到随性,因为怕沾恶果,做一个善良,慈悲,守戒的信徒,对因果的规律死板遵守,把因果当做自己的教条信念,做任何事都时刻想着,躲着因果,内心深处一直畏惧因果的产生,不能认识到真正的随缘,也是没有懂得因果真正的自然规律,这一类虽然信佛,但是因为有贪念,有惧念,所以成不了佛,得不到正果,才有了丁元英说的有信无证,

丁元英说到目前为止,大体意思就是修佛,成不了真佛,证不了大道,

智玄大师在一次灵魂提问,

天道,丁元英五台山求因果,智玄大师人狠话不多,出口直指关键

“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还是直指丁元英的说法本源,丁元英回答,

“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碦。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

丁元英首先否定了佛是一个人,或某个人 ,而是觉性,人人都有这个觉性,觉性是人的先天条件,人相,这个词有太多人不理解,人相,不是指人的外貌,我不确定这里是不是相貌可以毁坏,但是更倾向于下面的解释,比如说我相,就是由我心衍生出的一种认知,相由心生,我喜欢的,我厌恶的,我爱的,我有的,人相可坏,就是人的心可以变坏,可以感知,但是觉性你找不到他,非觉悟不出现,一旦觉悟,就没有障碍,明心见性,也就正道了,

佛教认为的觉行大圆满,是佛教为众生定的一个标准,有目标,和基督的天堂异曲同工,也是佛教内自己人认为的圆满,既然有圆满,就不能称之为佛法无量,既然有圆满,就不能称之为佛,,佛就是觉性,觉性无量,佛也不能有量,那佛就没有什么圆满不圆满,人活着就是在不断的学习,进步和发现,

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佛教认知分两层,第一次是觉悟正道的一种方法,简称道法,道法如来,道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说道本就错,言语道断一说就错,更不要说有觉悟的规律和捷径了。

第二层就是导人向善的教义,也就是用佛门所说的成佛,因果压制人的恶行,达到净化世人的目的。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善恶之分,是每个人的属性所致,为什么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说法,就是因为,为恶向善难,为善向恶易,能放下自己的恶念,就属于顿悟,即觉性,在我看来,丁元英本是来着求个心安,但是由一首词引出了佛法的探讨,这一段也扒掉了佛教神秘的面纱,当然,这只是佛教表面的东西,佛学,可以说是最深奥的,你随便怎么说,他都能自圆其说,所以我们下期见识更深层的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