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民间传说中的观音形象――深受折磨仍为民造福的公主(民间传说海观音)

民间传说中的观音形象――深受折磨仍为民造福的公主

(博士论西游第五八五讲,选自《西游谜中谜》(385)第八章――观音努力之谜)

在上一讲,我们提到,观音不仅是佛教中的重要人物,也在道教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据道教经典记载,观音不仅是元始天尊之徒,她还是禅黎世界坠王之女,并且还采药求雨救民无数,因其大慈大悲、济世度人,被尊称为“慈航道人”。

观音在佛教和道教的身份和地位都相对较高,那么,她在民间的影响力又如何呢?本人认为,与其在佛、道两教中的位置相比,观音在民间的影响还要高上几分!

大乘佛教认为,观音菩萨为了广化众生经常要示现各种现象,称为“普门示现”一共有三十三种化身,民间根据此说法依照自己的想象,绘制了观音的三十三种化身像,比如,杨柳观音、持经观音、鱼篮观音、洒水观音、持莲观音等等。

同时,佛教中还有“六观音”说法,其中,密宗六观音分别是千手观音、圣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提观音、如意轮观音;显宗六观音则分别为大悲观音、大慈观音、狮子无畏观音、大光普照观音、天人丈夫观音、大梵深远观音。

对应于观音的这些形象,同样,民间也有相应的传说,不过,在佛教经典的形象之外,民间出于对观音的崇拜,根据自己的需要,又创作出了送子观音的形象,当然也因此流传下来了送子观音的传说。

而在这些民间传说之中,流传最广的则是千手观音的故事。

在该故事中,观音原为兴林国国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人称“三皇姑”。妙善喜欢修行,曾出家在白雀庵为尼,因妙庄王逼迫其还俗,而火烧白雀庵,致使数百名尼姑身亡,妙善于是乘白虎远走苍岩山修行,后因父王得怪病——人面疮,需用亲生女儿的手和眼作药引子,三皇姑便舍出自己的手和眼为父王治病。

妙庄王病愈后,想把三皇姑封为全手全眼菩萨,为其建造庙宇,更塑金身,由于过分激动,竟说成了“千手千眼”。妙庄王本是天神下界,真龙天子都是“金口玉言”,一句“千手千眼”,传达圣旨给修筑者,于是建造庙宇时就给三皇姑的金身多出许多手眼,手里又长眼,即为如今的“千手千眼”菩萨。

在流传广度上,紧随千手观音传说之后的,则是送子观音传说。

该传说提到,送子观音原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的第三个女儿,名叫妙善。楚庄王为大女儿妙清、二女儿妙音、分别选文、武状元为婿,又打算为三女儿妙善招一位夫婿进宫,以继承王位。妙善从小吃斋信佛,根本不愿成婚,一心想削发为尼。

楚庄王施之家法,妙善宁死不从。楚庄王怒气之下,命她饮剑自刎。但剑在她的脖子上,不仅没有伤害她,反而自断成上千节。十恶不赦狠心的父亲又下令把她闷死,让她的灵魂意外下了地狱。掌管地狱的阎罗王好心却又使她在南海普陀山复活,复活时站在普陀山一水池中的莲花上,最后,妙善在普陀山修成正果。

到了晋朝,有个叫孙道德的益州人,年过五十,还没有儿女。他家距佛寺很近,景平年间,一位和他熟悉的和尚对他说:你如果真想要个儿子,一定要诚心念诵《观世音经》。孙道德接受了和尚的建议,每天念经烧香,供养观音。过了一段日子,他梦见观音,菩萨告诉他:“你不久就会有一个大胖儿子了。”果然,不久夫人就生了个胖乎乎的男孩,之后,人们开始信奉送子观音。

从这两个民间传说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千手观音”,还是“送子观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其父亲异常狠心,为了逼迫其还俗成婚,不是火烧,就是剑劈,或者将其闷死!

更让人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两则民间传说之中,观音之父一为“妙庄王”,一为“楚庄王”,不管是“妙”或“楚”,均为“庄王”,即观音之父为“庄王”。而在道教典籍中,观音即“慈航道人”之父为“坠王”;在佛教典籍中,观音之父则为“转轮圣王”。

由于“坠王”与“庄王”字音相近,而与“转轮圣王”的字音相差较远,因此,可以认为,关于观音的民间传说受道教的影响相对较大,从而说明,观音在成为广泛的民间信仰过程中,道教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承启作用。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道教对观音信仰的中土化改造,来源于佛教的观音信仰难以在我国民间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