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话说特异功能之二三,气与气论之五:服气术的演变

一、从服气术到内丹术

内丹术的出现,是在外丹术屡次失败,人们对外丹术广泛失望的情况下出现的长生术。其特点是说,炼丹术所用的铅汞水火,并不是自然界的铅汞水火,而是人体的心和肾。人体就是丹炉,炼丹就是铅汞水火之气在人体中交媾成丹。这种说法本来就神秘莫测,但有人仍然觉得过于直露,到了后来,内丹术的铅汞水火之类就被说得更加扑朔迷离,让人摸不着头脑。

让铅汞水火之气在自身中交媾,实际上也就是在意念导引下使气在体内运行。这不过是过去的服气术又变了一种说法,是服气术的实际和外丹术的概念相互结合的产物,也是在服气术和外丹术都属遭失败条件下的产物。

话说特异功能之二三,气与气论之五:服气术的演变

内丹术出现以后,道教内部又对以往的服气术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一部托名钟离权的《破迷正道歌》唱道:

……

有如呼吸想丹田,到底胎仙学未成;

有如息气为先天,至老无成也是空。

……

更有行气为火候,九载三年误了人;

鼻头闭息服元气,引得邪风肚里鸣。

……

行气之人法度多,自取风邪殊未省。

内丹术的效果,今天已不必多论。然而它对服气术的批评,可帮助许多人清醒自己的头脑。

二、佛教、儒者的调息术

从食气、服气到内丹,都是一种长生术。然而实践证明了,它们不仅不能使人长生不死,反而损害了健康。从《周易参同契》批评它们“吐正吸外邪”,到《破迷正道歌》说它们“引得邪风肚里鸣”,就是食气、服气术损害健康的明证。不过,这种以深呼吸为特点的调整呼吸的手段,却是佛教坐禅、儒家静坐的辅助动作。

话说特异功能之二三,气与气论之五:服气术的演变

据《修习止观坐禅要法》和《童蒙止观》等书,则佛教坐禅前,要求身体端正,这叫做“调身”。其次要求呼吸均匀,这叫做“调息”。调息的要求是,呼吸深长,不急不粗,不得有喘息声。要达到“出入绵绵,若存若亡”,“如有如无”。佛教认为,这样的调息,不仅可以帮助心神安定,还可以避免疾病:“息调则众患不生,其心易定”(《修习止观坐禅要法》)。

儒者们进行道德修养,也要求静坐。静坐,也讲究调息。朱熹并且有《调息箴》,讲究调息之法,影响深远。清代学者胡渭作《易图明辨》,认为朱熹之所以讲究调息,是由于晚年身体衰弱。清代康熙皇帝曾将此箴赐与他的臣子李光地,李认为这是皇上给他“开示延年之道”。明代诸儒,讲究调息的更多。其方法也大体是排除杂念,使呼吸微细。

话说特异功能之二三,气与气论之五:服气术的演变

和佛教一样,儒者们静坐,目的也主要是修养心性,使道德高尚,但也认为这种做法具有健身的作用。

三、服气调息术略评

道教把服气术作为长生不死的手段,实践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失败。而且由于服气术抱有这样的目的,因而在应用时自然也难以心情平静。吴筠说他见到的服气之人或五年或十年,都已经死于非命;柳宗元说他们精瘦呆滞,像个活死人;《周易参同契》、《破迷正道歌》说它们是吸进外邪,使邪风在肚里鸣叫,当是符合事实的。

话说特异功能之二三,气与气论之五:服气术的演变

在佛教和儒家,仅仅运用服气术的调息安神作用,则未见有损害健康的批评。至于说“息调则众患不生”,显然是过分地夸大,但这样有助于心神的安定,则是事实。心神安定而不烦燥,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也会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有辅助作用。现代的气功,所吸收的,仅仅是这一点。有的还加上某些身体动作,这又有体育运动增加体质的作用。

今天的一些所谓气功大师,往往把自己的所谓功法说成是来自某某禅师,某某高道,几乎都是自我吹嘘手段。因为这些功法在古代道教手里,往往是损害健康的手段。而在佛教和儒者手里,则不具有这些气功大师们所说的作用。这些气功大师们拉大旗作虎皮,所实行的,也根本不是上述的手段,而是地道的巫术。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与行气,也就是气功有关的巫术。(李申,2004年,某书约稿。)

作者简介

李申,1946年4月出生,河南孟津县人。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物理系;198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0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儒教研究室主任。2002年转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现担任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 是儒教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