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史研究(三)——净土宗在繁峙流布考(山西省五台山至繁峙高速公路项目)

#忻州头条#

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史研究(三)——净土宗在繁峙流布考

代县白人岩

引言

宗教是对人类自我生命的驾驭和反省,是从形而下到形而上规律性的认知,是人类智慧的宝藏,也是人类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依据华严初祖唐朝杜顺的《五教止观》,佛教自浅入深,由小向大,实际修行之次第分为:一,法有我无门(小乘教),二,生即无生门(大乘始教),三,事理圆融门(大乘终教),四,语观双绝门(大乘顿教),五,华严三昧门(大乘圆教)。

近代佛教八宗有:一,律宗,二,禅宗(临济、曹洞最盛),三,华严宗,四,天台宗,五,净土宗,六,法相宗,七,三论宗,八,密宗。

净土宗又名持名念佛,自唐代善导提倡之后,既普被于一般社会;善导之念佛,发源于南北朝北魏昙鸾大师(476~542年),山西代县人。他一生弘扬净土思想,奠定了净土宗立宗的理论基础,是一位杰出的净土宗大师,被日本尊为净土祖师。宋明以后,则无论禅、律、台、华各宗,皆兼修念佛法门;由此可知净土可谓是诸宗融合之归宿处。近代各宗大德专力阐扬净土者,亦指不胜数。

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史研究(三)——净土宗在繁峙流布考

代县白人岩

东晋初祖慧远藏修白人岩

净土宗始祖东晋慧远,乃山西雁门楼烦人,楼烦城位于崞县境内,今原平市沿沟乡茹岳村。慧远削发本县楼烦寺,闻道于恒山道安,修行于今代县白仁岩。白人岩在繁峙县城西南60公里处。白人岩因有白谷仙人坐化成峰,峰顶巨石为颅,飘然独立而得名,建寺时间约为公元354—365年。因由净土始祖慧远创建,故白人岩禅寺也称净土祖庭,开中国净土宗先河之源头,是东晋慧远大师修身说法的第一道场,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占据重要位置。

东晋孝武帝太元六年(381),慧远在庐山倡导弥陀净土法门,三十余年,足不出山。结社念佛时,即有一百二十三人参加,共入莲社勤修净业,蒙接引而得往生者甚多,东林寺遂为南方佛教中心,与北方长安鸠摩罗什之逍遥园遥为呼应。义熙十二年,慧远睹佛再现,乃端坐入灭,年八十有三。葬山之西岭,累石为塔,谢灵运撰碑文。撰有《沙门不敬王者论》。

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史研究(三)——净土宗在繁峙流布考

代县白人岩

明代智光狮子窝结莲社盛况

繁峙净土宗,从南北朝至今从未间断。南北朝时,弘扬净土思想的高僧昙鸾,曾活动于繁峙,成为五台山的一位高僧。唐代,净土四祖法照和尚在五台山建竹林寺,创五会念佛法门。竹林寺距繁峙仅有3公里,五会传念佛法首先会传到繁峙境内(《五台山佛教·繁峙篇》。

《清凉山新志》记载:“狮子窝,中台西南岭,昔人见万狮游戏其中,万历丙戊,僧智光、净立等约五十三人构室,结净社,惟十方学道者共居。”智光,号雪峰,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约净立、衲空 、镇澄、憨山、妙峰、海印等53僧及居士共123人,效法始祖慧远,在繁峙狮子窝结莲社建十方净土院,共推智光、镇澄法师等12人为上座,并制定了“十方净土院规约”,一时大德云集,学者数千。《清凉山志》有明代资政大夫李世达撰写的“狮子窝净业记”详细记载其事。

狮子窝,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亦名大护国文殊寺,位于繁峙岩头乡庄子村东3公里处的狮窝梁。又称竹林岭,是繁峙与五台县的分水岭。北距清凉桥2.5公里,南距金阁寺5公里,东距竹林寺3公里,海拔2400米左右,视野宽广,气候凉爽,站在这里可以望见西台、中台、竹林寺、南山寺、九龙岗等五台山名胜。这里崇山峻岭,云雾缭绕,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真可谓景色迷人的人间仙境。明朝镇澄作《狮子歌》“君不见,五台山上狮子踞,师子窝在云深处,狮子说法狮子听,百兽闻之皆远去。大狮子,小狮子,猛烈威狞谁敢擬。”

由于狮子窝结莲社时集中了当时五台山以及全国有名的僧人,道风远播,盛极一时。引起了朝廷的关注,再加上神宗的母亲李太后为太子(神宗)登极曾许愿修五台山,所以狮子窝得到万历皇帝和李太后的重视,多次派人设斋、兴修,恩宠备致。

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史研究(三)——净土宗在繁峙流布考

繁峙狮子窝

明代憨山大师以繁峙憨山为号行走天下

憨山大师(1546~1623),法名德清,曾在五台山弘法八年。见繁峙憨山奇秀,遂自号憨山,以号行走天下。憨山是五台山北台的外户山,海拔2336米,位于繁峙东山乡。华严水两岸屏列鼎峙,雄峭万丈。

憨山大师学禅于云谷,云谷禅师集五十三人,结坐禅期于大天界寺,指示向上一路,教以念佛。师后北上居五台山北台之法云庵修行八年。法云庵即古弥陀庵,德清幼年,人们都叫他为清郎,万历己亥,与友妙峰卓庵于此。掘地得石座,上历“清郎居”三字,若为预诫。师后居五台山北台南麓龙门庵,刺血研金书《华严》。《钦定清凉山志》中说:“龙门,在北台南麓,下有留云石,北有藏云谷,云出为雨,云入为霁。龙门之侧曰金沙泉,台之后麓,有仙人庵。”。师世寿七十八,端坐而逝,历二十年,端坐如生,遂金漆涂体升座,与六祖肉身同坐南华曹溪。(《憨山大师全集》)

憨山是明末最后提出三教融合论的大师之一。师十九岁时,往谒栖霞山云谷法会禅师领受禅法,隆庆五年(1571),北游至北京听讲《法华》和唯识,并参徧融(真圆)、笑岩(德宝)二巨匠,请示禅要。憨山的净土思想,是自心净土,他说:“今所念之佛,即自性弥陀,所求净土,即唯心极乐”。净土法门的具体修行方法,憨山弘传的是念佛,向不能自度的人传授念佛三昧,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或念三五千声,或念一万声,早晚如此。

憨山著作有《中庸直指》、《老子解》、《庄子内篇注》等书。《老子解》,卷端有《观老庄影响论》,一名《三教源流同异论》。其主张三教一致,最为明显;实际上是以禅意使三教合一。 “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知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知此,可与言学矣。”又曰:“孔子,人乘之圣也;故奉天以治人;老子,天乘之圣也;故清净无欲,离人而入天;声闻缘觉,超人天之圣也;故高超三界,远越四生,弃人天而不入;菩萨,超二乘之圣也;出人天而入人天,故往来三界,救度四生,出真而入俗;佛则超圣凡之圣也;故能圣能凡,在天而天,在人而人,乃至异类分形,无往而不入。”由此看出:憨山三教一致之要领,可以知道了。由繁峙出现了很多三教寺可以知道对当地文化影响甚大,其功德巍巍,为后人所敬仰。

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史研究(三)——净土宗在繁峙流布考

繁峙狮子窝

近世弘瑞藏修仙人洞

弘瑞,俗姓高,山西繁峙县泽萌泉村人,1922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父系佛教徒,伯父从小出家,曾任大同华严寺住持多年。弘瑞因受其家庭影响,加之个性所致,1936年15岁时出家于五台山塔院寺,礼远茂和尚为师。后到仙人洞藏修12年。这里山高谷深,非常幽静,师一个人,一把锄头,一本经,报纸为衣,数年只用了一盒火柴,开荒种地,自力更生,严守戒律,专持禅诵,清苦熬炼,以苦为乐。

弘瑞1984年(63岁)应代县峨口居士之请,居峨口白云寺(东寺)、文殊寺(西寺)旧址。白云寺与文殊寺相连,位于峨河出口处,倚山傍水,气势宏伟,环境极佳,为五台山的西大门。弘瑞来此,因陋就简,清净庄严,带众课诵,从早到晚修持不废,成为雁门关内少见的净土念佛道场。后在繁峙南关恢复重建正觉禅院,建成13层华严双塔,成为繁峙县城地标性建筑。师世寿一百岁,因修行精严,为世人誉为“南有体光北有弘瑞”。

仙人洞位于繁峙杏园乡泽萌泉村南5公里处。明《繁峙县志》载:“静明(净名山),内有仙人石洞,云恒触出”。洞高约10米,深10余米,宽7米余,洞内裂痕满布,悬石欲坠。洞口有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所立的石碑1通,碑文的大意是:有一位和尚,法名一成,属临济宗,朔州人,他先到南海游访,后住繁峙秘魔岩二年,于万历三年(1575年)来仙人洞修行,后来得道开悟。门人立碑,记载其生平及开悟后写的偈文,其中一偈曰:“六十年间苦用心,至今打破无字经。出壳入壳人难见,不出不入任吾行”。1966 年前,弘瑞和尚居此,今正在兴建。(《五台山佛教·繁峙篇》)。

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史研究(三)——净土宗在繁峙流布考

繁峙狮子窝

未来的宗教将是

一种宇宙宗教

“阿弥陀佛”是梵语,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光”,代表空间,“寿”,代表时间,“无量光无量寿”即指空间、时间没有障碍。“南无”是皈依的意思,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个体融入宇宙整体。人天相应,天人合一,是儒释道的核心理念,在佛教里即指从低级生命状态进入到高级生命状态,因此,祂既是中华民族的一份财富,也是人类地球文明的财富。三乘教法至今还完整地保存在我们中国,每一个传承皆有法门,每一个法门皆有师承,是中华民族之幸,时代之幸!

本文作者:

清凉山人辛丑年大寒日于清凉山书院“观我堂”

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史研究(三)——净土宗在繁峙流布考

繁峙正觉禅院双塔

清凉山书院介绍:

“东震旦国清凉山者,乃曼殊大士之化宇也,亦名五台山”。

——摘自《清凉山志》

清凉山书院由此而得名,他的前身是山西繁峙学生书店(现有3家分店),成立于2002年1月8日,致力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20年。分为前十年,主要是个人在实验小学等三所学校推广经典诵读工程,接续中国文化断层。后十年,开启书店团队自我觉醒之路,在山西省内开展多场民营书店“激活人生系列”培训课程。

2019年9月1日清凉山书院挂牌成立,致力于挖掘繁峙人“平等、喜舍、直心、修慧”的地方人文特色,构建精神家园,续接千年文脉。书院每年举办传统节日文化、智慧家长大讲堂、正心音乐茶课等公益活动百余期。

2022年1月11日注册山西清凉普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清凉普扇文化传播,以文化为根基,商业为载体,深耕大圣五台山繁峙“五顶五智、智慧圆融”地域文旅特色,让世人身心都能安住在文殊金色世界中。谈天论地,文商共襄,手握清凉扇,慈风普雨满人间!

以智悲双运之发心,行广大无碍之事业!

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史研究(三)——净土宗在繁峙流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