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乾隆养生法 养生四诀

乾隆养生四秘诀(鉴古知今)

乾隆养生法 养生四诀

查遍我国的二十五吏,前后有230多个皇帝,短命的多,长寿的少。乾隆皇帝是清朝第6代君主,在位60年,活了89岁,是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者。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4朝,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伦之乐。

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但他是个老寿星却未必妇幼皆知。在我国25史中的230多位皇帝里,长寿的前三名为:南北朝时的梁武帝萧衍活了86岁,女皇帝武则天享年82岁,而乾隆则寿高89岁,是中国封建皇帝中的长寿之最。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享受了数代同堂的天伦之乐。

乾隆皇帝为什么能独享高龄呢?原来他有一套养生的秘诀。他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出了养生四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其中“十常”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掸,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运,肢常伸,肛常提。

“四勿”就是: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这“十常四勿”完全符合保健养身的道理。别的不说,单言酒色二字。乾隆尊为天子,富有天下,美酒盈仓,佳丽满宫。在此环境中,居然能做到不恋酒、不迷色,实属难能可贵。

乾隆自幼习骑射,曾在避暑山庄几次皇家射箭比赛中大显身手。当上皇帝后,更以骑射为乐。直到他80岁高龄时还去行围狩借。骑马射箭,活动量很大,无疑是一种锻炼身体的好办法。

乾隆喜好旅游,“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他一生中,曾六次下江南,三次上五台山。不少名山大川、古刹佛界都留下他的足迹。旅游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治养心情,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措施。

乾隆好读书,善诗文。据说他一生作文1300多篇,写诗4万余首(自然,其中许多是由他的臣下草拟的)。乾隆喜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其字圆润遒丽,很有功底。每到一处,必要御笔垂青。西湖十景就是由他亲手题的碑。这些爱好对乾隆健脑、强身、养性,是大有裨益的。

乾隆的起居饮食很有规律。他大约6时起床,洗漱后用早膳。上午处理政务,和大臣们议事,午后游览休息。晚饭后看书习字,作文赋诗,然后就寝。他的膳食以新鲜蔬菜为主,少吃肉类,并且从不过饱。乾隆从不抽烟,但喜饮茶。他对饮用水十分讲究,以西山泉水作为御用水。

乾隆也注意进补,但适时适当,而不乱补。所用“松龄酒”、“龟龄集”之类,主要由补脾肾、益气血为主的中草药制成。这也是符合医学道理的。补肾可以滋先天,补脾可以壮后天,肾气强盛,脾胃健运,气血充盈,身体自然强壮。

由于乾隆养生有法,因此他一生身体建壮,年近90还神智清醒,活动自如。有时还以太上皇的身份过问朝政。真不愧是一个健康的寿星。乾隆一生养生有法,自号“十全老人”。

乾隆养生法 养生四诀的方法:

养生四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其中“十常”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掸,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施,肢常伸,肛常提。“四勿”就是: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1.齿常叩:先叩大牙,再叩前牙,次数不限。然后以舌头抵上腭,再满口搅动,待唾液增多时,鼓漱十余下,有固齿功效。

2.津常咽:即古代称服玉泉法。用舌抵上腭,待唾液增多时咽下。

3.耳常弹:双手相向摩擦至手心发热后,轻揉双耳,按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揉二至三次,并用手指捏住耳垂轻拉10次至发热,或以双手掌压住双耳,突然放开,或以双手中指插入两侧耳孔,突然抽出,如此反复数次,能预防耳鸣、耳聋。

4.鼻常揉:双手搓热后,沿鼻的两侧上下揉搓数次,可预防感冒、鼻炎。

5.眼常运:凝目远视,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眼球数次,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眼球数次,紧闭片刻,忽然大瞪。经常行之,能使内障外翳自散。

6.面常搓:双手搓热,上下搓揉面部数次,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消除皱纹,并能预防面瘫。

7.足常摩:经常按摩足底部,能改善足部末梢的供血,防止寒从足下生,从而有效地预防腰腿痛以及失眠等疾病。

8.腹常施:双手搓热,用掌心按摩腹部上下左右前后。

9.肢常伸:也就是做些强度不大的健身体操,包括两臂左右如挽弓,或两手双拓如拓石;或高坐伸腿。各二十四次,以去四肢风邪。

10. 肛常提:吸气时慢慢地收腹提肛,呼气时慢慢地鼓腹松肛,可用力提肛5至10次,有助于排便通畅。

用两手擦摩两肾穴各一百二十次。常做此功,可以通气血,大有益处。

其它:

1、鼻常运:所谓“运”是指运气,每天清晨在空旷处,鼻子吸足气后,缓缓呼出,如此反复多次,保持鼻腔畅通,有助于呼吸系统健康。

2、手常甩:每天早晚两次,边走边甩10至20次,使手腕关节活络,有助于经脉畅通。

3、腿常拉:每天早晚两次,躺在床上,两腿伸直,膝关节韧带一松一紧,如此反复做10次,顿觉浑身舒坦。

4、胸常扩:每天早晨在空气清新处,两手臂先弯曲、后伸直,如此前后交叉做扩胸运动10至20次,随后做深呼吸活动后,顿觉心旷神怡。

5、腹常收:做屏气收腹运动10至20次,以增加腹部肌肉及腹腔蠕动,久练有助于润肠通便,减少腹部脂肪堆聚。

6、头常梳:每天早上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用5个手指插入头发根部、紧贴头皮,由前向后慢慢梳理各20次,可两手交替进行。

7、额常推:每天早上起床后,双手十指自额头中央,分左右两边,用大拇指分别抵住两边太阳穴,另外四指各自将额头皮肤向两边慢慢推摩10至15次。

8、舌常搅:口唇轻闭,先将舌头放在牙齿外面,嘴唇里面,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慢慢地转动,各做9次。能防治牙周炎,提高语言能力,增加唾液。

9、丹常养:两目轻闭,两手掌心重叠放在肚脐下方小腹部,意念轻轻地集中在小腹部约5分钟。能提高人体的精力、体力、智力、免疫力、活力。

10、肩常摇:两手臂由下,向后、向上、向前,再向下摇动做20次。能防治肩周炎、上肢酸痛麻木。

膝常蹲:两膝稍屈、伸直,上下蹲膝反复做20次。能防治膝关节炎,增强下肢肌力。

11、腿常跷:一侧下肢着地,另一侧下肢伸直上跷,固定在一定高度,约5分钟,两腿交替。能防治下肢肌肉萎缩,增强下肢活动力量。

12、跟常颠:两脚跟慢慢踮起后用力下颠,反复做7~10次。能防治多种慢性病,提高体力、智力。

乾隆养生法 养生四诀

论人类的寿限

这篇文章适合与一切的读者,更适合于对心理学和养生学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当然对道教内丹术有所了解的人,就更加容易进入本文的关键点。我爱好养生学,希望这篇文章能对读者朋友们有益!

人究竟能活多久,还不能定论。但有一点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自有人类以来,很少有人活够了自己应有的年龄,即使是活到百岁去世的 人也只能算是中途撒手迄今已经死去的人几乎都不是自然老死,而是疾病致死和其他非正常死亡。

我在本文提出观点是: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人类长生是很有可能的,而不死也不是不可能的。人类可以通过用意识来控制自己身体各个器官的新成代谢,使自己的各个器官永远处于年轻的状态,而不老!但是想不死的话,人体的小宇宙还得时时的与天地大宇宙保持协调一致,这就需要知道天地宇宙的运演之道!即“万法归一”“与天地阴阳同变”!

1840年以来,人类的寿命每10年就会增加两年半,这个趋势至今没有改变或停滞。有人会问:人的寿命应该会有个极限吧?德国专门研究人类生存和长寿的专家瓦普尔博士认为,人类寿命的延续过程还远远没有达到终点。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人的平均寿命完全可以达到130。

死亡,是进化的一个手段,是个体为了集体进步付出的牺牲。我们的手有五个手指,这是因为每个手指间的部分在母体中死亡了。每次感染痊愈后,大量的白血球必须自杀以维持血液成分的平衡。不过从自然选择的角度看,没有理由因为个体存在的时间太长就令他灭亡。“老死”依然是个无法解释的问题。长生的前景是相当的光明!

在《黄帝内径》的《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中有两段关于黄帝与岐伯的问答。

第一段:

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老,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第二段: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黄帝内径》的论述说明在上古之时确实有不死之人,其寿与天地齐,由真人到至人到圣人再到贤人,年寿逐渐的减少,至少的也都是几百年的寿限。这些是否为真已经无从考证,但《黄帝内径》的古今论述至少突出了养生和遵从宇宙运演之道对长寿的重要作用,人要想长生不死就必须通达天地阴阳之理,通达自身之理,使人身这个小宇宙与天地之大宇宙达到一致,融为一体。

道教上,《老子》一方面讲反璞归真,一方面讲道生万物。万物的生长都是有生有死的,但追求长生,返老还童,不仅是不死,而且要“返”,要“还”,是个逆着自然过程的运动。魏晋以后,道教对自己行为的性质越来越明确,他们用“颠倒”、“逆”、“返本还元”来说明自己求长生运动的本质。从汉代开始,宇宙演化论逐步完善,认为:从无中产生了元气,元气剖判,形成天地阴阳,天地阴阳产生了万物。这样人从元气生身。所谓逆、返就是把自身变成元气。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炼丹家坚信服丹可以成仙。但是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了,炼丹术不断的失败,炼出的丹药总是不能使人长生。唐末,外丹术的失败,使越来越多的人抛弃了他,外丹术转成了内丹术.

依据道教对“逆而成丹”的解释。在内炼的过程中,首先要养精、养气、养神,使在劳累中受损的精气神得到补充,为内炼作好准备。之后用神支配气,使气带动精,沿着任督二脉的经络反复的运转,使精化气,就是所谓的“炼精化气”。现在气在下神在上,气为坎,神为离,二者相交于脐下的丹田,经过不断的激荡和蒸薰,坎中之阳为离吸收,离中之阴为坎所补,就是所谓的“抽坎填离”,从而化气为神,使原有之神变成纯阳之神,就是所谓的“炼气化神”。由此,体内的气与神和二为一,形成圣胎,这就是神丹,结于人体的下丹田。此圣胎再加修炼就进入虚无缥缈,没有极限的神仙境界,也就是道教所说的“道”。由于人体与道和为一体,所以可以长生久视,永不朽灭。

道教的内丹术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说出了我对人类长生不死的看法。我也深切的感受到人体只要能达到“万法归一”“与天地阴阳同变化”的境界,不仅能活上百、千岁,永生不死也不是不可能的。

道教的内丹术在我看来不过是心理学上的用意识控制体内各个环节的问题,这也是我接下来要论述的问题——“万法归一”。

所谓“万法归一”就是体内各经脉,器官,组织等等一切皆归于意识一者的控制。

早在1970年L.V.迪卡拉的论文《自主神经系统的学习》中就明确了“内脏反应可以通过工具性学习加以改变”,而人的一切行动是由意识控制器官去执行的。经过刻苦修炼的人能够控制很多自己体内的反应,如随意控制心跳,呼吸,消化,排尿等等,这些东西对于宗教修行者而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近代随着心理学的发展,这些东西对于普通人而言也不是那么神秘了。但我认为人类目前的修炼还只能达到控制内脏器官功能的水平,我觉得当人类对自身组织内部结构了如指掌时,人类就应该能用自己的意识控制任何组织的更新代谢,可以随意控制任何组织的生死,也就是能自如的控制自己的生死,但前提是自己对自身任何一个组织结构了如指掌。关于脑部分,我认为“意识依赖于大脑又超越大脑”,但是这只是我的观点。脑与意识间是何种关系,直接关系到“长生不死”与“长生而死”的两个不同结果,如果是脑控制意识,那么人类就只能长生但是必须会死,如果是意识控制脑,那么人类长生不死就不是不可能的。

长生的第二项条件就是“与天地阴阳同变”!

所谓“与天地阴阳同变”就是意识按天地阴阳变化之道决定体内各个器官的变化,达到体内与体外相一致。只有当体内外一致时,人才能与天地万物合二为一达到长生,当人体与环境发生冲突,由于人体的力量与环境的力量相差过于悬殊,人体轻则功能失调,重则立即死亡!

“天地阴阳之道”到底是什么道,由于我目前还没有冲破道教“无极而太极”的道观念,就暂时不想在这里用道教的思想来解释我的观点。这里先放个空架子,待我日后细细填补,也给同道的朋友一个发挥的空间!

对道教内丹术的许多问题我多有疑惑与不同意,但是说到长生,我却和道教一样有很高的期望,我认为长生完全可以,而且并不是很难实现,即使是长生不死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内丹术所说的能进入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我却有所不满,按他的意思就是说炼到了这种程度,人体就变成了元气,没有形体了,这点在宗教的文集尤其是关于得道高人修行的书籍中例子是很多的,但我并非道教徒,自己也没有机会去试过,因此只是表示不大满意,而不加以妄评!以我的理解,人体可以长生也可以死,就是看个人的爱好了,但是死了就是死了,并不是象神仙那样想死都死不了,人也可以长生不死,只要他愿意这样,就可以与天地日月同寿,但他却是有形之人,而并非无形体!

乾隆养生法 养生四诀

老年人保健身体有些什么方法?

海南大学老年人保健知识专辑

内容提要:良好的生活方式,平衡是根本,适度是核心,坚持是基础,细节是关键,一句话,细节决定活百岁。

细节决定活百岁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尽人皆知的名言。还有人说 “生命在于静止”,“生命在于营养”,“生命在于舒畅”。从生命现象的本质看,这些都是片面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究竟健康长寿靠什么?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人们都在探索。秦始皇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中国4000年中经历了67个王朝,446个皇帝,活到古稀之年者仅有武则天、乾隆等9个皇帝。其他都短命,平均才活了42岁。按理,他们的补品、药品、营养、生活均是优越的,但寿命却不如老百姓长,这是为什么呢?现代科学证明,关键是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公告:“健康基因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气候条件占7%,生活方式占60%”。研究证明,良好的生活方式可减少高血压病发病率55%,已有高血压发生脑中风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癌症减少1/3,传染病减少50%以上。生命在于平衡,平衡才能健康长寿,失衡就会生病、生癌,甚至死亡。宇宙间万事万物无一不遵循这个道理,这是宇宙间一切生命存在永恒不灭的法则。孔子的中庸之道,老子的道家学说,中医的阴阳五行,国际上提出的健康宣言等等,都是平衡论。

老子早已指出:“我命在我不在天”,“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也就是说,你的生命完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特别是生活细节。人生犹如一盘棋,一步走错,全盘皆输。

你相信吃汤团憋死人吗?仅仅要求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这一细节,谁能想到因此会失去一条性命呢?最近连续有吃年糕冶噎死人的报道。糊涂一点的人因为下棋生气就倒在棋盘旁。大家都说要保护脑门心、背心、脚心,不要受凉,避免感冒,有人却不在意,洗了头在风口吹,得了感冒,不几天就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后来出现心律不齐,最后为了保命,急诊手术装了心脏起搏器。所以说小不在意惹大祸。大家都说吸烟绝对不好,有人却说生肺癌的、突发心肌梗塞的,不吸烟的也有,依次照吸不误,满不在乎,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吃饺子要咸要油,晚饭后坐到沙发上吃红皮花生米看电视,结果呢,肺癌还未找他,心肌梗塞找到他了,做急诊手术在心脏装了两个支架,搭了一次桥,差点把命搭进去了。更有甚者,淋浴时右手高举点燃的烟,左手在擦洗身体,这不是虚构的笑话,确有其事,当事人还是个医生呢,他先后发生过三次脑中风,不是中风他的烟还戒不了啊!我抢救过一个高干,他起夜突然倒在厕所门口,他爱人说:“他要注意三个半分钟”起夜的细节,可能还不会出事呢!有位老同志煤气炉上烧着肉,出门又忘带钥匙,等他想起急得心脏病发作,被送进医院,儿子赶回家,焦味满屋,锅也烧穿,你看关好煤气,带上钥匙,会出这事吗?细节多重要。我还遇到过一位快90岁的老人,二十年前因肩痛不能举手梳头,按肩周炎治疗无效,儿子把他从千里之外接到上海,全面体检及时发现肾癌,早查、早诊、早手术,癌症治愈。但二十年后老人再次到上海,担心在列车上如厕不方便,麻烦家人,大热天控制饮水,喝水少,又吃油大的甜点,结果一到上海就发生了脑中风。你看细节不注意,多影响健康。例子实在太多了,美国科学家M•F•德罗说:“细节是魔鬼”。细节决定健康,细节决定生命。

从养生角度看,养生关键是细节,核心是适度,无论吃、喝、运动都是这样。老人最有体会,晚上多吃了一点,胃就难受,睡眠受影响,长期这样,能不生病吗?胃病、脂肪肝、胆结石能不找他吗?养生的基础则是坚持,再好的养生绝招,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坚持,等于白费,有的人想到了锻炼重要,开始了跑步,过几天坚持不了。过一段时间,别人将打太极拳、舞太极剑好,他又练了,没过半月,又不能坚持了,锻炼成了空话。为了身体,非狠下决心,强化恒心不可。我们说,养生基础是坚持,核心是适度,关键是细节,根本是平衡。从生命本质看都是为了平衡,才能实现活百岁。

下面我从细节角度谈谈平衡,平衡是瞬间的,平衡却又是永恒的,每个人均应努力使自己做好平衡,主要是营养平衡、动静平衡、环境平衡和心理平衡。

一、营养平衡

营养素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营养素就没有健康。成人身体已不再生长,要根据热能的消耗量来决定热能的摄入,也就是“量出为入”,使身体热能收支平衡,这样才能保持适当体重,保持健康。摄入量过多或过少,吃的比例不对,就会失去平衡,也会没有健康。为了营养平衡,饮食必须合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明确指出,(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蔬菜、水果、薯类;(3)每天吃奶及豆类、豆制品;(4)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及荤油;(5)吃清淡及少盐膳食;(6)食量和体力活动相适应,保持适宜体重;(7)饮酒限量;(8)吃清洁卫生的食物。此外做到三餐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30%为宜。

与此相配套,科学家提出了膳食金字塔。美国Tufts大学最近针对老年人以往膳食金字塔做了新的变动更改。原来底层为6个份额的谷物类,现在改为底层是8个份额的水及果汁等液体(约2000毫升)。多纤维素在金字塔每层都更加强调,全谷物类强调全谷、粗粮、糙米。每周至少两次以四季豆、扁豆、蚕豆来代替肉类食品。蔬果类比例为5:2。提倡营养高、密度高的食物,如菠菜、莴笋、薯类、南瓜、芹菜、黄瓜、苹果、柑橘、草莓、桃杏等。强调塔的顶尖严格限制脂肪,油(25克)、糖(10克)、盐(6克)的摄入。在原金字塔顶竖起一面小旗做醒示物,即应补充某些营养素,如维生素A、D、B12、E和铁剂。但营养学家们强调,老年人除了早上一杯奶,晚间还可增加一杯奶。

现在营养学流行通俗简便的两句话,“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一”指每日一杯牛奶或一杯酸奶。“二”指每餐二两粮食。“三”指每日三份蛋白,每份指肉类二两(瘦猪牛羊肉、或鸡鸭肉或鱼虾)或豆制品二两或鸡蛋一个。“四”指四句话,有粗有细(粗细粮搭配),不咸不甜,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指每日吃500克蔬菜和水果,保持身体处于弱碱性,有助于防病防癌。“红”指西红柿,红葡萄酒(100毫升以内)等。“黄”指南瓜、胡萝卜、黄豆、玉米等。“绿”指绿茶、深绿色蔬菜等。“白”指燕麦、茭白、白萝卜等。“黑”指香菇、黑木耳、黑芝麻等。实际是指食物品种应多样,每天至少应在10种以上,最好天天换花样,利于营养互补。要“三远三近”,远离三白(白糖、盐、动物油),近三黑(黑木耳、黑芝麻、香菇类)。从营养价值看,四条腿(猪牛羊)不如两条腿(鸡鸭),两条腿不如没有腿(鱼类等)。

这两句话把饮食合理、营养平衡具体化了,容易记,按两句话做,基本可以达到营养平衡。

保证饮食合理、营养平衡还应重视一下细节问题。

1、吃什么油最好?

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不宜多,要保持营养平衡,肥肉饱和脂肪酸高、胆固醇高,应尽量少吃。食用植物油含饱和脂肪酸虽少,但也不宜多吃,一般每人每天有25克就够了。

油的质量,起码条件是不含黄曲霉素、化学残留物及变质成分。最好是采取科学的物理压榨工艺产生的油。

油是否好,应看脂肪酸含量,国际营养要求的标准是:

(1)饱和脂肪酸在油中的含量应在12%以下,否则吃多了同样会引发高血脂、高血粘、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病。

(2)多不饱和脂肪酸,分为两种成分,一种是亚洲酸,一种是亚麻酸,他们不能由体内合成。只能从饮水中摄取,故营养学家把它称为必需氨基酸。植物油是必需氨基酸主要来源,它富含,而则多存在于海味、核桃、鱼、绿叶菜中。及要有一定比例,应为4:1(最好是1:1),正常每天吃3~4克,吃1克,即可平衡。但我们一般人二者的比例达25:1,仅为需要量的1/10,产生平衡失调,对身体是不利的。在油中亚油酸的含量应低于15%,亚麻酸的含量应高于2.5%~3%。

最近发现植物油在氢化加工过程中产生一种人造分子,即反式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更恶劣更坏。过去吃奶油蛋糕,因奶油的饱和脂肪坏,国外又用植物油做成麦淇淋蛋糕,现在才发现这种反式脂肪酸更坏。现在只得吃鲜奶蛋糕了。

(3)单不饱和脂肪酸可在体内由碳水化合物转化,在油中含量应高于70%,它有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的作用,因此有保护心脑血管系统、降低糖尿病及癌症发生率的功能。野茶油和橄榄油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最高(72ä80%),含饱和脂肪酸最低。是最理想的食用油。其次芝麻油、花生油、豆油。

2、吃多少盐最好?

盐所含钠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元素。但盐对健康损害也最大。总的来说,一天食物中所含钠已够身体所需,少吃盐并无妨碍。一人一天最多不应超过6克。一个三口之家一月最好不超过一斤。这个限量中还应包括酱油、咸菜。一块酱豆腐就含4克盐,发面馒头中的碱也是钠。味精也含钠。都应少吃。

3、吃那些食物最好?

世界卫生组织(WTO)公布三年研究的最佳食品榜。

最佳水果:木瓜、草莓、橘子、柑、猕猴桃、芒果、杏、柿子、苹果、西瓜。

最佳蔬菜:红薯、芦笋、卷心菜、花菜、芹菜、茄子、胡萝卜、荠菜、金针菇、大白菜。

最佳肉类:除鱼类外,鹅、鸭其脂肪量不比畜肉类(猪、牛、羊)少,但其化学结构接近于橄榄油,有益于心脏。

最近全国营养学权威专家评选出十类健康食品:(1)大豆及大豆制品(豆腐、豆奶、豆浆);(2)十字花科蔬菜,如花菜、卷心菜、白菜;(3)牛奶和酸奶;(4)海鱼;(5)西红柿;(6)黑木耳等菌菇类食物;(7)绿茶;(8)胡萝卜;(9)荞麦;(10)禽蛋。

4、吃哪些食物不好?

(1)应限制的食品:高度白酒;烟熏类食品(烤牛羊肉、腊肉。火腿、咸肉等);腌菜类食品(咸菜、酱菜、榨菜、泡菜等);煎炸类食品;含糖饮料。(2)应少吃的食品:松花蛋、臭豆腐、方便面、炸薯条、油条、味精、爆米花、动物内脏(尤其是脑、肝)、果冻、粉条。(3)尽量不吃的食物:含较多食品添加剂、香精、色素、杀虫剂、保鲜剂的食品;养鱼池中饲养的鱼(含抗生素);用激素和化学养料催长的动物肉;罐头食品、保鲜食品;从污染地区运来的蔬果。(4)绝对不要吃的食物:青西红柿;长斑红薯;发芽土豆;腐烂生姜;烂白菜;未主熟的四季豆及豆类;鲜黄花菜;未腌透的腌菜;畸形瓜果;变质甘蔗;霉茶叶;霉花生米;变质银耳;死蟹、死鳝、头体分离的虾、毛蚶及质量不好变质的食品。

5、怎样清洗蔬果上的农药?

农业部数据显示,我国农药年用量达80~100万吨,其中使用在农作物、果树、花卉等的化学农药约占95%,虽保证了丰收,但污染了环境,给健康带来了威胁。那么,怎样清除这些污染呢?方法有:(1)浸泡法,在清水中浸泡30分钟,约可减少30%农药。(2)分解法,清洗后用盐或食用碱加入水中(浓度为10克/1000毫升水),泡5~1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后烹饪。(3)加热法,清洗后在沸水中棹2~3分钟。(4)去皮法,有皮菜应削皮。(5)贮存减毒法,农药随时间推移可分解。可将南瓜、冬瓜等存放10~15天。

6、怎样烹出营养?

(1)温度。并非温度越高营养丧失越多。现已证实,烹饪时温度66度,菠菜中维生素C损失90%,而在95度时,仅损失18%。原因是50~65度分解维生素的霉更加活跃,而在70度以上,这种霉就受到抑制,维生素就不再被破坏了。所以,大火快炒适量加少许醋,可以避免维生素破坏。

(2)时间。烹饪时间越长,营养损失越多。因此,菜汤中营养多,不宜倒掉。猪肉经过慢火煮1~2个小时,其中的饱和脂肪酸减少30%~50%,不饱和脂肪酸成倍增加。

(3)水量。不喝汤的菜水应少加,否则,营养就倒掉了。

(4)用具。铝锅释放铝,破坏维生素,还易致痴呆。烹饪选用铁制或不锈钢锅为好。存放未加添加剂的菜肉鸡鱼,以玻璃容器或瓷器为好。

(5)方法。蒸破坏性大,短时间用水炖比较理想,如洋葱、菠菜用大火短时间煸烧就有益。粮食中的豆类则应火候足,小火长时间煮,以保证吸收。

7、吃营养品为何也要适度?

营养食品并非多多益善。多了,除了使营养失衡,还会产生副作用。黄豆含优质蛋白质多,还有植物雌激素,又无饱和脂肪酸的忧虑,但也不宜过量,过量会抑制正常铁吸收,引起消化不良,促使碘排泄引起碘缺乏,促使痛风发作。有痛风、尿酸高的人,最好将豆腐、豆制品用水先煮一下,把易溶于水的嘌呤类物质去掉再吃。花生含微量元素丰富,营养价值高,但是多吃了也是有害的,特别是它那个红外衣,对治疗血小板减少有效,但老年人吃了容易促进血栓形成,引起心肌梗塞和脑中风发生。吃花生米,千万注意剥去它的红外衣。再如,黑木耳有很好的抗凝、补铁作用,又有纤维素,但吃得太多,有溃疡病的人会引起出血。牛奶是优质蛋白,但每天也是只能控制在500毫升以内,因它可生成对血管非常危险的分子——高半胱氨酸,这种分子极易沉积在血管壁,造成动脉硬化狭窄,最终引发心梗、中风,另外还易诱发老年白内障。因此,任何营养,必须掌握食量,贵在适度。

8、吃蔬菜有哪些误区?

(1)先切后洗,营养大量损失。应先洗后切。

(2)挤菜汁。饺子、混沌馅汁常要挤掉,这要丢失70%的维生素、矿物质。最好将挤出的汁做汤。

(3)贮存过长,丧失营养、变质。菠菜在20摄氏度环境中放置一天,维生素C损失84%,因此存放菜应避光、通风干燥。原则上应尽量吃新鲜的。

(4)冷藏不当。黄瓜不宜低于10度。

(5)生吃蔬菜,不能彻底去除农药,不易消毒。

(6)烧菜隔顿吃,烧好青菜15分钟后维生素减少20%,放30分钟减少30%,放1小时损失50%,隔夜还含有致癌物,而且菜变质易致肠炎。

(7)素油代替荤油。人们怕荤油,怕脂肪太多,炒菜放很多素油,实际素油也和荤油一样,每克油能产生9千卡热量,一人一天不应超过25克(即一汤匙)。

(8)吃半生四季豆,生四季豆含皂素,不煮去皂素会引起腹泻。

(9)菠菜不去草酸,影响钙的吸收。应在沸水中先煮2分钟,去掉草酸,再炒则不会影响钙的吸收。

(10)长期吃素菜,易营养缺乏。适量胆固醇是身体需要的,缺乏蛋白质、核黄素及锌,会使免疫功能低下,易生病、生癌。

9、怎样补钙合理?

人们越来越重视三大元素,钙、铁、锌。特别是钙的补充。但怎样补钙才合理呢?一天饮食中已有400毫克钙,若每天早晚各喝一杯奶或早一杯奶、晚一杯酸奶,一般无需再服钙片。牛奶是最好的天然钙,最容易吸收,是最佳的选择。但不要空腹喝牛奶,最好在餐后喝,否则不易吸收。若喝牛奶腹泻,可改喝酸奶,或喝豆浆、吃豆制品,也可吃含钙量高的芝麻、虾皮等。此外,应注意含丰富植酸的菠菜、毛豆、茭白。烹饪前用沸水,避免影响钙的吸收。高蛋白饮食也会影响钙的吸收,荤菜应适度。多饮碳酸饮料也会增加钙的流失。少吃盐,也等于补钙,这是一箭双雕的好事。此外,补钙同时还应晒太阳及吃鱼虾类食品,增加维生素D、磷,重视体育锻炼,钙才能有效吸收,体内的钙才会有用武之地,也才能防治骨质疏松症。对于孕妇及少数老年人及长期不良饮食习惯者,食补以外也可选择吸收的因素少,另一方面晚间12点至凌晨血钙最低。老人、孕妇最易发生腿部抽筋等缺钙现象。对不服钙片者,晚上喝牛奶也很好,既易吸收又帮助睡眠。

10、喝什么水好?

不是可乐,不是含糖饮料,也不是碳酸饮料。日常以喝水及绿茶水最好(每天8杯)。怎样选择水呢?

(1)功能性离子水。它是通过隔膜电解生成的小分子团水,其碱性离子水渗透性强、溶解度高,具有抗自由基作用,是比较理想有活性的功能水,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应注意选质量可靠的设备。

(2)矿泉水。真正矿泉水是好的,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有的矿泉水所含矿物质不成比例,则不一定好。特别是有的矿泉水实际是人工将纯净水中加入几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很难保证自然正常比例,可能还会缺少某些需要的微量元素,应选择正宗品牌水饮用。

(3)纯净水(蒸馏水、太空水),把所有有害无害的物质、元素都去掉了。若饮用及烧饭全用纯净水,水中各种微量元素都没有了,长此以往,可能会有潜在危害。用于泡茶饮用,保持茶水口感好,但不宜多用。特别是老人及小孩不宜长期饮用。

(4)再过滤的自来水。从水厂处理过的自来水,已经细菌毒理等35项监测,但经过水管网及水箱到水龙头的水,最好还是使用简便、经济的活性炭净化器再过滤后使用。

日常用水也应注意。早上放上一夜水管中的死水。饮用水可先放几个小时再用(但不宜超过一天)。存储3天以上的老化旧水,其分子的键状结构受不到撞击而变形,不宜饮用。开水一般沸腾三分钟,不要煮沸过久,水不开或煮沸过久不好,反复煮沸及暖瓶中存了几天的水都不宜饮用。

二、动静平衡

适度运动,可增强心、脑、肺、胃肠、神经内分泌、免疫各系统功能。美国哈佛大学研究表明,人在35岁以后,这些功能每年以0.75%~1%的速度退化,不运动和坐着的人其退化的速度是经常锻炼人的两倍,衰老程度相差8年,到45岁时彼此相差达20年,以后每过10年差距递增2年。由此可见,运动对中老年人来说,是生命进程中多么重要的大事。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指出,适度运动可使血液中好胆固醇含量上升4%,使坏胆固醇的含量下降5%。美国医学会公布,每天运动相当于快走30分钟的人比不活动的人死亡率降低56%。当然运动过度,会有损健康,甚至发生猝死、中风等。动得过少甚至不动也有损健康,不动已成为全世界引起死亡或残疾的前十项原因之一。

1、怎样适度运动呢?

适度运动的原则是,有氧运动,安全适度,方法简便,持之以恒。

(1)什么时间最好?早上锻炼并不好。晨间空气质量不好。《黄帝内经》里记载,没有太阳不要锻炼。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很有道理。早上有了阳光后,污浊的空气下沉了,污染物质减少,没有反流现象了。科学测定证明,下午3点空气质量最好,对上班族晚练也比较适宜。另外,早晨6~9点,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间,运动更易引发血压增高,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锻炼最好在下午3、4点中。

(2)什么运动项目最好?一般作有氧代谢运动,即做操、打拳、慢跑等等。对中老年人而言最好就是快走。常速步行30分钟可燃烧132千卡热量,快步走可燃烧186千卡热量,既可锻炼心肺功能,又能减去过多脂肪,人们称之为健康走。

(3)怎样掌握有效运动量?走路抬头挺胸微收腹,不要前弓后仰,不要像逛商店一样慢悠悠地走步,这根本达不到锻炼效果。运动一定要达到有效的运动量方能有效果。现在推荐的“三、五、七”概念就十分明确。“三”就是每次运动坚持在30分钟以上,运动时间不足20分钟,则仅消耗少量血糖,不会消耗脂肪,达不到加强心肺功能效果。“五”是一周不少于5次运动。“七”是指运动后心跳必须达到170减去本人年龄之数。一般来说,“三、五、七”提示了运动量的标准。正常运动后出点汗,心跳呼吸加快,休息5~6分钟即可恢复,也是粗略的估量。日本人提倡万步运动,已为他们成为世界长寿之国奠定了基础。目前提倡的徒步旅行,更是集休闲、锻炼、养生、文化为一体的好运动方式。专家们同时注意到,既要静中有动,还要动中有静。

2、怎样安静冥想呢?

美国哈佛医学院研究证明,安静冥想,改善大脑活动、代谢、血压、呼吸、心率,使血压下降,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经测试,精神放松、肌肉放松、焦虑减轻、紧张激素的活跃程度下降,对防治各种疾病包括预防癌肿大有裨益。安静冥想的方法是,平卧或坐位,其鼻深呼吸气,腹部鼓起,吸气过程念“喜”;再以鼻和嘴缓缓呼气念在“哈”,直至肺部气体完全排空。每天练10到30分钟即可。即使练习几分钟对身体也有好处。彻底的静就是睡眠了。

3、怎样保证良好的睡眠呢?

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清代李渔说过“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莎士比亚把睡眠称为“生命宴席”上的“滋补品”,“睡眠是一切精力的源泉,是病人的灵药。”巴甫洛夫称“睡眠是神经系统的镇静剂”。随着年龄的老化,睡眠也会老化。世界卫生组织(WHO)把“睡得香”列为健康的重要客观指标。

(1)做好睡前准备。睡前3小时不进食,可散步、洗热水澡或热水泡脚,每天定点上床。

(2)避免兴奋过度。老年交感神经活动兴奋性增强,因此睡前应避免引起情绪激动,如不看易激动的电视节目及体育比赛。夜尿增多,影响睡眠,因此睡前不要多饮水,特别是浓茶、咖啡易使大脑兴奋,更应少饮或不饮。

(3)重视睡眠环境。睡眠时,卧室应暗,宁静十分必要。声音超过35分贝就使人难于入睡。室温19~20度,不冷不热使人入睡。

(4)睡具舒适科学。不睡软床,最好睡硬质床。枕头以哑铃状为宜,仰卧取枕高5~9厘米为好。

(5)保持正确的睡姿和睡向。从养生角度看,以右侧卧位、两腿弯曲如弓状为宜。佛教胜地普陀山卧佛便是右卧,可见1100年前古人已科学地认识睡姿。取右卧,心脏在左不会受压,可使血流向腹部,流向肝脏,对肝代谢有利,也可使胃中食物顺利进入肠内,也利于胆囊中胆汁畅流,帮助消化,促进身体健康。有人调查,长寿老人常侧卧及仰卧交替,而以侧卧较多,占68.3%,尤以右卧式为多。说到睡向,头南足北最好。因为地球磁场由北极到南极,人白天站立时与地球接触面小,人体的生物电(心脏的生物电)受磁场干扰小。而平卧时采取头南足北,人体细胞电流方向即与地球磁场呈平衡状态,人体细胞有序化,产生相应磁化效应,气血运行畅通,代谢降低,能量消耗也可减少,心脏磁场不会受到地球磁场影响,有利于保护心脏健康。进入老年期,心脏功能逐渐减弱,这时降低心脏负担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6)睡时适当。睡眠时间大多数人每晚需7~9小时,有些人达10小时,午睡30分钟到1小时。晚间不应超过11点上床睡眠,绝对保证12点至第二日5点睡眠的黄金时间。

(7)睡宜冥想入静。入睡困难时,可采用入静冥想办法,也可采取意守丹田(即想肚脐周)或反复想蓝天白云景象,边默念“蓝天白云”,或连续边想边念“绿色草原,白色羊群”。只要一天中规律地动、静,实现平衡,您的精力、体力、身体会越来越好,进入良性循环。

三、环境平衡

一切健康长寿的生命体,必须与环境保持平衡。要保护好适宜人类生活的大环境,创造并管好自己的小环境。

1、重视生活规律

这是人类适应自然,天人合一平衡的自然规律。人的一切生理活动有周期性的节律,我们称生物钟,生物钟紊乱就会生癌,甚至死亡。对人的一生民间有种“魔鬼时刻”说法,“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有一定的科学根据,人类逢七年或六年有一个周期,以七年为例,第一年神经内分泌系统旺盛,精力充沛,至第七年就衰减到最低,周而复始,到八十四正是低潮,加之过去最多活七十八岁,就难过七年的12个周期关。孔子活了73岁,老子活了84岁, 传说就以此为据了。一年中“魔鬼时刻”,指冬季、夏季,那是发病死亡多发季节,死亡率要比平时高出1.5倍。一周之中,德国司坦芬教授称“黑色星期一”,因心脑血管病发率及死亡率比其他天高出40%,芬兰专家也证明,星期一风最多,星期天降至最低。一天中6点至10点是危险时刻,血压增高,由卧到立耗氧增加1.7~3倍,心脏病及中风易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心肌梗塞28%是发生在此段时间。午夜睡觉,暗藏玄机,血压最低,起夜时血管收缩,由卧到立,血压变化,耗氧增加。起夜起床三个半分钟(起床醒了躺半分钟,坐起在床上等半分钟,再在床沿坐半分钟然后立起)实属必要。欧美名酒威士忌的商标是一个长寿老人托马斯•伯尔,他活了152岁9个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想见着位传奇老人,派人将他请到皇宫,改变了他的生活习惯和规律,不到一周就死亡。对老年人来说,生活规律,拨准生物钟更加重要,起床、大便、吃饭、活动、午休、喝水、锻炼、睡眠要定时安排,形成条件反射,对取得健康长寿的好处不可估量。世界闻名的康德教授有句名言,“一个人如果在生活中表现出杂乱无章、毫无次序和节制,他便不可能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生活细节最佳是:

(1)大便——晨起最佳。

(2)开窗换气——9~11时和14~16时,气温升高逆流层现象消失,利于新鲜空气进入。

(3)锻炼——15~16时或晚间。

(4)洗澡——临睡前。

(5)减肥——饭后45分钟,连续走20分钟,大约1600米,重复一次更好。

(6)刷牙——进食3分钟以内。因饭后3分钟口腔细菌开始分解齿间残渣中酸性物质,易腐蚀溶解牙釉质。

(7)睡眠——22时左右最佳。

(8)护扶——睡前。

(9)喝茶——饭后1小时,刚吃完饭喝茶,茶叶所含的鞣酸妨碍铁的吸收。

(10)喝牛奶——睡前半小时。

(11)吃水果——饭前一小时。

(12)吃蛋糕甜点——上午10时。

(13)学习——晨起效果最好。

2、重视居室环境达标

居室日照每天至少2小时以上,采光窗地面积之比大于1:15,室内净高不低于2.8米,冬季室温不低于12摄氏度,夏季不高于30摄氏度,湿度不大于65%,夏季风速不小于0.15米/秒,冬季不大于0.3米/秒,空气采样合格。着重抓好卧室卫生,通风早晚两次每次30

古往今来仁者寿

----浅谈修养与长寿的关系

据对全国著名的长寿之乡湖北省钟祥市近70位百岁老人的调查分析,人的性格修养和长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也证明了这一点。

我国古代先贤们十分重视个人的修养,许多高寿者都是德高之人,他们的品行修养多为后人垂范。孔子《论语》有“仁者寿”之语,《孔子家语》有“智者寿”之说。汉代大儒董仲舒认为“仁者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心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孟子善养浩然之气,庄子拒绝外面的不良诱惑,加强个人内在修养,他认为“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五臭薰鼻,因悛中伤;五味浊口,使口厉爽;趣舍滑心,使性飞扬。”因此做人还是要非礼不闻不看。专注内修,做到品行高操,为人和善。从古到今,凡长寿者都特别注重个人的修养,概莫能外。

钟祥市的百岁老人们,都十分重视个人的修养,有着良好的性格特征。钟祥市冷水镇102岁的老人闫纯乾性格乐观,热爱生活,他常挑着自己菜地种的小菜,幌悠悠地到冷水集镇上去卖,一路上自个哼着“锣鼓腔”小调,遇上熟人就闲聊一会,为人随和,大人小孩都能亲近,因而他生活得健康幸福。钟祥市官庄湖农场殷河村一组,101岁的老寿星王祥珍晚年迷上了围棋,开始常跟她的小孙子下围棋,后村上的人只要会走棋,她都要跟别人切磋两盘。以棋会友,陶冶性情,其乐融融。磷矿镇105岁的老人李凤生性格豁达,心胸开阔,无忧无虑。她爱听收音机,爱看电视,能知许多天下事,十分健谈。对人常讲一些趣闻趣事,逗得大家都特别开心。

钟祥长寿的老人大都是性子平和之人。他们与世无争,从不争强斗气。他们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他们勤劳向上,有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脾气急躁的易得心血管病,郁郁寡欢易患癌症,老人们说“怒伤肝,忧伤神,愁伤身。”不忧不愁,快活一生。这是钟祥长寿老人长寿的主要秘笈。

在西方国家,有人对16世纪以后欧美出现的400名杰出人物进行过寿命研究,结果表明,这400人的平均寿命为67岁,其中寿命最长的是那些修养好、德行高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们的平均寿命为79岁。在1940年以后已故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80岁以上的有33人,其中90岁以上的有6人。美国心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乔治•惠普尔享年98岁。

现代科学充分说明了修养与延年益寿的密切关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心情快乐,性子平和的人患结核病,流感、肺炎、糖尿病、脑血管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少死亡率也越低。

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都十分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问题。养生先养心,加强个人修养,有利于身心健康。作为现代人首先要加强个人的文化修养。多读有益之书。汉代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不仅可以与先贤们交流,增长学识,而且十分有利身心健康。加强个性修养也极为重要。不大喜大悲,不暴怒,不急躁,不喜怒无常也有利身体健康。品德修养则是长寿之人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人一生的修炼。清心寡欲,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物我两忘。到此境界,应是德高寿高之人了。

陈金文

于2006年8月西北大学

乾隆养生法 养生四诀

情,礼.

简单地说,情就是人的思想感情。但在古代中国,情却往往被视为洪水猛兽。  中国是礼义之邦,传统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干,其影响可以说渗入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时无刻不在。先秦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之始,就是要用周代的宗法制度,来约束当时礼崩乐坏人欲横流的世界,显然对于人的情感并未一味扼制,我们从孔子对《诗经》的评价,如“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思无邪”等话语中,不难看出其对情的中庸态度,这也是中国人情感追求中的含蓄、内敛的性格特征,一如《诗经•关雎》中所描述的水中佳人一样。汉代大一统的王朝采用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得儒学礼教的理想成为封建正统伦理道德的教条,于是礼对情的约束也就以合法的官方哲学的面貌在中国展开。“发乎情,止乎礼”,被定为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否则就会被视为与礼法有冲突,就会受到谴责或者惩罚。先秦儒学将“情”与“礼”相对举,情的外延还相当广泛,概指一切思想情感,但宋儒明“天理”“人欲”之辨,情被界定为与人的本性相冲突的后天的欲望,于是“情”便与“欲”合而为一,进而被视作遮蔽性本之物而受到排斥,情与性的界线越来越明显,而与“欲”的差距却不断缩小,到明清理学家的脑子里,情几乎就是人欲的代名词了。  正统儒学卫道士们对“情”极尽打压之能事,但人毕竟是有思想情感的,正常的思想感情必然要表达出来,正常的情绪也必然会发泄,甚至情欲也必然会渲泄(这在西方哲学思想里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但在中国哲学思想里却绝不允许),因此,历朝历代都少不了那些“性情中人”勇敢地站出来,与封建卫道士作斗争,有人甚至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大言一个“情”字。特别是集中人类美好感情的爱情,更是这些“性情中人”关注的重中之重,他们以这一美好的感情,向封建卫道者宣战。明代戏剧作家汤显祖,通过《牡丹亭》一剧,把“情”字写得再透不过:至情真恋,竟至生者能死,死者能生,连生死大限都能为一“情”字所破,那还有什么能阻挡得了人间至情?这种对情的热情讴歌,在封建时代,可谓大胆。除此之外,明清时代还产生了大量的言情小说,其中所讲述的,几乎一无例外地都是男女主人公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热烈大胆地追求自由和爱情,虽然结局有大团圆的喜剧,也有生离死别的悲剧,但男女主人公在精神上却一无例外地都获得了满足,取得了胜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明清时代,一方面有大量的贞洁牌枋和大批卫道之士,另一方面却又有着大量的言情小说(甚至充斥着黄色描写的小说如《金瓶梅》、《肉蒲团》等),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它似乎暗示给我们:越是禁欲的时代,越是会出现反叛的行为,有时甚至会出现走极端的行为。情毕竟是不可遏的。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当然不必再提“发乎情止乎礼”的老调,我们反对禁欲主义,但也绝不主张打着“情”字招牌,行纵欲之实。前些年曾出现过片面追求西方“性解放”的潮流,殊不知西方人也并非皆为“性解放”的提倡者。而且,西方有基督教对信徒的行为进行约束,宗教文化所形成的巨大的压力,使犯禁的成员产生罪恶感,而我国则主要依靠道德的约束和法律的制裁,在一定的范围内,只能由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形成约束,真搞什么“性解放”,必然危极社会和家庭,再说,“性解放”与我们的文化传统可谓水火不能相容,在一个有着悠久文明的古国,提倡“性解放”本身就是不合时宜的。

乾隆养生法 养生四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