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道教文化的传播如何才能更接地气?

董延喜在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上的发言及答网友问

来自武当山的报道:2017年5月11号下午,在武当山参加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的中国道教论坛总编董延喜在大道无疆——互联网时代的道教文化传播新媒体论坛上做了题为《道教文化的传播如何才能更接地气》的主旨发言,因为发言是即席而淡,现把文字稿发布出来,与道友分享。

道教文化的传播如何才能更接地气?

各位网友,各位道友:

有网友调侃,道教文化的传播“很有仙气,不接地气,聚不起人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互联网时代道教文化传播存在的一些问题。个人认为,道教文化传播急需解决现代化、大众化、生活化的问题。怎样使道教文化的传播更接地气、更有人气?从以下三个方面谈点个人看法:

一是要致力于道教文化的现代解读。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既有传统文化精髓又有时代精神的经典解读佳作。道教文化的普世使命决定了它不能成为远离现代社会的\"故纸堆里的研究\"。为了让道学、道教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走近百姓,我于2003年创办了第一个传播道学文化的网站《中国道学论坛》,2006年创办了《庄子文化论坛》,2009年又创办了《中国道教论坛》,如今三大道网传媒已拥有注册会员85万,发表各类论文网帖260余万篇,成为全球最大的道学文化传播交流平台和学术资源库。在道学文化传播普及中,我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几乎每天都有网友问我一个非常雷同的问题:“在书店买了一本《道德经》,读不懂怎么办?”“有没有通俗易懂的《道德经》版本,给我们介绍一个!”每当此时,我就作了大难。因为在我所收藏研读的《道德经》版本中,还没有见到一本这样的书。为此我曾多次在全国老子文化、道学文化研讨会上呼吁专家学者为《道德经》的普及撰写通俗读本,大众读本。 2005月11月11日,人民网记者报道称:“河南电视台驻周口记者站站长董延喜在《老子文化国际高层论坛》的发言中说,他读过200多个版本的《道德经》,但没有适合普通老百姓读的大众读本,他呼吁与会专家为老子《道德经》的普及编撰通俗读本、大众读本,让这一道家经典从学者的书斋走进寻常百姓中来,走到现代社会中来,走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可是千呼万唤,接地气的《道德经》读本一直没有出来。在希望中等待,在等待中失望,如此循环了十个寒暑之后,直到2016年年初,我决定自己动手写一本《道德经》普及读物。我对这本普及读物的第一个定位就是要用今天的视野、今天的话语回答人们今天的困惑,要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道学文化造福当代。这本书的部分章节用新媒体发到网上,大家一致评价通透、鲜活、接地气,网上阅读量已经超过千万,很多帖子点击过十万。

二是致力于道教文化的通俗化解读。道教文化的济世使命决定了它必须走出精英圈成为大众文化。我们要用通俗化、大众化、趣味化的表述,让玄达两千多年的道教经典从难读、难懂、难入门中超越出来,把老子道学变成大众道教、人生道教、生活道教;变成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老百姓需要的版本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版本,老百姓需要的道学是明白如话、易知易行的道学。心里没装着老百姓,写的东西离老百姓太远,不买老百姓的账,老百姓肯定不买你的书。只有让自己的心随着老百姓的心而跳动,用老百姓的话为老百姓写书,才能写出最接地气的书。没有人民大众的参与,中国道教长不成参天大树。宗教从本质上就是对众生的终极关怀,中国道教从创立那天起就尊老子为道祖,把老子《道徳经》作为主要经典。老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教父,中国道教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就是一所向大众敞开的明道大学。文化的精髓是道德,一个国家的发展,要靠道德的力量,当今社会道德的崩溃只有靠道德文化来医冶。文化交流是沟通各国人民心灵的桥梁和纽带。道教文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次论坛有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道友,以道文化为义理的中国道教也正在成为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人们信仰的国际性宗教。一位来自大洋彼岸获得哲学、神学双博士学位,在国外做了四十年大主教的道友在他七十六岁的时候回归大陆,皈依了老子皈依了道。他说他研究了世界上所有宗教的经典,老子《道德经》堪称经中之经,万经之王。

三是致力于道教文化的生活化解读。要让道教文化从书本道学变成生活道学,变成人们安身立命的心头灯,为人处世的座右铭。为什么《道德经》这么优秀的普世、医世、救世文化老是在旧有传播模式的古老磨道里转圈,走不进人们的心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研究者只说道不行道,只论道不修道。坐而论道夸夸谈,不知行道是枉然。道教文化承担着以道化人、以德育人的神圣使命。为什么如今许多人没有了道德底线?为什么中国的家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7年?为什么“富不过三代”会成为商人们无法摆脱的魔咒?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的人没有人味了?那么多的人不干人事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少精神血统,缺少文化传承,缺少如何做人的教育。人无精神,立身不牢;国无精神,根基不稳。有些人物质上非常富有,但他是精神乞丐。我们要把老子文化变成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撑、心灵支撑,来解决当代社会道德崩溃、精神坍塌、信仰危机和人性扭曲的问题。在下创作《<道德经>传家版》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一个人人践行《道德经》,家家传承《道德经》,为实现全社会道德回归提供精神产品。为此多年来老道运用各种形式开展“道化人生”系列讲座三百余场,撰写各类道学、道教文化普及诗文一千多篇。从去年老子生日到今年老子生日,周口晚报用96个整版的篇幅连载了我创作的25万字的《<道德经>传家版》,通过新老媒体的传播,实现了让《道德经》走进百万家的愿景,为弘扬道学、道教文化做了一点有益的探索。我认为,留一部经典,胜万贯家财。尽管中国早在唐玄宗时代就提出家家一本《道德经》,但真正让《道德经》成为传家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的却是在异域他乡的德国,如今德国平均每4个家庭就拥有一部《道德经》,而在中国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家庭教育离不开经典的引领,一部《道德经》就是家庭教育的最好教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今传统家庭文化正在经受着西方贪婪文化的冲击,让《道德经》变成传家文化,去净化每一个家庭,点亮每一个生命,我们的整个社会才能变成老子所希望的道德社会。为了让《道德经》走进青年,我们还推出了《会说话的〈道德经〉传家版》,《语音版答弟子三百问》等,使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成为很受青年人欢迎的道文化传播平台。

中囯道教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大,对中华文明的延绵和丰富,对中国人精神的净化和升华,都发挥过无与伦比的作用。道教文化是应对当今世界全球性危机的需要,是医治当今社会各种乱象的需要,是解决当今人类各种困惑的需要。道教文化是只会给人类带来福祉而不会带来伤害的文化,是适用于全人类的最优秀的文化,道教文化也必将成为全世界未来的共同文化。道教文化的传播需要现代化、大众化、生活化。道教文化的传播需要一大批有着文化良知、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的布道人、行道人、传道人、弘道人同心携手,共同努力。让我们把传承光大道教文化作为我们义不容辞的共同道义、神圣使命,为让道教文化真正走向世界、走进百姓,成为人类的共同精神家园,为让中国道教尽快成为国际性宗教而不懈努力!

道教文化的传播如何才能更接地气?

董延喜在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答网友问

有网友问:现在教内和一些道门弟子在网上开通视频直播,网民对此褒贬不一,请问董延喜先生您怎么看待网络弘道?

董延喜答:所谓网络弘道,就是充分利用无所不在的互联网络,来弘扬道学、道教文化,这是无可厚非的。作为一个资深媒体人,本人就是一个网络弘道者,是弘道而不是网红。说起现在教内和一些道门弟子在网上开直播,虽然网民对此褒贬不一,我相信大部分道友的初衷是好的,但也不能否认有个别人是为了博眼球、为了作秀或为了敛财,他们这样做损害了道门弟子的清誉。作为一个老传媒人,送给这些道友三句话:一是要传道首先要懂道,不懂肯定做不成;二是做传播首先要懂传播,不懂肯定做不长;三是要自爱自重,不要忘了道门弟子的身份,我们的目的是弘道而不是炫耀,道法自然,大浪淘沙,同于道德者自然天成;背道而驰者自然淘汰。

作者:董延喜,号延熹道人。现任中国道学论坛、中国道教论坛总编。他创办的《中国道学论坛》等道网传媒成为全球最大的老子文化传播交流平台和学术资源库,拥有会员粉丝超百万,被誉为“网络弘道第一人”。他先后为国内外作了大量道文化产业策划创意,使得一大批道学景观和道教宫观得以恢复重建,是业界享有盛誉的高级策划师,被誉为“道文化产业创意第一人”。他还运用各种形式开展“道化人生”系列讲座三百余场,撰写各类老子文化普及诗文一千多篇,因在老子文化的传播、普及、践行和应用方面有卓越建树而被推举为世界老子学会执行会长。董延喜老师集三十年悟道、行道、修道、传道之体验,用通俗化、大众化、趣味化的表述,让玄达两千多年的《道德经》从难读、难懂、难入门中超越出来,走出象牙之塔,走进人们心灵。他把老子道学化为大众道学、生活道学、快乐道学,他所创作的《〈道德经〉传家版》,被誉为最接地气的《道德经》大众读本,他所研发的“道化教育”系列讲座被誉为最接地气的老子文化讲座。

道教文化的传播如何才能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