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她25岁出家,一生行善,帮助了60多个国家的穷人

1

只要是世界上稍微有点影响的灾难,

发生后第一个赶到灾区展开救助的,

往往不是某个政府或官方组织,

而是一个来自中国台湾的民间救助组织。

当被救助者对他们的帮助表达感谢之时,

他们往往会说:

“不不,应该表示感谢的是我们,

因为你们给了我们一个做功德的机会……”

她25岁出家,一生行善,帮助了60多个国家的穷人

这个组织早已经在全世界如雷贯耳,

令所有政府非政府组织尊重,

令所有佛教非佛教团体钦佩,

她就是——释证严佛教慈济功德会,

其创始人和领导者是一位女尼,

人称“东方德蕾莎”的证严法师。

2

证严法师,原名王锦云,

1937年出生在台中县清水镇。

因叔父膝下无子,

王锦云幼年时便过继给叔父。

1943年底,抗日战争结束前夕,

盟军多次轰炸日本统治下的台湾。

为了逃命,

王锦云同养父母去防空洞躲避飞机轰炸,

一路上,她目睹房屋焚毁,乡亲伏尸。

在战争的年代里,人命薄如纸,

年仅8岁的王锦云顿悟人间的苦难,

冥冥中开始接触佛法。

她25岁出家,一生行善,帮助了60多个国家的穷人

幼年时期的王锦云

王锦云15岁时,养母因病需要开刀。

但在那个贫瘠的年代,

被开刀者无疑是一只脚踏入了鬼门关。

她忧心地对天祈愿:

只要养母能不开刀病就好起来,

自己愿减寿12年,并从此节衣筎素,

结果养母的病竟真的奇迹般好起来,

王锦云从誓愿,终身吃斋。

但5年后,养父却因脑溢血去世。

至亲死别之痛,

使王锦云心中浮现了对生老病死的疑惑,

一本《梁皇宝忏》,让她参悟生死之道,

“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从此开启了寻佛之心。

她25岁出家,一生行善,帮助了60多个国家的穷人

青年时期的证严法师

接着她巧遇佛学大师印顺长老,

特殊的因缘,让26岁的王锦云顺利皈依印顺长老,

法名“证严”,法号“慧璋”。

印顺长老为证严法师开示:

“你要时时刻刻为佛教、为众生啊!”。

印顺大师的人格熏陶,

让证严法师走上“不为己谋,为天下计划”的慈济道路。

她25岁出家,一生行善,帮助了60多个国家的穷人

印顺长老

但那时的证严法师修行的理解,仅限于参天禅地。

她独自一人在小木屋中席地而居,

身边仅一套《法华经》,一幅“西方三圣相”。

每天子夜起身早课,

白日顶笠披蓑种些瓜果,

遇到青黄不接时就挖些野菜度日。

与那些接受居士供养的僧人不同,

她坚持不受供养、不做法会,也不化缘,日

夜与青灯古佛相伴, 苦行自惕。

她以为,这样便是修行了吧。

3

直到1966年3月,

一位信徒因胃出血住院,

法师徒步远行去探望。

从医院出来时,看到门前地上有一大摊血,

才将她的学佛之路彻底改变。

听闻那是一个山村孕妇小产了,

家人走了8小时的路才将其抬到医院,

但是因为没有8000元的医疗保险金,

又只好将那妇人抬回去。

面对此事,

法师含泪默想:人间不够的,就让她一介贫尼来做。

只是她自己的力量有限,何以帮助穷苦无奈的人?

不久,三位天主教修女来到她简陋的净舍传教,

临走前提出了一个问题:

“天主的博爱是为全人类,

我们在社会上建教堂、盖医院、办养老院,

你们佛教有吗?”

这个直接而尖锐的问题,

给她极大的启悟:

若能集合众人的善心与力量,

济贫救难不是难事。

她心念一动,

埋下了创立“慈济功德会”的嫩芽。

她25岁出家,一生行善,帮助了60多个国家的穷人

证严法师早年修行的小木屋

当年,

她即召集5名弟子、30位信徒,

成立“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

师徒几人除了种地缝衣来维持日常开销,

证严法师还定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戒律清规,

要求常住弟子每天做6双婴儿鞋,

一天24块钱,一个月720块钱,作为救难基金。

第一个月,

他们救助的是一位福建老太太,

因战争与丈夫两岸相隔,

二战结束后,她冒险跨海寻夫,

可等待她的却是一具冰冷遗体。

老太太因此滞留在台湾,

无亲无故,晚年常年卧床,饥寒贫病缠身。

慈济会于是每月赞助她300元生活费,

又花300元为她请一个看护,

直至四年后圆满替老太太送终。

720元一个月就花掉了600元,

只余120元,基金转眼不敷使用。

为了增募救难基金,

证严法师锯了30个竹筒,

交给30个家庭主妇,

让她们日发善心,每天存下5毛买菜钱。

慈济功德会的善名渐渐传开,

慕名行善的人越来越多,

济助的个案也越来越多。

4

证严法师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

有一门事业叫志业,有一门慈善叫“慈济”。

随着深入了解,

证严法师发现穷人一旦染上疾病,

要么听天由命,要么拖垮整个家庭。

这让她深感,

疾病是贫苦的根源,防贫必须先止病。

1972年开始,慈济会开始邀请医师,

增设义诊所,并在全台巡回施药。

只是,一个礼拜仅两次的义诊,

根本不够化解困境,

因为有的病人需要住院,有的需要隔离。

此时证严法师自己也罹患心绞痛,

随时都可能猝然死亡。

然而,她并不念自己个人的生死,

而是担忧慈济单靠弟子的善心和募捐,

终有一天会面临枯竭,

而且一旦自己圆寂了,慈善事业可能将中断。

该如何延续这份大爱呢?

她25岁出家,一生行善,帮助了60多个国家的穷人

几经思虑,

她决定办一所“佛教慈济综合医院”,

既可以救助众生,也可以凝聚与延续更多善心,

来耕耘福田、奉献良能。

募款过程的艰辛,自不待言。

那时在台湾建一所医院至少需要8亿台币,

八亿元可不是个小数目,

工程中时有因募款困难而面临停工之虞。

那时候,有位黄姓建筑师要免费为慈济设计,

从日本回来时带来一个好消息,

说有个日本人要捐两亿美金帮助盖医院,

相当于当时台币八十亿。

当黄先生宣布这件事时,大家都拍手叫好。

但是法师却说:“我不能接受。”

她25岁出家,一生行善,帮助了60多个国家的穷人

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证严法师说:

我盖医院想要发挥的是真正的救人任务,

我今天若接受了这两亿美金,

将来医院若盖好了,

钱是日本人出的,他是老板,

我们是否一切能做得了主呢?

为救众生而盖医院,

真正可贵的是每个人发愿付出的那颗心,

涓涓滴滴除了将钱聚少成多,

更可贵的是同时也汇聚了千万颗诚意可感的慈心。

若凭空获得这两亿美金,

我们如何体会众沙成塔那种力量?

又如何体会自己做主人的踏实感?

盖一所医院救助自己的同胞是我们分内的责任,

难道还要外国人来帮我们做吗?

在法师那瘦削却庄严的肩头上,

实有一分气魄非凡的入世担当与不卑不亢的嶙峋风骨。

在盖医院的消息披露后,

上至豪门巨富,下至贩夫走卒,

无不尽心竭力地支持慈济这项创举。

一位做苦工的人,几乎是以卖身的方式,

卖身雇主预支了一年的工资。

然后,把那一整年的工资,

披肝沥胆原封不动地拿到法师面前,赞助盖医院。

5

经过7年的朝幕奔走,

1986年8月17日医院终于在一片荒烟蔓昔间落成。

随后慈济医院意义克服了,

医护人才聘请不易,

法师的理想难以落实推动、

民众的认知有落差等困难,

逐渐地获得年轻优秀医生的认同,

庞大义工队伍也加入了。

不久之后,

又相继成立了慈济护专、慈济医学院。

她25岁出家,一生行善,帮助了60多个国家的穷人

关于“慈济”二字,

证严法师说:

慈就是给众生快乐,

让社会祥和;

济就是弥补人间缺陷,

使人在物质精神上都能摆脱困窘体会富足。

她发扬了传统的苦修精神,

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早年苦修时,

她的身体就一直犯病,

有时犯心绞痛痛得几乎要晕过去。

但她总是奋不顾身地工作,

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她25岁出家,一生行善,帮助了60多个国家的穷人

但她每年都要去台湾各地,

看望灾民病人和慈济干部和会员;

每年要接待数万前来静思精舍参观拜访的各界人士,

同时还要筹划慈济的四大志业,

深谋远虑详加规划,甚至四方奔波。

慈济坚持诚正信实,专款专用的原则。

募得的款项专门用于赈灾,

常住的生活均由自己双手劳动所得来维持。

法师自己就是模范,她每一张纸都要用四次,

铅笔写一次,蓝色钢笔写一次,

红色笔再写一次,最后用来写毛笔。

慈济人都是自己剪裁衣服,自己种菜,做蜡烛,

还做豆粉和爆米花出售,保持勤勉俭朴。

她25岁出家,一生行善,帮助了60多个国家的穷人

正是因为有这一颗执着的初心,

慈济的事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1980年,台湾当局领导人到静思精舍拜访证严法师,

当了解到慈济的事业与历史,

他连连称赞:

我走遍大江南北,没见过一个寺庙那么小,

做的慈善事业却是那么大的。

6

就这样历尽几十年的风雨,

法师带领着慈济人做着菩萨的事业,

以精卫填海的方式建构起宏伟的济世工程,

她的行为深深地影响着周边的人,

并继续为众生打造着“慈善王国”

1991年夏天,

中国大陆长江流域遭遇大洪涝,

上亿人口流离失所。

当时两岸关系刚刚解冻,

证严法师在台湾发起援助行动,

此举让当时的台湾民众颇不谅解,

招来诸多批评,她甚至出门都被管制。

然而在她看来,

两岸同胞都受中国儒释道文化影响,

在信仰上本就是一家。

于是断然道:就算慈济解散,我也要做,

人道主义应跨越政治、种族、宗教。

她25岁出家,一生行善,帮助了60多个国家的穷人

慈济在江苏的基金会

除了进行各种赈灾,

慈济还成立亚洲最大、

全世界第三大的骨髓数据库。

从1997年起,

慈济就开始往大陆“无偿献髓”救治病患,

而大陆在2007年也以同样的爱心,

开始为台湾提供骨髓配对和捐赠。

白岩松到台湾采访证严法师时写道:

这样的生命接力,

在台湾和内地之间,已进行了900多次……

从长江流域的漫天洪水,

到汶川地震的断壁残垣,

从希望小学到骨髓捐赠,

50多年来,

证严法师为两岸人民建起一座血脉相连的桥梁。

她25岁出家,一生行善,帮助了60多个国家的穷人

慈济在甘肃援建的希望小学

慈济在国际上的济助更是不胜枚举。

1991年,孟加拉遭洪水侵袭,

14万人死亡,慈济发起募款,协助孟加拉重建。

“9·11”事件后,

纽约警方迅速封锁了周边区域,

只有三个团体被批准进入现场救灾。

慈济是被批准进入现场救灾的团队之一。

这个援助过69个国家的团队,

从30多人起步,到如今全球47个分会,

1000多万会员,200多万志工。

他们当中有市井小民,有当红明星,

有富商巨贾,有权威人士。

证严法师与他们之间有个约定,

帮助别人时,要对别人说‘谢谢’,

因为你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体会到了幸福,

因此要感恩,对不对?

她25岁出家,一生行善,帮助了60多个国家的穷人

付出无所求还要说感恩,这是每个慈济志工的座右铭

付出无所求还要说感恩,

这是每个慈济志工的座右铭。

一句“谢谢你”,人格得以升华。

生活便是道场,修心即是修行。

没有晨钟暮鼓,没有香火缭绕,

今年81岁的她依然每天开早会,

4小时内听取5大洲慈善工作概况,

透过视频掌握全球慈济。

而这个有如此大能量的证严法师本人,

却从没有离开过台湾。

50余年,随着组织成长,

各种批评、不认同的杂音也如潮水般涌来。

然而,不论面对何种不堪,

证严法师依然一袭僧袍,粗茶淡饭,

数十年如一日地把握当下,慈悲济世。

7

有人问,这个世界最后谁会赢?

证严法师说,人多的会赢。

追随在她身后的天下善士如滔滔泉水,层层推涌,

当行善的比行恶的多,世间便是瑶池仙境。

筚路蓝缕五十余载,

从乡下女子到佛教高僧,

上承师训,下启弟子,

她不仅是宗教家,更是心灵的领航者。

她25岁出家,一生行善,帮助了60多个国家的穷人

最令无数人惊奇的是,

她仅有孱弱之躯,

却能用一言一行感动周遭,

用生命诚恳付出,

用智慧汇聚庞大的社会能量。

大愿悲心的她,对世界影响至深

,证严法师用看似“润物细无声”的儒家治世,

弘扬着佛教的慈悲,

也是她才是21世纪最伟大的佛吧。

她25岁出家,一生行善,帮助了60多个国家的穷人

附:证严法师静思语录:

⊙障碍大都是人为的,是与自己无善缘的人所造成的。所以要与人结好缘,不要结恶缘。

⊙不要封闭自己。要打开心胸去关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

⊙若是有人让你看不顺眼,你不妨用观世音菩萨的慈眼去看他。

⊙时常保持平常心,不必在别人的外表上钻牛角尖,也不要疏忽自己瞋、恨、爱、怒的心念。

⊙「美」就是多结好缘,庄严身相,让人见了起欢喜心。

⊙人需要有礼节。尽管礼节是一种形态,但就是因为有礼节的形态才美得起来。

⊙增加自信心,自然能排除外界的许多是非。

⊙心念不平静,易起烦恼欲火;动了瞋心,生了痴念,则恶业炽盛,善业荡尽。

⊙有人骂你,你当下的反应就能显出自己的修养到什么境界。

⊙对自己要以「平常心」,对别人要有「敬仰心」。

⊙昨天的事,今天就要消化,刚刚听到的是非,现在就要完全忘掉,决不能让瞋恚的烦恼深入我们的心。

⊙平时言词和善、守信用,又能为人着想,说起话来自然够分量。

⊙人人都是活菩萨,只要彼此的心能和睦,相互沟通,即是最亲切而有效的感应。

⊙心境若是浮躁,再清净的环境仍旧会有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