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鲜为人知的陈毅,在外交部痛斥铺张浪费:这是要亡党亡国的

陈毅元帅出生于四川资阳市乐至县,毕业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现成都工业学院)。曾参与指挥了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1949年指挥上海战役解放了上海。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外交部长(新中国第二任),是上海市首任市长。

鲜为人知的陈毅,在外交部痛斥铺张浪费:这是要亡党亡国的

《外交风云》中陈毅剧照

我对陈毅元帅的印象有三,一是风流儒雅,《梅岭三章》、《青松》等诗词佳作广为流传;二是杰出的军事将领,节俭爱民,解放上海苦战数日,上海城市却完好无损;三是敢说实话,在“文革”中坚持自己的主张,和造反派坚决斗争,在多次批斗中身心受到严重摧残。

鲜为人知的是,陈毅主政外交部时,对铺张浪费现象痛加斥责说,这是很危险的,现在好像中国人富得很,又富又强。中国的钱好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这是要亡党亡国的。

一碗一筷之微,必须不可侵犯

陈毅于1945年3月1日完成了《建军报告》(草稿)。在这份报告中,陈毅强调“群众纪律是我党的新创造”“一碗一筷之微,必须不可侵犯”。革命时期,陈毅是这样要求自己的;解放后,虽然生活条件转好,但陈毅还是这样要求自己和家人。

鲜为人知的陈毅,在外交部痛斥铺张浪费:这是要亡党亡国的

解放军进入上海市区,宁愿露宿街头也不入民宅扰民

1949年5月27日,上海战役持续15天,终获全面解放,歼敌15.3万余人,整座城市完好无损。就在枪声停息后的第一个清晨,市民们依然惶惶不安,可当他们打开家门的那一刻,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深深感动了,湿漉漉的马路两侧睡满了身着黄布军装的解放军战士。

陈毅任上海市市长期间,有一次,陈毅的岳父在他那里住了几天,陈毅就对夫人张茜说:“我们现在还实行供给制,吃的用的都有规定。你父亲住久了,要影响国家收入,还是让他回去吧!”

鲜为人知的陈毅,在外交部痛斥铺张浪费:这是要亡党亡国的

解放军进入上海

开始的时候,张茜的父亲想不通。他想,陈毅是上海市长,在这里住一段时间、吃几顿饭都不行吗?陈毅和张茜就给老人做工作,告诉他:“共产党的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与国民党的官老爷不同,越是地位高,越要带头。这样,人民就拥护,国家才会兴旺,我们的革命事业才有希望。”经过耐心说服,老人终于弄通思想,收拾东西回去了。

鲜为人知的陈毅,在外交部痛斥铺张浪费:这是要亡党亡国的

陈毅和夫人张茜

更广为流传的是陈毅“约法三章”的事情。陈毅的父母回四川安家时,他提出了三条具体的意见:一、把两位老人直接送到妹妹家,不要惊动省委;二、找普通民房住,不得向机关要房子;三、安家事自行解决。后来,工作人员按照陈毅的“约法三章”办了,他很满意。

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

陈毅在外交部时非常重视外事工作中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约。他经常讲,办外事是要花钱的,我们应该根据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来办外事。要区别内外,又好又省,既不要寒酸,也不要讲排场。行政费用,必须按照国内标准尽量节约。

鲜为人知的陈毅,在外交部痛斥铺张浪费:这是要亡党亡国的

1961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前排左起:章汉夫、陈毅、姬鹏飞。

他对铺张浪费现象痛加斥责说,这是很危险的,现在好像中国人富得很,又富又强。中国的钱好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这是要亡党亡国的。一点人民的感情都不能反映,还做什么共产党员。要少花钱,多办事。当用则用,不当用的一个铜板也不用。

从节约和加强工作效果出发,陈毅反对陪见外宾的人员过多。他说,毛主席最讨厌一大堆人陪见,他谈话只希望有一两个人陪见。陈毅说:“现在,就连我这么个人,陪见人也搞得很多。我们这样的人,有个翻译,有个引见人,就可以了,三人对谈就够了。问题就那么多,也要坐那么一大圈,有的打瞌睡,那就很不礼貌了嘛!”

鲜为人知的陈毅,在外交部痛斥铺张浪费:这是要亡党亡国的

陈毅参加联欢晚会

陈毅有一次陪一位亚洲国家领导人游颐和园,在听鹂馆吃饭,外宾十一位,陪客十九人,后台用餐的还有七十九人。他严厉批评说,打老虎也要不了这么多人。这完全没有必要。主客加起来共一百零九人,比《水浒传》里的英雄还多了一个。

陈毅是一个勤俭的人,他在工作上要求勤俭,生活上的要求也很严。他家孩子们吃普通饭菜,穿带补丁的衣服,常常是大人衣服穿破了,改给孩子们穿,大孩子穿小了,又轮给小的穿,从不轻易丢掉。

鲜为人知的陈毅,在外交部痛斥铺张浪费:这是要亡党亡国的

陈毅之子陈小鲁

有一段时间,北京流行滑旱冰,孩子们想要旱冰鞋,陈毅给陈昊苏写信说“冰鞋可以买三双,你三弟兄一个人一双,珊珊明年再买”。在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下,陈毅的子女都非常注意严格要求自己。

三儿子陈小鲁与粟裕的女儿结婚时,正好是夏天,前去家里祝贺的宾客看到桌上仅放着一个大西瓜,简朴的“西瓜宴”就成了“婚宴”。

陈毅在任何事情上都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以一个革命家的坚定和忠诚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一生,在各个方面为家人作出了榜样,同时也深深教育了后人,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诗书传家

陈家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文化很有特色,夫妻之间,父子之间,诗词唱和,叙志抒怀,情趣盎然。受父母的影响,陈氏兄妹个个术业有专攻,学有所长。而且,都是文章高手,一本《怀念父亲陈毅》情真意切,引人回味。

鲜为人知的陈毅,在外交部痛斥铺张浪费:这是要亡党亡国的

陈毅全家福

古人讲,家传万贯,不如一脉书香。新中国成立后,张茜一直坚持学习俄语、英语,不仅能熟练运用,还翻译出版了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奇的小说集《沙原》和李昂诺夫的多幕剧本《平平常常的人》。陈丹淮说:“我母亲是中学生,十五岁参加革命。她的文化程度、文学修养和父亲比差距很大。为了缩小这个差距,所以她学习非常认真。那时别人都去跳舞,她很少跳舞,她就是一天到晚地学习,看书、读诗,然后练字、写诗。妈妈的字写得很漂亮。”

家庭良好的诗书氛围,让孩子们受益匪浅。“他没有特意要求我们读什么诗,但是他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引导我们,有时父亲的诗发表了,或者毛主席的诗出来了,他都让我们念一念,还给我们讲一讲。比如我们跟他出去,到一个景点或庙,就让我们读那个对联,教我们怎么断句······”正是父亲的这种有意无意的引导和家庭环境的熏陶,打下了他的文学基础。“文革”后期,陈丹淮、陈昊苏兄弟俩和中科院的陈明远一道,经常切磋诗词,相互唱和,成为一时美谈。

鲜为人知的陈毅,在外交部痛斥铺张浪费:这是要亡党亡国的

陈毅元帅之女丛军(陈珊珊)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和决定性的。陈丹淮在谈到自己的成长环境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家庭的成长环境,既严格又比较民主。在个人的品行方面,我母亲要求是很严格的,也就是说你不能有不良的嗜好,你不能够很随便,你不能随便要钱花钱,不该你享受的东西你不能去超越。到现在我们兄弟三个都不抽烟。比如我们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是坐公共汽车,一天就给一毛钱,后来我跟吴苏我们两个就来回走着上学,目的就是把那一毛钱省下来,可以偷偷去买个烤红薯吃,红薯比较便宜呀。但另一个方面,又比较民主自由。比如学习,全部靠我们自己,你考哪个学校,考什么专业,他们都不管,这个你自己做主,我到军工去读书就是我自己选的,他们可能还是更希望我能够在北京。”

鲜为人知的陈毅,在外交部痛斥铺张浪费:这是要亡党亡国的

陈毅教育子女的经典语言是:“你们要各自奋斗!”陈毅发火时也会打孩子,有次因为陈小鲁睡懒觉而大怒,抓起来要扔下楼。小鲁大骇,从此再不赖床。

鲜为人知的陈毅,在外交部痛斥铺张浪费:这是要亡党亡国的

陈丹淮少将(右)在第五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发言。

陈家一宽一严的环境,良好的学风和家风,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和宽松的自主空间,使得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获取知识,培养情趣。同时,父母的好学不倦,也给孩子们树立了榜样。陈丹淮说,从小到大,他从来没有因为学习让父母操过心,没有养成什么坏习惯,也不是那么张扬。而且,父母也没有限制他的业余爱好。

良好的家风家规是一种无形的财富,使后世子孙终生受益。陈毅家风家规给我们的家庭建设提供了榜样和表率。

(本文部分摘自《红色家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