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古代十大百岁老人传说(在古代百岁老人被称为什么?)

人活七十古来稀,古时能过百岁,可谓凤毛麟角。不过还是有的。只是可惜好多是传说。很难找到确切生卒年份,目前历史上有确切生卒年份记载的10大百岁老人有:

1、443岁陈俊:

古代十大百岁老人传说

据福建《永泰县志》 记载,他生于唐朝晚期僖宗中和辛丑年间(881年),死于元朝泰定帝泰定甲子年间(1324年)。终年443岁。

据县志记载,陈俊本是一名江湖散医。在行医途中,来到永泰县汤家村,看到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就决定留下来居住在这里。由于他为人正直,常免费给贫苦人家看病,因此得到村民尊重。

到晚年,他的后代全部去世。他却依然还好端端活着。只不过由于年老,肌肉出现萎缩现象,身体开始变得越来越小。到400多岁时,他已经剩下不到10斤重。生活不能自理。一乡邻特意制了一个大竹筐,将他放竹筐里,由村民轮流照顾。他便也得到了“菜篮公”称号。

陈俊去世后,乡邻将他的事迹记录在一块木牌上。这块木牌,到清朝时被人发现。

后来摘录在乾隆十三年《永泰县志》12卷里。我们才得知。

不过,也只记录在县志里。在其他材料见不到。 因此,有人质疑他的真实性。

开始,我也同意。但后来一想,觉得陈俊不过一介草民,穷乡僻壤,信息不通,还能见到甚么材料?这不就够了么?

因此,陈俊可算作我国历史记载中最长寿人。

真是山中常有千年松,世间难觅百岁人。

2、 张陵:(34——156)东汉五斗米道的创立者。享年122岁。

古代十大百岁老人传说

又名张道陵。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曾入太学,通晓五经。明帝年间任巴郡江州(今重庆)县令。顺帝在位时于蜀鹄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修道。并自称太上老君降命他为天师,自号三法正一真人,太清玄元。尊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自著《老子想尔注》。作道书24篇,收众弟子传扬教义,劝信道者悔过信道。因入道者要交纳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用符水咒法治病。建二十四治,设祭酒以领道众。其徒尊为天师。后裔继承道法,世居江西贵溪龙虎山。

3、“高僧”佛图澄:

古代十大百岁老人传说

佛图澄(234--348)享年116岁。十六国时后赵高僧。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人。本性帛。少学道,竗通玄术。

当时国家分裂,十六国是指东晋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所建政权合称。政权更迭短,战乱不断,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在这样背景下,佛图澄于西晋末期永嘉四年(310年)来洛阳。以鬼神方术深得前后赵皇帝石勒、石虎信任。经常参与军政大事。多次以佛教劝化石氏施行德化、不杀、不为暴虐,不害无辜。以他的行为和智能劝石氏止杀。

从此,二石将他视为神仙。“百姓因澄故多奉佛,皆营造寺庙,相竞出家。”建有寺庙839所。达到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最高数。各地前来受受业者每次数百人,前后达万人。远至天竺、康居等地僧侣亦有前来受业者。“弟子遍于郡国”。著名弟子有道安,法雅,法汰,法和等。

4、医家吴 普:

古代十大百岁老人传说

吴普,三国魏医药学家,广陵(今江都)人。三世纪中叶在世,终年约200岁。他是名医华佗的弟子,曾经跟随神医华佗学医。他以华佗所创五禽戏进行养生锻炼,因获长寿,“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主要在本草学上有一定的成就。所撰《吴普本草》六卷,又名《吴氏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古辑注本之一。流行于世达数百年,后代有不少子书引述其内容,如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唐代官修《艺文类聚》,《唐书•艺文志》还载有该书六卷书目。宋初所修《太平御览》,仍收载其较多条文。自此该书即散佚不存,清焦循有辑本。江苏《江都县志》有载。

5、道士冷 谦:

古代十大百岁老人传说

冷谦,字启敬,号龙阳子。元、明时期武林人士,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元朝相传元末快满百岁,死于明永乐年间,终年150岁。洪武初以善音律仕为太常协律郎。著名道士。善养生,著有《修龄要旨》,是明代一部内容丰富的气功与养生保健专书。有运动健身法,属坐功类,共八段:一闭目冥心坐;二鸣天鼓;三撼天柱;四赤龙搅水津;五搓手热;六背摩后精门;七左右轱辘转;八攀足频。

6、蓝祥:

古代十大百岁老人传说

清代宜山永定土司(今广西宜州市石别镇)人,生于康熙时期1668年,死于嘉庆时期1812年,终年144岁。蓝祥142岁时,嘉庆十五年(1810年)十二月十六日发出一道谕旨:“寿民蓝祥加恩赏给六品顶戴,并特办御制诗章及匾额外,著礼部查照旧例加等拟赏具奏,已示惠锡墩庞至意。”接到谕旨后,广西巡抚钱楷又给嘉庆皇帝递了一个奏折。嘉庆皇帝曾作诗一首褒奖他(星弧昭瑞应交南,陆地神仙纪姓蓝。百岁春秋卌年度,四朝雨露一身覃。烟霞养性同彭祖,道德传心问老聃。花甲再周衍无极,长生宝箓丽琅函。)

7、“药王”孙思邈:

古代十大百岁老人传说

(581--682)享年101岁。隋唐著名医学家。今陕西耀县人。

自幼好学,二十岁精诸子百家学说。隋唐几位皇帝多次邀请他入朝做官,都被他婉言谢绝。

他因病学医。他一边行医,一边采药,曾先后到过陕西,山西,河南,四川等崇山峻岭。广泛收集单方、验方和药物的使用知识,在药物学研究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经验。著述丰富。其中一共保存了数千种珍贵药方,以及对一些药物分析。所以后人尊他为“药王”。

孙思邈之所以能享如此高寿,除本人知医识药外,讲究饮食科学是主要原因。尤其注意饮食的防病治病。他在巨著《千金要方》中写有“食治”专篇。强调在一般情况下,应把食物治疗保健作用放在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首位。他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

8乾隆时期 仁人寿星(140岁)王世芳:

古代十大百岁老人传说

王世芳,字徽德,号南亭。 清朝康熙八年(1664年)九月九日生于浙江台州府宁海东塍镇岭根村一个殷实庭里。生日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九”是单数中最高数,按中国传统说法,“九九”相逢,寓意“高寿”。

不过,在王世芳出世前几年,清政府,为控制百姓反抗,强迫沿海六省百姓“迁海”“撤边海三十里居民入内而空其地”。沿海村庄十室九空。苦不堪言。这样延续了二十多年。直到王世芳15岁那年,才下诏可“复归田里”。后又出现冤案。生员集体遭到遣戌。所谓“青矜之厄”。人们谈到科举,个个寒心,无人尙文。出现了台州“二十五年绝榜”难堪局面。

出生在这样特定年代,王世芳幼年的家境同样不好。《王氏谱志》说那时的王家“累经水火盗贼困”。
就在这时,“靖南王”耿精忠勾结吴三桂“三藩叛乱”,清军与耿军曾在台州激战数场。有一次,耿命其左军都督曾养性率军十万,水陆兼进要抢夺台州府城。王世芳的祖父是当地“儒医”,认识曾养性,清军统领让世芳祖父去曾营说降。谁知曾贼蛮不讲理,竟刀伤世芳祖父。这事激怒了王世芳一家。世芳父亲王新崖联络清军统领,“领三百族人,潜入贼营,黑夜血战”;清军统领此时率大军从台州府城杀出,内外夹攻,大战于台城北郊。一夜鏖战,“贼逃窜,养性死焉,台境以宁”。
耳濡目染,祖辈的壮举,促使少年世芳立志尚武,习拳练剑,“学骑射以待用”。20岁后,王世芳随父卖药从商,“廿三娶妻,廿五得子”。到壮年时,台州尚文之风逐步恢复。王世芳“遂矢志读书”。可惜考入县学成为秀才时,年已40,人称“老童生”。

因为从秀才到举人再到“金榜题名”需要很长时间。不过科举中还有“举荐”规定,通过科考可以“出贡”,通过举荐也能成为“贡生”。只是名额极少。在府、县学生员中可以举荐出孝悌廉公、德行皆优者叫“选贡”。
于是王世芳选择行善积德。

在《王氏谱志》中,记有许多王世芳的善事。如一次,王世芳从台州府城回家,路过城东的林夹桥,听得一片哭声,急忙奔跑过去,见一青年男子自寻短见吊死在家。王世芳立即上前指挥村民解下死者,用手探摸,似乎还有一线救活的希望。于是就用多种方法抢救,包括口对口的呼吸。《谱志》中说,采用“呼吸揉挪百方”,最后世芳终于“救之活”。
又一次,王世芳出台州府城西门去收药账,中午行到松山路廊,拾得一个包裹。打开后见有黄金一包,另有账册一本。见册得知,这钱是四处集借来为父赎罪的急用钱。为确保急用钱回到失主手中,王世芳就坐等。直到太阳西斜,才见到失主急忙忙地赶到。王世芳细细审核,确认是失主后即全数交还失物。失主双脚下跪磕头拜谢。
《谱志》中说王世芳“其他济人危难,奋不顾身”的事均如此。至于至孝的事,更是突出。每次回家,都亲身荷锄农耕,有人问他,他说:“亲自劳作奉养老人,这是做子女的天职,这类事如果让别人代劳,我等做子女的能心安吗?”
因为如此德行,王世芳逐被级举荐,最后荐为“贡生”,但时年80。升平人瑞 乾隆恩赐牌坊
世芳定为“贡生”后,随时可为朝廷派上用场,但这要有“路子”。乾隆是位讲究孝道的皇帝,皇太后要过七十大寿时,乾隆决定宫中设“九老宴”,邀召高寿的朝廷要员及有名望的老者与皇太后同贺同乐。时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的齐召南是台州人,得悉宁海贡生王世芳正合条件,便向乾隆推荐。而乾隆对这位精习礼乐、融通经史的齐召南一直赏识备之,凡他的举荐,皆言听计从,于是当即决定王世芳入选。
王世芳进了紫禁城,在祝寿过程中,轮到众大臣与九老贺寿时,见90多寿的王世芳银髯鹤发,前行贺祝,乾隆与皇太后十分高兴。王世芳老人步履稳健,行动敏捷,举止大方,礼节规范。寿筵后,很感兴趣的乾隆陪着皇太后来到老人王世芳身边,世芳立即起身行礼。乾隆笑曰:“老先生免礼,同座。”皇太后问:“老先生高寿?耳齿均好?”世芳起身回答:“托皇太后、皇上洪福,今年九十有三,耳聪目明齿齐。”皇太后说:“好,好,好!我年龄比你小多了,耳朵还好,可牙齿缺了一颗,嚼东西比不上你了!”世芳见夸褒自己立即回答:“贱民草木之躯,何比圣母?”皇太后说:“没有的话,都是父母生的人,何分贵贱?”说罢哈哈大笑。
初次交谈,王正芳老人仪态如此大方,谈吐如此有礼,给皇太后、乾隆皇留下极好的印象。皇太后悄悄问乾隆:“这位老人如此知书达礼,不知何处任职?”乾隆一时回答不上,但心中有了王世芳。
第二年,乾隆二十七年(1762)春,乾隆陪皇太后南巡江南,下旨宁海的王世芳赴杭接驾。再次见到王世芳老人。尊他为“南亭老先生”。同去皇太后十分高兴,除赐给水晶数珠、彩缎荷包外,还对乾隆说:“何不赐他匾额一方?”第二天,果然见两位太监抬来一方匾额,上面有“黉序耆颐”四个乾隆御书。王世芳立即谢恩接匾。又过一两年,见处州府遂昌县正缺学官训导一职,立刻下旨,让这位年已96岁的“老贡生”王世芳去接任。王世芳走马上任,决心老当益壮,为朝廷效忠。
乾隆三十年(1765)春,乾隆又一次下江南,又一次下旨让97岁的朝廷任命的“新官”王世芳接驾。见王世芳依然神采奕奕,乾隆龙颜大开,嘱咐道:“保重身体,朕要贺老先生百岁大寿呢!”
乾隆三十三年(1768),是世芳老人百年大寿年。九月九日王世芳生日前传来圣旨,乾隆皇要在王世芳老人故里宁海岭根村口赐建木牌坊一座,为百岁老人王世芳贺寿。台州知府立即从各县选调来上等工匠,选出上好木料,赶在九月九日前在指定的岭根村口建好牌坊。牌坊两边各有一方约二尺见方的大木柱,柱高二丈处架着一根三尺高的横梁,横梁上有“升平人瑞”四个字的乾隆御笔。横梁上檐卷角成亭盖,盖下方中央奉有“圣旨”牌。此坊向南约50步处铺有7块三尺见方的青石板。文官至此下轿,武官至此下马。
可惜的是这座牌坊在1945年被日军焚烧了。村上老人们回忆起来都觉得十分可惜。他们打算赶在王世芳去世200周年前后筹资重造木牌坊。他们说:“趁我们这批亲眼见过牌坊的人健在,要依原样尽快重造御赐牌坊”。

不恋富贵 寻求天伦之乐
乾隆三十五年(1770),这一年是乾隆皇帝甲子寿年,也是王世芳秩满卸任之年。这年年初朝廷就下旨引见102岁的王世芳来京贺寿。见到超百岁的老寿星来贺寿,皇上高兴自不必说,皇太后也喜欢万分,给世芳老人赐过百宝朝珠,又赐龙缎凤包。乾隆皇不仅赐给御编的诗集,还下旨授王世芳以国子监司书衔,领取粮俸,并特赏六品顶带。王世芳离京临别时,乾隆还赐诗一首,嘱咐这位高寿老人明年再来京参加皇太后八十大寿活动:“定知明岁率群老,纯嘏鸿禧祝寿康”。
时间也过得正快,转眼间就到皇太后八十大寿日期了。王世芳赶紧工工整整抄好为皇太后大寿而作的十章七律贺诗,来到京城。
比之十年前的七十大寿情境,本次庆典更加繁华,更加隆重了。第一天祝寿活动后,在太和殿赐国宴,皇太后、乾隆皇上与诸九老同贺同乐。宴席间不断进膳,一道一道又一道,世芳也说不上叫什么菜,只是自己平常爱吃竹笋,记住了几只与竹笋有关的菜:“燕窝笋片焖嫩鸭”、“冬笋烩海参”、“冬笋火炒鸡炖面筋”。桌上摆有桂花酒及乾隆喜欢喝的玉泉酒。皇太后手指玉泉酒说:“我们都上了年纪,还是用它做寿酒吧,度数不高,醉不了人。”众人点头称好。
宴后游香山,在一个大厅里,乾隆高兴地吟咏起赐给诸老的诗,最后两句是“优游林下同来贺,万寿称觞合作朋。”这里将君臣看作“朋友”,诸老非常高兴,也纷纷吟咏自己撰写的贺诗。王世芳也吟咏敬贺皇太后大寿的诗作,吟过第六章“自幸隆平百岁身,瘐夫荛竖总相亲。诗无好句编丁卯,说止庸谈记癸辛。健饭加餐天瘦粟,扶筇又看帝城春。万年枝上翔飞鹊,喜报重来旧野人。”诸老击掌称赞写得好,说我们都是“扶筇又看帝城春”来了。吟到第七首最后两句“此日寿康亲献祝,捧恩归去诧乡民”时,皇太后摇起头来说:“不要忙着‘归去’了!”
第二天,皇太后命名画工艾启蒙给王世芳画像,说要挂在养性殿里,可以常看看老寿星。
第三天,皇太后赐礼品,赐给王世芳碧玉朝珠一百颗、白璧如意二把。世芳拜谢后,皇太后问:“你老先生96岁任职,共供职几年?”世芳回答:“六年。”皇太后说:“难为你高龄任职辛苦六年,现在你卸职了,就留在这里住上六年,享受我盛朝天下朝廷之乐。”
王世芳住过三年,再也锁不住思乡之情。一天,他禀告皇太后:“皇太后,皇上对老臣的厚恩,我世芳永世不忘。但是,落叶总得归根,我是宁海岭根人,子孙后代在岭根,我得马上回去,与儿孙后代同享几年天伦之乐。万望皇太后恩准。”见老人如此的情真意切,皇太后终于也点头批准了。几天后,几顶大轿送世芳到河埠头,王世芳乘上了返回江南的大船。
经过三十来天的舟轿跋涉,离家多年的王家老祖宗回家了,岭根儿孙后辈奔走相告,欢呼雀跃。王老祖宗回到王宅,王宅就热闹起来了,今天儿孙来看望,明天老友来相聚;上午张家有难事求帮忙,下午李家有喜事要分享。乡邻和睦、儿孙孝顺,日子过得十分欢乐。乡民都称他为“长寿王”。
一年又一年,到嘉庆十三年(1808)秋,王世芳老人平平安安走完了人生路,正好活了140岁。这时他已有后代六世:子4人、孙11人、曾孙5人、玄孙7人、来孙8人、晜孙1人。加上王世芳老祖宗,一门七世同堂,真是旷世罕见。
探究王世芳长寿的秘诀的人很多,种种说法不一。现在有人说:“岭根山岙,山好水好空气好,加上他自幼习武,身体素质本来就好。”
也有人说:“王世芳一生爱吃山里竹笋,竹笋是山珍,人需要的八种氨基酸,它都具备,是抗癌的天然保健品。”
王世芳自己说,长寿原因九个字:“屏思虑、节饥饱、顺天意。”
但究竟王世芳因何长寿,至今仍是个谜。

9、女道长李诚玉:

古代十大百岁老人传说

清朝光绪十年(公元1885年),生于武当山境内郧阳县城內商户人家。生来聪慧,小时可能受了些熏陶,刚懂事,就能认识好多字。

可惜到她六岁时,家境败落,她被卖给当地乡绅当二房童养媳。不仅是童养媳,而且还是二房。地位相当低。因此受尽虐待。心情十分郁闷。到十岁后,常偷空跑到附近道观跪头,祈求能早日回家。去时多了,道观的人也就认识了她。不时交谈几句。当得知她与观中真武祖师生日相同时,十分惊讶,认为她与“道”有缘。对她更热情。她心中似乎也冒出一丝希望。

17岁时与丈夫完婚。谁知厄运接踵而来。先是公公去世,后是大房儿子夭折,都归罪她是灭门的扫帚星。婆婆不是打就是骂。20岁那年,她积郁成疾,不到三年,患上了痨病,就是现在说的结核病,这在当时可是绝症。因为她没生育,丈夫不肯出钱给她治病,婆婆甚至把她赶出家门。

她无奈到附近道观求助。道观指点她到武当山道观找张至慎道士。因为他学过一些医术。张至慎本着上天有好生之德,就收留了这个无家可归的李诚玉。并且试着用草药治疗,想不到治愈好了。

为报答张至慎救命之恩,李诚玉执意出家,拜在张至慎门下。被收为武当山玄门派第24弟子。此时一切情缘、孽债一刀斩断了根。开始了全新生活。清心寡欲,。遵循道法,效法自然,潜心修炼。每天天没亮就起床到山上打坐,直到太阳缓缓升起,才返回道观。即使十年动乱时期,有人“还俗”,她也不动心,仍旧照常作往日功课。自力更生,自种自食,困守道观,不下山半步。

一次大雪,她外出不慎滑倒,右侧胯骨被摔断,不幸瘫痪。却还乐观。又是师父来治疗,并给一寿杖,传授秘诀。她当然欣然遵循。最后,她练得像孙悟空舞金箍棒那样娴熟。数月后,又站起来了。

最后炼成金龟坐功,神迹出现了:道姑冉姑为她梳理头发,惊奇发现原来满头银发,从发根变得乌黑发亮,口内牙床上长出了新牙,穿针引线也毫不费力。返老还童了!

医学专家忙来考察,体检结果:血压130/70,心跳70/分钟,血液清亮流畅,心肺等内脏一切功能正常。这可是年轻人体质呢。专家惊讶之余,一时不知说甚么好。

倒是涌来的香客、游客直接问她诀窍。她平淡说,哪有甚么窍?不过师父给的寿杖。她们不信,决定住下了,观察她生活。惊奇发现,每餐不过一点玉米糊,自己制作的豆腐,再就是野菜。喝的是用中草药熬制的汤。她们尝了一口,哎呀,好苦!呸呸。这能喝吗?

古代十大百岁老人传说

2003年2月13日夜里,她预感到自己寿期将尽。便让弟子们为她擦洗干净,穿戴工整。然后端坐在榻上,念《清净经》和祝文。此时面目端详,神情庄重。凌晨,传来金鸡叫声,她最后望了一眼窗外飞飘的雪花。说了句,“我去也。”慢慢闭上眼睛,就羽化仙逝圆寂了。没有痛苦和挣扎。享年118岁。

此时,香客和游客纷纷赶来清理李诚玉的遗物,想最后找到她长寿秘密。结果,弟子们只找到一把桃木梳子。指着梳子说,秘密可能就在这里。因为每天都看到师父拿着它一丝不苟精心梳理头发。

这一群又一群老太婆,最终还是没搞明白:她们生活那么优越,电视上的话都听了,要买的都买了,要做都都做了,要治都治了,好的都吃了,旅游也游了,舞也跳了,乐也乐了,周围怎么就没一百岁呢?

10、百岁书画家苏局仙(1882——1991):

上海市南汇县周浦镇人。苏东坡第二十八世孙。清朝光绪年间1882年生。清末科举秀才。小时家贫。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爱写诗,尤其书法。

古代十大百岁老人传说

八岁临池写字。少年临摹颜真卿《家庙碑》柳公权《玄秘塔碑》。长大后,又学王羲之《兰亭集序》。百岁后,又学习王献之行书。书法,已经结缘,便是一生。每日从书法中汲取营养,逐渐形成书法养生三大境界。

他认为写字才真该是中国人一辈子嗜好。书,舒也,散也。写诗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动静结合在一起远动。他体会到:

洗笔调墨四体松, 预想字形神思凝。

神气贯注全息动, 赏心悦目乐无穷。

他常说,“书法能长寿。”看当时,一般人只能活三四十岁。可书法家至少七十,多半八九十岁。

1979年,他以97岁参加《书法》杂志举办的全国群众书法,获得第一名。称他“人书皆老”。他对晚辈说,我书不老,只是评委看我人老,才评我作品第一。于是重新再刻印章,埋头再苦练书法。力争“书老”。

198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和市文史馆专门为他举办了百岁大庆书画展。

被誉为“上海市第一老人”。

1991年12月30日,无病而终。享年109岁。

他是中国十大百岁书画家之一。

古代十大百岁老人传说

古代十大百岁老人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