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他曾跟随郑和下西洋,去世后用悬棺下葬,没过多久就“悲催”了

郑和下西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明宣德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到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宣扬国威结交外邦,极大促进了中国航海的发展。在郑和下西洋期间,有一个人始终伴他左右,也因此在当时有极高的声望,而且死后还用悬棺下葬,不过后来就悲催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他曾跟随郑和下西洋,去世后用悬棺下葬,没过多久就“悲催”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2005年10月,位于南京江宁经开区的南航正德学院正在扩建校舍,施工人员驾驶挖掘机挖地基时,在地下1.2米多深的地方挖出一些青砖。现场工地的负责人闻讯后赶忙过去查看,发现挖出来的青砖长约50厘米,宽约20厘米,有些砖块还有几何形的纹饰,因此怀疑青砖下是一座古墓,便电话联系了江宁博物馆。

他曾跟随郑和下西洋,去世后用悬棺下葬,没过多久就“悲催”了

博物馆的考古专家接到电话后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们首先将挖出来的青砖都清理干净,并对现场进行了钻探,确定土层下确实有一座古墓,在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考古专家们对古墓进行了发掘,打开墓室封门之后发现墓葬保存完好,虽然没有被盗的痕迹,但是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只有一些铜钱,陶罐和石碑。

他曾跟随郑和下西洋,去世后用悬棺下葬,没过多久就“悲催”了

专家们都纳闷,墓葬修建的还算奢华,但为何没有与之相称的随葬品呢?在进一步的清理过程中,专家们找到了一块墓志石碑,上面刻着“大明故都知监太监杨公墓……”。据此,考古专家们确定了墓主人身份,原来是明朝宣德年间的太监杨庆,并且在墓志中还提到他曾随郑和七下西洋的经历,也得到当时朝廷的赏识。

他曾跟随郑和下西洋,去世后用悬棺下葬,没过多久就“悲催”了

墓主人的身份让专家们十分新奇,因此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墓葬的随葬品如此寒酸——没有后人。不过,让专家们都感到奇怪的是,在墓室的墙壁上悬挂着4条锈迹斑斑的铁链,长约1米。专家们经过研究,推测铁链是用来悬棺的,而棺木年久腐烂,铁链也锈蚀断裂,并且墓室中央的地砖上也有四条明显的铁锈痕迹。

他曾跟随郑和下西洋,去世后用悬棺下葬,没过多久就“悲催”了

对于悬棺,专家们并不陌生,因为在我国西南一带就有悬棺的习俗,但不过是悬在山崖上,而像杨庆墓这样悬在墓室中的悬棺还是头一次发现。后来,专家们在研究过程发现,古籍中确有记载墓室悬棺的先例。

他曾跟随郑和下西洋,去世后用悬棺下葬,没过多久就“悲催”了

比如。在明代《菽园杂记》中提到,河南安阳有位农民在放牛时误入古墓,发现墓室中有一件悬棺,他用手一晃竟触动了隐藏的机关,顿时黄沙漫天将墓室淹没。另外,在道教的典籍《茅山志》中,也有一些关于悬棺的记载。比如,“宋元祐初……墓穴往观焉,唯铁绳悬一空棺,内有一剑……”,后来考古专家们研究确定,《茅山志》中的这一墓穴正是道教茅山派创始人陶弘景的墓葬。

他曾跟随郑和下西洋,去世后用悬棺下葬,没过多久就“悲催”了

由此推测,墓室悬棺和道教文化有关系,而且史料记载太监杨庆生前就信奉道教,因此他为自己弄个悬棺也就不足为奇了。在道教文化中,他们认为人死后是要“升天”的,而不是“入地”,即便是安葬在地下也不接触地面,而要将棺木悬空,即“游太空以栖神”,这样就会更加接近“天界”,以实现其升仙的宗教理想和信念。

他曾跟随郑和下西洋,去世后用悬棺下葬,没过多久就“悲催”了

但是可惜,杨庆千算万算没有算好防水防潮。专家们在清理杨庆墓室的时候,发现墓室内潮气很大,说明此地地下水旺盛,根本就不符合修建墓室的环境条件。因此,杨庆的墓室内的悬棺,要不了几年就全部都腐烂,铁链也逐渐锈蚀,所以悬棺没悬多久就全都落下来。不过,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即杨庆的墓葬的随葬品很简单,完全摒弃了古人厚葬的陋习,也可以看出他所追求的不是物质享乐,而是精神上的富足。

他曾跟随郑和下西洋,去世后用悬棺下葬,没过多久就“悲催”了

杨庆墓的发现十分难得,让我们对古代墓葬的形式又多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同时还能感受到杨庆坚定的信仰,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不管怎么说,每一座古墓都具有一定的价值,无数的古墓放在一起就是一段活生生的历史,是我们认识和了解古代社会最好的方式,还能揭开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谜团。

参考资料:

《郑和下西洋新考》作者:周运中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道教文化十五讲》作者:詹石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