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北魏太武帝灭佛│846(北魏太武帝灭佛的意义)

平定盖吴叛乱时,在长安城中,一次,拓跋焘无意中进入一座佛教寺庙。寺庙中的和尚对拓跋焘当然是热情接待。可是,拓跋焘的侍从将领却在寺庙中发现了大量的兵器,立刻告知拓跋焘。

拓跋焘当即勃然大怒。难道寺庙中的和尚拜佛的时候,需要耍刀弄枪射箭吗?这显然是和盖吴沆瀣一气,准备里应外合,在长安城中发动叛乱啊。于是,拓跋焘下令,将庙中的和尚,全部斩杀,并查封寺庙所有财产。

在查封寺庙财产的过程中,又有了新发现,寺庙中不但有大量酿酒的工具,还有长安一带州牧、郡守等高官及富户们寄藏在寺庙中的大量珍宝。而且,还在寺庙中发现了和尚修建的,用以藏匿女子用的密室。

拓跋焘更加愤怒。

当时,酿酒属于国家专控,不经过国家允许暗中拥有大量酿酒器具,说明长时间大量私自酿酒,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发现大量官员、富户们寄藏的财物,说明和尚与这些人有勾结,内外串联,横行不法。这哪是什么寺庙,简直是黑窝点啊。

这时,陪同在拓跋焘身边的大臣崔浩,建议太武帝拓跋焘,不可能只有长安城中的寺庙不干净,很可能全天下的寺庙都如此,干脆,将整个天下的和尚全部诛杀,并毁掉所有佛经佛像。

拓跋焘同意了。

于是,拓跋焘下达命令,首先将长安城中的所有和尚全部杀光,焚毁所有佛经、佛像,然后诏令北魏全国,按照长安城中对待佛教的方法进行,所有和尚全部诛杀,所有佛经、佛像全部烧毁,立刻执行。同时,拓跋焘诏令中还强调,北魏所有人等,一概禁止私养和尚,并限期交出私匿的和尚,若有隐瞒,灭门。

这个时间,是446年春。

北魏王公大臣中,信奉佛教之人不在少数,不过,在拓跋焘如此盛怒之下,大家都只能闭口不言,即使有少数几人挺身而出,表示反对,也是毫无用处,拓跋焘根本不予理睬。

虽然拓跋焘非常痛恨佛教,但拓跋焘的太子拓跋晃,却是个较为虔诚的佛教徒,别人不敢说话,他要好得多,于是反复劝谏父亲,不能这样做。

当然,拓跋焘也没有听从。

不过,在太子上书劝谏的时候,尚书台执行、下发皇帝命令的官员难免会观望一二,加上太子有意让这些人拖延,所以,虽然最后拓跋晃并没能成功劝阻父亲灭佛,但还是争取了一些时间,各处寺庙得知消息,大量的佛经、佛像被藏匿起来,很多和尚也都逃走隐藏了起来,得以幸免。

之后,灭佛行动正式展开,北魏境内佛塔、寺庙等建筑全部被毁坏,不复存留,没来得及逃走、藏匿的和尚及佛经、佛像等物,也当然被或杀或毁。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灭佛,史称北魏太武帝灭佛。

实际上,长安城寺庙中发现兵器及其他违法物品等,只是这次灭佛事件的导火索而已。也就是说,即使没有这件事,拓跋焘也会另外找机会,实行灭佛行动。

其表层原因,是宗教之争。早年拓跋焘也曾经较为亲近佛教,但后来越来越疏远。之后,在身边最信重的大臣崔浩的建议下,拓跋焘信奉了以寇谦之为领袖的道教中的新天师道,并自称太平真君,亲受符箓,甚至将年号都改成了“太平真君”,俨然是个十足虔诚的道教信徒。

能把拓跋焘这种雄才武略的枭雄忽悠得晕晕乎乎的寇谦之,当然也不是个简单人物。寇谦之年轻时曾经在嵩山修道,自称太上老君授予“天师”之位,后来献道于太武帝拓跋焘。之后,在拓跋焘和崔浩的支持下,改革道教,修建新天师道场,弘扬新天师道。

不过,寇谦之并不是这次灭佛的背后谋划者之一。因为当年修道时,寇谦之曾经从佛经中吸收、借鉴过部分知识,所以,他并没有将佛教当成水火不容的敌人,而是对佛教较为友善。因而,得知拓跋焘、崔浩的灭佛之举,寇谦之曾经极力劝阻崔浩,只不过崔浩没有听从而已。

崔浩自己当然也是道教信徒,对佛教非常排斥。因而,崔浩不时的在拓跋焘面前说佛教的坏话,认为佛教教义虚幻荒诞,大量佛教徒不事生产,浪费财物,损害百姓,应该全部灭除。

而此次事件的深层原因,还是国家发展的问题。

此时的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是常年征战,人力、物力、国力损耗都非常严重,需要源源不断地补充。

可是,北魏境内数量众多的寺庙及僧侣,却不结婚生子,不事生产,而且可以免除租税、徭役、兵役等项,还需要大量的财物供养。这些,在皇帝拓跋焘眼中,都是对国家的损害,对国家实力的削弱。

在灭佛之前数年,拓跋焘就曾经下达过诏令,让所有和尚还俗,结婚生子,服兵役、徭役,只不过,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的暗中抵制下,执行力度不高而已。

因而,拓跋焘心中对佛教的不满,逐渐积累,直到长安一事,彻底引爆。

另外,这次事件,估计和拓跋焘的鲜卑族人出身也有一定的关系。此时的北魏已经统一了北方,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拓跋焘等鲜卑贵族正有意地淡化、去除自己身上的胡人标签,所以,一面加大儒家文化在朝堂中的地位,一面通过大力推崇汉人的儒家文化和道教来标榜自己。而佛教显然不在此列。正因为如此,拓跋焘才会在旨意中对佛教称之为胡神、胡经,以焚毁胡神、胡经来证明自己和“胡”无关。

当然,此时的佛教,已经传入中国将近四百年,早已发展的根深叶茂,牢固无比,信众遍布中国南北各地、上下各阶层,所以,虽然拓跋焘灭佛的举动,在北方大大限制了佛教的发展,但并不能彻底毁灭佛教。六年之后,拓跋焘身死,其灭佛的行动也就被废止,佛教在中国北方又迅速发展起来。

历史上,类似拓跋焘大规模灭佛的举动,还有三次,就是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及后周世宗灭佛,历史上将之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当然,效果一模一样,都是在短时间内大大限制了佛教,但数年之后,随着主持灭佛的皇帝的逝去,灭佛结束,佛教则继续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发展。

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牧诗中描写的景象: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