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神奇预言?政治忽悠?北宋初年陈抟相关谶语的真真假假(白龙王神奇预言)

邵雍《邵氏闻见录》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华山隐士陈抟,字图南,唐长兴中进士,游四方,有大志,《隐武当山诗》云:“他年南面去,记得此山名。”本朝张邓公改“南面”为“南岳”,题其后云:“藓壁题诗志何大,可怜今老华图南。”盖唐末时诗也。

乘白骡,从恶少年数百,欲入汴州。中途闻艺祖登极,大笑坠骡曰:“天下于是定矣。”遂入华山为道上,葺唐云台观居之。

除了《邵氏闻见录》,《太华希夷志》、王称《东都事略》、黄震《黄氏日钞》、释志磐《佛祖统纪》、魏庆之《诗人玉屑》等大约十几种文献史料都提到了这件事,只是有些有“从恶少年数百”和“坠骡”的情节,有些内容比较简略。

神奇预言?政治忽悠?北宋初年陈抟相关谶语的真真假假

(陈抟,871—989,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

有如此之多的记载,说明这个故事在宋代流传甚广,但是,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人们比较怀疑:一来陈抟是崇尚黄老之道讲究玄默修养的隐士,未必有志图王;二来陈抟当时已经90多岁,带领数百名恶少年入汴州夺取皇位怎么看也不像一个可操作的方案;由此,人们一般认为,这个故事无非是想用“天下于是定矣”来间接印证宋太祖取得皇位是天命所归,为赵宋政权的合法性背书。

神奇预言?政治忽悠?北宋初年陈抟相关谶语的真真假假

(《赵匡胤华山围棋》:左为陈抟,右方红面者为赵匡胤)

关于赵匡胤和赵匡义,陈抟还有相关的谶语。

《古谣谚》卷七十二引《绣像列仙传》记载:

初,兵纷时,太祖之母挑太祖、太宗以篮以避乱。陈希夷遇之,即吟曰:“莫道当今无天子,都将天子上担挑。”

赵匡胤生于927年3月21日,赵匡义生于939年,赵大年长赵二12岁,不可能同时被昭宪太后杜氏挑在篮中,这一点已无足论。此谣谚是为了说明太祖太宗都是天子,明显是在太宗即位之后才出现的。

神奇预言?政治忽悠?北宋初年陈抟相关谶语的真真假假

(少年赵匡胤颇有一些流浪生涯)

传说中,陈抟还曾经预言过宋太宗和宋真宗为真命天子。

神奇预言?政治忽悠?北宋初年陈抟相关谶语的真真假假

(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即位后改名赵炅,宋朝第二位皇帝)

神奇预言?政治忽悠?北宋初年陈抟相关谶语的真真假假

(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太宗第三子)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记载:

先是艺祖尝召希夷赴阙,一日使往相晋王,即太宗,先封晋王,希夷及门,不见晋王而返。太祖曰:“汝见晋王乎?”对曰:“未也。”上曰:“何为遽返?”对曰:“臣至晋王之门,见王之厮役皆侯王将相也,以是知王当他日必为太平天子,又何必见王而后始返耶!”

《闻见前录》记载:

帝(此处指宋太宗)以其善相人也,遣诣南衙见真宗。及门亟还,问其故,曰:“王门厮役皆将相也,何必见王?”建储之议遂定。

《东轩事略》记载:

太宗以元良未立,虽意在真宗,尚欲遍知诸子,遂命陈抟历抵王宫,以相诸王。抟回奏曰:寿王真他日天下主也。臣始至寿邸,见二人坐于门,问其姓氏,则曰张旻、杨崇勋,皆王左右之使令者。然臣观二人,他日皆至将相,则其主可知矣。”太宗大喜,是时真宗为寿王。异日,张旻侍中,杨崇勋使相,皆如抟之相也。

前者宋太祖在位之时,陈抟从未被召见来开封,不可能有为太宗看相的问题;后者真宗被封寿王为开封尹(宋朝担任开封尹即意味是储君)是在淳化四年(994),此时陈抟已经过世了5年,不可能参与太宗的立储之议。

要之,这两个传说也是为了证明太宗即位的合法性以及真宗即位的合法性,进一步还从反面证明了赵光美、赵德昭、赵元佐不是真命天子,不得皇位顺理成章。

神奇预言?政治忽悠?北宋初年陈抟相关谶语的真真假假

(华山下棋亭)

梳理下来,与陈抟有关的四个预言,后三个纯属编造,不是神奇预言而是政治忽悠,问题出在第一个。

回到这个故事本身,90岁的老隐士带着数百恶少年自然无法政变夺权,但如果这个老者既不是隐士,也没有90岁,带领的更不是几百恶少年,那么故事就不一样了。

后唐中兴二年(931),陈抟曾经应考进士,说明此时他还想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从政之路,但是,这次他没有考上,据说正在此时他的父母双亡,于是他也离家出走。陈抟的生卒年月,据史家考证是公元871年到989年,算下来居然活了118岁,这非常可能也是关于陈抟的神话的一部分,要知道931年他已经60岁,考进士、父母双亡然后离家出走,说是这个年龄的事情,听上去似乎并不怎么靠谱,减去20岁勉强还差不多;另有北宋李宗谔编《祥符图经》分册《普州图经》记载“既长,辞父母去学道”,对应文句来看,陈抟此时可能最多不过30岁。

神奇预言?政治忽悠?北宋初年陈抟相关谶语的真真假假

(陈抟画像)

有史书记载说,陈抟“游四方,有大志”“有经世之才”,他的弟子种放也说他“明皇帝王霸之道”,由此也可见陈抟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隐士,更大的可能是他看到道教这一组织形式可以在政权不稳定的时代发挥作用,才弃儒从道,逐渐在华山一带以方术为号召,建立起组织化的团体,俨然一方宗教和体制外地方实力派领袖。

另外有一个诡异的情形,还是《湖海新闻夷坚续志》记载:

自晋、汉已后,每闻一朝革命,则嚬慼數日,人有问者,瞠目不答。

陈抟不能忘情于政治可见一斑。

神奇预言?政治忽悠?北宋初年陈抟相关谶语的真真假假

(陕西省华阴市玉泉院广场上的陈抟巨幅青铜雕像)

这样一来,陈抟带领数百恶少年奔赴汴梁,那就意味深长了。他听说太祖即位大笑坠骡,并非是识时务不与赵匡胤争锋,而是听说同盟者成功而欣喜不已。

其实早在太祖即位之前,远在离开京师千里之外的华阴,“赵点检作官家”的说法就在百姓之间流传,这恐怕就和陈抟等参与造势有关。陈抟在华阴听到这个说法口口相传,惊喜大笑,颇有看到自己的爆文十万加的感觉。

神奇预言?政治忽悠?北宋初年陈抟相关谶语的真真假假

(传说陈抟骑驴在华阴溜达听到“赵点检作官家”的传言,惊喜大笑)

神奇预言?政治忽悠?北宋初年陈抟相关谶语的真真假假

(黄袍加身背后暗流涌动,波谲云诡)

从宋太宗后来对宰相宋琪说的“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来看,与其说陈抟是方外之士,毋宁说他是参与赵家夺权的体制外顾问,所谓“独善其身,不干势利”,说的只是他功成不居而已。

宋太宗宠信的道士张守真对陈抟评价不高,他说“抟之炼气养神,颇得其要,但及物之功未至”,这与其说是对一般史家认为的对陈抟的疏远政治不合作态度的不满,不如说是同生态竞争者的嫉妒。

神奇预言?政治忽悠?北宋初年陈抟相关谶语的真真假假

(陈抟故乡陈抟山上精心打造的一尊高36.9米的陈抟老祖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