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对越反击战,英勇无畏的54军,军长及两位师长送儿子上前线(对越反击战打了几年?)

如果对于当年的对越反击战感兴趣的人,一定看过一部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这部电影在某些方面还是挺还原那场战争的。

都说艺术来源现实,在电影中唐国强饰演的赵蒙生是高干子弟,得知将要开战后想尽各种办法离开前线部队,后来在战场上经过洗礼成为一名坚韧的解放军战士。

其实当年是有一些人动过想法,影响比较恶劣,但是大部分军官并没有这样,反而是将自己儿子送上了前线,其中又以54军为最!

对越反击战,英勇无畏的54军,军长及两位师长送儿子上前线

54军成名已久,1953年前往抗美援朝战场打过美国人,后来1962年又在瓦弄打过印度人,是一直作战风格彪悍且对外全胜的铁血之师。1979年对越反击时,54军归于东线作战,下辖160、161、162三个师,其中军长及两位师长都让儿子上了前线!

54军军长韩怀智,抗美援朝时已是54军130师副师长,对印反击是54军参谋长,基本上都是在54军战斗下来的。

韩怀智的儿子韩东军本在162师政治部工作,开战前主动申请到前线部队,得到了其父的赞许,后编入162师炮兵团。在1979年1月,中央下达作战预令后,韩怀智还在军事会议后单独交待炮兵团团长钟声琴,让团长不要将自己儿子区别对待,只当做一个普通士兵。

战争开始后父子俩分别南下,韩怀智作为军长靠前率军指挥,有他坐镇54军都极其勇猛,创下毙敌4265人,俘虏168人的战果。

对越反击战,英勇无畏的54军,军长及两位师长送儿子上前线

韩怀智

韩东军跟随162师炮兵团一直机动作战,参加过复合、坂猪、班占、耕蛮、广渊等多次战斗,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

父子俩在战场上只匆匆见了一面,3月2日攻克广渊后,韩东军随部路经县城与军前指不期而遇,他在《洗礼》中记录了这样一段对话:

父亲有些惊讶,没想到会在战场偶遇,开口便问:“仗打得怎么样?”

我答:“没有给您丢脸,昨天我率一个班炸毁了敌一个屯兵洞。”

父亲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干的不错。”转瞬又严肃道:“老子不怕死,你也要不怕死,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要敢于冲锋陷阵!”

我坚定地回答:“是,记住了!”并嘱咐父亲也要保重身体,随即向父亲敬了个军礼,转身跑回卡车,追赶部队。

战争结束后父子俩都平安回国,韩怀智1985年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03年4月去世,享年81岁。

韩东军此后也一直在军队工作,后来调往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担任副院长,2003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父子都成了将军。

对越反击战,英勇无畏的54军,军长及两位师长送儿子上前线

张志信

160师师长张志信,1927年出生于山东威海,1945年参加革命,他只有一个儿子张力,战前不顾妻子反对,坚决把独子送上了前线。

开战第三天,张力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年仅21岁。当时张志信已经52岁了,身体也很不好,政委李兆贵得知消息后嘱咐大家不要泄露,但是张志信看出了异样,逼迫之下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颤抖着站了三分钟才强忍悲痛继续指挥战斗。

对越反击战,英勇无畏的54军,军长及两位师长送儿子上前线

左边是张志信为儿子献的花圈

一直到战争结束,张志信才第一次去陵园看望儿子,开头说的《高山下的花环》,电影中那位丧子的雷军长就是以张志信为原型。

1984年张志信退居二线,2009年张志信身体已经很不好了,但仍支撑着最后去看望了一次儿子,在儿子目前说道:儿啊,爸这辈子最骄傲的就是调你去前线,最痛苦的也是调你去前线。爸爸或许不久就要来陪你了,你不要怪爸爸。

最后,张志信还艰难地给儿子敬了一个军礼,2013年张志信因病去世。

对越反击战,英勇无畏的54军,军长及两位师长送儿子上前线

162师师长李九龙算是典型的严父了,他一直让自己的孩子低调,不能说父亲是做什么工作的。1979年李九龙的儿子李晓明本该是参加高考,但他一心想要参军为国效力。李九龙知道后没有阻止儿子,直言:路是你自己选的,以后也自己走,我绝不会帮你。

后来李晓明在入伍登记表上父亲一栏都是空白,事后被人问起也只说是某师后勤部的助理员,父子关系不好,不想提起。

对越反击时李晓明从侦察兵做起,表现非常出色,到战争结束都没人知道他父亲的真实身份,等到他服役期满,一直在等待后续命令。当时有其他的军长、军区司令员得知此事都表示可以让李晓明过去当个兵什么的,没想到李九龙一口拒绝。

之后当了四年兵的李晓明就复员了,被分配到济南物资局行政科做了一名锅炉工人。

李九龙将军在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晋升为上将军衔,手中权力很大,但真正做到了铁面无私!

对越反击战,英勇无畏的54军,军长及两位师长送儿子上前线

当然,不止是54军的高级军官做到了这样,只是54军最为突出,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是很深的,这些将军们本来也可以让儿子远离战场,但是他们从抗战时期走来,更明白有国才有家的道理,舍小家而为大家,这也是新中国对外战争全胜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