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这部明末开始刻印的《大藏经》,用“现代化方式”历经128年完成

这部明末开始刻印的《大藏经》,用“现代化方式”历经128年完成

东汉末年,一匹白马为中原大地“送”来了佛法,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法在中国已十分兴盛,从唐代开始,佛经翻译又进入了鼎盛时期,到了宋代,佛经翻译以中篇幅佛经最为浩瀚。

就像当初佛陀灭度后,大迦叶尊者为了传承佛法而主持的第一次结集一样,因在中原大地上,佛经传播的很分散,又是单本手抄流传,十分不利于佛教思想的保护、传承、传播,经历了诸如两晋、唐朝的统计佛经方法的演变,在宋代,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按照某一“经目”体系刊刻的整套“大藏经”——《开宝藏》横空出世。

此后,历宋、辽、金、元、明、清,约一千年间,先后又有各种官刻、私刻版本二十余种,其中宋代除《开宝藏》外,还有《崇宁藏》、《毗卢藏》、《圆觉藏》、《资福藏》;辽代有《契丹藏》;金有《赵城藏》;宋元之际有《碛砂藏》;元代有《普宁藏》;明代仅官刻本就有三刻,即《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明清之际有《嘉兴藏》(也称《径山藏》);清有《乾隆藏》等等。

这部明末开始刻印的《大藏经》,用“现代化方式”历经128年完成

在诸多版本的《大藏经》中,要数《嘉兴藏》很特别,因为它并非官刻,也并非零星几位发现者私刻,而是集众人之力,“众筹”完成的一部在佛教历史上非常有划时代意义的《大藏经》。

《嘉兴藏》,又称《径山藏》,由于它的版本呈书本册装又称《方册藏》。据明《刻方册藏经目录序》称:万历初年,紫柏大师因见南北二藏难于流布,乃与二三子确议无疑,立意劝善士枟越捐身命之财,镌坚固之板,易梵荚为方册。

《嘉兴藏》开刻后,进展极为缓慢,在此后的六年时间里,几乎停滞,后经紫柏真可等诸位大师的积极活动,才又于明万历十七年在五台山妙德庵再次刊刻。

但是,五台山气候干燥、又寒冷,不利于刊刻佛经的保存,于是,连同已完成刊刻和未刊刻之板,一起被运到了杭州附近的径山。

过去,如此大规模的刊刻《大藏经》工程,几乎都是由国家来支持完成的,但《嘉兴藏》却用了一种现代流行方式——众筹,来将浩瀚工程完工的。

这部明末开始刻印的《大藏经》,用“现代化方式”历经128年完成

据研究《嘉兴藏》的学者说,《径山藏》的刊刻,耗银一万六千多两。捐资人中有各地禅师及其弟子、儒林志士、各级官史、宫内太监,亦有地方的豪绅、农民和参加刻藏的工匠等。其中有社会名流、亦有普通百姓,有的是全家老少施刻一部或几部经者,亦有一家几代相承连续刻藏。

特别是有相当一批在当时政治界、文化界具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参加,成为刻藏事业的骨干。他们不但积极捐资刻藏,有的还亲自参加校仇、撰述、写序,使得这部大藏的内容、印刷质量更为精良和丰富。

没有国家支持,《嘉兴藏》刊刻的非常坎坷,通过其共历时128年,就可知民间人士想要完成刊刻《大藏经》的不易。但也正因为如此,众人拾柴火焰高,现藏于故宫的《嘉兴藏》,共收录经典2135种,共计10888卷,由正藏、续藏、又续藏三部分组成。在佛教历史上,意义非凡。

在佛教的传承中,普通老百姓等个人参与的事件还有很多,但像为刊刻《嘉兴藏》这般“全民参与”的情况,还是尚数首例。

这部明末开始刻印的《大藏经》,用“现代化方式”历经128年完成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在,一项本应是举国之力进行的旷世工程由民间自发来展开,确实太难了,但也正是由于有发心之士的不懈努力,佛法才没有灭失,众生的慧命才得以延续。

感恩所有为佛法传播做出过贡献的善男子、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