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道教尊神之三__太上老君(道教八大尊神分别是)

在陕西周至县终南山北麓,有处著名的楼观台,这里峰峦叠嶂,古木参天,为关中著名风景区。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山为最盛,终南千峰耸峙,以楼观为最有名。”

道教尊神之三__太上老君

楼观台著称于世,不只因其依山带水,风景秀丽,而主要由于此地传为老子说经处,素有“洞天福地”之称,为道教圣地。

楼观台历史悠久,远在2500年前,周朝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境内)令尹喜,在此结草为楼,以观测天象气数,叫做“草楼观”。草楼观后被道教尊为最早的道观。《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称;“楼观为天下道林张本之地。”道教宫观之“观”字,亦由此始。“观”本指城蝶可供眺望之处,“观者,于上观望也”(《释名》)。道教借用此意,认为“古人为高台为观,可观瞻四方”(《太上混元老子史略》卷中),即取“高可望”之意。《渊鉴类函》所辑《关尹传》说:

尹喜结草为楼,精思至道。周康王闻,拜为大夫。以可观望,故号此宅为关令草楼观。即观之始也。

据说有一天尹喜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来此。不久,果见老子西游入关,尹喜便将老子迎入草楼,敬为上宾,并请老子写部书,好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老子遂在此讲经说道,并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即《老子》),后离去,无影无踪。

老子实有其人,是春秋末年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谥聘,故又称老聘。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市)后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即国家图书馆馆长,学问很大。东汉末年,张陵创立道教,为与佛教抗衡,提高本教声望,抬出老子为祖师爷,并尊其为太上老君,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历史上的老子成神后,他的出生便被大大地神化了。《云笈七签·混元皇帝圣纪》说,他在遥远的不可想象的年代里,经过许多个81万亿81万岁,托胎于玄妙玉女体内,怀孕81年之久,从左胁而生。因怀孕太久,生下来便满头白发,故号称“老子”。正巧生于一棵李树下,于是他指着树道:“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成神后,受到历代的广泛崇拜,在唐朝则登峰造极。李家天子为抬高自己的门第,硬与李老君攀亲续谱,让1000年前的老子作了自己的老祖宗,封其为玄元皇帝。道教一时几乎成为唐朝的国教,盛极一世。李皇帝在老子家乡河南鹿邑县扩建了太清宫(创建于东汉延熹年即公元165年)。所谓“太清”,为道教三清境之一,是太上老君所居之境。“太清”亦指老君,太上老君又称“太清道德天尊”。唐朝皇帝还在太清宫以北建洞霄宫,两宫隔河相距半里,遂建会仙桥使之连为一体,占地800余亩,宏伟壮阔,盛极一时,为天下老子庙之冠。后遭兵火,屡毁屡修,今存正殿(太极殿)、三圣母殿、娃娃殿等主体建筑,为清代重建。正殿内供有丈余老君金饰神像,两旁为其两大弟子南华真人(庄子)和无上真人(尹喜)。太极殿前有“唐道德经注碑”,上刻唐代皇帝亲作《道德经》注释,十分珍贵。

在鹿邑县城东北隅有巨大砖石圆台建筑,高达4丈,有700余平方米。此台叫老君台,又名升仙台、拜仙台,传为老子修道成仙之飞升处。老君台中央有正殿3间,左右偏殿各1间,台上南有山门,台上古木苍劲挺拔,台周翠柏环抱,湖水萦绕,景色十分幽美。

前文所提到的楼观台则被视为道教发祥地,素有“仙都”之称。这里的“说经台”、“上善池”、“系牛柏”、“老子墓”等道教圣迹,是道教徒们景仰朝拜之所。

道教尊神之三__太上老君

说经台大殿中有3尊塑像,中为老子,其他两人为尹喜、徐甲。据称老子的弟子徐甲人不太安分,不甘吃苦潜心学道。老子便用“吉祥草”变化成一个姑娘去试探他,徐甲见色忘义,对姑娘动手动脚。要不是尹喜苦苦哀求,老子便打发走这个六根不净的弟子了。大殿中的塑像,正是表现的这个故事老子训戒弟子、言传身教的情景。

说经台以西不远处,有一口清澈的泉水,传为老子考验徐甲时,气愤地用铁捅地,捅出了这口“化女泉”

在峰顶上在一座方形八卦顶的石室,传为老子炼丹炉。说经台西北处有一棵古柏,名“系牛柏”。据说老子当年骑青牛入关时,他的牛就系在这棵古柏上。传说中的老子墓在化女泉以西3公里处,墓冢呈椭圆形,高4米,占地20平方米。

道教尊神之三__太上老君

历代许多名人学士都曾到道教胜地楼观台登临赋诗,留下不少佳作,其中明代秦简王的《题说经台》十分有名:

尘海仙家第一宫,

峥嵘台殿托秦工。

五千道德言犹在,

百二河山气自雄。

炼药炉寒虚夜月,

系牛柏老动秋风。

穹碑屹立斜阳外。

夜夜龙光贯彩虹。

老君造像在各地道观中均能见到,但有一处很值得一提。这就是福建泉州清源山下全国最大的老君雕像。这尊造像是以一块巨大岩石雕成,有3个成年男子高,为宋代作品。老君左手放膝上,右手依案几,两眼平视,长髯飘逸,笑容可掬,颇有长者之风和超然澹泊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