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北岳恒山会仙府中的神仙文化解读(连载)(北岳恒山会仙府图片)

下八洞神仙之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江路(明为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元末明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与文学家宋濂、高启等交友,又从灵应宫道士席应真习道家《易经》、方术及兵家之学,是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1348年(至正八年),年仅十四岁的姚广孝剃度出家,法名道衍。游览嵩山寺遇到相士袁珙,袁珙对他道:“你是个奇特的僧人!眼眶是三角形,如同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杀戮,是刘秉忠一样的人!”134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于径山从遇庵大师潜心于内外典籍之学,成为当时较有名望的高僧。但始终未曾放弃成就大业的抱负,追求功利,仰慕元初僧人出身的开国功臣刘秉忠,欲成开国建业之功。1375年(洪武八年),朱元璋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姚广孝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明太祖召入京师。1380年,经僧录司右觉义来复、右善世宗泐推荐,入天界寺,谋一僧职。1382年(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明太祖挑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当时,道衍得到僧录司左善世宗泐的举荐,并与燕王朱棣相谈甚欢,便要求随朱棣前往北平。姚广孝到北平后,任庆寿寺住持,时常出入燕王府,与朱棣密谈,成为朱棣的主要谋士。朱棣靖难第三年,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以区区燕地一方土地敌全国兵马,且最终获胜,历史上绝无仅有。成祖继位后,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被称为“黑衣宰相”。负责迁都事宜,一手规划今日北京城布局。而后在解缙编书失败后又担任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撰官,尤其是《永乐大典》,这是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最大贡献。少师晚年,在明初期佛教渐成颓势之际,又担起护教(佛教)之责,整理了反排佛的《道余录》,为佛教史上一件大事。永乐十六年(1418年),病逝庆寿寺,追赠荣国公,谥号恭靖。皇帝亲自撰写神道碑铭,并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通观明太祖、太宗开国两朝配享太庙名单中,十六位功勋自中山王徐达以下,皆为出生入死的武臣。以文臣位列功臣配享之次者,仅有姚广孝一人。由此可见姚广孝在明初的特殊地位,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下八洞神仙之刘海,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北五祖之一,汉族民间信奉的财神。名操,字宗成,号海蟾子,又字昭远。五代燕山 (今北京西南宛平)人。在辽应举,中甲科进士,事五代燕主刘守光,官至丞相。《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49记载,称他先遇正阳子点化,辞官寻道,后遇吕纯阳,授以丹道,从此,刘海以钟离权、吕洞宾为师,追随他们遁迹于天下道教祖庭——西安市户县终南山下故里修道成仙。传说刘海为丞相时,一天,一个道人来拜谒他,自称正阳子,即钟离权。道人向刘海索要金钱、鸡蛋各十枚,在桌上间隔高叠。刘海惊叹曰:“危哉!”道人曰:“人居荣禄之场,履忧患之地,其危殆甚于此。”海蟾因此大悟,翌日即从道隐去。刘海平素好性命之学,崇尚黄老之道,得吕纯阳授以清静无为、养性修命及金液还丹诸法。刘海炼成金丹之后,尸解,有白气从顶门出去,化为仙鹤,一飞冲天。元世祖封其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元武宗加封为“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著有《还金篇》、《黄帝阴符经集解》等。后传门人董凝阳、张紫阳。民间传说“刘海戏金蟾”中刘海蟾是个仙童形象,前额垂着整齐的短发,骑在金蟾上,手里舞着一串钱,是传统文化中的“福神”。金蟾为仙宫灵物,古人以为得之可致富。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表示财源广进,大富大贵之意,过去人们常将刘海戏蟾剪纸、绘画请回家中,求财祈福。在传统的年画《福字图》里,刘海蟾与和合二仙、天官、财神、送子麒麟等众仙合在了一起,以示喜庆吉祥。另一种说法,清朝瞿灏编著的《通俗编》等书中指出,刘海戏蟾是刘海蟾名字拆解之误。(未完待续)(作者:杨新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