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合肥王九大郢名称的由来,事关王氏家族在合肥的传承(合肥王九大郢来历)

三槐王氏自王旦之后,史书有传的三槐王氏后人甚多。

据三槐王氏的一些宗谱记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王守仁(号“阳明”)也是三槐王氏的后人。

王氏家族重视并坚持家风教育,牢记并恪守先人遗训,如王祥在死前曾交代后裔说:“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门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合肥王九大郢名称的由来,事关王氏家族在合肥的传承

王九大郢位于合肥东门七里站北边的站塘边,名称取自明代,当算合肥古地名之一。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今天恐怕只有合肥三槐王氏的一些人知道了。

据王九大郢《王氏宗谱》记载,先祖王仲时为明代校尉,长子文高荫袭为骑都尉,明代末年因藩室之乱辞去官职。仲时公与子文高、文举、文科、文魁为子孙计,背着三槐王始祖王祜铸像由江西南部蛙溪坝迁居于此,单为村落。因仲时公排行第九,所以周边老百姓便称这个村落为“王九大郢”。

三槐王氏的“王”姓得来自本为姬姓的周灵王的儿子太子晋,传说他聪明博学,十五岁就以太子的身份辅佐朝政。曾使晋平公手下博学多识、极富辩才的叔向穷于应对;晋平公曾派师旷向太子晋求教君子之德、治国之要,太子晋联系上古圣明帝王,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令师旷十分敬服。因反对用堵截方法治洪以保护宫室,与父王相争,被废为庶人。但百姓深深敬戴他,称他叫“王子晋”,又称他叫“王子乔”,王氏遂由氏演绎发展而为姓。

据《逸周书》载,师旷见太子晋时,从语音、面色判断太子晋“不寿”,太子晋说:“是的,三年后我就要到天帝那儿。你不要说,否则你就要有大祸。”后,果如其言。

据《列仙传》记载,太子晋喜欢吹笙,声音酷似凤凰鸣唱。道人浮丘公把他接到嵩山。三十多年后,有个名叫桓良的人遇见了他,他对桓良说:“告诉我家人,七月七日在缑氏山顶等我。”到了七月七日,太子晋国乘坐白鹤飘落在缑氏山山顶,可望而不可及。几天后才挥手与世人作别,乘坐白鹤升天而去。两千多年来,太子晋已成了正义的象征,升仙事被一代又一代人所景慕,成为出名的典故。

公元699年,武则天前赴嵩岳封禅,居留于偃师缑山,亲笔撰写《升仙太子碑》。后立于缑山升仙太子庙殿前,这个升仙观遗址至今仍在。

纵横家鼻祖王诩以“鬼谷子”著称;秦代大将王翦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汉代王陵在辅助刘邦安定天下中都著有丰功。特别是两晋时,自以孝悌名世的王祥、王览之后,王姓遂为著族。

据《晋书·王祥传》,王祥至孝,继母朱氏喜欢吃活鱼,时天寒地冻,王祥打算凿冰捕捉,冰面突然自行裂了个缝,从中蹦出两条鲤鱼。这被后人修改成“卧冰求鲤”,成为二十四孝中的著名故事。其外还有“风雨守柰”、“黄鸟入幕”等孝行,均为后人所歌咏。王览为继母朱氏所生,是王祥弟弟。

《晋书·王览传》载,朱氏虐待王祥,每当朱氏鞭打王祥时,王览就哭着抱住王祥。朱氏使唤王祥干什么,王览便与王祥一起去干什么。朱氏虐待王祥的妻子,王览的妻子也赶紧跟去,甘愿与王祥的妻子在一起受虐待。朱氏想用毒酒害死王祥,王览便把毒酒端着,不给王祥,致使与母亲争夺时把毒酒打翻。此后,每次吃饭,王览都要先尝一下母亲给王祥的饭菜。兄弟俩的孝悌很快传开,使他们最终步入仕途。

《晋书·王览传》说,王祥的上司吕虔有把佩刀,因此刀只有位列三公的人才能佩带,否则就反受其殃。吕虔自觉不配,硬是把此刀赠给王祥。王祥死前把此刀转赠给王览,并对他说:“你以后一定会崛起,与这佩刀的主人身份相称。”奇妙的是,王祥的这一转赠,也就将三公之运也一并赠给了王览及其后人。此后叱咤六朝、将王氏家族推向极盛时代的,绝大多数都是王览及其后代。王览孙王导、王导从父兄王敦、王导侄王羲之、王羲之子王献之等,都是两晋时赫赫有名的。王九大郢王氏宗祠祠联所谓“三槐延世泽,两晋振家声”的“两晋振家声”,颂扬的正是两晋这些先人。

备注:转自网络,与天下王氏家族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