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桐柏山是秦岭余脉吗)

文章目录

资料整理:天下达观

桐柏山,位于中国河南省、湖北省边境地区,其主脊北侧大部在河南省境内,为秦岭向大别山的过渡地带,属淮阳山脉西段,西北-东南走向。

狭义的桐柏山指桐柏县南以太白顶为中心的地区。

广义的桐柏山,或称桐柏山脉,指起于南阳盆地东缘,东南至武胜关,西南至湖北的广水市、随州、枣阳市一线的广大山地,东与大别山相接。

山脉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长达120余公里,海拔高度多在400~800米。

在地理上,桐柏山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淮河源于主峰太白顶北麓。

桐柏山区域不仅有独特的淮源文化,更兼具盘古文化、佛道文化、地质文化和苏区文化,为革命教育的重要基地。

桐柏山,为桐柏、信阳与随州间的交通障碍,山间平靖关、武胜关为交通孔道。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河南省边境地带的桐柏山主脉可分东西两段,西段是桐柏山的主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山脉北麓为河南省桐柏县、信阳市

南麓为湖北省襄阳市的枣阳县,随州市的随县、广水市)

东段位于放马岭东南为四望山,呈北北西—南南东走向。一般宽约13公里

大别山的西段,西起南阳盆地东缘,沿唐河、桐柏两县与湖北省的交界地带延伸到桐柏县黄家湾一带,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向,海拔高度一般在400~800米之间,个别山峰达1000米以上。

桐柏山主脉位于桐柏县城南部、太白顶背斜的核部,形成山坡陡、山脊窄、群峰高耸的地貌形态,如小仙垛海拔1053米、磨云山寨1053米、太白顶1140米、田王寨1018.3米。

山体北侧为淮河及众多支流的发源地,河流横切山体,形成一系列深切河谷和近南北向的山岭,使山势更加雄伟壮观。

桐柏山主脉西段南侧低山,山体破碎,呈孤山状分布于丘陵之上,主要有蓼山海拔396.7米、三尖脑396米、龙山430米、石柱山576米、大寨山439米、四王山460米、圪又山546米、刘坡寨418米、玉皇顶778米、小山峰505米。

桐柏山主脉北部低山,由西南向东北呈雁形展布,构成南阳盆地与吴城盆地、黄岗~毛集盆地的分界线。

共有山峰800多个,岗丘700余条。

地势以南侧边缘最高,东北部顶端次之,南侧中部突起,东西两端渐低,北侧则由西向东呈总体渐次升高状。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为县境最高点。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太白顶

太白顶,位于桐柏县城西十五公里,是桐柏山主峰,海拔1140米,山势峻峭,景色奇秀,雄伟壮观,远近闻名。

登顶远眺,北视中原,南阅楚天,万山俱下,极目千里。

顶上有名刹云台禅寺,为佛教临济宗白云山系祖庭,堪称中原的布达拉宫。

寺东侧有大淮井,是淮河源头;井东南30米远石壁间有张良洞,传说张良功成身退,辟谷于此;还有松月台、老虎洞、小淮井等景观。

太白顶山顶四周林木遮天蔽日,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田王寨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四望山

四望山,在信阳平桥镇西南,为豫,鄂边境界山。

站在山巅可俯瞰信阳、桐柏及湖北省的应山、随县四县。西北——东南走向,最高峰云头,海拨906米。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信阳市西部和南部是由桐柏山、大别山构成的豫南山地,面积近70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6.9%。两山首尾相接,连成一体,蜿蜒于豫鄂边界,是江淮两大流域的分水岭。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桐柏山余脉从桐柏县和随州市境伸向枣阳市,呈东西走向,向西延伸至唐梓山,向西南延伸至霸山。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玉皇顶,位于县城东北47公里处,海拔778.5米,为枣阳最高山峰。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桐柏山脉在随北有两支:一支由太白顶向东南至二妹山;另一支由七尖峰向东南至西九里山。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广水市境内属桐柏山脉的有四望山支脉、大贵山支脉和中华山支脉,呈北西一南东走向和北东一南西走向。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桐柏山区,属淮河南部足水带。该区是河南多雨中心之一,水量为河南省之冠,年降雨量大部分地方在1000毫米以上。

桐柏山北麓为淮河流域,是淮河的发源地。

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经河南、安徽至江苏省,一支至滨海县扁担港入黄海,一支南下至扬州市的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000公里,总落差196米,平均比降为0.2‰。

淮河上源称淮源(淮源河)(淮河源头),发源于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北侧,经固庙镇、桐柏县城、月河镇、固县镇入信阳境。

全长83公里,淮源支流主要分布在左岸,有月河、陈留店河、固县河、毛集河等。

游河,淮河上游支流,发源于豫鄂界上鸡冠垛峰(桐柏山东段)北信阳境内的大红老峰北坡,向西北下山流3公里入湖北省随州市境内。

西北流3公里出山至三道河,转东北流6公里至草店,再东北流12公里至新湾接信阳边界,北流2公里至陈家老湾全入信阳境。

至蔡家畈又沿两省边界曲折北流2公里,至汪家湾全入信阳境。

曲折北流6公里至柏树岭,转向东南流7公里至吴家店,再东南流12公里至游河集,出集转东北流3公里至左家庄人淮。

河道长62公里,流域面积670平方公里。

浉河,淮河上游支流,古称浉溪。

《水经注》称:源出大溃山,东北流,翼带三川,乱流北注浉水。说明其上游源出多处。

其主源发自信阳西南与湖北省广水市(原应山县)交界的韭菜坡,峰的北侧和西侧各出一股细流,泻于峰下成为源头。

桐柏山西麓临长江支流汉江的支流唐白河支流唐河,其支流多发源于此。主要有:

三家河,也称三夹河,古为澧水、西淮河,南宋始称名三家河。位于县城东部。上游有卢家、曹家、苏家三条河,故名三家河。

滚河,古称白水。发源于大阜山(桐柏山枣阳境内山峰),向西南流经兴隆。再南与昆河水会流,又西流经吴店、梁集、琚湾、蔡阳在楸树井南出枣阳,经襄阳的张集、孟集,至唐店西注入唐白河。

桐柏山南麓为长江流域涢水支流的发源地。

厥水,长江支流府澴河上源涢水的支流。南流至随州西谓浮缨河,说为佛爷河,源有两支水,皆发自于桐柏山南麓鹰子咀。东、西两支于双河店(车水沟水库)汇为厥水主干,南流入厉山境,至厉山镇纳西来三道河水,南纳东来卸甲垱水,至两水沟纳七姑溪,南流入随州纳破山水(称合溪)。

漂水,长江支流府澴河上源涢水的支流。《水经注》作赐水,《太平寰宇记》作锡水,一名厉水,又名漂水。流经殷店境称客家河,南流高城、万店境称俄河,又南流至塔儿湾(古称龙斗塆)以下称五陂坷,其出口段称小淅河。漂水源分东、西两支,皆发自桐柏山南麓,西支为正源,发原于二妹山南八十疙瘩。

溠水,长江支流府澴河上源涢水的支流。古称扶恭河,上游称鲁城河,源于吴山境内大仙垛(桐柏山南部山峰)南麓梨园岭。

桐柏山区,位于河南淮河干流以南,北与淮北平原栽培植被相接,东和安徽相连,南与湖北接壤,西部为南阳盆地栽培植被片,包括新县、商城、固始、罗山、光山、潢川、信阳(市)全部和桐柏、息县、淮滨、泌阳、确山县的部分地区。

平昌关,位于信阳西北隅淮河北岸的丘陵上,为淮北平原西越桐柏山、南向义阳三关的第一关。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平靖关,地属信阳,古称冥扼,又名恨这关、憾这关、石城山,为古代天下九塞之一。

位于信阳西南豫鄂两省交界处,武胜关西,为桐柏山余脉之山口。春秋时期,与武胜关、九里关合称“义阳三关”,为中原九大要塞之一。

时称冥厄,后称石城,又称固城山。宋时称行者坡,又称行者关。关底宽80~200米,海拔200米。

东为五峰岭,西为凤凰山,双峰对峙,山势险峻,信(阳)应(山)公路经过关底,历代为中原战略要地,南北交通要道,曾在此设驿站或巡检司。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武胜关,古称直辕,又名礼山关、武阳关,与平靖关、九里关(大悟县境)并称“鄂北三关”,古代称“义阳三关”,号称“中南第一关”,为中国九大名关之一。

关底宽80~150米,海拔192米。

周围群峰耸立,西侧山峰擂鼓台,海拔554米;东南侧的将军寨,海拔274米;主峰望父垴,海拔533.6米。

皆坡陡难攀,唯有夺关破寨,方能南趋江汉,北逾淮水,故自古以来在此屡屡发生夺关之战。

盘古氏在此开天辟地,肇立乾坤,开启人类先河。

古籍《艺文类聚》引三国史家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纪》曰:“盘古死后……血为淮渎。”从而说明,人根之祖盘古不仅在这里肇始人类,还在临终之时将自己的血脉化为淮源,造福后世子孙。

唐朝或者再早一些时期,就已经在淮河之源建立了祭祀盘古的庙宇。

在桐柏山区及其周边地区广泛流传着盘古创世神话,留下了大量与盘古神话传说相印证的遗迹,蕴积了丰富而深厚的盘古文化。

桐柏山有积淀深厚的淮渎文化。大禹治水三至桐柏山,平复水患,功昭日月。

桐柏山的佛道文化影响深远。道脉资源蕴藉深厚。

东周时期,王子乔、浮丘公于两千三百多年前,就曾相携游历并驻足桐柏山金庭观,讲经布道。

鬼谷子王禅曾于水帘洞授徒,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皆出其门下,成为一代英杰。

秦末,黄石公曾于毛集镇黄仙洞静修作《素书》,并授予张良辅作汉刘邦成就灭秦兴汉的大业。

南朝梁国的大学问家沈约曾到金庭观任首任道长,于此修真悟道,一代文宗就此发迹。

唐朝时期,李筌也曾弃官到桐柏山参道,成为桐柏真人。

明初,张三丰也于桐柏老君洞修道十余年,为他日后于武当山得道成仙奠定了基础。

佛教于清朝乾隆时期进入桐柏,从五台山而来经过这里的华光德祖大德服众,于此创立临济宗白云系,名播天下,嗣后出现许多大德高僧,遍布海内外,影响很大,其祖庭太白顶云台禅寺、水帘寺等闻名遐迩,成为四方善男信女以及观光客朝拜、游览的胜地。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南麓随州市主要有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区,景区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遗迹、宗教文化、革命遗址于一体,景点涵盖峻峰7座,峭壁8处,奇石10尊,异洞7个,有8寺1庙,4寨1殿,7壑3潭,尤以太白红叶、古寨城堡称二绝。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桐柏山|为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资料整理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