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中国道教发源地,大邑鹤鸣山中太清宫(鹤鸣山道观)

中国道教发源地,大邑鹤鸣山中太清宫

中国道教发源地,大邑鹤鸣山中太清宫

陈树文

道教发源地在成都市大邑西北的鹤鸣山,这是无须争论的事实,因为中国历代许多典籍与地方志都有许多记载,只要留心查找查找就明白了。

而鹤鸣山中的太清宫,则是张道陵创道时开创的最早的庙宇宫观。

太清宫是指鹤鸣山仙鹤头顶的庙宇,又名上清宫,即原来一一四一占领的宿舍区的那座古柏参天,两面临水的山头顶上的老君殿,乡人称这座山头为天柱峰。

中国道教发源地,大邑鹤鸣山中太清宫

《鹤鸣山志》说,上清宫为汉时鹤鸣化治馆遗址,唐时创建为鹤鸣观,即太清宫。

明人左翘《鹤鸣山记》一文形容其山曰:“盎然而中起者,背也。峗峗乎其凌云,突然而前峙者,顶也。屹屹乎其插地,引以长峦,若颈延伸之状,两水夹流,而潜通于地谷,山之上,数穴杂见,而气应乎天时。” 这就是太清宫所居的山头山势。

该文写到太清宫时又这样说道:“太上老君殿,俯瞰龙津之滔滔,仰吞玉垒之兀兀。洞侧有雪消,有天谷,有飞鼠,虽远近不同地,俱萃灵之处;宇侧有紫阳,有天师,虽修建不一,皆育真之所……”。

中国道教发源地,大邑鹤鸣山中太清宫

而集画家、书法家、诗人于一身的宋代邑令文与可,他的《鹤鸣观上清宫》一诗写得就更绝妙精伦了:“晚气阴阴别作寒,夕阳林下动归鞍,忽然人报后山雪,更上上清宫上看。”文与可在诗后自注道:“大邑鹤鸣观,所谓张天师鹤鸣化也,其东北绝顶有上清宫。”

大诗人陆游也曾多次宿上清宫。

他在《宿上清宫》一诗中写道: “永夜寥寥憩上清,下听万壑度松声。星辰顿觉去人近,风雨何曾蔽月明……”诗人也自注道:“是夕山下风雨,绝顶明月达旦。”可见其此处风景的绝佳了。

中国道教发源地,大邑鹤鸣山中太清宫

诗人还有诗写太清宫两边的涧水说:“安得仙翁索米术,一身留此弄寒泉……”也为上清

唐代味江 (今崇州街子镇) 诗人唐求这样写上清宫:“鹤鸣山下去,满箧荷摇琨。放马荒田草,看碑古寺门。渐寒沙上雪,欲暝水边村。莫忘分襟处,梅花扑满鐏。”

五代诗人杜光庭这样写上清宫:“五气云龙下太清,三天真客已功成。人间回首山川小,天上凌云剑佩轻。花拥石坛何寂寞,草坪辙迹自分明。鹿裘高士如相遇,不待岩前鹤有声。”

中国道教发源地,大邑鹤鸣山中太清宫

有关鹤鸣山上清宫的诗文,还有许多许多。这里列举的只是其中一小点,可见上清宫历史文化景观的丰富了。

那日去了鹤鸣上清宫,还豋了数百米石级,在幽深的古柏树丛中盘曲而上去达山顶。

这石级,走过无数的名人雅士和凡夫俗子。名人雅士为鹤鸣山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为道教的传播和弘扬做出了无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道教发源地,大邑鹤鸣山中太清宫

凡夫俗子也是有功劳的,因为每个石级的劳作都不可能是名人雅士而为。

那些几千年的热闹也不全是名人雅士而达。凡夫俗子,他们对道教的延续发展,同样伟大。

在山顶感悟道教,感悟上清宫,感悟张道陵,真不敢相信林立于世界宗教之中的中国道教,最初就是在这太清宫顶发展起来的。

太清宫,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名字。

中国道教发源地,大邑鹤鸣山中太清宫

道教文化,就在这弹丸之地,往四周漫延开来,左右前后环绕辐射,穿越中国历史二千余年,至今仍余音不绝。

查查中国典籍,中国人的语言思维,都有道教的思想成分或影子在内。

大邑鹤鸣山中的太清宫,你是道教史上伟大的一座宫观,你是道教史上所有宫观都无法比拟的一座宫观。

2003年9月15日补写于川西听雨楼

中国道教发源地,大邑鹤鸣山中太清宫

中国道教发源地,大邑鹤鸣山中太清宫

中国道教发源地,大邑鹤鸣山中太清宫

中国道教发源地,大邑鹤鸣山中太清宫

中国道教发源地,大邑鹤鸣山中太清宫

中国道教发源地,大邑鹤鸣山中太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