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资讯

“讲好山东故事”社会组「蓬莱:吟唱着缥缈仙话的千年古城」

一提起蓬莱

脑子里便会浮现出种种的传说故事

以及悠久的历史典故

它充满着文化底蕴

它的美丽变幻莫测

让无数人留恋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以下佳作

一起走进蓬莱

了解一下属于它的故事吧~

在蓬莱缥缈了几个世纪的神话传说

不是漂浮在蓬莱阁畔的海市蜃楼

而是先民们幸福安康的集体梦境

蓬莱:吟唱着缥缈仙话的千年古城

散文

作者 / 若莲

蓬莱,大抵是中国最有仙韵的地名之一。

战国时期开始,就承载着先民长生不老的企望,跟苍莽窈冥的大海珠联璧合,形成了与西方昆仑神话比肩的东方神话系统。“蓬莱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战国时的《山海经·海内北经》记录了蓬莱从神话缓缓走向俗世的足迹。秦汉以后的典籍,则刻录了蓬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幸福空间的意象符号。秦皇汉武封禅泰山,必然寻仙蓬莱,登泰山、巡蓬莱,自此成为齐鲁大地上代代相传、盛行至今的最佳旅游线路。

然而,泰山自太古时期就已巍峨耸立,蓬莱却始终存在于众民的想象中无处可觅。秦王嬴政访蓬莱不遇,抱憾而归,汉武帝刘彻访蓬莱不遇,则“筑城以为名”,蓬莱于是成为一座笼罩着缥缈仙话的具象城池,这已经是两千年前的事情了。

蓬莱,这座从神话中走出的小城,在历代人的印象里,是以长生不老为依托,追寻生命永恒存续的彼岸世界,是琼浆玉露滋养出来的福地洞天。附着在蓬莱的神话故事,最为著名的当属“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神与仙不同,神是生而为神,仙则需要修行成仙,蓬莱八仙,隶属不同朝代、不同阶层,能够登上蓬莱阁位列仙班,是经历了无数的磨难的。修仙的过程本身,就不仅是缥缈的神话那么简单了,它承载着人类对生命价值探索的哲思。

接纳着黄渤两海激荡交汇的蓬莱,其普世意义显然远远不止于此。小城带着仙风古韵,虚无缥缈,象征着镶嵌了金边的梦想,但同时,仙境与人间、虚幻与真实相应,构成了蓬莱的两面,这两面最直接的现实指导意义就是: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追逐梦想,就要竭尽全力。

在蓬莱城北丹崖山上,有一座小小的阁子,阁不高,八仙曾经在那儿聚会饮酒,然后踏浪黄渤海去给王母娘娘祝寿。两千年来,大多数人记住的都是蓬莱阁“四大名楼”的雅号和八仙过海的传说,而与蓬莱阁执手相牵的那一汪碧水,以及那如镜水面下沉睡的海洋记忆却鲜有人提及。

那一汪宁静的如纤弱羞怯的内湖一般的碧水,却有一个威武的名字“蓬莱水城”,这个名字在1982年与蓬莱阁一起被刊刻在全国首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录上。在它的记忆里,不仅有鳞次栉比的刀鱼战船和剑戟森森的战场厮杀,还有楼船相接、碧海扬帆的商贾盛世,以及在登州为官五日,就为它写下《登州召还议水军状》的苏东坡,虽然那个时候,蓬莱水城的名字还叫做“刀鱼寨”。

然而,无论八仙,还是苏轼,甚或是汉武秦皇,往来诸君,皆是过客。唯有一人,长于斯、成于斯、逝于斯、融于斯,化成了人间仙境的风骨。这人便是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17岁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在蓬莱迈出军旅生涯的第一步,此后经年,南抗倭、北御虏,笑傲沙场四十余年。数百年来,东南沿海铭记着戚继光的赫赫战功,蓟北长城守护着他的不世功勋,而蓬莱,却日日温习着他的成长轨迹,默默传承着他的文思武脉。

在戚继光纪念馆门前的照壁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一个17岁的少年,每日登上蓬莱阁远眺黄渤海,他看到的不是海天一色的美景,流连的不是八仙过海的传说,他眼中担忧的是倭寇之乱的祸患,他心中渴望的是海清河晏的太平。“倭寇灭,海波平”便是普通人的仙境,练兵练将、带戚家军沙场杀敌,就是戚继光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蓬莱这座浸染着永生梦境的城池里,听着神话传说长大的戚继光,比任何人都懂得长生不老的真谛,并且完美地实现了属于自己的“长生不老”:“身为司命,义在死绥,方求以身致国,以帅士志……鞠躬尽瘁,夕死何憾?此将门长生之术也!”

不羡群仙浮海日,却思戚帅筑城时。沿着蓬莱水城前行,两岸青葱绿植,夹着一湾碧带——蓬莱小海。从古时开始,这里便是船舶停靠的港口,如今仍旧是从前的样子。一艘满载着乘客的游艇,急速驶向大海,溅起的浪花拍打着水门的岸堤,像极了四百年前,戚继光巡阅海防的战船离岸出海时的情形,唯一不同的是,古人是为保家卫国殚精竭虑,而今人却是在海天一色的美景里享受美好生活。

以史之名,仙韵永存。

在蓬莱缥缈了几个世纪的神话传说,不是漂浮在蓬莱阁畔的海市蜃楼,而是先民们幸福安康的集体梦境。从神话里走出的小城蓬莱,不仅是幸福空间的意象符号,而且是生命价值永恒追寻的征程。

黄渤海畔,蓬莱跨越沧海桑田,吟唱着千年古城的缥缈仙话:“风花雪月皆幻影,繁荣生活即神仙。”

丨来源:海岱文化

丨声明:部分图片转自公共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yt6636283@yt.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