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雍正皇帝后宫佳丽无数

合葬是我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的悠久传统之一,顾名思义,它指的就是夫妻二人死后安葬在一起。据考察,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们就已经有了合葬的行为。不过,宋朝人高承在《事物纪原·合葬》中援引《礼记》中的记述认为,合葬在上古时期是没有的,直到周

合葬是我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的悠久传统之一,顾名思义,它指的就是夫妻二人死后安葬在一起。据考察,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们就已经有了合葬的行为。不过,宋朝人高承在《事物纪原·合葬》中援引《礼记》中的记述认为,合葬在上古时期是没有的,直到周朝建立,礼乐制度得到完善,才有了此后一直被沿用的合葬。

雍正皇帝后宫佳丽无数在周朝时,合葬并不盛行,毕竟作为一项"大工程",一般只有身份不一般者才会兴师动众合葬,像是《汉书》中,就有着"青薨,与平阳公主合葬"的记载。

到了西汉中期,合葬逐渐盛行,直至今日,合葬依然是许多人支持的安葬方式。

要说我国古代谁合葬的规模最大,那无疑是帝王了,他们的陵墓拥有巨大的规模,参与合葬、从葬者也是人数众多。

那么,为什么雍正皇帝只选择了两个人与他合葬呢?我们知道,古代有些君王会在死后选择让自己所有的后妃,甚至大臣为其殉葬,这就导致他们的墓穴里常常是"人满为患"。

到了雍正帝这里,与其合葬的人却只有两位,这一点令不少人都感到疑惑。

其实,关于此事主要有着两大原因:一种于公,是依据当时的规矩;一种于私,是出于雍正帝对被允许合葬者的喜爱。

雍正皇帝后宫佳丽无数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与雍正帝同葬于泰陵的二人并非都是"合葬",因为在古代,只有皇后才能被说是与皇帝"合葬",作为妃子而与帝王葬在一处,只能说是"从葬"。

在清朝以前,纵使皇帝有三宫六院,但也只能与皇后同葬,而到了清朝初年,因为顺治帝太过于宠爱董鄂妃,便在其死后下旨让她与自己同葬。

这一举动开创了生前仅是妃嫔而被葬于帝陵的先河,对此史书记载为"合葬"。

董鄂妃之后,为清朝历代皇帝同葬的妃嫔,在史书中都只被记载为"从葬",因此对于与雍正帝同葬者,最准确的形容是一个是合葬,一个是从葬。

弄懂了清朝时合葬的规矩,雍正为何只选两人同葬的理由也就能够清楚了——不管皇帝的后宫里有多少人,真正能够合葬者仅有一人,其他妃子只能从葬,且人数一般来说都只有一两位。

接下来,我们再从私人角度出发,看看雍正帝所选的两人分别是什么身份,生前受到了怎样的对待。

雍正皇帝后宫佳丽无数与雍正帝同葬的两人,一个是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一个是敦肃皇贵妃年氏。

前者出身正黄旗,是雍正帝的结发妻子,而且是在当年康熙帝的亲自指定下才与当时还是皇四子的胤禛成婚。

成婚后的乌拉那拉氏与雍正帝感情很好,康熙三十六年(1697),前者还生下了后者的嫡长子弘晖。

雍正皇帝后宫佳丽无数可惜的是,弘晖年仅八岁就不幸去世,此后乌拉那拉氏再也没有生育过。

好在,不能生育并没有阻碍雍正帝在即位后就将这个对自己始终默默支持的女子立为皇后,乌拉那拉氏执掌后宫九年,将皇帝的"家务事"打理得井井有条,后妃们也都对她十分尊敬,可见其贤良淑德。

雍正九年(1731),乌拉那拉氏去世,雍正帝悲痛下旨道:"皇后崩逝,朕心震悼。

"作为正宫皇后,她顺理成章与雍正帝合葬在了一处。

至于为雍正帝从葬的年氏,那就是和顺治时的董鄂妃类似,是出于皇帝对其的喜爱才能够得以同葬。

年氏是清朝首位汉族血统的贵妃,其家族原本隶属于汉军镶白旗,在雍正元年改为镶黄旗。

大约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氏被康熙帝许配给胤禛担任侧福晋,入府四年,年氏便为雍正帝生下一女,随后她又先后生下三子,可见她有多么受宠。

雍正皇帝后宫佳丽无数雍正帝对于年氏的喜爱人所共知,举例来说,在当时的侧福晋中,有一位李氏比她资历更老,但雍正帝在即位后将年氏封为贵妃,李氏只是齐妃。

康熙帝去世时,年氏原本已有身孕,但因为长时间为先帝举丧,本就体弱的她最终动了胎气,不幸小产,纵使如此,雍正帝还是将自己没能出生的第九个孩子编入宗谱,并赐名"福沛"。

雍正皇帝后宫佳丽无数雍正三年(1725)十一月,年氏忽然病重,而这一时间正赶上隆重的祭天大典,雍正帝虽然前往祭祀,但心中始终挂念着年氏的病情。

结束郊祭后,他连忙取消了原定的百官朝贺环节,赶回宫守在爱妃的身边,即使是以勤政闻名的他,也连续五天没有处理奏折。

总之,雍正帝对于年氏的专宠和偏爱,正是她得以从葬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