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古代最清廉的宰相

在我国古代,宰相是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群体,他们协助皇帝治理天下,有着很强的实权。不过,也正因为位高权重,有的宰相会逐渐擅权专恣,以至于威胁到皇权,这样的人一般被称作\"权相\"。此外,还有一些宰相,虽然不贪恋权位,但却会以权谋私,靠收

在我国古代,宰相是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群体,他们协助皇帝治理天下,有着很强的实权。不过,也正因为位高权重,有的宰相会逐渐擅权专恣,以至于威胁到皇权,这样的人一般被称作"权相"。此外,还有一些宰相,虽然不贪恋权位,但却会以权谋私,靠收受贿赂的方式满足自己享乐的需求,成为人们所唾骂的奸臣、贪官。

古代最清廉的宰相当然,我国历史上并非全都是坏人来当宰相,许多宰相还是既能够为国为民尽职尽责,又不结党营私、过分贪污腐败的。

甚至,历朝历代出了一些因清廉而受到世人爱戴的宰相,举例来说,北周末年到宋朝初年担任宰相的范质,便让宋高宗留下了"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质右者"的赞美之词。

不过,要说到古代最清廉的宰相,笔者认为还得是穷到皇上都看不下去,还劝他多少贪一点的陆贽。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陆贽出生在苏州嘉兴,也就是今浙江省嘉兴市一带。

说到陆贽的家族,那可是从东汉起便在江南地区十分兴盛的名门望族,被人们广泛知晓的东吴名臣陆逊、陆抗,乃至南宋末年的陆秀夫,都和陆家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惜的是,到了陆贽这一脉,陆家已然是中落,其父不过官至溧阳县令。

古代最清廉的宰相陆贽还年幼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韦氏含辛茹苦将其抚养大。

据《旧唐书》记载,幼年丧父的陆贽"特立不群,颇勤儒学。

" 大历六年(771),十八岁的陆贽参加科举,便一举高中进士,而或许是出身贫寒锻炼和磨砺了陆贽,年纪轻轻的他,便展现出了清廉的高尚品格。

古代最清廉的宰相当时,很有声望的寿州刺史张镒在与之见面后一连聊上三天,临别时赠与百万钱让他拿去侍奉母亲,而陆贽尽管并不富裕,却还是推辞道:"敢不承君厚意",只取走了一串新茶。

因为品行端正,陆贽升迁为了负责执法的监察御史,在任期间,他政绩卓著,连当时还是太子的李适都在东宫中对他有所听闻。

大历十四年(779),李适登基,是为唐德宗,而他继位后就连忙将陆贽封为翰林学士,在自己近前做事。

陆贽知道皇上给自己难得的机会是看中自己的才能,心中十分感激,于是"政或有缺,巨细必陈",有这样愿为自己分忧的大臣,德宗自然也非常高兴,对陆贽也就愈发宠信,以至于"虽有宰相,大小之事,上必与贽谋之……行止必与之俱。

"兴元元年(784),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发动叛乱,陆贽在与德宗一同逃跑的过程中失散,因为过了一夜都没有找到,德宗竟然"惊忧涕泣,募得贽者赏千金。

久之,乃至,上喜甚,太子以下皆贺。

"不久后,陆贽的母亲去世,他前往嵩山丰乐寺守丧,面对来自各方的慰问礼物,陆贽除了德宗命他收下的来自故人韦皋的礼物外,其它的一概不收。

古代最清廉的宰相贞元八年(792),德宗将陆贽封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一直以来被朝野称为"内相"的陆贽终于名正言顺地成了宰相。

成为了宰相,接触的人和势力比原来多上不少,但陆贽还是坚持不收礼、不贪污的原则,这令德宗都看不下去了。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人情社会,一个不愿意同流合污的长官,下场往往是被下属畏惧疏远,有时反而办不好事。

古代最清廉的宰相据说,德宗为此专门派人传密旨劝说道:"清慎太过,都绝诸道馈遗,却恐事情不通。

如不能纳诸财物,至如靴鞭之类,受益无妨。

"不过,即使陆贽尽心竭力、成绩斐然,受到朝野内外的广泛赞誉,但却抵挡不了德宗逐渐年老昏聩。

年过五十后,德宗开始越来越喜欢阿谀奉承之词,而认为陆贽的直言进谏败坏自己的性质。

渐渐的,擅长迎合上意的裴延龄得宠,他欺上瞒下、作威作福,引起了天下人的不满,但因为深得圣意,人们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不过,别人不敢,陆贽却敢,他一面揭发裴延龄的罪行,一面苦苦相劝,但德宗却心生不满,将其贬为了太子宾客。

紧接着,裴延龄又进谗诬告,将德宗激的一怒之下要杀了陆贽,还是在大臣们的集体劝阻下,才改成了将其贬为忠州别驾。

古代最清廉的宰相陆贽在忠州一待就是十年,他整日闭门不出,以至于没什么人认得他,另一方面,他针对当地疫气肆虐的情况,学习医术,写成了五十卷《陆氏集验方》,作为留给世界的最后贡献。

贞元二十一年(805),唐德宗去世,数月后,陆贽也追随而去,享年五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