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从古典文学看中国古代一两银子

在武侠小说里面,时常看到那些大侠们随手就能掏出十几二十两白银。仿佛这些白银得之十分轻易,而且这十几二十两白银的购买力,看似非常的强。那么古代的白银的真实购买力如何呢?造成我们印象当中,白银购买力强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古典小说,特别是《水浒传》

在武侠小说里面,时常看到那些大侠们随手就能掏出十几二十两白银。仿佛这些白银得之十分轻易,而且这十几二十两白银的购买力,看似非常的强。那么古代的白银的真实购买力如何呢?从古典文学看中国古代一两银子造成我们印象当中,白银购买力强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古典小说,特别是《水浒传》里面多次对于白银购买力的描述。

在《水浒传》当中,第一次提到白银的是王教头私走延安府,收了史进这个徒弟。

王教头后来想走,史进留不住,设宴送行,拿出 100 两银子相赠。

出手如此阔绰,不是家里有钱就是白银不值钱。

在后面的章回当中,则是明确提出了白银的购买力。

从古典文学看中国古代一两银子林冲被发配沧州的路上,遇故人李小二。

李小二开了一家饭馆,一日店里来了"两位神秘客人",其中一位拿出了 1 两银子,让李小二取四瓶好酒,"果品酒馔尽顾将来",如此看来这 1 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不少。

除了这一次提到了白银购买力外。

在后面的章回当中,晃盖、吴用亲自到石碣村邀阮氏三兄弟入伙,吴用给了阮小七 1 两银子,阮小七用这些钱买了1 瓮酒、20 斤生熟牛肉和"一对大鸡"。

综合来看,这1两银子的购买力,少说也得有现在的几百元人民币。

那么关于白银的真实购买力又是如何的呢?从古典文学看中国古代一两银子现在史学家研究货币购买力,最初用到的方法就是农产品的对比法。

根据黄冕堂《中国历代物价问题考述》中搜集的数据显示,一石米的价格,在明朝时是两三钱到一两,而到了清朝时又是五六钱到二三两。

其中嘉靖年间,大米的均价在 0.8两/石;而乾隆年间,大米的均价在 1.5 两/石。

以明清时期1石约合0.1立方米,1立方米大米约为800千克,现在全国米价大致5元/千克来说。

算下来,一两白银在嘉靖时相当于500元,在乾隆时相当于267元。

如果说数字上的说明不能没能形象的展示出白银的购买力,那么从古代的一些文学小说里面可一探究竟。

从古典文学看中国古代一两银子《金瓶梅》比起《水浒传》在市民生活上的描绘更加清晰。

市民生活无外乎"衣食住行",在书中提到了常峙节穷困潦倒时,西门庆资助了一笔银子。

常峙节给妻子买"一件青杭绢女袄、一条绿绸裙子、一件月白云绸衫儿、一件红绫袄子、一件白绸裙儿",为自己买"一件鹅黄绫袄子、一件丁香色绸直身",这 7 件私人定制服装,再加上"几件布草衣服",一共花去 "六两五钱银子"。

按照前文提及的明朝时期一两白银大约500的换算方法,常峙节这一次购物大概花了三四千块。

买了这么多的衣服,大概也就三四千块,也难怪常峙节的妻子会说:"虽没便宜,却值这些银子"。

关于"吃"的方面,根据《宛署杂记》的记录,古代猪肉每斤白银0.02两,牛羊肉每斤0.015两,1只活鸡0.04两,5斤重大鲤鱼0.1两,烧酒每瓶0.05两等。

从古典文学看中国古代一两银子在小说里面,侯林儿与陈敬济在酒馆里点了"四盘四碟,两大坐壶时兴橄榄酒",以及"三碗温面",总共花了"一钱三分半银子",也就是 0.35两白银,一百多块人民币。

按照这样的菜式来看,花个一百多块,也算正常。

住的方面,小说提到了潘金莲把钗子卖了十几两银子,"典"下了"县门前楼上下两层四间房屋居住,第二层是楼,两个小小院落,甚是干净"。

这里的"典"指的是拥有房屋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但是这个使用权虽然还在原来的屋主手中,但是武大郎一家却拥有了无限期的使用权。

要知道用十几两银子相当于几千块就能在闹市当中取得如此干净、优质的房屋也算是性价比十足啊。

最后是出行,古代出行的交通工具无法马车跟轿子。

在《金瓶梅》里面,提到了有一次潘姥姥给潘金莲祝寿租了一顶轿子,结账之时,才支付了一钱银子,换算下来也不过三四十块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