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第一谋士

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演义小说大多是三分实七分虚。其中,三国演义应该是最为典型的案例。因为与正史相比,《三国演义》中很多人的能力被削弱,而且削弱程度怎一个\"惨\"字了得,比如周瑜、鲁肃等人。与之相对的,是很多人被放大强化,甚至达到神话的地步,

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演义小说大多是三分实七分虚。其中,三国演义应该是最为典型的案例。因为与正史相比,《三国演义》中很多人的能力被削弱,而且削弱程度怎一个"惨"字了得,比如周瑜、鲁肃等人。

与之相对的,是很多人被放大强化,甚至达到神话的地步,最典型的就是诸葛亮、关羽等人。

那么,三国演义为什么会有这种倾向呢?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第一谋士出于作者价值取向的需要小说削弱一部分人,自然是为了衬托另一部分人,被削弱的几乎都是各个时期蜀国的敌人甚至盟友,这可能与作者本人的主观价值取向有着很大的关联。

因为罗贯中作为传统的知识分子,有着很明显的正统倾向,他认为蜀国才是汉室正统,只有刘氏子孙才有资格继承皇位。

所以,蜀国政权中凡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几乎都是正面的形象,而魏国与吴国不是奸邪小人便是酒囊饭袋,如果一定要从这些被削弱的人中选出一个最惨的,那无疑是周瑜。

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第一谋士周郎之惨"无人出其右"周瑜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一个小肚鸡肠、嫉贤妒能、脾气暴躁的人物形象。

好像自打登场,每天不是生气便是走在受气的路上,直到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之后,还要受诸葛亮假惺惺的哭丧之气,真可谓是最"窝囊"的英雄人物。

历史上在火烧赤壁中,功居首位的周瑜,又被罗贯中移花接木一般将功劳转嫁到诸葛亮头上。

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第一谋士可曾想过,赤壁之战是周瑜一生中最为光辉灿烂的壮举,为了能够保证火攻的成功,周瑜连血本都押上,与老将黄盖上演一场"苦肉计"。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诚如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所写的那样"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如此一位英姿飒爽的统帅活灵活现地展现出其高超的智谋,令后人仰望不止。

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第一谋士正史中的周瑜先来说说性格,史书上评价周郎"性度恢廓"。

意思是说,周瑜为人性格非常豁达,绝对不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嫉贤妒能之辈。

史书有这样一段记载,周瑜刚刚当上中护军时,老将程普对他非常不服,毕竟中国人历代都有讲资历"按资排辈"的传统。

程普是江东成名已久的老将,周瑜只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两者资历对比悬殊。

所以程普坚决不遵守周瑜的将令,还多次公然折辱他,周瑜每次都尽量避开与程普正面交锋。

随着时间推移,周瑜的领兵才能在一场又一场的大小战役中慢慢展现,程普终于被他的才能和德行折服,逢人便说"跟周瑜交往,就像喝醇酒一样舒心"。

另外,《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也从没有见过对周瑜气量狭小的记载。

相反的是,大多数评价都是"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胆略过人"这样的褒扬。

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第一谋士再说周郎的军事才能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帅二十万大军南下准备渡过长江,一举拿下偏安一隅的吴国。

当时吴国的总兵力加起来不到五万,顿时国内一片哗然恐慌,很多人都要求孙权投降。

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第一谋士同时曹操差使者送来书信,说只要孙权肯投降,不杀一人,而且孙权还可以继续做江东王。

一边是看起来必死的局面,一边是继续做江东王的诱惑。

连孙权本人一时间都摇摆不定,只好召集众人商议,朝中大臣基本上都选择投降,只有鲁肃和周瑜提出反对。

理由很简单,谁都可以投降,只有孙权不可以,官员们投降之后还可以继续做官,孙权却只有死路一条。

在这场生与死的博弈中,周瑜提出曹操军队的弱点,长途奔袭,粮草不济,中原人不识水性,不擅长水战,恰恰这些都是东吴最擅长的,最后,周瑜请求带两万精兵破曹。

与此同时,鲁肃也提出联刘抗曹的方针。

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第一谋士战事后来的进展和结果大家都知道,只不过正史与三国演义中有很大的出入。

苦肉计是真的,黄盖确实受了皮肉之苦;火攻也是真的,只不过这件事从布局到实施都是周瑜的手笔,诸葛亮既没有用草船借过箭,也没有借过东风,至于舌战群儒也是难以考证的事情。

赤壁之战后,中原大地正式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周瑜不仅为东吴稳定住局面,还一举挫伤曹操的元气,使得魏国在数十年时间里再无精力南下。

为将最重要的就是忠心,周瑜对东吴的忠诚也绝对超过三国时期所有的将领,根据《江表传》记载,曹操曾经想要拉拢周瑜为己所用,派能说会道的蒋干带着书信前去游说,许以高官厚禄,周瑜果断拒绝。

要知道,当时的魏国与吴国实在是云泥之别,面对这样的诱惑,周瑜却丝毫不动心,这足以证明他对孙氏的忠诚。

周瑜的一生都献给了战场,献给了吴国,却在三国演义中成了气量狭小的小人,实在是太过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