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为何有人说常遇春壮年客死他乡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颇为特殊的王朝,它是我国唯一一个从南而北统一中国的王朝。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而北方的元朝贵族们则自顾自地打了起来。于是,朱元璋在乱世中抓住机遇,先后击败了张士诚、陈友谅这两大势力,掌握了广大的南方。随后,他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颇为特殊的王朝,它是我国唯一一个从南而北统一中国的王朝。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而北方的元朝贵族们则自顾自地打了起来。于是,朱元璋在乱世中抓住机遇,先后击败了张士诚、陈友谅这两大势力,掌握了广大的南方。

随后,他又率军北上,赶走了元朝统治者。

为何有人说常遇春壮年客死他乡在平定中原、建立国家的过程中,除了朱元璋本人的能力、气运,身边能臣们的协助也至关重要。

举例来说,如果不是徐达、常遇春这样的猛将为他冲锋陷阵,他想要在和其他诸侯的较量中取得胜利是十分困难的。

明朝建立后,功臣们论功行赏,各自被赐予高官厚禄。

不过,曾经骁勇善战、一马当先的常遇春却在洪武二年征伐中原的返程途中去世。

那么,有人说常遇春壮年暴死异乡是一种幸运,这是为什么呢?常遇春出身贫寒,自幼热爱习武,等到元朝末年,他毅然投身绿林,并凭借一身武艺得到了重用。

后来,常遇春见他们没有远大的志向,便离开那里,辗转来到了起义军头目朱元璋的麾下。

为何有人说常遇春壮年客死他乡此后,常遇春逐渐累积军功,一路扶摇直上。

他不但扫清了元朝统治者在多地的势力,也大胜了其他起义军,取得了许多宝贵的战果。

洪武元年(1368),常遇春领兵攻入了元大都,宣告了元朝在中国的统治结束。

常遇春继续北上清剿残余势力,又趁势夺取了元朝的上都开平。

不过,在大胜而归的途中,常遇春却突发疾病,很快去世,享年四十岁。

英年早逝固然令人遗憾,但也有人认为,常遇春能够死于战争后的归程,实在是一种幸运。

为何有人说常遇春壮年客死他乡这种说法主要有着这几个原因。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常遇春\"躲过\"了朱元璋执政时期对功臣的清洗。

众所周知,朱元璋在位期间,先后造成了四次大规模冤案,也就是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以及蓝玉案。

据说,这四次大案加起来,牵连而死者多达六万余人,甚至有些说法认为实际上有十万人甚至更多,实在令人震惊。

在这四大案件中被波及而处死的高级官员中,更是有大半都是明朝的开国元勋。

举例来说,为明朝开疆拓土,北击北元的蓝玉、神机妙算,立下无数功劳,被朱元璋称赞为\"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的李善长等功臣,都无一例外被害。

这样看来,常遇春早在朱元璋对功臣们发难前便身死,或许是恰好躲过了这场浩劫。

最初,朱元璋对功臣们都是十分感激,厚厚赏赐的。

但久而久之,功臣们在朝中的重要地位让日渐衰老的朱元璋心中不安。

为了自己和皇孙朱允炆的统治能够更加稳定,朱元璋采取了清理功臣的办法,这也被清代学者赵翼称之为:\"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杀之。

\"为何有人说常遇春壮年客死他乡除了汤和、徐达这样和深受信任又十分低调者以外的其他功臣因为权势、声望都大到不易控制的地步而被朱元璋想办法除去时,唯有常遇春因为早早去世而不但不被猜忌,还时常被缅怀。

李善长被认定为胡惟庸同党时,其一家老小七十余人被尽皆屠戮,而常遇春的家人则因为朱元璋对其追思而一直受到优待。

所以,笔者认为所谓的幸运之处,第二点就是家人受荫,不必被卷入斗争,还能加官进爵。

常遇春死后,朱元璋为了表示抚慰,便将其长子常茂\"封郑国公,食禄二千石,予世券\",即使是后来,常茂因为触犯军纪被按律应该被判为死刑。

但朱元璋看在常遇春的面子上,将其赦免不究。

为何有人说常遇春壮年客死他乡常茂虽然免死,但爵位还是被剥夺了,不过随即,朱元璋封了常遇春的次子常升为开国公。

由此可见,常遇春虽然身死,但其家人却能够因此受到格外的优待,即使是其他功臣的家属大多受牵连被斩,常家人却能先后封公。

尽管最后,常升也在蓝玉案中被牵连而死,但其他家人却都没有受到什么波及。

为何有人说常遇春壮年客死他乡诗人白居易曾经写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句话所说的,是人如果在正确的时间身死,便会把最好的姿态保存在世间。

常遇春也正是如此,他在最辉煌时溘然长逝,才得以把美名传扬后世,也让家人因此得到了更加优厚的和安稳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