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皇权至上,再忠心的鳌拜也抵不过康熙亲政的决心

权臣与皇权的矛盾是封建王朝不可逃避的一组矛盾,有的皇帝处理得当,留下了君臣同心的佳话,如汉宣帝、霍光;有的皇帝处理不当,引得君臣刀剑相向,最出名的当属康熙跟鳌拜。大多数人了解鳌拜都是从金庸先生的《鹿鼎记》里面获取的信息,在《鹿鼎记》里面鳌拜

权臣与皇权的矛盾是封建王朝不可逃避的一组矛盾,有的皇帝处理得当,留下了君臣同心的佳话,如汉宣帝、霍光;有的皇帝处理不当,引得君臣刀剑相向,最出名的当属康熙跟鳌拜。大多数人了解鳌拜都是从金庸先生的《鹿鼎记》里面获取的信息,在《鹿鼎记》里面鳌拜不仅是一个权臣,还是一个一心架空康熙的“摄政王”,对待康熙丝毫没有一丝忠诚之心。其实对于鳌拜的这一认知是不准确的,历史上真正的鳌拜对满清可谓是忠心耿耿,虽然后面对康熙有轻视之嫌,但绝无反叛之心。

皇权至上,再忠心的鳌拜也抵不过康熙亲政的决心我们常用“三朝元老”来形容一个屹立于政坛长盛不衰的臣子,对于清朝初年的那段时间,最有资格承担这个称号的人当属鳌拜。

鳌拜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

出身将门的鳌拜精通骑射,很早便效力军中。

早年的鳌拜跟随皇太极攻察哈尔部、征朝鲜,获得了些许战功,但是这样的战功在八旗子弟里面并不算出众。

皇权至上,再忠心的鳌拜也抵不过康熙亲政的决心对鳌拜而言,他军旅生涯的转折发生在皮岛。

天启年间,大明失去了辽东,但是依旧保留了临近朝鲜的皮岛。

皮岛的存在成为了后金(后来改为清)后背上的一根刺,时刻牵制着后金的军事动作。

为了拔掉这根刺,公元1637年皇太极命贝子硕讬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诸将往攻皮岛。

但是硕讬等人却久攻不下。

于是皇太极又命英郡王阿济格接手,作为阿济格手下的一员猛将,鳌拜也随军前往。

阿济格到了皮岛之后,制定了两路进攻路线,一路是以巨舰为佯攻;另一路是轻舟小舰的突袭(其实就是敢死队)。

鳌拜主动请缨,并立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

阿济格的这招“明修找道暗度陈仓”很快便被守岛明军发现,鳌拜等突袭队遭到了猛烈的攻击。

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不顾自身性命的鳌拜奋勇冲杀,冲向明军阵地,冒着炮火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

最终皮岛被攻陷,后金再无后顾之忧。

鳌拜也以首功晋爵三等男,赐号“巴图鲁”。

皮岛之战只不过是鳌拜在军事上对满清忠心耿耿的缩影。

皇权至上,再忠心的鳌拜也抵不过康熙亲政的决心政治上,鳌拜也对皇太极、顺治帝忠心不二。

在皇太极去世之后,皇储问题成为了当时八旗内部最大的矛盾。

多尔衮跟豪格二人为了皇位闹得不可开交,作为皇太极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鳌拜自然拥立皇太极之子豪格。

八月十四日,到了皇位定夺的最关键时刻。

为了保证皇位在皇太极一脉手中,鳌拜一大早便与两黄旗大臣盟誓于大清门,坚决拥立先帝(皇太极)之子,并命两旗精锐护军全副武装环卫崇政殿,作好了不惜兵戎相见的准备。

最终相持不下,多尔衮只得妥协,提议立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为新君,鳌拜等人才善罢甘休,皇位最终还是留在了皇太极一脉。

皇权至上,再忠心的鳌拜也抵不过康熙亲政的决心虽然顺治帝继位了,但是大权却被多尔衮把持住,鳌拜也因为此前拥立豪格而被多尔衮打压。

等到顺治皇帝亲政后,知道鳌拜曾经与索尼等人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便对鳌拜加以重用,大小事宜都交付给鳌拜处理。

顺治十三年,鳌拜旧伤复发,顺治皇帝亲自前往鳌拜府邸探望。

次年,孝庄文皇后病重,顺治朝夕侍侯。

鳌拜也昼夜于宫中侍候,都顾不上自己休息吃饭,深获顺治帝的赞赏。

皇权至上,再忠心的鳌拜也抵不过康熙亲政的决心顺治皇帝去世之后,钦定鳌拜、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四人为辅政大臣,便是对鳌拜最大的肯定。

可惜的是,当康熙长大后,鳌拜这位大权独揽的权臣却舍不得手中的权力,最终被康熙皇帝捉拿,逮捕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