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石清华原创丨天下名医

石清华原创丨天下名医

天下名医

文/石清华

从前,有一位县令得了抑郁症。看了不少医生都无效。

县令许多时候皆能主持正义,因而深得老百姓的拥护,夸他是个好官,却得罪了少许地方豪强。他们可是兵见了兵愁、民见了民怕、官见了官也没办法的。惯能呼风唤雨,能把黑的说成白,死的说成活。经历过之后,你才明白“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是夸张。哪怕朝廷命官,说你不行,你得立马走人。这还是比较好的,弄得不好,连命也难保。

县令明白这些后。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自己十年寒窗苦,好不容易得来个芝麻官,不能挂印而去,又不能脑袋搬家,那更划不来。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修补、改善与豪强的关系,但仍然觉得诸事不如意。所以时时担心有什么不测,处处设防怕有什么意外,以致寝食难安。

果然是防不胜防。隔三岔五的,这里出点乱子,那里弄点是非。常常是走村串巷,焦头烂额。

办完事后,走路、吃饭、休闲,总有一个意念萦绕在心头:是不是他们在捣乱。如果是,他们是怎么做的,又该怎么办?思来想去、一团乱麻,全无结论。

诸如此类烦心的事,挥之不去,如影随形。久之,便恍恍惚惚,精力不济。草动颤抖,花开流泪,鸟鸣惊心。世界上的一切都变得可怕、可厌、可恨。千方百计地寻找好方法,以求解决。

县令的亲信知道老爷得了抑郁症。衙役知道了,朋友们知道了,全县的人都知道了。

喜忧皆有,但忧者居多,尽管兵匪官绅处处有,却仍然比老百姓少得多。

许多人都在为县令访名医、求灵药。百姓烧香,仙家祈祷。

一日,县令正闷闷不乐地在县衙徘徊,忽然有一衙役高叫道:“老爷,有人求见。”

“何事?”

“来人说是找到了名医。”

“请他进来。”

来人说明原委,奉劝县令:“老爷,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至也。”

听说可治好自己的病,老爷言听计从,随即与衙役皆麻鞋布衣,弯来拐去、风尘仆仆,终于见到了名医。但见他满头银丝,面部清瘦。虽然戴着眼镜,仍看得出目光如炬,似乎能洞穿世界。名医好像不屑地瞟了一下病人:“把手伸出来。”

名医用竹枝般的手握着病人的手腕,便双目微闭,白头微点,要不是偶尔问个一句两句的,旁人还以为是在打瞌睡呢。一番望闻问切之后,知道病人身体方面没有毛病,只是心理上出了问题。既然来问病求治,心理安慰,处方用药等是不可缺少的。

“你没什么大病,一点小问题。回去管好家、种好地、育好伢,干你该干的事。不论干什么,都得讲良心,秉持公道、与人为善,就是得罪了个别人,也没什么可怕的。不过,得按要求吃药。我把病因写在纸片上,每天拿出来看三五七遍,只能你看,不可让任何人知道,不然的话,药就没有作用了。药引是每顿饭时喝二两浊酒,如果你从前不喝酒,也得慢慢适应。一日两餐,早晨不吃药也不能喝酒。不出三个月,你的病自然就好了。必须坚持,不论多么艰难。否则,没救。”

说完,名医找出一张经久耐用的纸片,提笔一挥而就。

掷笔桌上,各自离开。

回到县衙,已是午饭时间。衙役已把一切准备停当。县令独自端起酒杯,拿出医生写的纸片一看,上面竟然是:“经血不调,注意调养。”但仍遵医嘱,叠好纸片,装入口袋,忍俊不禁,喝了一小口酒。哪怕医方不管用,酒却是不能少的。

什么名医,连公母都没弄清楚,简直是老眼昏花。看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是确确实实的。且坚持三个月,到时去笑话那名医。越想越好笑,但又不能像平常百姓一般,在衙役面前张口狂笑,那样多失体统。只能脸藏微笑,乐在心间。

衙役们很久没见老爷的眉宇舒展了,今天有什么高兴事,但不敢问。知道不知道没什么要紧,老爷高兴,我们就满意。

县令笑过名医后,也不敢怠慢,一切都按医生说的做。也许药是有效的,别人尊他为名医,应有其特点。

无论怎么替名医辩解,一看到纸片上的病因,或者一想到病因,就忍不住笑。要是独处时,会仰天大笑好一会。

每每笑过之后,即会精神抖擞。坐衙办公,精力充沛。放眼看世界,天地明亮、草木一新。面对个别豪强,也气冲斗牛:我是老爷我怕谁?

笑过三个月之后,世界上的一切都恢复了正常。衙役们窃窃私语:“老爷的病好了。应劝老爷去谢谢人家才好。”

衙役头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县令。县令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医生强调多看纸片、不让别人知道的玄机。于是爽快地答应了。

县令再见名医时,向其深深地鞠了一躬。衙役迅速摆好笔墨纸砚,老爷撸袖挥毫:天下名医。

(2017年4月21日)

【作者简介】石清华(男),退休教师。出身卑微,有幸长成,但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只好勤奋干事,踏实做人。胸无大志,交游平民,酸甜苦辣,离合悲欢,渗透于心。然盼其觉醒,努力上进。替己谋福利,为国尽忠诚。畅叙平民事,共享人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