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资讯

普陀山的岩洞是什么 普陀山梵音洞菩萨怎么看出来

梵音古洞梵音古洞原名梵音洞庵,位于青鼓垒东尽处,是普陀山著名的观音菩萨示现真身的岩洞,与潮音洞并称为“两洞潮声”

问题描述

普陀山的岩洞是什么

推荐答案

梵音古洞

梵音古洞原名梵音洞庵,位于青鼓垒东尽处,是普陀山著名的观音菩萨示现真身的岩洞,与潮音洞并称为“两洞潮声”

普陀山的岩洞是什么 普陀山梵音洞菩萨怎么看出来

其他回答

普陀山梵音洞菩萨怎么看出来

从壁画和石雕,佛教象征物等方面看。

1、洞内的壁画和石雕上描绘了佛教故事和菩萨的形象。人们可以通过观看这些艺术作品,感受到菩萨的存在和神圣。

2、在洞内,可以看到许多佛教象征物,如香炉、经幡、经书等。这些象征物都是用来供奉观音菩萨的,其存在可以让人联想到菩萨的存在。

在洪波浩渺的东海海面上,有一座被白浪烘托的“海上仙境”,那就是“万顷风云浮碧玉,孤插苍溟小白华”的普陀山。

普陀山是浙江省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西距舟山本岛约2海里(1海里=1852米)。其南北长约6千米,东西宽约3千米,南北狭长,面积约12.5平方千米,最高峰佛顶山,海拔约300米。普陀山虽不高也不大,然风景秀美,可与山东之“蓬莱仙境”相媲美;佛教之盛,可与四川峨眉山等齐名,为全国著名的四大佛山之一。

至宋朝,佛教在我国甚为盛行,而明清之交时,荷兰殖民者侵占普陀山,几度炮火,致使胜迹颓败。清代时,重建有三寺、八十八庵,另外还有128座小型寺庙。普陀山遂成了海天佛国。

普陀山的自然风景绚丽多姿。佛顶山云雾缭绕,妙应诸峰,拾级而上,如登云梯,俯视沧海,心旷神怡。锦屏山巍若屏障,白葩丹蕊,四时开放,掩映如锦。雪浪山双十峰对峙,白石闪烁,犹如积雪。洛迦山孤悬独峙,洞壑幽深,吐纳烟霞,神奇变幻。山上林木葱茏,奇石怪岩遍布;海边金沙海滩,礁石嶙峋突兀。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加上多姿多彩的自然山海景色,自唐、宋以来,吸引了无数名人学士,佛门弟子,四海游人,前来观光。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王安石都曾作诗,赞咏普陀山的景色。

普陀山的风景名胜很多,令人目不暇接。这里专门介绍一下海岛上的几个洞。

在普陀山沿海的海岸悬崖上,发育了不少海蚀洞地貌。它们是在海浪的长期冲击下形成的。这样较大的海蚀洞在普陀山有三个,它们是潮音洞、梵音洞和朝阳洞。

“两洞潮音”是普陀山一大胜迹,两洞指的是位于岛屿东南部的潮音洞和东部的梵音洞。“静坐听潮音,引颈看海蜃。”潮音洞常可听到,海市蜃楼却难碰见。潮音洞是一个巨大的海蚀洞,深达20余丈,潮水奔腾入洞,声若惊雷。在洞顶的山石上,有一孔穴,谓之天窗,可以看见洞底。佛徙说观音大士常在此现身,洞顶石上镌有“现身处”三字,游人来此既可观赏洞景,又可听一听“空穴来音”。

海蚀洞

梵音洞位于青鼓垒东端,两壁陡峭,高近百米。每当潮水袭来,就会出现“水势奔腾峭壁开,半空雪浪似鸣雷”的壮丽情景。平时,洞内雾霭茫茫,幽泉滴滴。在风和日丽的上午,水雾阵阵,在阳光的照射下,可以折射成五彩霓虹,若隐若现。有人说还能映出远处景物,变幻莫测,故就有了“观音显圣”之说。

不过,去两洞静听潮水声音,已足以使人心满意足。若有运气,能看见海市蜃楼奇观,那真是令人终生难忘了。众所周知,在我国沿海各地,数蓬莱一带海岸上最有可能见到海市蜃楼,其他地方十分少见。据报道:“1981年4月28日下午,海上风平浪静,在风景胜地百步沙一带游玩者,突然看见普陀山东面的梵音洞上空,云海茫茫,从中涌现出朵朵五色瑞云。彩云中,缓缓现出一座琉璃黄墙巍峨雄壮的千年古刹。”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线经过几层不同的密度的气层而形成的一种自然奇观,一般多出现在春夏两季午后傍晚之际,海面风平浪微之时。

朝阳洞位于潮音洞和梵音洞之间的一个小岬角上,穴口向阳,里面则漆黑无光。由此观赏日出,十分壮观,只见一轮红日如巨车神轮,冉冉上升,腾出海面,努力爬上天空。朝阳洞之名也许是由此而来吧。

普陀山上奇石怪岩,千姿百态,或似动物,或驰或步,或仰或卧,妙趣横生。著名的石景有盘陀石、二龟听法石等。盘陀石在岛的西南部,两石相累如盘,上石如一巨台,下石顶部稍尖,紧紧托住上石,上广下锐,险若欲坠,却稳如泰山,人称“天下第一石”。盘陀石顶部平坦,纵横30余米,可容百人,游人可拾级而上,在这里观赏海景。

二龟听法石,离盘陀石不远,是为两块巨大的山石,状如两只乌龟。一石似龟蹲伏岩顶,回首观望;一石如龟昂首伸颈,缘石而上,两龟一前一后,形象生动可爱。因此,民间便创造了当年东海、西海两龟丞相,听了观音说法,不肯回海,后经观音点化而成正果的神话故事。

在岛的北部山上,还有一块云扶石,高耸云表,危而不坠,下面的巨石上刻有“海天佛国”四个大字,几乎成为普陀山的标志了。

普陀山景点—梵音洞怎么样

梵音洞历来为普陀山的重要景观。梵音洞与潮音洞南北相对,它和潮音洞的潮音,各俱特色,合称为“两洞潮音”。从法雨寺经飞沙岙,过祥慧庵,即为普陀最东部的青鼓垒山。青鼓垒插入普陀洋,想必是此地常为惊涛拍崖,潮声撼洞,昼夜轰响,宛如擂鼓,故又称“惊鼓擂”。在青鼓垒山东南端有一大然洞窟,洞岩斧劈,高约60米,纵深约50米,峭壁危峻,两边悬崖构成一门,习称梵音洞。在普陀山众多历来被人们叹为神奇的洞壑中,梵音洞的磅礴气势和陡峭危壁,为其他洞所莫及。梵音洞山色清黔,苍崖兀起,距崖顶数丈的洞腰部,中嵌横石如桥,宛如一颗含在苍龙口中的宝玉。两陡壁间架有石台,台上筑有双层佛龛,名“观佛阁”,前可望海,后可观洞,相传为观音大士显圣处。凡欲观览梵音洞者,先要从崖顶迂回顺着石阶而下,然后来到观佛阁。洞深幽,在阳光海潮作用下,洞内岩石各显奇形变幻莫测。据传在这里观佛,人人看到的佛都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随看随变,极其奇异。此地又为梵音洞观潮最佳处,佛阁下曲屈通大海,海潮人洞,拍崖涛声如万马奔腾,如龙吟虎啸,日夜不绝,闻之者无不惊心动魄。佛家信众至此,多喜在洞口膜拜,祈求见到观世音菩萨的现身法相。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御书“梵音洞”额赐挂于此处。 佛阁下海潮翻滚,拍崖涛声如万马奔腾、龙吟虎啸,日夜不绝。因此,梵音洞又与潮音洞并称为“两洞潮音”,是普陀山上最适宜听潮观海的两个地方。 梵音洞瞻圣阁供奉的是千手观音。菩萨除两手两脚外,左右各有二十手,手中各生一眼。四十手、四十眼再乘以“二十五有”而得出千手千眼,表示有普渡一切众生的无限法力。普陀山供奉千手观音的还有法雨寺御碑殿、紫竹林大悲殿及洛迦山圆通禅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