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资讯

普陀山观音法界怎么由来 普陀是佛教哪个宗派

唐以后,历代帝王多次赐金扩建普陀山寺院,倡导观音文化。公元967年,宋太祖赵匡胤首次钦派人到普陀山贡香幡,开了朝廷供奉先河。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朝廷赐匾“宝陀观音寺”.  公元1214年,宋宁宗赵扩又赐匾额“圆通宝殿”,钦定普陀山

问题描述

普陀山观音法界怎么由来

推荐答案

唐以后,历代帝王多次赐金扩建普陀山寺院,倡导观音文化。公元967年,宋太祖赵匡胤首次钦派人到普陀山贡香幡,开了朝廷供奉先河。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朝廷赐匾“宝陀观音寺”.

  公元1214年,宋宁宗赵扩又赐匾额“圆通宝殿”,钦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菩萨的地方。并根据佛经“补怛洛迦”,更山名为普陀洛迦山,也称为补陀洛迦山。由此,普陀山成为中国四大菩萨道场之一。

普陀山观音法界怎么由来 普陀是佛教哪个宗派

其他回答

普陀是佛教哪个宗派

华严宗派

普陀是佛教华严宗派,主要教理为法界缘起说;宇宙万法、有为无为、色心缘起时,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圆融无碍,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并用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门,来阐明无尽缘起的意义。

佛教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普陀山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相传在西汉时期因为南昌尉梅福来普陀山隐居,将普陀山称为梅岑山。

相传到了佛教文化盛行的唐朝中期,一位印度高僧来到普陀山,他说亲眼看到了观音在此弘扬佛法,并且传授了七色的宝石,把此地称为是观音显灵之地。在佛教之中传说观音住在印度南方普陀洛迦山上,印度高僧便将此处也取名普陀洛迦,并将此处定为观音道场。

公元858年,即大唐中十二年日本高僧惠锷从五台山得到了观音像之后坐船回国,在经过舟山海域受到风浪的影响来到了普陀山,几次前行都无法成功,随感悟是观音不肯离去,将观音像留在山上的潮音洞供奉,并称不肯去观音,后面经过几个朝代的建设在顶峰时期,普陀山有4座大寺,106座庵,139座茅棚,4600多僧众,被称为震旦第一佛国。

如今普陀山上还留有许多的寺庙,其中最出名的寺庙有座山,其中一座为宋朝元丰年间建立的普济禅寺,它也是普陀山第一大寺庙,全国重点寺院。普济禅寺规模宏伟,有着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说法,普济禅寺的主殿是圆通殿,供奉着一座8.8米高的观音佛像,除此之外历代的普陀山方丈也都住锡在此寺庙。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呈狭长形,南北最长处为8.6里,东西最宽处3.5公里。最高处佛顶山,海拔约300米。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浓郁的佛都气氛,使它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而这种色彩,也正是它对游人有较强吸引力的所在。前人对普陀山作了这样高的评价:“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

普陀山的风景名胜、游览点很多,多为清初建筑,主要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这是现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陀以山兼海之胜,风光独特,四时景变,晨昏物异。其风景点数又以百计,可谓风光无限。在山海相接之处有许多石洞胜景,最着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虽有海风怒号,浊浪排空,却并不使人有惊涛骇浪之感,只觉得这些异景奇观使人振奋。普陀山作为佛教圣地,最盛时有82座寺庵,128处茅篷,僧尼达4000余人。

普陀山为什么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有什么典故?

观音菩萨的道场是浙江普陀山。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杭州湾南缘,舟山群岛东部海域,地处北纬29°58′3″—30°02′3″,东经122°21′6″—122°24′9″,相传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

普陀山地形呈菱形状,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12.52平方千米,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南北长8.6千米,东西宽约3.5千米,岸线长30千米。

中部佛顶山天灯台最高,海拔291.2米,向四面延伸,西为茶山,北为伏龙山,东为青鼓垒山,东南为锦屏山、莲台山、白华山,西南为梅岑山,主峰均在100至200米间,连绵起伏。

主要景点:

普陀山主要景点有三寺:普济禅寺(前寺)、法雨禅寺(后寺)、慧济禅寺(佛顶山寺),并称为普陀山三大禅寺,架构着普陀山观音道场。

普陀山三宝,亦称佛国三宝:指九龙藻井、杨枝观音碑、多宝塔(太子塔),普陀山三石:磐陀石、心字石、二龟听法石,普陀山三洞:朝阳洞、潮音洞、梵音洞。普陀山十二景:莲洋午渡、短姑圣迹、梅湾春晓、磐陀夕照、莲池夜月、法华灵洞、古洞潮音、朝阳涌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霁、茶山夙雾、天门清梵。

普陀山为什么是观音菩萨的道场

佛经渊源、慧锷开山、五朝恩赐、自然地理、历史传统、文化条件、中外交往等。

资料拓展

佛经渊源——普陀山是佛祖亲口“指定”的,根据是佛经《华严经》中的记载,普陀山古称补恒洛迦,系梵语音译,意译为“小白华”。慧锷开山——普陀山是“不肯去观音”亲自“选定”的。据宋代《高丽图经》、《佛祖统纪》、《宝庆四名志》以及日本的《元亨释书》等史籍记载,唐大中年间(一说咸通年间),日本慧锷大师入唐求法,来到五台山中台精舍,见一观音相貌端雅,便请归其国。

五朝恩赐——普陀山是历代帝王“钦定”的。除了佛祖亲口“指定”和观音亲自“选定”外,皇恩惠泽、历代帝王天子的“钦定”也是促使普陀山成为观音信仰与朝拜中心的重要原因。自然地理——普陀山钟灵毓秀适合观音居住。从较为认真客观的唯物论角度分析,普陀山要成为观音道场,首先必须要有适当的自然地理条件。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印度佛教北传入中国并逐渐汉化的近两千年漫长历史中找到有关依据。

历史传统——舟山早期观音信仰酝酿了普陀山道场萌芽。观音道场的形成,离不开观音信仰文化长久积淀而成的社会历史传统因素。文化条件——观音信仰的广泛传播催生了普陀山道场。观音信仰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普陀山道场的形成酝酿成熟了必要的社会文化条件。

普陀山在东海海域,为什么人们却叫南海观音

华严经.入法界品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讲到,观世音的殊胜道场就在普陀洛迦山。洛迦山位于现在印度最南端莫科林岬角附近,而此处正好是在南太平洋。南海观音名也许是这样由来。此南海非中国的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