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村民建桥被水冲鲁班帮建亘古存

村民建桥被水冲鲁班帮建亘古存

巍山坝子的北端,有一条从东流向西的小河巡检河,河面上有座横跨南北的石墩木面桥,人们管它叫永济桥。

古时的巡检河,是南来北往的必经路径,但却没有桥。于是人们决定造一座桥。

一听说要造桥,周围的百姓,过往的行人,个个赞助。有捐钱的、捐粮的,愿意出力者更多。大家推举了一个领头人,筹划了一下,就择地选点动起工来。由于大家齐心,没有多长时间,桥就造好了。人们奔走相告,高兴万分。但是,大家的欢欣却被当年的一场大水冲走了。桥墩、桥身早被大水冲得无影无踪,不知去向。洪水不但冲毁了桥,而且撕开了河堤,泥沙掩埋了无数庄稼。人们见了,唯有叹息而已。

有人不服,倡议再造。大家又鼓起劲来。等把桥造好,无情的洪水又再次把桥冲坏了。如是反复几次,都没有成功。大家累得精疲力竭,垂头丧气,一提起架桥,人人摇头,个个叹气,都认为巡检河上架不起桥来了。

一天,来了一个中年男人,他找到几次造桥的领头人,说明自己学过造桥的技术,而且有一个匠艺班子,愿意来这里尽点力,并保证造好的桥不会被洪水冲走,工钱不计较。看着这男人穿的普通,表情庄重,目光善良,不像吹牛的人。但这人的“保证”二字,很使领头人怀疑,他皱了皱眉头答道:“待我找大伙商量一下。”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后,“试试看”的想法使大家统一了意见。领头人把大家的意见告诉给那个师傅,那师傅笑了笑,认真地点点头,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选择造桥地点时,那个师傅只是问路从哪里过最直,河的宽窄一概不提。当他把造桥点决定后,人们不禁好笑起来:在这宽宽的河床上架桥,孤零零的,大水一来,不冲个干干净净才怪。那师傅好像看出了大家的心事,笑着说:“大家别担心,这里很合适嘛,行人可以少走弯路,省时间,至于桥身,也不需要太长,桥两头的路,可以用砂石泥土垫起来,水就自然归到桥下去。”

动工了,因为师傅选的地点特别,又有“保证”二字,大家失落了的信心又被好奇心激发起来。所以出力的,看热闹的,来了不少,工地上十分热闹。那师傅指挥自如,一点不乱。他带来的那些人更使大家看得发呆,个个生龙活虎,手勤脚快,力气特别大。几个人抬的石头,他们一个人就轻轻拿走:十多人抬的大梁木,他们两个人就扛着跑。那些石料,不管大小,放下就稳;不管长短,装上就成。真是随取随用,得心应手!人们看了,既称赞,又惊奇。

未满一月,一座美观、牢实的大桥落成了。桥身的东西两边,有扶手栏杆和供人休息的坐板,桥的南北两端有门楼。人人都感到高兴,满意,就问那位师傅:“几时踩桥呀?”那师傅和气地答道:“明天午时三刻。”“请谁来踩呢?”有人问。“到时候,哪个来到桥头,就是哪个踩。”

听师傅那肯定的语气,使大家半信半疑,不禁问道:“如果到时候没有人来呢?”“绝对不会。”那师傅回答了人们的疑问后,去找了领头人,告诉他:“明天午时三刻踩桥,匾上和对联上的字,那个踩桥人自己会动笔。如果你们要庆贺一下,可以准备准备。”领头人一听师傅的话,很快去安排了。但心里却结了个瘩疙,心想:“真令人费解。要是那个踩桥人是个大老粗呢,那么匾和对联不就吹了?但师傅的口气却那么肯定,真是个猜不透的人。”

为了向帮助架桥的师傅致谢,大家用彩布封了银钱和礼品,准备第二天踩桥后赠给他们,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第二天一早,大家抬着礼品来到工地上,工棚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人们你问我,我问你,谁也不知道一夜之间这些师傅哪里去了。因为午时三刻要踩桥,许多事情要准备一下,大家带着疑团,各自忙去了。

午时三刻眼看就到,桥两头路上却不见一个行人。大家伸长脖子,专心地望着。忽然有人说:“那不是来了?”大家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桥面上的拐弯处有个人影急步赶来。

那是个中等个子的老年男人,一身农家打扮,一只脚有鞋无袜,另一只脚有袜无鞋,不但背有点驼,而且走路一颠一簸的。他那样子逗得不少人大笑起来。“嗯!这就是踩桥人,看他怎么写字吧!”有人说了一句。一时间,你一言我一语,交头接耳,挤眉弄眼。

那人来到桥头,漫不经心地向人群扫了一眼,顺手接过剪子破了彩。接着,在鞭炮声中提起笔,随手向横匾上一挥:“永济桥”三个行书体的字,活生生地闪耀在人们面前,议论声戛然而止,崇敬的眼光一齐盯在老人身上。老人若无其事地顺手蘸了蘸墨,又“刷刷刷”地在直碑上一笔到底草书了两行,书写了一副几百年来无人破解的对联。

老人放下笔,走过桥后,飘然而去。当大家从惊异中清醒过来,那老人已不知去向,人们慌忙去看对联的落款时,只见一行小小的正楷字:“二

王夹十父下斤”,落在右联下端。“咦!这是什么意思呀?”经过众人反复推敲后,才被一个老者悟出“二王夹十”是个“班”字,“父下斤”是个“斧”字,联起来即是“班斧”二字,这就不难理解,肯定是鲁班师傅了。大家都说:“既是仙人帮助造的桥,那一定不会被水冲了。”

真的,此桥自那日造好后,在漫长的岁月里,几经大水的冲击,都完整无损。桥上桥下的河堤也不止一次地被洪水冲塌,但桥体始终巍然屹立。更神奇的是,桥上的几棵大梁木火烧不燃,历经沧桑,完好如初。“永济桥”真算得名副其实,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