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黄河老神仙

黄河老神仙

西汉第五位皇帝是汉文帝,他非常喜欢读老子的《道德经》,有时候一看就停不下来,直到身边的人催促许久,他才放下书卷休息,那会儿天都亮了。

不过,由于老子的《道德经》言辞简奥,而所含道理至简、真实,所以后人往往看不懂。汉文帝也是如此,他时常读一些内容,就得想半天,有些内容他再怎么想也不知道。

为此,汉文帝就请教皇宫中那些做学问的人。有些内容,这些有学问的人能解答出来,但也有内容,他们也无法解答出来。

“难道我堂堂大国,竟然没连一个能解读出老子话的人都没有吗?普天之下,那么多有本事、有学问的人,难道你们都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吗?”汉文帝很生气,质问身边的人。

很快有人给汉文帝献上建议:“我听说有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大家都叫他河上公,他能够解读《道德经》,陛下不妨派人去请教一下他?”

“河上公?此人是谁?住在哪里?”汉文帝问道。

“听别人说,他住在黄河的岸边,自己盖了一个小草庐,河上公就住在里面。有人说,他专心解读《道德经》已经数十年了,也有人说,他就是李耳(老子)的化身呢!反正,大家都这么说,想来他必然有学问。”

“好好好,去请教一下也无妨。”汉文帝说着,叫人取来纸笔,把自己不懂的一些句子抄了下来,又叫人把纸带着,到黄河岸边去找河上公,请教他句子是什么意思。

使者骑上快马,奔向黄河边,找了许久才找到草庐,里面果然有一位老者,白发苍苍,白须飘飘,一身仙气,一看就不是俗人。使者恭敬施礼,拿出汉文帝抄下来的句子,向河上公请教。

然而,河上公看都不看,摆摆手说:“道尊德贵,不可如此请教。”

“这是为何?这可是陛下的命令,这些字也是陛下亲手所写,先生为何不肯教诲?如此,小人该怎么回去交差呢?”使者有些奇怪,忍不住问道。

“我说过了,道德尊贵,不可如此请教。再说了,这些句子虽然短,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极深,你一个使者,有多少知识?能理解吗?这期间你还要奔波两地,万一忘记,你的陛下会不会恼羞成怒?到时候,你的脑袋还能安稳吗?回去告诉你的陛下,道德尊贵,要请教学问,就得亲自来。”

河上公说完后,关上门了。使者不敢用强,带着这话回去了。

汉文帝听了使者的话,有些生气,但也很理解。不得已,他只好亲自摆驾,来到了黄河岸边,找到河上公。

看到了河上公,汉文帝鞠躬以表敬意,但他肚子里还带着气,又觉得自己身为皇帝,不该被如此对待,于是忍不住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老先生,你虽然有本事有学问,可是,你终究还是朕的子民啊!”

言外之意,汉文帝是说,你河上公再有本事,面对我(这个皇帝),也不应该摆谱。

“好好好,说的好!”河上公听了这话后,缓缓从屋里出来,两腿盘坐在地上,随即人们就发现,河上公居然冉冉升起来了,在距离地面三四丈高的时候,他停下来了,看着汉文帝,笑着说:“现在,我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中间也不人同在。那么问题来了,我还是你的臣民吗?”

众人看到这一幕,都心惊胆战,没想到这老先生居然会飞,看起来一定是神仙啊。于是,大家都忍不住跪下来磕头。

“你没来请教时,是万人敬仰的帝王,可是你现在来向我请教学问,难道不应该是学生的身份吗?为何要摆出帝王的姿态来,莫非是要逼着我传授知识吗?”

河上公这话一说出来,汉文帝马上知道,自己错了。是啊,自己是来求学问的,怎么能摆架子呢?要求学,就是学生。于是,他马上下车,以学生之礼,向河上公请教。

河上公大喜,接下来,他不仅为汉文帝解答了疑惑,而且还传授《素书》两卷给汉文帝。

汉文帝很不解,说:“我听说,《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所著,包含着至高无上的道理,但一般人看不懂,民间视为天书、奇书)在黄石公(就是教张良兵法的那位老人,也被称为下邳神人,圯上老人。据说,张良凭借这本书,为刘邦争夺了天下)那里啊,怎么老先生您也有《素书》呢?”

“若非我,黄石公只怕也写不出《素书》啊,如今我有《素书》,又有什么奇怪呢?这本书,我已经注解了一千七百多年,这么多年,只传给三个人,而你是第四位。你身为帝王,能如此礼贤下士,将来这天下会好的。”

说完后,河上公不见了,连他的草房子也不见了。汉文帝以为是神仙下凡,在暗中指点自己,于是带头下拜。

以后,汉文帝专心研究《素书》,教化民生,在他的治理下,饱经沧桑的大汉帝国重新焕发出了光彩与生命。而后,其子汉景帝也继续发展民生,壮大国家实力,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为汉武帝刘彻能够北击匈奴,奠定了基础。

为此,后人把他们父子治世的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素书》的威力,就在于此,它既可以帮贤臣辅助明主,平定天下;也可以帮助明主,驾驭群臣,治理天下。而汉文帝能有如此成就,就在于他折节下问,能放下皇帝的尊严,向河上公请教。

所谓河上公,就是“黄河边上一老头”的意思。这个称呼,是他自己的谦称,但实际上,河上公就是神仙,他的坐骑就是一条龙。

辰州麻阳县某个村中,有一位村民,就叫他张三吧。张三家种了几亩地,庄稼都还不错,明年收获了,肯定能卖好价钱。

然而,这一天张三去田里锄草时,发现地里居然出现了一头黑猪。那黑猪正在吃庄稼苗呢,别看黑猪不大,但它一口下去,前面几丈远的庄稼苗都没了。就好像,这猪不是在吃庄稼苗,而是在吸。

张三看了大怒,抡起锄头就去打黑猪。那黑猪似乎有些怕人,看到张三来了,也不吃庄稼苗了,掉头跑了。它的速度很快,眨眼之间就不见了。搞得张三一愣一愣的,还以为看花眼了,但庄稼确实少了很多。

过了一天,张三又来地里锄草。这次,他背着弓箭来的。

果然,那头黑猪又在吃庄稼苗了。这次,一块地都被猪吃光了。张三一边咒骂,一边弯弓搭箭,朝着黑猪射过去。

没想到,弓箭刚射到黑猪身上,就消失不见了。张三很奇怪,继续射黑猪,那黑猪受了惊吓,拼命跑路。张三在后面追,一口气追出去十几里路。

前面的黑猪忽然走到一个大门里,大门很宽,房子很壮丽。张三知道,这一定是大户人家,于是不敢贸然闯入,慢慢走过去。

此时,屋里出来一位老人,雪一样的胡须都快垂到地面上了,他手持拐杖,身后还有一位青衣童子。看到张三来了,老人就问他,为何来这里。

张三气愤愤地说:“老先生,你们家是不是有黑猪?那黑猪连着几天到我家地里吃幼苗,一口气能吸几丈远,跟妖怪一样。我很生气,就用弓箭射它,没想到射不中它,它又跑,我就跟着到这里了。”

“你能来这里,也算是有缘了,童子,去大厅里,给他倒酒。”那童子听了后,马上去了。

老人领着张三,进了屋里,走了百十步后到了大厅。张三一进来,就被震撼了。这里有许多仙人,或戴乌帽,或穿羽衣,或是在下棋,或是在饮酒。童子在这里,大喊一声:“先生说了,给他一杯酒。”

很快,有人端来一杯酒,张三接过来,谢了后就喝了。

老人又带着张三,来到一处地方,这里有几十张床,床上各坐着一人,他们手里都拿着书,似乎在听讲。又看了看后,张三觉得无聊,老人看出来了,带着他到了自己的住所。

到了老人住的地方,黑猪就在他房间门口,老人看到后,怒斥道:“孽畜,还不现身?何以如此贪吃?”

那黑猪听了后,翻身一变,成了一条大龙,浑身长有三五丈,金色的鳞甲,火红色的胡须,看起来十分威风。张三吓了一跳,这才知道,原来这黑猪是大龙,而且看样子应该是老人的坐骑了。

老人又批评童子:“你又放松精神了,不然的话,这龙怎么会跑出去?要记得喂饱它啊,不能让它出去祸害人。好在它也听我讲经许多年了,只是偷吃庄稼,若非如此,只怕它就要吃人了。”

批评了童子后,老人叫童子拿钱给张三,并送他出门。

出门后,张三问童子,老人是谁。童子说:“他是河上公啊,天帝聘他为仙师,让他为神仙讲解《道德经》。你不知道吧?他之前给皇帝讲经呢!”

“什么是《道德经》?俺听不懂。你是谁?能在这里做童子,肯定也是厉害的人吧?”张三问。

“我是王辅嗣(三国时期曹魏经学家、哲学家),在这里学习《易经》已经五百多年了,可惜还是不懂。河上公大怒,所以罚我来守门。唉,我现在才知道,在人间再聪明,跟神仙比,还是差太远了。”

说完后,王辅嗣送张三离开。张三听到一声响,再回头看时,整座房子都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