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97《传习录》上094

97《传习录》上094

【原文】

        士德问曰:“格物之说,如先生所教,明白简易,人人见得。文公聪明绝世,于此反有未审,何也?”

        先生曰:“文公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继往开来,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若先切己自修,自然不暇及此。到得德盛后,果忧道之不明,如孔子退修六籍,删繁就简,开示来学,亦大段不费甚考索。文公早岁便着许多书,晚年方悔,是倒做了。”

        士德曰:“晚年之悔,如谓‘向来定本之误’,又谓‘虽读得书,何益于吾事’,又谓‘此与守书籍、泥言语,全无交涉’,是他到此方悔从前用功之错,方去切己自修矣。”

        曰:“然。此是文公不可及处,他力量大,一悔便转。可惜不久即去世,平日许多错处皆不及改正。”

【译文】

        杨骥问:“先生的格物学说,明白简易,人人能懂能做,为什么文公朱子聪明绝世,却反而不明白呢?”

        先生说:“朱子精神气魄十分宏大,他早年就下决心要继往圣,开新学,所以一向只在考据学问和著书立说上下功夫。如果他先认真存养本心,自然没有时间专注于考据和知识著述了。到了晚年,德业鼎盛之后,如果他真的担忧大道无法昌明,那就像孔子一样,删述‘六经’,删繁就简,开示后学,也就不必花费大量精力去考据求索了。朱子呢,早年就写了很多书,到晚年才悔悟,自己功夫做颠倒了。”

        杨骥说:“朱子晚年的悔悟,如同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治圣学要先确立那道理的根本,不可就着那句话,就去考证校对,我的书有些地方,定本就定错了’,又说‘虽然读那么多书,又能成什么事’‘体认大道,和固守书上的话,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他悔悟之前用功的错误,才去切己自修啊。”

        先生说:“对,这就是朱子的过人之处,他才高智广,力量大,一悔悟,马上就转到正道上。可惜不久就去世了,过去的许多错处,都来不及更正。”

【浅谈】

1、本章当然是先生一家之言,甚至有为讲朱王之同,有过分拔高朱子之嫌。神仙打架,我们不必纠结历史之真实,只是去沙里淘金罢了。

2、比如康梁二位先生之异同:康有为有定见,一定一生不改;梁启超做为弟子,说自己以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没有定见,自我更新。我们为学到底应该遵从哪位圣人,本心自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