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大禹和涂山氏为何“通于台桑”

文/万物君我国最早的一首歌,被认为是《弹歌》,记录于《吴越春秋》,南北朝时的刘勰认为这是黄帝时的歌谣。全文共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相比之下,我国最早的爱情诗则只有四个字,其中两个还是虚词:侯人兮猗。这首歌被称为《侯人歌》或《涂山氏

大禹和涂山氏为何“通于台桑”

文/万物君

我国最早的一首歌,被认为是《弹歌》,记录于《吴越春秋》,南北朝时的刘勰认为这是黄帝时的歌谣。全文共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相比之下,我国最早的爱情诗则只有四个字,其中两个还是虚词:侯人兮猗。这首歌被称为《侯人歌》或《涂山氏歌》,记录于《吕氏春秋·音初》:

“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待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侯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

大禹和涂山氏是夫妻关系,但二者的结合,不是明媒正娶,而是先“通之于台桑”。后来的好事者很好奇,到底是谁主动的?

闻一多根据《诗经·曹风·候人》以及高唐女神传说,认为涂山氏是主动的一方。

文章目录

1

诗经·曹风·候人》全文如下:

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娈兮,季女斯饥。

正统的翻译是这样的:

官职低微的候人,身背长戈和祋棍。那些朝中新贵们,身穿朝服三百人。

鹈鹕守在鱼梁上,居然未曾湿翅膀。那些朝中新贵们,哪配身穿贵族装。

鹈鹕守在鱼梁上,嘴都不湿不应当。那些朝中新贵们,得宠称心难久长。

云漫漫啊雾蒙蒙,南山早晨出彩虹。娇小可爱候人女,没有饭吃饿肚肠。

《毛序》说此诗是刺曹共公“远君子而好近小人”,但看起来不像是针对个人的,而是谴责所有不劳而获、不称其职的权贵们。

然而,上述理解可能是错误的。正确的理解,如闻一多所言,诗的大意是:一个少女派人去迎接她所私恋的人,没有迎到。

这首诗的重点在后两章,我按照闻一多的理解翻译如下:

鹈鹕守在鱼梁上,嘴巴都没湿,意即没捉到鱼。那个家伙,他没满足我的情欲。

南山的彩虹啊,多么灿烂。美丽的少女啊,太饥渴了,这里指性。

所以,闻一多模仿《毛序》说,这首诗是“刺淫女也”。

2

理解《候人》这首诗的关键,是弄清楚鱼、彩虹和饥的含义。

虽然诗中没有提到鱼,但提到了鹈鹕。鹈鹕的职责是捉鱼,嘴巴没湿,说明没有捉到。

在古代,常用鱼比喻男女: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是以鱼比女人。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是以鱼比男人。

在本诗中,“维鹈在梁,不濡其咮。”是把自己比作鹈鹕,把等候的人比作鱼。

没有捉到鱼,就是没等到男子,所以紧接着就说,“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朝隮”的意思是彩虹。在古代,彩虹是用来比喻女子的。

这中间的道理如下:

古人认为神能降雨,而先妣是天神的配偶,因此要想神降雨,就要求助于先妣。先妣即高禖,商汤祷雨于桑林就是这个意思。渐渐地神的功能弱化,人们便以为降雨的是先妣本人了。而彩虹与雨有因果关系,于是便以彩虹为先妣(高禖)之灵,于是彩虹就成了女子。

至于饥,通常是指腹饥,但在一些情况下指情欲未遂,如: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周南·汝坟》)

那么,情欲得到满足,就是“食”或“饱”了,如:

乘我乘驹,朝食于株。(《陈风·株林》)

3

其实,大禹与涂山氏“通于台桑”这件事,屈原也曾用“饱”来描述过: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于台桑?闵妃匹合,厥身是继,胡维嗜不同味,而快鼌饱?”

“饱”与“继”不押韵,当为“食”之误。“鼌饱”就是朝食。

再来看下上文引述过的这句话:

“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待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侯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

我们把这句话与《曹风·候人》做下对比,会发现曹女和涂山女的动机和行为很相似:曹女因为“饥”而派“候人”去等候一个人;涂山女为了“快鼌饱”而派侍女等候大禹。

难怪诗人会用《候人歌》的典故来咏曹女。

也难怪闻一多说,“是涂山氏追求禹,所以我想淫湎的罪名与其加在禹身上,不如加在涂山氏身上较为公允。”

4

宋玉《高唐赋》云: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大禹和涂山氏为何“通于台桑”

我们来总结下巫山女的形象,并和涂山女做下对比:

一、可以化身为朝云,根据前文的解释,明显是高禖一类的人物。

二、自谓“高唐之客”,高唐其实就是高禖。所以巫山女就是高禖。而涂山女也是高禖,即夏人的高禖。

三、对于君王,“愿荐枕席”。而涂山女也向大禹“自荐枕席”。

很明显,二者具有相似的形象。道理很简单,一个是楚人的高禖,一个是夏人的高禖。

具体而言,楚人的高禖是谁?楚人自认为是颛顼的后裔,其高禖自然就是颛顼的妻子女禄。为啥又叫高唐呢?其实高唐就是高阳。原本女禄是高阳氏,后来高阳氏成了颛顼的名号,于是女禄就被称作高唐了。

这里汇总下各族的高禖:

夏人的高禖为涂山氏,号高密,名叫女娲;

楚人的高禖为高阳氏,号高唐,名叫女禄;

商人的高禖为有娀氏,名叫简狄;

周人的高禖为有邰氏,名叫姜嫄。

根据《史记》,“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大禹和涂山氏为何“通于台桑”

根据《吕氏春秋·音初》,“有绒二佚女为九成之宫,饮食必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嗌嗌。二女争搏之。”

大禹和涂山氏为何“通于台桑”

不难看出,她们都是主动地“践巨人迹”和“争搏之”、“吞鸟卵”的,所以,称涂山氏主动与大禹“通之于台桑”,也是无可厚非的了。

再结合高唐神女的行为,闻一多称涂山氏不仅主动以女追求男,其举止甚至像奔女。

5

做个小结:

一、大禹与涂山氏“通之于台桑”,涂山女为了“快鼌饱”而派侍女等候大禹。

二、涂山氏、简狄、姜嫄和高唐,都是各族的高禖,他们在某种行为上都很主动。例如“通于台桑”、“争搏鸟”、“履巨人迹”、“荐枕席”。

三、先秦时代的女子,也很奔放,如《诗经·曹风·候人》说的就是,一个少女派人去迎接她所私恋的人,没有迎到。

四、按老古董的眼光看,上述行为很招物议,然而,新时代的我们非常赞赏她们的行为。